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在2016年和2018年兩次去了澳洲。到過墨爾本、悉尼、堪培拉和凱恩斯等地。先后停留了幾乎有兩個月。當我首次踏上這塊土地,當我離開這個國家,在我的腦海中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不用細想,那是綠黃色的廣袤的原野,那是生長著成片桉樹的、連綿起伏的丘陵,那是無邊無垠的蔚藍色的海洋,那是白晝飄著潔白的云,傍晚映照著橙紅晚霞的清澄的天空。是啊,澳洲--美麗的、魅力的大自然!這就是我呼之即來,揮之不去的印象。</h3> <h3>從海灣眺望墨爾本市區(qū)</h3> <h3>菲利普港灣(墨爾本海灣)</h3> <h3>墨爾本是個多彩的城市。它地處澳洲南部的一個喇叭形海灣的盡頭。它的城區(qū)就緊緊挨著海邊延伸。我有位大學的同學住在海灣東南部的弗蘭克斯頓(Frankston),去他家的輕軌列車,就一直沿著墨爾本灣(地圖上的名稱為:菲利普港)向南行駛、那一個多小時的旅途,就一直陪伴著那蔚藍色的海洋,就像是行走在一幅美麗的圖畫中。</h3> <h3>在弗蘭克斯頓的海邊,我們漫步在淺黃色的細沙上。海水有節(jié)奏的輕輕地漫過來又退下去,在沙灘上留下了有規(guī)則的波紋。一群群海鷗追趕著退潮的海水尋找著食物。根本見不到熙熙攘攘的游客。稀稀落落的幾位大人,把衣物隨手扔在岸邊,帶著幼小的孩子在淺淺的海灘上嬉戲、玩水。還有幾位在岸邊的小公園內(nèi)燒烤野餐。海風輕拂,陽光燦爛、天空碧藍。好安逸??!人們說,澳洲是個適宜人們生活的地方,真是一點不錯。</h3> <h3>從弗蘭克斯頓再向前,就進入了莫寧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這個半島的最尖端,叫做波特希(Portsea),從這個半島的尖端可以看到一個稀罕的景象:人們可以從拍打波特希海岸的浪花,清楚地分辨出,一邊是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南太平洋,而一邊卻是寧靜的、綠色海草僅只微微搖晃的墨爾本灣。</h3> <h3>站在波特希高高的崖壁上,你可以依稀看到海灣對面的燈塔。當然,回過頭來,你也可以眺望那蔚藍色的南太平洋。其實,海水并不都是藍色的,細看,近岸邊的海水是綠色的,而遠處的海水則由綠藍而逐漸變成藍色再變成深藍,顯得十分深沉。一排排白色的海浪,從遠向近持續(xù)不斷地撲向岸邊,有的撞碎在黑色的巖礁上,發(fā)出巨響、掀起大片浪花。有的漸漸沁入白色的沙灘,靜靜地吐出白沫、勾畫出無數(shù)的拱形、波形、花紋一樣的的圖案。遠處的天空也是蔚藍色的,卻要比海水更淡一些。一眼望去,你根本無法分出天和水的明顯界限,正所謂水天一色!天空中飄著白云。有的云朵很大,在藍天的襯托下,顯得潔白無邪。有的重疊為云層,一片連著一片,顯得有些灰白,而陽光則從云縫中射出,現(xiàn)出道道霞光。還有的云在風中飛舞聚集,一瞬間,仿佛在廣闊的藍天上畫上了一條翻滾的巨龍。真令人震撼令人感嘆,令人沉醉。</h3> <h3>緊緊靠著墨爾本市區(qū),有一個坐市內(nèi)電車就可以到達的,供市民悠閑的海灘,叫做圣基爾達(St Kilda)。這是一條弧形的海灘,十來米寬的沙灘后面是一條路,挨著路邊是無數(shù)的咖啡館和餐館。下水游泳的人并不多,咖啡館里熱鬧非常。在更加后面的地方有游樂園,過山車幾乎從頭頂上掠過去,留下一片尖叫聲。從長長的沙灘有兩條木棧道伸向海中,右邊的一條也通向那私人帆船和游艇的碼頭。遠遠望去,帆船的桅桿如像一片樹林。走近去看,船只的倒影疊加在那藍天白云的倒影之上,猶如鏡中的美麗圖像。我拿著相機選擇著角度,有幾位游客也拿著長槍短炮,迷戀于這迷人的鏡像之中。</h3> <h3>圣基爾達海灘</h3> <h3>如林的桅桿</h3> <h3>鏡面似的港灣</h3> <h3>老同學還告訴我,在墨爾本的西部遠郊,面臨“亞拉河”的河口,有一個霍布松斯灣(Hobsons Bay),歷史悠久,是當年殖民者登陸(1835年)后,停靠帆船的港口。后來,建造了“威廉姆斯鎮(zhèn)(Williamstown)”,留下了不少18世紀的建筑。這里的氣氛很輕松,現(xiàn)為著名的休養(yǎng)地。我是清晨坐輕軌列車到達這里的。除了幾對散步的老人和情侶,在海灣岸邊和有名的納爾遜廣場上,幾乎沒有什么人。沿著堤岸慢慢走去,港灣里停著一片帆船和游艇。遠遠的、在淡淡的朝霞中,墨爾本市區(qū)的高樓大廈的倒影在霧氣和洋面上飄蕩。游客中心的老婦人親切的告訴我,沿著海邊道路一直走,既可以欣賞那些充滿特色的舊建筑物,還可以在道路盡頭,看到當年建造的石砌的燈塔以及船只留下的巨大的鐵錨。</h3> <h3>停著水上飛機</h3> <h3>供游客參觀的舊軍艦</h3> <h3>18世紀的建筑</h3> 民居 <h3>曠野般的海邊</h3> <h3>石塊砌成的老燈塔</h3> <h3>這里的街道極其寬闊,雙車道的道路旁邊是粗大的行道樹,然后是約有3米寬的停車位,再后面是人行道。人行道的后邊是各家各戶的住宅的白色或淺綠色的木籬笆,然后又是各家自己的庭院,然后才是木造的、漆成白色或淺顏色的住宅。當然,住宅的后院相當寬大。有的估計會有二、三十米深。那各種各樣的房屋,十分別致,籬笆和屋檐的木板都有雕刻和裝飾。想到澳洲那么寬闊的國土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只居住著相當于我國上海地區(qū)的人口(2007年2080萬),只好閉口無言。走到道路盡頭,看到了那古老的燈塔,和銹跡斑斑的鐵錨。燈塔的前方又是那茫茫無際的大海。有幾個游客和我一樣坐在堤岸上,看著那飛翔的海鷗,聽著那拍打礁石的濤聲,都默默無言。一艘巨大的集裝箱貨輪在遠方慢慢的駛過,它要駛向哪里去呢?不得而知,也不必多想。已是七旬老漢,也許想得太多,并沒有什么好處。寧靜的海灣,真讓人留戀。作寧靜的人,更是我的心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