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38軍后代匯聚四平英雄城,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

魯冰花茶園

<h3>2018年6月11日—14日,東野一縱(38軍)后代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紀念活動,在英雄城四平市成功舉行圓滿結束!源于籌備組的精心組織,眾后代的積極響應支持,四平市政府有關部門人員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h3><h1></h1><h3>四平解放七十周年三十八軍萬歲紀念章,專為此次紀念活動精心設計制作,朱曉斌負責制作。紀念碑前合影拍攝祝華。</h3> <h3>東野一縱38軍后代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組委會成員</h3> <h3><b>(一)【四戰(zhàn)四平簡介 </b>東野一縱38軍后代為什么匯集四平?四戰(zhàn)四平是怎么回事?首先讓我們重溫歷史,特別邀請《磨礪——徐煒將軍的戰(zhàn)斗歷程》一書的作者徐魯海,撰寫此文,向各位看官簡明扼要的介紹一下四戰(zhàn)四平的戰(zhàn)況<b>】</b></h3><h3><b>四戰(zhàn)四平 文/徐魯海</b></h3><h3> 四平地處松遼平原中部,南通沈陽,北連長春,東經(jīng)海龍至吉林,西經(jīng)鄭家屯至齊齊哈爾,是通往南滿、西滿和北滿的交通樞紐。這里也是東北的糧油集散地,戰(zhàn)略地位十重要,是解放戰(zhàn)爭期間,東北我軍與蔣軍的必爭之地。</h3><h3>一戰(zhàn)四平:四平解放戰(zhàn)</h3><h3> 1946年3月13日,蘇軍撤出沈陽,蔣軍52軍隨即攻占。國民黨勾結偽鐵石部隊3900余人乘機占領四平,以待蔣軍北上“接收”。</h3><h3>3月17日,我軍向四平發(fā)起攻擊。這就是著名的一戰(zhàn)四平街。東北民主聯(lián)軍7縱19旅56團、20旅59團(114師341團、342團前身)等部隊參加了攻打四平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中全殲四平守敵(除200余人逃脫外),俘偽省主席劉翰東等3000余人,僅56團即俘敵600余。一戰(zhàn)四平告捷,重要戰(zhàn)略樞紐要地四平首次獲得解放。</h3><h3>二戰(zhàn)四平:四平保衛(wèi)戰(zhàn)。</h3><h3> 我軍攻占四平后,蔣介石狂妄叫囂:“不拿下四平不停止戰(zhàn)爭,不打到長春,不商談和平。3月19日,國民黨新1軍和71軍從沈陽出發(fā),分四路向四平進攻,決心不惜代價,奪回四平這個戰(zhàn)略要點。</h3><h3> 4月8日,我1師(112師前身)、2師(113師前身)4團、5團(6團在打長春)和7縱19旅配合,在興隆嶺首戰(zhàn)新一軍獲勝,共殲敵4個連。4月15日,1師和7縱在2師等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在金山堡殲敵87師大部4469名。</h3><h3> 4月18日至5月18日,蔣軍共投入5個軍10個整師的兵力向四平進攻;我軍參戰(zhàn)部隊達14個師(旅)。我1師、2師和7縱19旅、20旅等部隊和兄弟部隊一起,在四平外圍和城區(qū)等地堅守陣地,與敵激戰(zhàn),殲敵萬余。5月19日后,我軍主動撤出。1、2師于5月25日在拉法、新站殲敵88師4個營1900余人。</h3><h3>三戰(zhàn)四平:四平攻堅戰(zhàn)。</h3><h3> 1947年6月,為進一步擴大夏季攻勢戰(zhàn)果,孤立長春、吉林守敵,割斷沈長之敵聯(lián)系,東北民主聯(lián)軍決定集中1縱(38軍前身)、7縱(44軍前身)和6縱17師(128師)并加強炮司5個炮兵營,由1縱司令員李天佑、政委萬毅指揮,奪占四平。</h3><h3> 6月14日20時17分,總攻開始,2師4團(337團)1營28分鐘突入四平。我軍指戰(zhàn)員與敵血戰(zhàn)15個晝夜,突破了敵軍所夸耀的“核心工事”,攻占了敵軍指揮所,消滅了蔣軍71軍所屬機關和特務團全部,活捉敵團長陳明信,并占領了市區(qū)的五分之四,殲敵16000余人。極大地震撼了敵軍。</h3><h3> 28日,敵援兵迫近,我軍已失去全殲守敵之機,遂于29日全部撤出戰(zhàn)斗。</h3><h3>四戰(zhàn)四平:四平收復戰(zhàn)</h3><h3> 1948年2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為奪取戰(zhàn)略要地四平,為解放東北全境創(chuàng)造條件,下達了進攻四平的命令。攻城部隊為1縱、3縱(40軍前身)、7縱及炮兵4個團,由1縱司令員李天佑、政委萬毅統(tǒng)一指揮。</h3><h3> 3月12日7時40分,總攻開始,我軍與敵激戰(zhàn)23小時,至13日7時,全殲守敵19000余人。四平四平,打了四次,才安穩(wěn)平靜地回到人民的懷抱。</h3><h3> 偉大的四戰(zhàn)四平已過去70多年了,當年,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解放而英勇戰(zhàn)斗,浴血奮戰(zhàn),血灑中華大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已成為永遠的豐碑;他們的堅定信仰和革命精神,將永遠銘刻刻在人們心中,成為我軍永遠的紅色基因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新時代強軍路上的有力號角,永遠鼓舞著人民軍隊奮勇向前!</h3><h3> 四戰(zhàn)四平犧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h3> <h3>東野一縱(38軍)后代在四平英雄廣場的合影,合影拍攝祝華,背景拍攝和后期制作合成徐魯梅。</h3> <h3><b>(二)【6月11日是報到日】</b>,參加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的東野一縱(38軍)后代,在八一軍旗上莊重簽名。</h3> <h3>名冊,飽含著籌備組的心血,凝聚著參加此次活動的三代人的情結!</h3> <h3><font color="#010101">范琳,饒立群,李慧,徐魯梅,苗偉,李亞濱,朱曉梅,劉蕓,吳志民,劉蕊,李亞明,王莉等在北京發(fā)車的D21次列車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6月11日是報到集結日,參加紀念活動的后代從祖國各地向四平匯集;乘飛機,火車,汽車等,向英雄城四平開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參加這次紀念活動的122人中,有東野一縱老戰(zhàn)士89歲高齡的劉雨亭前輩,有3位年輕的第三代,最小年齡是24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記得,1967年初,38軍從吉林通化換防到河北保定,軍列經(jīng)過四平站時,四平黨政軍領導在站臺迎接和送行!我們也迅速出站看了看市容。那時我們正年少,父母正值年富力強!時光匆匆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我們來了,我們已步入花甲,父母早已離我們遠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四平早已是舊貌換新顏,成為吉林省第三大城市,松遼平原上的明珠!</font></h3> <h3>東野一縱38軍后代聯(lián)誼會會長李亞濱和夫人饒立群</h3> <h3>四平賓館滾動著“歡迎東野一縱(38軍)后代蒞臨四平英雄城”,114師(一縱三師)后代欣然合影留念。左起喬柳(喬瑞騰三師),戴燕(戴明德三師),寇海清(寇奎三師),王紅巖(王如久三師)。</h3> <h3>走進賓館大廳,左邊是報到處,先期到達的組委會成員朱曉斌,宋宇宣,李磊,曹巖,王東海等,還有志愿者郭斌等子弟,正忙著為剛到達的陳志欣,陳湘,劉巖,隋欣,李慧等子弟進行登記,發(fā)放服裝紀念章,分配房間。這張照片只能見到他(她)們忙碌的身影!</h3> <h3>來自梅河口的寇海清(寇奎三師),郭斌(郭鳳元二師四團三連)合影。</h3> <h3>孔納克,徐魯梅,楊麗花,宋宇宣,王東海在簽名軍旗前合影。