<h3>我對倫敦的最初印象是來自于小時候看的一部電影"霧都孤兒",它是由英國作家查兒斯.狄更斯的小說"苦海孤雛"(Oliver Twist)改編而來的。</h3><h3><br /></h3><h3>英國倫敦曾是有名的"霧都",19世紀末期,倫敦每年的霧日長達90天左右。由于倫敦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空氣濕度大,容易產(chǎn)生霧氣。而19世紀中后期正好是英國工業(yè)大發(fā)展的年代,工業(yè)污染加上居民燒煤,在無風(fēng)的季節(jié),煙塵和霧混合變成黃黑色,使得倫敦常常煙霧彌漫,白天行車也要開燈。 20世紀以后,倫敦人發(fā)誓摘掉"霧都"的帽子,為此展開了一系列治理空氣污染的行動,現(xiàn)在倫敦已經(jīng)很少有那樣的大霧天氣,"霧都"稱號已經(jīng)名不符實。但倫敦天氣變化莫測,所以當?shù)厝藷o論在哪個季節(jié),都會帶好防雨外套和雨具。</h3> <h3>飛往倫敦的當天下午,從希思羅機場出來,就碰到了陰雨天。訊問倫敦什么季節(jié)是少雨的,出租司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提醒我們不能太相信天氣預(yù)報。</h3><h3><br /></h3><h3>到了旅店放下行李后,買了地鐵交通卡(Oyster card),直接去了海德公園(Hyde Park)。倫敦地鐵是世界上第一條地下鐵道,它是1856年開始修建,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經(jīng)過了一百多年的修建擴大延伸,現(xiàn)在總長已超過400公里了。</h3> <h3>紅色的電話亭已經(jīng)成為倫敦典型的象征之一,游人只要路過,都會選擇和它來一張合影,為自己的英國之旅留念。英文稱它為"red telephone box",或者"telephone kiosk",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Giles Gilbert Scott是英國大名鼎鼎的建筑設(shè)計師,利物浦大教堂、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和Battersea Power Station都是出自他的手下,同時他也是英國經(jīng)典紅色電話亭的設(shè)計師。</h3> <h3>海德公園(英語:Hyde Park)位于英國倫敦中心的西敏寺地區(qū),倫敦最大的皇家庭園。該公園被九曲湖(Serpentine Lake)分為兩部分。該公園的近鄰肯辛頓花園被許多人認為是海德公園的一部分,其實嚴格來說是兩個公園。海德公園面積為1.4 km2,肯辛頓公園為1.1 km2,總計2.5 km2。這里現(xiàn)在也是人們舉行各種政治集會和其他群眾活動的場所,有著名的"演講者之角"(Speakers' Corner)。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也在附近。<br /></h3> <h3>穿過公園就看到白金漢宮了。</h3> <h3>白金漢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nèi),位于倫敦海德公園和詹姆士公園之間,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白金漢宮是現(xiàn)今世界上最為人認識的建筑物之一,它和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宮、倫敦塔橋、紅色雙層巴士一樣,都是倫敦、以至整個英國的國際標志。</h3><h3><br /></h3><h3>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時節(jié)遞交國書等都在這里舉行。此外,來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也在宮內(nèi)下榻。要知女王在不在宮殿里,只要看一看白金漢宮中央的旗桿就可以了。女王在宮里時,旗桿上飄揚是君主旗,女王不在宮中時,看到的就是英國國旗了。如遇到盛大的禮儀場合,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宮殿則會掛一面加大號的旗幟?;始沂勘鴵Q崗的表演儀式每天11:00開始,這也是來自世界各地游客聚集在這里的看點。</h3> <h3>白金漢宮的廣場中央聳立著維多利亞女王鍍金雕像紀念碑,頂上站立著展翅欲飛的勝利女神。</h3> <h3>第二天領(lǐng)了網(wǎng)上訂購的倫敦通行卡(London Pass)。如果在倫敦滯留3天以上,非常建議辦一張3天的London Pass,基本包括了收費的主要景點。拿了London Pass后,直接坐了泰晤士河游船去倫敦塔 London Tower。