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何處仙境,萬紫千紅勝似春色;又是哪里福地,飄香溢芳賽過桃李……哦,這是夏日里的楊梅之鄉(xiāng)驛亭鎮(zhèn)。那暗香浮動、色彩鮮艷的楊梅,引得遠近游客紛至沓來。而在"四季仙果之旅"中,那青山含翠、碧波升煙、小橋流水、曲徑芳草的驛亭"二都",因了楊梅的弄粉催紅、嬌態(tài)盈園,更加詩情畫意起來了……</h3> <h3> 二都楊梅究竟如何呢?詩云:"五月楊梅正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這首宋詩贊美的不僅是滿山楊梅掛林的美景美姿,而且還指出了楊梅價值的金貴,即一顆值千金啊。</h3><h3> 是啊,二都楊梅,栽培歷史悠久,形態(tài)艷麗高貴;二都楊梅,甜酸適口,營養(yǎng)豐富,提籃叫賣,收入可觀……</h3><h3> 然而,從科學上來說,"一顆值千金"還因為楊梅有著很好的藥用食療價值。</h3><h3><br /></h3> <h3> 當然,歷史悠久也不失為一樁好事,歷史悠久才可以打響產(chǎn)品的文化品牌。這一江南傳統(tǒng)名產(chǎn),有千余年的種栽歷史。而自然生長的歷史則更長遠了,據(jù)對河姆渡遺址的科學考證,發(fā)現(xiàn)6000余年前的河姆渡人已食用野生楊梅了。雖然江南好多地方都有楊梅,但尤以上虞楊梅為佳,向有"越中果品第一"之稱。南宋《嘉泰會稽志》的記載則更為明確:"山會余蕭(即當時的山陰、會稽、余姚、蕭山四縣)而不及虞邑。"</h3> <h3> 而上虞的楊梅,其優(yōu)秀代表當推二都楊梅。"二都"乃上虞橫塘之古名,現(xiàn)屬驛亭鎮(zhèn),素有"楊梅之都"的美稱。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此地自五代以來盛產(chǎn)楊梅,北宋時曾被列為朝廷貢品而譽滿朝野。如今已發(fā)展到數(shù)萬畝,楊梅成了農(nóng)民重要的收入來源。</h3><h3><br /></h3> <h3> 農(nóng)歷五月的一天,楊梅開摘儀式舉行了,我也隨眾去二都觀賞滿山楊梅,梅農(nóng)告訴我,二都楊梅大致分紅、白兩種,而細分又可分為淡紅、深紅、談白、奶白等等。我抬頭望去,固然如此。橫塘滿山遍野都掛滿著色彩斑爛的楊梅,飄浮著蜜一樣的香甜,那紅的鮮艷欲滴,愉人眼目;白的晶瑩如玉,引人垂青。行人入境,仿佛置身于果園仙界,見到的是楊梅樹,吃到的是楊梅果,聞到的是楊梅香……</h3> <h3> 二都楊梅冠江南,是有科學依據(jù)的。據(jù)說,首先是有它的地理條件決定的。一位農(nóng)科人員曾對我說過,橫塘山地土壤微呈酸性,土層深厚,土質(zhì)濕潤肥沃,略帶沙性,適宜楊梅繁殖,而種栽在蔬林山的東北坡,又大大便利了它的光照和透氣。</h3> <h3> 其次是二都人的聰慧的科學頭腦使然。二都農(nóng)民雖然像史書所說"蹇于行而訥于言,拙于應酬",但自古勤勞樸實,精于耕作。因而種出來的楊梅粒大、肉厚、汁多,形似璣珠彩玉,味勝瓊漿玉液。這種上等水果民國時期幾次在全國范圍內(nèi)參評,屢獲大獎,屢奪魁首。建國后當?shù)厝嗣裾罅Ψ龀侄济忿r(nóng),楊梅質(zhì)量更加提高。1980年代以來,在"科技興農(nóng)"、"科技興果"的方針指導下,二都農(nóng)民成立了各種楊梅技術(shù)協(xié)會。他們采取挖穴施肥、小苗嫁接、修剪枝冠等科技措施,不但使楊梅產(chǎn)量大大提高、梅苗成長周期縮短一半,而且使楊梅的色澤更麗、風味更佳。198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名果錄時,二都楊梅被評為全國9大楊梅名品之首,并因此出口新加坡等國。從此,二都楊梅承前啟后,芳容更美,芳名更遠。</h3> <h3> 如果說,僅有上述一般"水果"的功效,那么"一顆值千金"可能真的要被"初疑"一下了。我的意思是說,它的"千金"之價,更在于它的藥用食療價值中。明朝著名科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所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不過李時珍講得過于簡單,而我在一本科普讀物中,知道了楊梅的"藥理"作用了,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葡萄檸檬酸、蘋果酸、乳酸等對人體有益的成份,通過這些"藥理"作用,能使人生津止渴、利尿益腎。更有價值的是,經(jīng)科學鑒定,楊梅果仁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B17,具有治癌功效。</h3><h3> 原來,楊梅的"科學"價值在這里。如此,"初疑一顆值千金"還有什么好疑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