</h3><h3>孔納克(孔慶蒼,三戰(zhàn)四平是二師四團二營營長,四戰(zhàn)四平是四團副團長)。</h3><h3>徐魯梅(徐煒,三戰(zhàn)四平是四團二營教導員,榮立戰(zhàn)功,四戰(zhàn)四平是六團主任。其愛人趙剛將軍的父親趙德榮,三戰(zhàn)四平是四團三營副營長,榮立大功。四戰(zhàn)四平是一師二團一營營長)</h3><h3>楊麗花(楊春明六團后勤處長)。</h3><h3>宋宇宣(宋樹仁,三戰(zhàn)四平是二師六團9連指導員,戰(zhàn)后,9連獲得“頑強突擊連”光榮稱號?。?lt;/h3><h3>王東海(王軍,一縱二師野戰(zhàn)救護所所長)</h3> <h3>周美華(周軫一縱),朱曉青(朱家禮一縱一師一團),馬麗(馬英賢一縱)</h3> <h3>周建華,周建新,周建華,宣歷軍 在紅色四平行的主題旗前合影。</h3><h3>周建華(周振山一縱二師),來自長春。</h3><h3>周建華,周建新(周朝俊,三戰(zhàn)四平時是一師二團指導員,身負重傷,傷愈后任東野一縱收容站兼醫(yī)院政委),來自沈陽。</h3><h3>宣歷軍(宣玉喜,三戰(zhàn)四平時是一師二團三連連長,被炮彈擊中重傷,左肩背留下一尺左右的傷疤),來自沈陽。</h3> <h3>與來自廣西廣東的后代合影。</h3><h3></h3><h3>王惠仁(父王吉清151師教導隊連長軍務參謀),來自廣西,拍照攝影裝備齊全,為本次紀念活動記錄下很多美好的照片視頻。</h3><h3>詹洪文(詹福祥151師453團排長),來自廣西。</h3><h3>張曼(張德慶一縱一師二團排長榮立戰(zhàn)功)來自廣西。</h3><h3>林玉珍,張曼母親,張德慶夫人。</h3><h3>夏群建(夏業(yè)德一縱一師供給部副部長,來自廣東。</h3> <h3>張立榮(張萬里一縱三師七團,戰(zhàn)斗英雄)</h3><h3>尹雪瑩(尹清泊一縱一師一團)。</h3> <h3>與聶勝利(聶振營一縱一師后勤部),孫學民(孫為一縱二師)合影。</h3> <h3>李林,孔納克,李濤,三戰(zhàn)四平時的四團二營營長和副營長后代合影。</h3><h3>李林,李濤(李連秀,三戰(zhàn)四平是二師四團二營副營長,四平收復戰(zhàn)時四團一營營長,是突擊營營長)。</h3> <h3>卜大春,卜小冬,卜小青,卜小秋(卜川二師四團和六團),劉軍(劉滿貴二師連長),祝華(祝再馨二師四團),董欣,董永強,董凡(董貴興二師四團),佟丹弟(佟頂立二師四團),于鳳琴(于錫良二師四團),王麗華(王紹明二師六團),張亞萍(張寶義二師)</h3> <h3>當一縱一師三團特務連老戰(zhàn)士劉雨亭前輩,步入賓館大廳時,受到苗偉(苗敬芬一師二團組織股長),李林等后代的熱烈歡迎!</h3> <h3><font color="#010101"><b>(三)【6月12日上午捐贈儀式】</b>東野一縱(38軍)后代,向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捐贈文物資料書畫作品的儀式,在四平市英雄廣場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前莊重舉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李慧(李貴彬一縱教導隊書記),苗偉(苗敬芬),朱曉梅,朱曉紅(朱家禮,收復四平戰(zhàn)是一縱一師一團三營營長,突擊營營長),寇強勝(江擁輝女婿,一縱一師師長),徐魯梅(徐煒),陳東豫(</font>陳紹先一縱三師科長),孔納克(孔慶蒼),陳湘(陳錦渡一縱司令員秘書)與劉煜濱會前合影。</h3><h3><font color="#010101">劉煜濱是劉亞樓將軍之子,四野聯(lián)誼會會長。</font></h3> <h3>東野一縱(38軍)后代在廣場列隊,捐贈文物資料書畫的后代站在前排。</h3> <h3></h3><h3>這是捐贈后代與領導合影。</h3><h3>在主席臺就座的有:吳志民(吳岱東野一縱政治部副主任),萬明明(萬毅一縱政委),李冰天(李作鵬一縱副司令員),李亞濱(李天佑一縱司令員),張凱明(四平市常委副市長),劉煜濱(劉亞樓東野參謀長,四野后代聯(lián)誼會會長),史 良(四平市文化局局長),劉雨亭(一縱一師三團老戰(zhàn)士),喬培玉(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館長),劉朝春(劉賢權一縱三師師長),李亞明(李天佑一縱司令員)。</h3> <h3>  四平市常委、副市長張凱明,在捐贈儀式講話,他強調,70多年前那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偉大勝利永遠銘記在四平人民心中,這段非同凡響的歷史把38軍將士以及他們的后輩們和四平緊緊連接在一起,成為血脈相連的親人。四平人民始終沒有忘記那些用鮮血染紅四平大地的烈士們和所有為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他們的英名將永垂史冊。四平人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斷書寫英雄城的壯麗篇章,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光輝業(yè)績。</h3><h3> 東野一縱(38軍)后代聯(lián)誼會副會長,吳志民代表一縱后代致辭:</h3><h3> 四平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東野一縱的后代們,大家好! 在四平解放7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100多名東北野戰(zhàn)軍第一縱隊的后代,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了當年父輩們浴血奮戰(zhàn)的圣地一一四平,看望四平的父老鄉(xiāng)親,參觀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 </h3><h3> 四平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四戰(zhàn)四平是東北解放戰(zhàn)爭中一段重要的戰(zhàn)事,四平在撼天動地的炮火中,在血光飛濺的廝殺中幾易其手,成為當時東北戰(zhàn)場上一個令人灼目的亮點。東北民主聯(lián)軍以犧牲近兩萬人的代價奪取了四平之戰(zhàn)的最后勝利,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四戰(zhàn)四平的歷史,成就了四平“英雄城"的美譽。使其成為關東大目錄的歷史名篇。 </h3><h3> 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以大膽的突破、開闊的目光、細致的關注、誠實的表述、嚴謹?shù)乃季S來展示四戰(zhàn)四平恢宏的歷史畫卷,產生出震撼魂魄的藝術魅力,以強烈、逼真的感染力、震撼力與視覺沖擊力,消解觀眾與歷史之間的時空距離感,將其帶入歷史情境中。 </h3><h3> 這幅熱血與烈火交織的革命戰(zhàn)爭畫卷,表達著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從這里走進歷史的天空,重新回到四平之戰(zhàn)那壯闊慘烈、血火交織的戰(zhàn)斗場景。 </h3><h3> 慘烈的戰(zhàn)斗,錘煉了作為東北野戰(zhàn)軍骨干部隊的一縱的堅韌無比的斗爭意志,極大地提高了其進行正規(guī)化城市作戰(zhàn)的能力。一縱在其后的革命戰(zhàn)爭征程中,能征善戰(zhàn)、攻防兼?zhèn)?表現(xiàn)卓越。為東北解放、為解放全中國、為抗美援朝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h3><h3> 今天,戰(zhàn)爭年代的硝煙雖已散盡,艱苦卓絕的斗爭也離我們遠去。但是英烈從未走遠,英烈與我們同在。生前,他們?yōu)榱藝液兔褡宸瞰I熱血與生命;逝后,他們用崇高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h3><h3> 我們一縱后代繼往開來,不忘初心,期盼四平的明天更美好!我們愿與四平人民建立長久的聯(lián)系,和四平人民一道為父輩曾經(jīng)流血犧牲的英雄土地增色添彩;為實現(xiàn)四平的美好遠景貢獻力量! </h3> <h3>  東野一縱38軍后代聯(lián)誼會會長李亞濱,曹巖(曹燦章一縱三師副師長),向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贈送顏振卿書法《浴血榮光英雄城》。