</h3><h3><br /></h3><h3>倫敦塔其實不是塔,是位于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稱是"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雖然將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統(tǒng)治者已是幾世紀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它座落于倫敦的陶爾哈姆萊茨區(qū),與倫敦城的東邊相隔著被稱為"塔丘"的開放區(qū)域。倫敦塔完工于1066年底,是諾曼征服英格蘭的一部分。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刑場、公共檔案辦公室、天文臺、避難所和監(jiān)獄,特別是關(guān)押上層階級的囚犯。最后的這一用途產(chǎn)生一條短語"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獄"。伊麗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瑪麗一世統(tǒng)治時曾在此入獄一段時間;倫敦塔最后一次作為監(jiān)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關(guān)押希特勒副手,魯?shù)婪颉ず账?。城?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從游船上遙望倫敦塔,城堡靜躺在林立的現(xiàn)代化高樓大廈之中,像是一個承載了恒古歲月、飽歷滄桑的老人,目睹了歷史的變遷。</h3> <h3>城堡內(nèi)的門崗士兵渡著奇怪的步伐,就這樣機械性地來回走動,我想這因該是世界上最枯燥的工作了。</h3> <h3>據(jù)介紹, 倫敦塔內(nèi)一共有23個塔, 有些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最有名有13個塔,包括皇室居住, 皇家衛(wèi)隊的居住, 辦公, 監(jiān)獄以及行刑的地方, 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天文臺、避難所和監(jiān)獄。 </h3> <h3>塔內(nèi)穿著古裝的工作人員也是一道風(fēng)景。據(jù)說要人職這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工作人員有很好的福利。</h3> <h3>王權(quán)寶物博物館是倫敦塔一個很受歡迎的景點,館內(nèi)收藏了歷來英國國王和女王的王冠、披風(fēng)和權(quán)杖。在這里,你會看到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她的加冕時佩戴的王冠。走進保險庫時,您會為這些后面藏著閃亮寶物的厚重安全門感到驚異,這里被稱為"倫敦最安全的地方"。參觀的人從全世界涌到這里,一睹為快,不過這里嚴禁照相。由于王權(quán)寶物很受歡迎,您可能需要排上一定時間的隊才能看到它們。在旅游旺季,包括周末和節(jié)假日,您可能需要排上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隊。</h3> <h3>遠處是最著名的白塔。白塔是倫敦塔中最古老的建筑,威廉一世于1078年開始營建,1097年威廉二世時建成。塔為諾曼底式三層建筑,東西長35.9米,南北寬32.6米,高27.4米,因亨利三世時涂成白色,故名白塔。塔四角建有塔樓,除東北角塔樓為圓形外,其余 3個均呈方形。12~13世紀又進行擴建,以白塔為中心,四周建內(nèi)外兩層城墻,設(shè)多座防御性建筑。</h3> <h3>出了倫敦塔城堡,繼續(xù)往前造訪倫敦塔橋。倫敦塔橋(Tower Bridge)是英國倫敦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一座高塔式鐵橋,可登入?yún)⒂^塔橋的建造歷史及俯瞰整個泰晤士河美景,也因位于倫敦塔附近而更馳名。</h3> <h3>橋上游人如織。</h3> <h3>在橋上博物館內(nèi)有一段玻璃地板,可以窺闞橋下的景色。</h3> <h3>第3天拜訪了著名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是英國皇室舉行加冕、婚禮和葬禮的地方,最早是由國王愛德華為了"懺悔"資助完建給天主教本篤會的修道院,後來亨利八世為了離婚跟羅馬教廷翻臉,還創(chuàng)立了英國國教,修道院就成為直屬王室管轄的教堂。1560年,西敏寺被授予"皇家特有"的地位,定調(diào)專為英國皇室提供服務(wù)。</h3><h3><br /></h3><h3>既有加冕儀式,當然也有加冕寶座,"聖愛德華寶座"(Saint Edward's Chair) 下面還有一塊「命運之石」,它也是王權(quán)的象徵。遊客平日在西敏寺只能看到加冕寶座,加冕大典才會看到存放在愛丁堡城堡的聖石。