</h3><h3> 聯(lián)誼會副會長吳志民,萬明明,向紀念館贈送簽名軍旗。</h3> <h3>  李亞明向紀念館贈送《李天佑畫傳》、《一代名將李天佑》(光盤)。</h3><h3> 楊陽(楊尚儒一縱參謀長)向紀念館贈送紀念楊尚儒將軍的詩作《戰(zhàn)士的墓志銘》,畫冊,書法作品。</h3> <h3>  一縱一師三團老戰(zhàn)士劉雨亭向紀念館捐贈1948年發(fā)的軍裝,看著這珍藏了七十年之久,見證了四平收復戰(zhàn)硝煙的征衣,不禁浮想連翩,想起杜甫的詩句: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h3><h3> 裴晉平,裴竺,向紀念館贈送父親戰(zhàn)爭年代用的軍用馬褡子一件。父親裴飛正將軍是38軍副軍長,三戰(zhàn)四平時是一縱二師四團鋼八連連長,屢立戰(zhàn)功,戰(zhàn)斗英雄。</h3> <h3>  劉朝春(劉賢權一縱三師師長),聯(lián)誼會秘書長,向紀念館贈送《劉賢權將軍》、《劉賢權將軍文集》。</h3><h3> 聶勝利(聶振營一師后勤部)代表劉海清將軍夫人張文清,贈送劉海清將軍回憶錄《萬歲軍的一個老兵》。</h3><h3> 張丹(張翼一縱秘書長)向紀念館增送張翼將軍書法作品一幅。</h3> <h3>  黃友森(黃玉昆一縱一師政委)向紀念館贈送《黃玉昆畫傳》。</h3><h3> 陸光(陸宏巨一縱一師一連指導員)向紀念館捐贈50年解放軍女式軍服一件。</h3> <h3>  董凡向紀念館轉交江力群(江潮二師六團團長、二師參謀長)攜飛虎師子弟捐贈已被國家圖書館收藏的《鐵血飛虎師》一書,書的扉頁有江力群與部分飛虎師子弟親筆簽名。</h3><h3> 董凡、董軍、董欣、董永強、女婿劉立軍(董貴興一縱二師),捐贈畫家劉立軍為本次紀念活動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一幅。</h3> <h3> 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館長喬培玉。,向捐贈的后代頒發(fā)收藏證書,向東野一縱(38軍)后代贈送紀念品。</h3> <h3><b>(四)【6月12日上午參觀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b>紀念館”歡迎38軍后代子弟回家“的標語大字,讓我們感受到四平人民的熱情!</h3> <h3>彭福平,裴竺,徐魯梅,李磊,宋宇宣在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序廳合影。</h3><h3>彭福平的父親彭樹禎,三戰(zhàn)四平時在一縱二師四團,在激烈的巷戰(zhàn)中,右手食指關節(jié)被擊中致殘,仍堅持戰(zhàn)斗,戰(zhàn)后被縱隊授予"戰(zhàn)斗英雄“光榮稱號。</h3><h3>李磊的父親李玉瑄將軍,三戰(zhàn)四平時是六團教導員?;顒咏Y束后,李磊回到北京,給父親穿上活動的T恤,戴上帽子。李玉瑄前輩非常高興,唱起了原汁原葉的38軍軍歌。雖然已是95歲高齡,一時糊涂一時清醒,但是唱《鋼鐵進行曲》,那時曲那時的歌詞,記得一清二楚,一字不差。</h3> <h3>與范琳(范天恩一縱作教科科長)在紀念館序廳合影。</h3><h3>序廳正面的四面紅旗分別代表四平四次戰(zhàn)事,中間的兩面顏色呈深紅色,象征著戰(zhàn)事殘酷犧牲重大的四平保衛(wèi)戰(zhàn)和四平攻堅戰(zhàn)。</h3><h3>紅旗前方一組人物雕像是林彪、李天佑、鄧華、洪學智,四戰(zhàn)四平的主要指揮員。</h3> <h3>張云霜(張國卿二師五團衛(wèi)生隊),王秀艷(王朝士二師),楊素玲(楊三呆二師特務連)</h3> <h3>王麗華(王紹明二師六團),李亞明,楊陽,楊麗花,朱曉紅等在一戰(zhàn)四平展廳參觀。</h3> <h3>祝華(祝再馨二師四團排長文化干事),張宇明(紀念館主任),張雅萍(張寶義二師),劉笑松(劉煦然二師四團)在紀念館。</h3><h3>祝華是這次活動的攝影師,跑前跑后的辛勤為大家拍照,每張照片都是活動的紀念和美好的回憶。</h3> <h3>楊麗花,劉銳艷(劉勤一縱二師),劉笑松</h3> <h3>鋼鐵部隊,鋼鐵英雄,鋼鐵后代,鋼鐵傳承!</h3><h3>李亞濱,李亞明,隋欣(隋光正一縱二師),朱曉紅,朱曉梅,徐魯梅,陳志欣(陳耀一縱后勤軍械科)劉巖(劉慶賢一師2團副營長),陳昭軍(陳芝旺二師四團機槍連副連長),宣燕南(宣玉喜一師二團三連長),馬思(馬英賢一縱)。</h3> <h3>  這面獎旗:贈給首先突進四平的二師四團一營,四平突擊隊!這是三戰(zhàn)四平—攻堅戰(zhàn),二師四團一營的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創(chuàng)造的英雄戰(zhàn)績。他們10分鐘突破敵人防御,全營殺進城廓僅用了28分鐘!戰(zhàn)后被縱隊授予“史德紅英雄排”,“戰(zhàn)斗模范營”,“四平突擊隊”榮譽稱號!</h3><h3> 紀念館英烈廳,追思生命,緬懷先烈,我專門從中列出一縱犧牲的部分烈士,都是我們父輩的忠勇好戰(zhàn)友!</h3><h3> 他們在血光火海中進出四平,就在我們父輩的身邊倒下,我們是幸存者的后代!安息吧,長眠在這里的先烈們!我父親的好戰(zhàn)友,一縱三師七團的尤深烈士。在戰(zhàn)斗前夜的遺言中寫到“雖死神在”!我父親徐煒在三戰(zhàn)四平后的日記里寫下“你們的在天之靈,定能看到全中國人民的解放!”</h3> <h3>  為了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特舉辦了《仰望——東北民主聯(lián)軍四戰(zhàn)四平專題人物展》。 展出開國將領160人、人民英雄146人的英烈事跡,以此紀念那些為解放四平而流血、犧牲的將士們。 這是第一部分,締造新中國的將領們。這里列出的是東野一縱的大部分開國將軍。</h3><h3> 右上圖,聯(lián)誼會會長李亞濱在父親像前。</h3> <h3>  第二部分展出的是締造新中國的人民英雄, 活下來的,高擎臂膀、奮力前行,是新中國的擎天柱;倒下去的,化為塵土、溶入大地,是新中國的奠基石。 四平之戰(zhàn),永遠是他們革命征程中無法忘卻的記憶。 </h3><h3> 每張照片,都是一幅絢爛的生命畫卷;每張面龐,都在俯瞰今天幸福的美好家園! </h3><h3> 參觀紀念館的后代們,很多都找到了熟悉的名字,紛紛拍照留念! </h3><h3> 右上圖,裴晉平,裴竺(裴飛正一縱二師四團),曹欣茹(裴晉平夫人,八一制片廠演員,導演),劉蕊(劉治梓一縱二師)。 </h3><h3><b></b></h3> <h3><b>(四)【6月12日四平烈士陵園祭英烈】</b></h3><h3>東野一縱38軍后代們,在烈士紀念碑前合影留念。烈士紀念碑由四把尖刀組成。</h3> <h3>  東野一縱38軍后代們,在烈士紀念碑前,向烈士敬獻花籃,默哀,三鞠躬,向烈士們敬軍禮致敬!</h3><h3> 八一廠著名主播饒立群大姐朗讀祭文,聲情并茂,后代們眼含熱淚,莊嚴肅立。祭文由周建華撰寫。</h3><h3> 祭四戰(zhàn)四平烈士文 文/周建華</h3><h3> 烈士陵園,北山之上。英雄永生,人民敬仰。碑入云端高聳,先烈地下安寧。萬名英雄碑上刻,千里之外敵膽寒。無名烈士哪里來?親人含淚等您還。</h3><h3> 嗚呼,青松從不語,烈士更無言!</h3><h3> 安魂曲聲緩,先烈可聽見?百名子弟碑前站,可曾看到親人還?</h3><h3> 塞北小城四平,兵家拼命相爭。南北鐵路樞紐,東西交通要沖。七十年前戰(zhàn)火兇,國共兩軍爭雄。林總靠前指揮,天佑一縱勇猛。父輩個個英雄膽,敵軍王牌攻守難。鋼鐵的部隊,鋼鐵的英雄;四戰(zhàn)四平街,世代留英名。</h3><h3> 壯哉,慘哉!血戰(zhàn)四平街,隊伍打成鋼。敵兵瘋狂炮火猛,勇士鮮血映天紅。白山低頭泣,黑水淚洶涌。</h3><h3> 喜哉!英城終獲解放,從此再無戰(zhàn)爭。而今新四平,滿眼好風景。百姓日子甜,百業(yè)興而盛。人民得解放,父輩立大功;振興大四平,吾等急先鋒。繼承先烈志,光大好傳統(tǒng)。中華昂首世界,當聽習總召喚;祖國復興偉業(yè),唯需人人實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h3><h3> 錚錚誓言,先烈可聽見?</h3><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東野一縱(38軍)122名子弟敬挽</span></h3><h3> 公元2018年6月12日</h3> <h3><b>莊嚴宣誓!