</h3> <h3>西敏寺正面大門入口上方有十尊基督教殉道者雕像,包括美國黑人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恩,還有中國雲(yún)南苗族牧師王志明。</h3> <h3>毗鄰英國國會大廈的西敏寺可說是一部濃縮的英國歷史。自從1066年以來,四十位英國君主的加冕儀式都是在此處舉行。西敏寺也是大多數(shù)英國君主,以及三千多位在英國史上舉足輕重的精英最後的安息地(如:達爾文、狄更斯、拜倫、牛頓、.....)。</h3><h3><br /></h3><h3>圖中是西敏寺中的牛頓墓碑。因寺內(nèi)不準照相,圖片是從網(wǎng)上下載的。</h3> <h3>圣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與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是倫敦最值得參觀的兩個教堂。圣保羅大教堂模仿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建,是巴洛克風(fēng)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壯觀的圓形屋頂而聞名,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英國第一大教堂。1981年,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的世紀婚禮就是在這里舉行的。</h3> <h3>圣保羅大教堂英國最大的教堂,同時也是世界第五大教堂,以及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大教堂最早建于公元604年,建成后的一千年內(nèi)曾遭受過很多次的毀壞,1666年,倫敦大火,原址教堂徹底付之一炬,英國著名建筑師雷恩公爵(Christopher Wren)接手了圣保羅大教堂重建的設(shè)計任務(wù),于1675年開始重建。</h3> <h3>圣保羅大教堂還是英國史上許多王公貴族、將軍名士的長眠之地,著名的納爾遜海軍上將(Lord Nelson)、惠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以及教堂設(shè)計者雷恩公爵(Christopher Wren)便葬在教堂的地下室中。</h3> <h3>圣保羅大教堂位于泰晤士河北邊,隔著河正對著的是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和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院,中間通過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相連。</h3> <h3>從千禧橋橋上的角度看圣保羅,也是非常非常美的。</h3> <h3>千禧橋是一座專門為"行人"設(shè)計的跨泰吾士河橋,所謂千禧就是因為是在2000年時特別打造的,"希望讓千禧橋能在夜裡看起來像輕薄的光刃,在白晝能像剛至的緞帶"。不過這條造型前衛(wèi)的它,開放不到三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搖晃"而關(guān)閉,重修後才又在2002年重新開放!</h3> <h3>過了千喜橋,就來到了泰晤士河南岸。南岸有很多景點可以看,除了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院,還有波若市集(Borough Market ),南華克大教堂 (Southwark Cathedral),倫敦地牢(London Dungeon),設(shè)計博物館 (Design Museum)。</h3> <h3>沿著南岸散步,觀看著償新悅目的岸邊景色,也不失為一種享受。</h3> <h3>第四天我們按排了去了溫沙城堡(Windsor Castle)。乘坐近一個小時的火車,便到了溫沙城堡車站。</h3> <h3>穿過車站和商店咖啡館,出口處就見到了溫莎城堡的外墻。</h3> <h3>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 距離倫敦市區(qū)40多公里。它最早建于1070年,原是一座大型防御性城堡,后來逐漸演變?yōu)橛鴾厣醭募易宄潜ぃ?2世紀以來一直是英王的王宮。1936年12月11日,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就是在溫莎城堡內(nèi)發(fā)表了退位演說,向世人宣布放棄王位,抱得美人歸。如今的溫莎城堡仍然是伊麗莎白女王最鐘愛的地方,她經(jīng)常于周末回來居住,并時不時在此舉行國宴。2014年6月18日英女王就是在溫莎城堡內(nèi)高規(guī)格地接待了李克強總理。</h3> <h3>溫莎城堡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全部用石頭砌成,有近千個房間。