</b></h3> <h3> 向無名烈士合葬墓默哀!</h3><h3> 無名烈士墓安葬了四戰(zhàn)四平期間英勇犧牲的一萬余名烈士,是國內最大的烈士合葬墓之一。無名烈士墓四周是4個呈方隊形的 209 座有名的單體烈士墓,單體墓與無名烈士墓對應呈花盆形狀,寓意為陶鑄的詩句“成仁有志花應碧,殺敵留紅土亦香”。</h3> <h3>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位老前輩是徐友叔叔,是38軍113師338團9連老指導員,聽說38軍子弟來四平,86歲高齡的徐友叔叔和兒子徐國慶,專程從公主嶺趕來,在烈士陵園大門等候我們。</h3><h3> 徐友叔叔談起師里的首長戰(zhàn)友,如數(shù)家珍,說起往事眼里飽含淚水。我父親一代人多早已去世,但是徐叔叔見到我們這些子弟很高興!同時更加懷念首長戰(zhàn)友,那是血濃于水的情感呀!</h3> <h3><b>(五)【一縱38軍后代與四平市紀念館座談會】</b>6月12日下午,參加座談會的有:紀念館主任張宇明,劉雨亭(89歲高齡一縱一師三團老戰(zhàn)士),劉煜濱(四野聯(lián)誼會長),李亞濱(李天佑之),萬明明(萬毅),李冰天(李作鵬),楊陽(楊尚儒),吳志民(吳岱),寇強勝(江擁輝女婿),黃友森(黃玉昆),曹巖(曹燦章),李林(北京武警總隊副政委少將,父親李連秀),宋宇宣(宋樹仁),盧曉麗(盧錫勤一縱一師二團指導員,盧錫勤在戰(zhàn)爭年代榮立9次大功,1950年參加全國戰(zhàn)斗英雄大會。三戰(zhàn)四平被授予“模范指導員”榮譽稱號),高毓檸(盧錫勤外孫女,盧曉麗女兒)。</h3><h3></h3> <h3>參加座談會的后代,做了專題發(fā)言,全國戰(zhàn)斗英雄盧錫勤的外孫女高毓檸,談起外祖父的英雄戰(zhàn)績,娓娓道來,尤其難能可貴!</h3> <h3>6月12日晚四平市領導接見一縱38軍后代合影。劉湘民,萬明明,張星華,楊陽,李亞濱,周晉(四平市宣傳部部長),李冰天,劉雨亭,楊帆(四平市政協(xié)主席),劉煜濱,褚春彥(四平市副市長),李林,黃友萍,李濤</h3> <h3><b>(六)【參觀梨樹縣指揮部舊址】</b>6月13日上午,東野一縱38軍后代來到梨樹縣梨樹鎮(zhèn)街北,參觀東北民主聯(lián)軍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指揮部舊址,俗稱“林彪指揮所”。這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原為清末黃河道尹張紹宏的私人住宅。1946年3月至5月東北民生聯(lián)軍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指揮部設在這里。</h3><h3></h3><h3>李亞濱,李冰天,萬明明,劉立軍在指揮部門口合影留念。</h3> <h3>東野一縱38軍后代在聽講解。</h3> <h3>萬明明(萬毅),徐魯梅(徐煒),陳東豫(陳紹先),張丹,、張星華(張翼)合影</h3><h3>他們的父輩同在東北軍五十七軍112師667團(萬毅團長)做兵運。</h3> <h3>宣燕南(宣玉喜),董軍(董貴興),李亞明(李天佑),沈荔丹(沈先夫孫女,一縱二師四團副團長,沈太勇女兒),李亞濱(李天佑),李冰天(李作鵬),徐魯梅(徐煒),李慧(李貴彬)</h3> <h3>盧曉麗(盧錫勤),范琳(范天恩一縱作教科長),陳湘(陳錦渡),高毓檸(盧錫勤外孫女),張立榮(張萬里)</h3> <h3>張立榮(張萬里三師),官軍(官世才一縱)</h3> <h3>朱曉青,陳湘,苗偉,李慧,朱秀華,馬思</h3> <h3>陸光(陸宏巨一師一連指導員),蘇東紅(蘇尚武二師衛(wèi)生所長)。</h3> <h3><b>(七)【參觀三道林子戰(zhàn)場遺址】</b>東野一縱(38軍)后代在三道林子戰(zhàn)場遺址合影,向二戰(zhàn)四平—保衛(wèi)四平之戰(zhàn)的將士們致敬!</h3> <h3>  時間追溯到1946年4月18日,聞名中外的四平保衛(wèi)戰(zhàn)在這一天打響,為爭奪戰(zhàn)略要地四平,雙方20多萬大軍云集四平城郊,在東西長達100多里的防線上,展開了一個月的攻防戰(zhàn),其中三道林子高地的戰(zhàn)斗最為慘烈。</h3><h3> 三道林子高地是四平城區(qū)西北屏障,海拔30米,是四平側后主陣地制高點。三道林子得失直接關系市內安危,是敵我雙方必爭之地。</h3><h3> 四平市黨校的老師聲情并茂,真情實感的講解,令后代們無不為之動容,流下感動的淚水,讓我們身臨其境般的重溫了那段慘烈而悲壯的歷史!</h3> <h3>前排一縱一師三團老戰(zhàn)士劉雨亭及家人劉湘民,劉湘萍,韋方儒,劉湘軍,滕鳳斌,蒙美根,韋慧珍。</h3><h3>左排:董欣,陳志欣,朱曉紅,朱曉梅,徐魯梅等。</h3><h3>右后排:劉笑松,王麗華,于鳳琴,董凡,董永強等。</h3> <h3>張云霜,蘇東林(蘇尚武二師),孟娜(孟昭常二師),徐魯梅,陳東豫,萬明明,劉蕓,劉蕊</h3> <h3>吳志民(聯(lián)誼會副會長)和夫人鐘洪江(鐘元輝)</h3> <h3>飛虎師子弟戰(zhàn)友向英雄致敬!</h3> <h3><b>(八)</b>【<b>東野一縱(38軍)后代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聯(lián)歡會</b>】 </h3><h1></h1><h3> 此次紀念活動豐富多彩,是精神上的一次盛宴,充滿正能量。11日,12日,13日晚宴后都有晚會或聯(lián)歡會,精彩演出或即興演出不斷。13日晚東野一縱38軍后代和四平市聯(lián)合舉辦聯(lián)歡會,四平市領導出席。</h3><h3><b>6月11日晚宴,</b></h3><h3> 38軍后代聯(lián)誼會會長李亞濱致辭,歡迎和感謝前來參加活動的兄弟姐妹們,祝愿此次紀念活動圓滿成功!</h3><h3> 特邀嘉賓,劉亞樓將軍之子,四野聯(lián)誼會會長劉煜濱應邀致辭。</h3> <h3><b>(一)全體起立唱《38軍軍歌》 指揮:劉朝春(聯(lián)誼會秘書長)</b></h3><h3></h3><h3> 38軍軍歌,原名《鋼鐵進行曲》獻給東北民主聯(lián)軍一縱的歌,就是在四平誕生的。</h3><h3> 1948年初,劉熾,曉星,來到剛獲得解放的四平,深入到東野一縱部隊,他們得知這支部隊在血光火海中四進四出四平城,威震敵膽,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被東野總部命名為“鋼鐵部隊”。他們被戰(zhàn)士們的鋼鐵般的革命英雄主義深深感動,創(chuàng)作出《鋼鐵進行曲》,一縱戰(zhàn)士高唱著這首戰(zhàn)歌,“打過山海關,解放全中國”。1987年中央軍委正式命名這首歌為《三十八軍軍歌》</h3> <h3><b>(二)</b>四野聯(lián)誼會會長劉煜濱(劉亞樓將軍之子)代表四野后代聯(lián)誼會,向東野一縱38軍后代紀念四平解放70周年活動贈送書法題詞。</h3> <h3><b>(三)東野一縱開國將軍后代小合唱《強軍戰(zhàn)歌》</b></h3><h3> 在今天這個特別的紀念聯(lián)歡場合,首先上場的是參加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活動,東野一縱子弟中開國將軍的后代們。他們用鏗鏘恢弘的旋律、激情澎湃的歌聲,抒發(fā)三軍將士堅定的強軍信念和豪情壯志!</h3><h3>他們是:東野一縱司令員李天佑將軍之子李亞明;縱政治部副主任吳岱將軍之子吳志民,鐘元輝將軍之女鐘洪江;一縱三師師長劉賢權將軍之子劉朝春;一縱秘書長張翼將軍之女張星華。</h3><h3> </h3> <h3><b>(四)領唱合唱《英雄贊歌》</b></h3><h3>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一縱38軍后代激情演唱《英雄贊歌》,表達了我們對先烈的深切懷念和敬意!</h3><h3>領唱:戴燕(戴明德三師),黃友萍(黃玉昆一師政委),王紅巖(王如久三師)</h3><h3>合唱:鄭亞?。ㄠ嵪杈湃龓煟瑥埩s(張萬里三師7團,戰(zhàn)斗英雄),喬柳(喬瑞騰三師),寇海清(寇奎三師),馬銓澤(三師王如久外孫)。</h3><h3>指揮:劉曉春(劉煜濱夫人)。</h3> <h3><b>(五)周建華(周振山一縱二師)即興詩作詩朗誦《親愛的兄弟姐妹,今夜我們連干三杯》。