整座城堡分為上區(qū)、中區(qū)和下區(qū)三個部分。</h3><h3><br /></h3><h3>首先來到古堡的中區(qū),中區(qū)的標志性建筑就是這座圓塔,以前是關(guān)押王室政敵的監(jiān)獄,如今是保存文獻的地方。每當女王來城堡居住時,塔頂就會升起英國皇室的旗子。</h3> <h3>這個區(qū)域就是"國家外交大廳",有圍欄不讓進。2014年伊麗莎白女王就是在這里招待李克強總理的。</h3> <h3>正好趕上11:00的衛(wèi)兵的換崗儀式。</h3> <h3>換崗儀式結(jié)束后,士兵從"亨利八世門"走出城堡。</h3> <h3>城墻角落的古炮。</h3> <h3>圣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英國溫莎城堡的皇家禮拜場所和嘉德勛章教堂??扇菁{約800人。英國哈里王子大婚將至,將與未婚妻梅根·馬克爾在圣喬治教堂舉行婚禮。</h3><h3><br /></h3><h3>全部參觀完后,我們從"亨利八世門"離開城堡。</h3> <h3>城堡和溫沙小鎮(zhèn)完美地融為一體。如有時間,逛逛小鎮(zhèn),也是很有意思的。</h3> <h3>次日,我們又回到了圣保羅大教堂對面的泰晤士河南岸,參觀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院。環(huán)球劇場(Globe Theatre)位於英國倫敦南華克區(qū),最初的環(huán)球劇場由威廉·莎士比亞所在宮內(nèi)大臣劇團於1599年建造,1613年6月29日毀於火災(zāi)。1614年環(huán)球劇場重建,並於1642年關(guān)閉。1997年,一座現(xiàn)代仿造的環(huán)球劇場落成,命名為「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或「新環(huán)球劇場」,距離公園街(Park Street)的原址約205米遠。</h3> <h3>目前所看見的環(huán)球劇場,於1997年重建完成由美國導(dǎo)演和演員薩姆·沃納梅克發(fā)起,並得到各界支持,並盡量做到如實還原元劇場樣貌。</h3> <h3>舞臺前的這塊空地,稱為pit或Yard,只需要5英鎊就可以觀賞戲劇。這價位,是非常的便宜!舞臺四周則是三層體育風(fēng)格座位,票價自然要比站著看戲來的高。</h3> <h3>沿著泰晤士河向碎片大廈方向走去。</h3><h3><br /></h3><h3>碎片大廈(The Shard),又稱夏德塔、摘星塔。是位于英國倫敦的倫敦橋站西南側(cè)的摩天大樓。高309.6米,為英國最高建筑物,歐洲第二高建筑物(不計電視發(fā)射塔)。耗資15億英鎊(包括收購?fù)恋丶袄⒅С觯?008年9月開工,2012年7月5日竣工外側(cè)部分,2013年2月1日完工。</h3> <h3>在碎片大廈的68、69和72層分別都有觀景平臺,可以360度的欣賞倫敦景色。進入大廈之后要做兩次電梯才可以進到觀光層,然后再坐電梯或者爬到72層外面的開放式觀景臺。雖然過程有點費周折,但是可以將倫敦美景一覽無余,而且又能呼吸到上面的空氣呢。</h3> <h3>從大廈觀景平臺俯闞,倫敦塔橋清晰可見。</h3> <h3>停在泰晤士可河邊的貝爾法斯特號。貝爾法斯特號建於1938年,參加過二戰(zhàn)和朝鮮戰(zhàn)爭,是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大的輕巡洋艦。軍艦共9層,艦上的砲塔,引擎室,通訊室,臥房等都按原樣保留,船艙的部分空間被改成了展廳和博物館。</h3> <h3>夜幕中的倫敦城星光璀璨。</h3> <h3>遠處環(huán)狀的倫敦眼(London Eye)。</h3> <h3>今天上午下著大雨,我們按排去參觀大英博物館。</h3><h3><br /></h3><h3>英國國家博物館又叫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或不列顛博物館,位于倫敦中心,是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筑,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在世界上久負盛名。英國國家博物館建于1753年,6年后正式開放,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藏品主要是英國于18世紀至19世紀發(fā)起的戰(zhàn)爭中掠奪得來。主要國家包括希臘、埃及及中國等。</h3> <h3>該藏品是拿破侖在埃及潰敗后英國獲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貴的一個,高1.14米,寬0.73 米,是一塊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塊刻有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詔書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nèi)容。