</b></h3><h3>親愛的兄弟姐妹,今夜讓我們連干三杯 </h3><h3>作者 周建華</h3><h3>親愛的兄弟姐妹</h3><h3>讓我們高高地舉起杯/連干三杯</h3><h3></h3><h3>第一杯/敬我們崇敬的父一輩</h3><h3>那些年他們官兵一致</h3><h3>舍生忘死親如兄弟</h3><h3>戰(zhàn)火中的情誼/天下第一美</h3><h3>為了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h3><h3>鮮血和生命</h3><h3>永遠留在了四平的山和水</h3><h3>今天</h3><h3>我們仿佛看到了他們年輕的身影</h3><h3>和戰(zhàn)火中迎接勝利后的歡喜和疲憊</h3><h3>大家說/該不該敬英雄們一杯</h3><div><br></div><h3>親愛的兄弟姐妹</h3><h3>讓我們再滿滿地斟上一杯</h3><h3>這第二杯</h3><h3>是慶祝咱們七十年后的驚喜相會</h3><h3>雖說許多子弟從未謀面/平生素昩</h3><h3>但父輩們貫通在一起的鮮血</h3><h3>早已融入了我們的心肺</h3><h3>奔流不息的熱血啊</h3><h3>時刻激蕩在我們的體內</h3><h3>我們啊/就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h3><h3>千里萬里來相會</h3><h3>大家說/是不是應當干了這一杯</h3><h3><br></h3><h3>親愛的兄弟姐妹/讓我們舉起這第三杯</h3><h3>這一杯是子弟們</h3><h3>對第二故鄉(xiāng)深情的祝愿</h3><h3>是對父輩們深情的告慰</h3><h3>如今/一座嶄新向上安寧和諧的四平城</h3><div>早已成為松遼平原上一顆耀眼明珠</div><h3>隨處可見崇尚英雄的豐碑</h3><h3>聽到這個好消息/父輩們啊</h3><h3>您們一定笑的欣慰</h3><h3>那么/為了英雄城更加美好的明天</h3><h3>我們是不是干了這第三杯</h3><div><br></div><h3>親愛的兄弟姐妹呀/此時此刻</h3><h3>就是再干上千杯萬杯/我們也不會醉</h3><h3>因為我們是東野一縱的子弟</h3><h3>我們是萬歲軍的后輩</h3><h3>父輩教會了我們心里裝的下千山萬水</h3><div><br></div><h3>親愛的兄弟姐妹呀</h3><h3>明天我們就要分別/各奔東西</h3><h3>把希望和祝愿放飛</h3><h3>再一次盼望下一次的聚會</h3><h3>我要大聲說</h3><h3>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要心和心日夜相隨</h3><h3>昨天/我們千里萬里終把家歸</h3><h3>多么不易/多么幸福/多么快慰</h3><h3>從今以后誰還愿意無家可歸</h3><div><br></div><h3>親愛的兄弟姐妹呀</h3><h3>讓我們傳承傳統(tǒng)</h3><h3>激情永在</h3><h3>奮發(fā)有為</h3><h3>為了祖國富強</h3><h3>中華騰飛</h3> <h3><b>(六)女聲獨唱《繡紅旗》</b></h3><h3>我們從小就珍愛紅旗一角的紅領巾,我們贊美紅旗上鮮艷的色彩。</h3><h3>演唱:張亞萍(張寶義一縱二師)</h3><h3>伴舞:王甦梅(王樹成二師)孟娜(孟昭常二師5團),董凡、董軍、董欣(董貴興二師四團),于麗琴(二師四團),楊素玲(楊三呆二師特務連)。</h3> <h3><b>(七)配樂詩朗誦《踏著英雄父輩的足跡前進》</b></h3><h3> 2018年3月13日,是四平解放七十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東野一縱子弟匯集到了這座父輩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的熱土,追憶那場震驚中外的戰(zhàn)爭,我們要踏著英雄父輩的足跡,不忘初心,奮勇前行!</h3><h1>作者:周建華</h1><h3>朗誦:徐魯梅,周建華,劉笑松(劉煦然二師四團),陳志欣(陳耀一縱后勤軍械科),陳昭軍(陳芝旺二師四團機槍連副連長),劉蕓(劉安民將軍一縱后勤軍械科長),楊麗花(楊春明二師六團后勤處長)</h3><h3>周建華的父親周振山,四戰(zhàn)四平時是一縱二師老戰(zhàn)士。</h3><h3>徐魯梅的父親徐煒將軍,三戰(zhàn)四平時,是一縱二師四團二營教導員,榮立戰(zhàn)功。在抗美援朝二次戰(zhàn)役中,是38軍113師337團政委,337團血戰(zhàn)激戰(zhàn)龍源里,堅決卡住數(shù)萬美軍南逃北援,為二次戰(zhàn)役取得重大勝利,為扭轉朝鮮戰(zhàn)局,為38軍獲得萬歲軍榮譽稱號,作出了特殊的貢獻。</h3><h3>參加朗誦的都是一縱二師113師飛虎師子弟,父輩都參加過四戰(zhàn)四平之戰(zhàn)。</h3><h3><br></h3><h3><b>踏著英雄父輩的足跡前進 </b>作者:周建華 今天,我們東野一縱子弟從祖國四面八方來到了這座父輩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的熱土,追憶那場震驚中外的戰(zhàn)爭;追述父輩英勇頑強的故事;追尋父輩流血犧牲的戰(zhàn)場...... 此時,我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仿佛看到了四戰(zhàn)四平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看到了父輩英勇殺敵的畫面,聽到了槍林彈雨的聲音......我們怎能不感慨萬千,淚流滿面。父輩的故事片斷,重回眼前。 (一)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13日,東北民主聯(lián)軍同國民黨軍隊在四平先后四次激戰(zhàn),爭奪極其關鍵的戰(zhàn)略要地,終以我軍兩萬將士的重大犧牲,殲敵六萬余人而獲得這座城市的解放。我們父輩的許多戰(zhàn)友永遠的長眠在了這座血染的城市。 從此,四平便成為我們難以割舍,魂牽夢繞的地方。 1964年,時任38軍113師339團團長的周保江叔叔和他在師直的妻子林湘清阿姨在轉業(yè)時,毅然放棄組織上安排他們回家鄉(xiāng)江蘇大城市的安置指標,執(zhí)意選擇英雄城四平,他們要和長眠在這里的戰(zhàn)友在一起;要和轉業(yè)在這里的戰(zhàn)友建設城市;要讓子孫扎根在這里。在四平的英雄廣場上有一個雕像,主人公就是周保江叔叔的朝鮮族戰(zhàn)友金同元,他是第一個把紅旗插上四平城墻的勇士。周叔叔時刻感到戰(zhàn)友就在身邊。 在隨后的多年里,許許多多38軍的前輩相繼在轉業(yè)時放棄回原籍的安排,選擇重回昔日戰(zhàn)斗過的地方——四平。 我們今天在場的113師子弟周建華等等,他們的父親都曾參加過四平戰(zhàn)斗,都是外地的四平人。 為什么這么多老戰(zhàn)士寧肯放棄回到故鄉(xiāng),放棄在大城市的安排而義無返顧地選擇在這天寒地凍的關外小城?因為這是他們和戰(zhàn)友流血犧牲的地方;這是他們的戰(zhàn)友長眠的地方;這是他們無法忘懷的地方。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曾流淌過戰(zhàn)友的鮮血;都曾有過激戰(zhàn)的記憶;都曾有過歡呼勝利的鑼鼓聲鞭炮聲歡笑聲...... 如今,由曾任東北局副書記陳云題寫的“四平烈士陵園”幾個大字莊嚴地鐫刻于陵園的門口,由四把尖刀組成的“四戰(zhàn)四平主體紀念碑 ”象征著四次戰(zhàn)役。由曾任東北局第一任書記彭真題寫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的大字,訴說著對英雄的深切思念。 在無名烈士合葬墓中,安葬著一萬多位沒有姓名的勇士們。據(jù)陵園解說詞介紹,在眾多烈士中唯一有名字的是年僅16歲的炊事兵,他在為戰(zhàn)友送飯時被炮彈炸飛,由于他曾被埋葬在石河村東面,在遷墓時工作人員就為他取名河東,姓氏就取炊事兵的“炊”音,在墓碑上刻下了“崔河東”名字。 在無名烈士墓的四周,是烈士英名錄碑廊,俗稱“萬人墻”,上面共刻錄了10083位烈士的英名。 東北三年解放戰(zhàn)爭,民主聯(lián)軍共犧牲五萬多人,其中戰(zhàn)死在四平的就有兩萬人,其中師長1人,團級干部72人,營級干部180人,干部犧牲比例之高,在全國解放戰(zhàn)爭中絕無僅有,他們多數(shù)是從雪山草地中走出來的老紅軍,和抗日烽火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八路軍新四軍,其中還有兩位是中共七大代表。但更多的還是年輕的戰(zhàn)士。 (二) 成仁有志花應碧,殺敵留紅土亦香。如今,英雄城四平早已成為老戰(zhàn)士懷念戰(zhàn)友和后代們追尋父輩足跡的地方。 正如四平烈士陵園的解說詞所言,當年親歷過這場殘酷戰(zhàn)事的老首長,老戰(zhàn)士親眼目睹了成千上萬個戰(zhàn)友的犧牲,也刻下椎心的傷痛。往事不堪回首,他們有的在心底封存了這段歷史,不忍回憶,不愿再踏上四平的土地,但更多的老人還是忍痛選擇再次回到當年的戰(zhàn)場,來追憶那些曾經(jīng)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當這些老人走進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再次面對那血火交織的歷史場景時;當他們蹣跚地步入陵園,面對昔日戰(zhàn)友的墳墓時,不禁感概萬千,老淚縱橫。 在他們的心中,那些長眠在四平的戰(zhàn)友,是今生無法抹去的追憶與傷痛。 時任一縱司令員李天佑之子李亞寧是我的老指導員,他曾兩次率領一縱子弟專程來到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并將父親的遺物捐贈給紀念館。 我看到他和夫人站在父親的展板前久久凝視,雙眼噙滿淚水......我看到隨行的子弟們神情莊重。 這是后代們對先烈們至高至真的崇敬懷念和追思,這是后代們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前進的動力,這是后代們引以自豪的紅色家史。</h3><h3> 1947年6月14日晚8點整,總攻的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三戰(zhàn)四平攻城開始,一縱二師四團一營,2連連續(xù)5次爆破炸開鐵絲網(wǎng),3連3排長史德洪率先登上城墻,10分鐘突破敵人防御。一營全營殺進城廓僅用了28分鐘! 二營從突破口迅速沖進,5連勇猛的向前沖,二馬路,三馬路都被我英勇的戰(zhàn)士甩在后面。二營在四馬路打退敵12次進攻后,繼續(xù)向前攻擊,5連于19日凌晨占領了敵保安17團團部大紅樓,堅守7天7夜,打出一個英雄連。 &nbsp; 戰(zhàn)后,2師4團一營被縱隊授予“四平突擊隊”光榮稱號,3排被授予”史德紅英雄排“光榮稱號。二師授予4團2連為"堅韌常勝"連,5連為"攻守兼能"連。5團3連為"英勇超群"連,9連為"威震四平"連。6團5連和9連為"頑強突擊"連的光榮稱號。</h3><h3> 發(fā)小陳昭軍,他的老父親原113師337團老戰(zhàn)士,三戰(zhàn)四平時是四團5連機槍班長,眼眶被子彈檫傷,滿臉是血,仍堅持戰(zhàn)斗。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老人家對四平戰(zhàn)役講的最多,對子女的影響也最深。去年,在老爺子骨灰從新疆遷回山東安放前,專門托人在四平的幾個戰(zhàn)場捧上一包熱土安放在父親的墓碑旁。之后又專程偕夫人從新疆來四平緬懷先烈。</h3><h3> 發(fā)小戰(zhàn)友彭福平,其父彭樹楨時任113師337團“鋼八連”機槍班長,在三戰(zhàn)四平的激烈巷戰(zhàn)時中,斃傷敵人無數(shù),右手食指被子彈擊傷斷掉二節(jié)致殘,戰(zhàn)后被縱隊授予“戰(zhàn)斗英雄”光榮稱號。 徐魯梅的父親徐煒將軍,在三戰(zhàn)四平時任二師四團二營教導員,榮立戰(zhàn)功,她愛人趙剛將軍的父親趙德榮是四團三營副營長榮立大功。 陸光父親陸宏巨,1948年3月時任一縱一師二團一連副指導員,在第四次四平作戰(zhàn)中受傷,但他仍堅持戰(zhàn)斗,榮立一大功并獲得勇敢獎章。 還有許許多多發(fā)小的父親在四戰(zhàn)四平中光榮立功。 (三)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如今,父輩們?yōu)橹餮獱奚挠⑿鄢鞘?,早已成為松遼平原上的一顆閃亮明珠。這座吉林省第三大城市從硝煙中走來;從廢墟中站起;從平凡中崛起。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亮點四射。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衛(wèi)生城;中國換熱器城等等榮譽,把這座城市裝扮的耀眼奪目。 安息吧,長眠在這里的先烈們。您的后人正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忘初心,奮勇前行。 放心吧,早已進入耄耋之年的父輩。您的孩子們永遠不會忘記歷史,忘記先烈,我們一定會教育好子孫后代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偉大的祖國,熱愛光榮的人民軍隊,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褪色。 前進吧,光榮的后代們。我們雖然大多已步入花甲之年,但是我們胸中激蕩著第一代革命軍人的熱血,我們革命人永遠年輕! 我們無比驕傲,我們是東野一縱2師子弟。我們是飛虎師的后代,在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戰(zhàn)場,父輩們十四小時行軍七十多公里比機械化的美軍提前五分鐘到達三所里,又搶占龍源里,徹底切斷美軍撤退路線,為二次戰(zhàn)役的勝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今,彭德懷總司令在題寫“38軍萬歲”的電令中“尤以113師行動迅速,先敵占領三所里,龍源里,阻敵南逃北援...... ”的題詞仍然與父輩的光榮永留史冊,英雄的基因終生把我們滋養(yǎng)。112師335團扼守松骨峰壯舉,魏巍先生奮筆疾書《誰是最可愛的人》,享譽世界。 我們無比自豪。我們繼承和發(fā)揚了父輩的光榮傳統(tǒng)和作風,朝氣蓬勃勇往直前團結向上。在后代當中,有的成為部隊和地方的中高級干部,專家教授,勞動模范,優(yōu)秀企業(yè)家,更多的是紅心向黨愛國愛軍的模范公民,我們用忘我的工作,勤勞和智慧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積極奉獻,為父輩的英名增光添采。 我們無比激動。今天發(fā)小們從國內外齊聚四平。這是父輩的召喚;這是親人的團聚;這是回家的溫暖。讓我們手挽手肩并肩,高唱38軍軍歌,共同感受父輩們歡呼勝利,歡慶解放時無比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共同為我們的親情和友誼歌唱;共同為英雄城的騰飛而加油出力! 敬禮!英雄的父輩,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38軍萬歲!</h3> <h3><b>(八)女聲獨唱《懷念戰(zhàn)友》</b></h3><h3>當我永別了戰(zhàn)友的時候,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啊,親愛的戰(zhàn)友,我再不能見到你雄偉的身影,和藹的臉龐!我們的父輩在血光火海中四進四出四平,忠勇好戰(zhàn)友就在他們身邊倒下!那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h3><h3>演唱:朱曉媛(朱家禮將軍是一縱一師一團營長)。</h3> <h3><b>(九)配樂散文詩朗誦《四戰(zhàn)四平英雄城》</b></h3><h3>四平,一座飽受戰(zhàn)爭,向死而生的城;一座終結舊時代,一啟新紀元的城;四平,四戰(zhàn)四平,永遠不能被遺忘的英雄城!</h3><h3>作者:曹巖 &nbsp;&nbsp; &nbsp;朗誦:饒立群</h3><h3>作者曹巖,是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政治工作局專業(yè)作家,是曹燦章將軍之女,曹燦章將軍先后參加了二戰(zhàn),三戰(zhàn),四戰(zhàn)四平,分別任東野一縱一師一團團長,一縱三師參謀長,副師長。</h3><h3>饒立群是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解說主持人,解說過《三大戰(zhàn)役》、《較量》、《東方巨人》、建國六十周年《盛世大閱兵》等多部大型文獻紀錄片,被譽為“軍內女一播”。不過,今天晚上,她最重要的身份是我們東野一縱的兒媳婦,李天佑將軍之子李亞濱的夫人。</h3><h3></h3><h1><b>四戰(zhàn)四平英雄城</b></h1>作者:曹巖 / 朗誦:饒立群 <br><h3>當戰(zhàn)火和硝煙漸行漸遠, 消失在歷史深處, 當和平像一朵茂盛的繁花,經(jīng)年不落, 那些曾經(jīng)影響國家命運的歷史高地, 是否也在時間的長河中歷久彌新,</h3><h3>不曾被忘記? 就像我們面前的這座城——四平。 1946年3月, 剛剛組建的東北民主聯(lián)軍</h3><h3>在中國革命的重要關口, 遭遇了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戰(zhàn)役。 為了扼守北滿門戶,阻止敵人長驅北進, 配合我黨在東北全局性戰(zhàn)略的實施, 我倉促集結的六千英勇將士, 在衣衫單薄、糧草不足、裝備短缺的情況下, 在歷代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四平, 和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zhàn), 拉開了震驚中外的血戰(zhàn)四平的序幕。 炮火連天日,殺聲動平城。 一邊是美式山炮、榴彈炮、迫擊炮, 平均五六米一個彈坑,爆炸聲震耳欲聾; 一邊是駁殼槍、三八大蓋、刺刀、手榴彈, 短兵相接,近身肉搏。 力量懸殊的戰(zhàn)爭, 無法對等的戰(zhàn)場, 生命被撕裂被屠戮, 城市被支離被破碎。 毛澤東說“化四平街為馬德里,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四平!”</h3><h3>蔣介石說“不拿下四平,不停止戰(zhàn)爭!” 一戰(zhàn)四平,二戰(zhàn)四平,三戰(zhàn)四平,四戰(zhàn)四平, 那是理想和信念的針鋒相對, 那是血肉之軀的忘我博殺, 近35萬參戰(zhàn)將士 吶喊著</h3><h3>“生做四平團,死做四平鬼”的鏗鏘誓言, <br></h3><h3>為了勝利, 為了將那條從井岡山 從血染的湘江滔滔的赤水河, 從皚皚的雪山無盡的草地, 從婁山關、平型關, 一路走來的漫漫長路, 開拓出通向英特那雄耐爾的最后一公里, 前赴后繼,死生無悔! 整整兩年的硝煙炮火啊, 為這座曾經(jīng)富饒的東北小城</h3><h3>留下了隨處可見的戰(zhàn)爭遺跡, 和近兩萬名將士的烈骨英魂…… 面對四平, 面對那座中國最大的烈士合葬墓, 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 一頁往事, 那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一個新中國的華誕, 是我三十五萬錚錚將士 用鮮血和生命</h3><h3>完成的共和國最重要的奠基禮! 當新中國的黎明</h3><h3>從四戰(zhàn)四平的硝煙中冉冉升起, 這座曾經(jīng)穿越了三千年蒼茫歲月的古老的城池, 猶如一只浴火重生的翩翩鳳凰, 開始別致地生長,生長, 在七十年的光陰歲月里, 生長為一個輝煌的坐標, 一枚小小的、卻是不可或缺的里程碑…… 今天我們來到這里, 為了懷念英雄,為了追悼先烈, 為了傳承歷史,弘揚浴血榮光, 也為了祭奠那</h3><h3>在圍城和激戰(zhàn)中死去的四平百姓。 今天我們來到這里, 還為了一個遲到的軍禮, 請接受這個軍禮吧---四平, 在我們舉起的這支手臂里, 流淌著英雄父親的血液, 寄寓著英雄父親的赤膽忠誠 也承載著革命先烈的殷殷期望: 愿我們的祖國從此國泰民安, 愿我們的民族代代枝繁葉茂, 愿人民軍隊永遠所向披靡, 愿英雄的四平城華歌高起</h3><h3>向陽茁壯,繁榮富強! 四平--- 一座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曾經(jīng)滿目瘡痍的城, 一座高昂著主義和理想,向死而生的城, 四平--- 一座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城, 一座終結舊時代,開啟新紀元的城, 四平--- 你是我們心中四戰(zhàn)而平</h3><h3>永遠不能被遺忘的英雄城!<br></h3> <h3><b>(十)女聲獨唱《我的祖國》</b></h3><h3>演唱:董軍</h3><h3>伴唱:李慧,沈軍(沈平一縱二師六團教導員),高軍(高品山二師六團),周建華,朱秀華(伯父朱家禮),陳志欣,朱曉紅,劉巖,徐魯梅,陳湘,劉蕓</h3><h3><br></h3><h3>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一首非常優(yōu)秀,廣為流傳的抒情歌曲,唱出了在朝鮮艱苦作戰(zhàn)的志愿軍戰(zhàn)士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我們38軍的子弟們聽起來倍感親切。因為我們的父輩都參加了抗美援朝,在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戰(zhàn)場,特別是在二次戰(zhàn)役中,38軍全軍將士英勇奮戰(zhàn),113師穿插三所里龍源里,堅決阻敵南逃北援,打出萬歲軍的美名!請聽董軍深情演唱《我的祖國》。董軍的父親董貴興參加了四戰(zhàn)四平,抗美援朝等,是一縱二師四團,38軍113師337團老戰(zhàn)士。</h3> <h3>(<b>十一)舞蹈《膠東秧歌——洪湖情》</b></h3><h1><b></b></h1><h3><b></b></h3><h3>《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激蕩了幾代人心靈的金曲。而膠東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 ,以其輝煌的藝術魅力蜚聲中外。我們一縱部隊正是從山東膠東渡海來到東北,為建立鞏固的根據(jù)地,為建立新中國而英勇奮戰(zhàn)。四戰(zhàn)四平,解放四平,指戰(zhàn)員多是從山東來的老八路,所以一縱的許多后代是山東人。她們不忘初心,傳承血脈,宏揚正氣,用優(yōu)美的膠東秧歌演繹《洪湖情》,熟悉的旋律讓我們想起韓英等戰(zhàn)爭年代的英雄形象,優(yōu)美的舞姿展示今天的歲月美好!</h3><h3>舞蹈創(chuàng)作編排:朱曉青(朱家禮一師一團營長)</h3><h3>舞蹈表演:朱曉青,徐魯梅,周美華(周軫一縱),馬麗(馬英賢一縱),朱曉媛,陳湘,劉巖,朱曉紅,朱曉梅,陳志欣,王麗平(王世祥二師四團),王婧。</h3> <h3><b>(十二)配樂詩朗誦《英雄贊歌》</b></h3><h3>朗誦者:周宇,田詩欣</h3> <h3><b>(十三)女聲獨唱《映山紅》</b></h3><h3>演唱:曹欣茹</h3><h3>曹欣茹是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導演,是裴飛正將軍的兒媳,裴晉平夫人。</h3> <h3><b>(十四)板胡獨奏《紅軍哥哥回來了》,二胡獨奏《賽馬》</b></h3><h3>演奏:劉立軍</h3><h3>劉立軍是一縱二師后代董欣的先生,文化部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基地專業(yè)畫家,他為我們這次紀念活動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幅有氣勢的山水畫。劉立軍多才多藝,今天給我們帶來的曲目是《紅軍哥哥回來了》</h3><h3>《紅軍哥哥回來了》樂曲是三部曲式結構,生動地描繪了紅軍凱旋而歸,受到群眾熱烈歡迎,并又踏上征途的情景。</h3><h3>《賽馬》是由著名作曲家黃懷海在1964年創(chuàng)作的。樂曲表現(xiàn)的是我國內蒙古人民 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那達慕”盛會上進行賽馬比賽時的背景?!顿愸R》樂曲開始時描寫了奔騰激越縱橫馳騁的駿馬,來刻畫蒙古族人民節(jié)日賽馬的熱烈場面,接著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 通過對民歌錦上添花地變奏,運用撥弦技巧, 使樂曲別開生面,隨后自然地引出了華彩樂段, 它把草原的遼闊美麗和牧民們的喜悅心情表現(xiàn)得酣暢淋漓。</h3> <h3><b>(十五)女聲獨唱《絨花》</b></h3><h3>演唱:陳湘(陳錦渡,一縱司令員秘書)</h3><h3>伴舞:陳志欣,朱曉梅</h3> <h3><b>(十六)配樂詩朗誦《致敬,心中永遠的四平》,歌曲《永遠的四平》,為一縱兒女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而作</b></h3><h3>詩和歌詞作者:隋欣 劉巖 </h3><h3>作曲:陳光 老師 演唱:黑力教授 </h3><h3>音樂制作:羔羊老師 朗誦:隋欣 劉巖</h3><h3><br></h3><h3> 隋欣的父親隋光正,四戰(zhàn)四平時在一縱二師。