由于這塊石碑刻有三種不同語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學(xué)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nèi)容后,解讀出已經(jīng)失傳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jié)構(gòu),成為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該藏品被例為鎮(zhèn)館之寶首位。</h3> <h3>這一對元代"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向世人宣告我們是明青花的先祖,瓶高63.6厘米,瓶身主題紋飾為四爪云龍,自口、頸、肩至底足共有8個層次的圖案裝飾,幾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繪畫的全部元素。更為難得的是它的頸部有題記:"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xiāng)德教里荊塘社奉圣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器具之大,制作之精細尤為罕見。若無此實物,許多收藏家與學(xué)者還不知這世上竟有元青花存在。該藏品被例為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h3> <h3>這樽大得只能站在這里的佛像,真不知他們是怎么運回英國的,做強盜也得有點過人的能耐才行。</h3> <h3>由于要記錄的東西太多太多,就不能一一照片了??粗鴿M眼的中國文物,百感交集,不能保國何堪保物。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當年這些國寶沒有流失在外,它們能夠完好地存留到現(xiàn)在嗎?有人會說,我自己的東西,砸也罷,毀也罷,可是如果從保護人類智慧的文化遺產(chǎn)的角度來看,這些人類遺產(chǎn)能夠保存下來,即使是強盜保存的,也應(yīng)該是件幸事。英國為了這些文物,費勁地搶,費勁地運,費勁地護,到頭來無論誰來參觀,都是文物所產(chǎn)國的標簽,花錢替人家護東西,還要被罵,權(quán)當是他們?yōu)楫斈甑膹姳I行為的一種救贖吧!這些國寶不管在哪里都是中國的,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相信隨著中華民族的復(fù)興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也許有一天它們也會榮歸故里的。</h3> <h3>轉(zhuǎn)輾來到了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h3> <h3>廣場最突出的標志是南端的納爾遜紀念柱,高53米。此碑紀念著拿破侖戰(zhàn)爭中的海軍上將,英國民族英雄霍雷肖納爾遜。柱頂是將軍的銅像。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銅獅。柱基四周是紀念拿破侖戰(zhàn)爭各次戰(zhàn)役的浮雕。</h3> <h3>廣場建于1805年,南端是政府辦公區(qū)白廳,通向國會大廈,西南是水師提督門(又稱海軍部拱門),廣場北面是國家美術(shù)館。</h3> <h3>背后是通往白金漢宮的儀仗道林蔭路。</h3> <h3>沿著白廳國會大街(Whitehall Parliament St)向南走去。</h3> <h3>途經(jīng)唐寧街10號(10 Downing Street),它位於英國首都倫敦西敏市西敏區(qū)白廳旁的唐寧街,一所喬治亞式建築。傳統(tǒng)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英國首相兼領(lǐng)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英國首相官邸。其設(shè)計樸實的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shù)字「10」,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標記。</h3> <h3>行至倫敦國會廣場。廣場布滿了對大英帝國貢獻卓著人士的紀念碑。</h3><h3><br /></h3> <h3>矗立在廣場中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 Winston Churchill)雕像。</h3> <h3>廣場中的印度"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紀念雕像。