劉巖的父親劉慶賢將軍是一縱一師二團副營長。她們二人為此次紀念活動,共同創(chuàng)作了這首紀念詩,以表達對先烈們的崇敬,對父輩們的懷念。</h3><h3> 《 永 遠 的 四 平 》</h3><h3> 為一縱兒女紀念四平解放七十周年活動作 </h3><h3> 作者: 隋欣 劉巖</h3><h3> 戊戌年,白山黑水的仲夏,原東野一縱的兒女們,在四平勝利七十周年之際,相聚四平,祭奠先烈,重溫父輩的光輝業(yè)績,相互勉勵,不忘初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做新貢獻!</h3><h3> 為配合此次紀念活動,我們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首紀念詩《致敬,心中永遠的四平》。同時,還將詩中部分內容,與作曲家陳光老師合作,完成了《永遠的四平》的歌曲,并得到男中音歌唱家黑力教授的支持和演唱,由羔羊老師音樂制作。以此,表達對先烈們的崇敬,對父輩們的懷念,對組委會活動的支持和感謝!</h3><div><br></div><h3>在我們很小很小的記憶中</h3><h3>時常聽到一個地名叫四平</h3><h3>那是戎馬一生的父親</h3><h3>時常說起的一座城一座小城</h3><h3>仿佛一次次置身當年的戰(zhàn)場</h3><h3>眼前浮現(xiàn)一縱將士的身影</h3><h3>多少次夢中見你</h3><h3>思念話兒說個不停</h3><h3>多想現(xiàn)在把你見</h3><h3>圓你那多年的夢</h3><div><br></div><h3>在我們很小很小的記憶中</h3><h3>有首歌兒我們常常聆聽</h3><h3>那是一縱將士的戰(zhàn)歌</h3><h3>每當父親唱起時都會淚涌</h3><h3>仿佛一聲聲戰(zhàn)歌回蕩在戰(zhàn)場</h3><h3>感受將士們勢如破竹戰(zhàn)四平</h3><h3>七十年的等待</h3><h3>懷著崇敬走進四平</h3><h3>我們替父母回故地</h3><h3>共圓那多年的夢</h3><div><br></div><h3>仿佛一聲聲戰(zhàn)歌回蕩在戰(zhàn)場</h3><h3>感受將士們勢如破竹戰(zhàn)四平</h3><h3>七十年的等待</h3><h3>懷著崇敬走進四平</h3><h3>我們替父母回故地</h3><h3>共圓那多年的夢</h3><h3>我們替父母回故地</h3><h3>共圓那多年的夢</h3> <h3>演出結束后,隋欣劉巖向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贈送《永遠的四平》光盤合影。</h3><h3>劉巖,隋欣,車欣家,吳志民,喬培玉(紀念館館長),全七福(四平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劉朝春,李冰天,劉煜濱,李亞濱,史良(四平市文廣新局局長),張宇明(紀念館主任),徐魯梅。</h3> <h3><b>(十七)男聲獨唱《越是艱難越向前》</b></h3><h3>演唱者:李潔寧</h3> <h3><b>(十八)鐘繼軍《軍魂》書法作品展示</b></h3><h3>徐魯梅,董軍,吳志民,李亞濱,鐘繼軍(鐘國富一縱二師五團)</h3> <h3><b>(十九)女聲獨唱《邊關好男兒》 </b></h3><h3>演唱者:朱曉梅</h3> <h3><b>(二十)配樂詩朗誦《軍夢》 </b> </h3><h3></h3><h3>編導:于千掬,孫建,柳亞軍</h3><h3>表演者:郭軍,劉金實</h3> <h3><b>(二十一)《我和我的祖國》</b></h3><h3>演唱者:劉朝春,黃友萍</h3> <h3>臺上深情演唱,臺上臺下翩翩起舞。</h3> <h3><b>(二十二)藏族舞蹈《翻身農奴把歌唱》</b></h3><h3>表演者:陳志欣,朱曉青,朱曉紅,朱曉梅</h3> <h3><b>(二十三)男生小合唱《中國軍魂》</b></h3><h3>演出單位:四平市群眾藝術館藝術團</h3> <h3><b>(二十四)清唱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選段《光輝照兒永向前》</b></h3><h3></h3><h3>演唱者:董欣(董貴興一縱二師)</h3> <h3><b>(二十五)歌伴舞《和平時代》</b></h3><h3></h3><h3>演唱:齊妍</h3><h3>伴舞:四平群眾藝術館藝術團</h3><h3></h3> <h3><b>(二十六)舞蹈《軍旅年華》</b></h3><h3>看啊,我們的隊伍走過來了,我們是共和國女兵,英姿颯爽多豪邁,紅色血脈代代傳,把青春熱血奉獻。少年叢軍,純真亮麗,是軍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線。如今,已是步入花甲兒孫滿堂,重登舞臺演繹軍旅年華,風采依舊,夕陽余暉中,依然是最美女兵。</h3><h3>請欣賞38軍子弟群舞之韻舞蹈隊表演的舞蹈:《軍旅年華》</h3><h1>舞蹈創(chuàng)作編排:朱曉青</h1><h3>舞蹈表演:朱曉青,徐魯梅,周美華,馬麗,朱曉媛,陳湘,劉巖,朱曉紅,朱曉梅,陳志欣,王麗平,朱秀華,王靖</h3> <h3><b>(二十八)合唱領唱《天下鄉(xiāng)親》</b></h3><h3>“最后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他到戰(zhàn)場?!?這是西柏坡最著名的四句話。這就是軍民魚水情!這就是我們的勝利之本!“天下鄉(xiāng)親,親如爹娘,養(yǎng)育之恩不能忘”,東野一縱四戰(zhàn)四平,解放四平,離不開四平人民的支持和奉獻!</h3><h3>請聽合唱領唱《天下鄉(xiāng)親》</h3><h3>領唱:朱曉梅</h3><h3>合唱:東野一縱后代鄭亞丁,李濤,李林,劉立軍,周建華,沈平,苗偉,吳志民,李亞明,劉朝春,徐魯梅,劉巖,盧曉麗,高毓檸,朱秀華,朱曉紅,陳志欣,陳湘,劉蕓,張亞萍,王紅巖,戴燕,李慧。</h3><h3>朱曉梅的父親是朱家禮將軍在四戰(zhàn)四平—收復四平之戰(zhàn)中,是一縱一師一團三營營長,突擊營營長。</h3><h3>李林,李濤的父親是李連秀將軍,在四戰(zhàn)四平—收復四平時是一縱二師四團一營營長,突擊營營長。</h3><h3>盧曉麗的父親盧錫勤戰(zhàn)爭年代榮立9次大功,1950年作為全國戰(zhàn)斗英雄到北京參會,受到毛主席接見。三戰(zhàn)四平時獲得“模范指導員”榮譽稱號。</h3><h3>范琳的父親范天恩將軍,在四戰(zhàn)四平時是一縱作教科科長,抗美援朝二次戰(zhàn)役時,是著名的松骨峰戰(zhàn)斗的38軍112師335團團長。著名作家魏巍戰(zhàn)地采訪以后,撰寫了轟動全國的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h3> <h3><b>(二十七)臺上臺下互動《擁軍秧歌》</b></h3><h3>演唱:劉朝春</h3><h3>領舞:王惠仁,徐魯梅,朱曉紅,董軍</h3> <h3><b>(二十九)全體合唱《歌唱祖國》</b></h3><h3>指揮: 劉朝春</h3> <h3>演出結束后合影。</h3><h3></h3><h3>英雄城四平市,是一座令我們英雄的父輩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的城市。我們的父輩大多早已遠去,我們也步入花甲,我們東野一縱38軍后代在父輩的情感召喚下相聚四平,追尋父輩足跡,祭奠英烈。感謝四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周到安排,感謝四平市人民的深情厚意!</h3><h3>讓我們共同銘記相聚英城的美好時光!</h3><h3>祝福四平市和四平人民明天更美好!</h3><h3>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h3><h3>祝我們的軍隊在強軍路上越來越強!</h3><h3><br></h3> <h3>本美篇照片主要由徐魯梅,祝華,彭福平拍攝,少部分照片來自王惠仁,趙朋洋等,照片后期制作徐魯梅。四平紀念活動豐富多彩,精彩照片很多,目不暇接,由于美篇100張照片所限,選片有限,今后會做專輯展示,敬請期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