</h3> <h3>從國會廣場往東走去,便來到了泰晤士河邊。</h3> <h3>大本鐘(Big Ben)矗立在西敏橋頭(Westminster Bridge)。大本鐘現(xiàn)在到處都是腳手架,拍出來的照片實在欠缺美感。</h3> <h3>倫敦眼(London Eye),或又稱為千禧之輪(Millennium Wheel)豎立於倫敦泰晤士河南畔的蘭貝斯區(qū),曾是世界最大的摩天輪。它於1999年年底開幕,總高度135米(443英尺),面向坐擁國會大樓與大笨鐘的西敏市。自1999年啟用之後倫敦眼的經(jīng)營業(yè)主經(jīng)過多次更換,配合這點掛名贊助商也幾經(jīng)變更,從最初因由英國航空持股而稱為英航倫敦眼,一直到2015年1月時在可口可樂英國分公司的贊助下,更名為可口可樂倫敦眼。倫敦眼建造以來,贏得超過85項獎項,現(xiàn)在是英國最受歡迎的付費觀光景點,也是倫敦的地標之一。</h3> <h3>夜幕中的倫敦眼美輪美奐。</h3> <h3>夜晚中的國會大廈有一種穿越和古樸的氣息。</h3> <h3>最后一天我們按排去訪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h3><h3><br /></h3><h3>途經(jīng)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它是一個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區(qū)騎士橋的藝術(shù)地標,該音樂廳最眾所周知的活動是自1941年以來一年一度的夏季逍遙音樂會。自維多利亞女王在1871年為音樂廳開幕後,世界頂尖的藝術(shù)家都會出現(xiàn)在該地標。它每年舉辦超過350個演出,包括古典音樂演奏會、搖滾樂和流行音樂音樂會、芭蕾和歌劇、網(wǎng)球、頒獎典禮、學(xué)校和社區(qū)活動、慈善演出和豪華宴會。</h3> <h3>肯辛頓宮是一座重要的皇室宮殿,位于肯辛頓花園西側(cè),是戴安娜王妃的故居,至今門前仍有民眾獻花憑吊。目前,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也已遷居到這里。前肯辛頓宮(State Apartments)有部分對外開放,其中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受洗的房間和1760年迄今的皇室宮廷服飾展覽。其中豐富的皇室服飾收藏(Royal Dress Collection)讓人大開眼界,其中有瑪麗女王的結(jié)婚禮服、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家居服和禮服,當然還有許多華麗極致的配件。<br /></h3><h3>此外,國王畫廊(King's Gallery)精致的17世紀繪畫極品也是參觀重點??闲令D宮提供免費的錄音導(dǎo)覽設(shè)備,每個房間都有詳盡的解說。</h3><h3><br /></h3><h3>肯辛頓宮東面則是把王宮遷出此地的維多利亞女王白色石雕。</h3> <h3>肯辛頓花園是英國倫敦的皇家花園之一,曾是肯辛頓宮的私家花園,位于海德公園的西側(cè)并與其接壤,因此公眾經(jīng)常將肯辛頓花園與海德公園視為一體。</h3> <h3>阿爾伯特紀念亭(Albert Memorial)位於肯辛頓公園中,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北側(cè)。它是維多利亞女王為紀念她1861年死於傷寒的王夫阿爾伯特親王,由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設(shè)計,哥特復(fù)興風(fēng)格。1872年7月,維多利亞女王為其揭幕,1875年舉行了阿爾伯特親王雕像安放儀式。阿爾伯特紀念亭包括一個華麗的涼亭,一個哥特式風(fēng)格的祭壇上蓋。阿爾伯特紀念亭高176英尺(54公尺),建造歷時10年之久,花費12萬英鎊(相當於現(xiàn)在的1000萬英鎊)。</h3> <h3>出肯辛頓公園往東去,便來到了哈羅德百貨公司(Harrods)。作為大英第一百貨,哈羅德從櫥窗到室內(nèi)裝潢都是極盡奢華的古埃及宮殿風(fēng),完全可以當博物館逛,尼羅河白蓮、荷魯斯之眼、獅身法老頭像、愛西絲羽扇、象形文字浮雕、纏繞紙草花柱身,金黃主色調(diào)里用各種天青石色澤琉璃和琺瑯彩點綴,儼然把博物館神殿和商場完美融合一起。樓下食品區(qū)超大,樓上有退稅區(qū),在哈羅德買的東西統(tǒng)一在那里辦理退稅。不過說實話,哈羅德除了土豪們買買買以外,更適合當成一個景點去逛。哈羅德的少主人多迪法耶德是戴安娜王妃的最后一任男友,也是1997年8月在巴黎隧道共赴黃泉的那一位。</h3> <h3>明天就要離開倫敦一路北上去愛丁堡,蘇格蘭高地,令人期待的新行程又將開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