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過幾天,我就整整滿五十歲了。<br /> 不可想象我居然五十歲了。五十知天命,在古代,我一定是家里的老壽星了,兒女成群,子孫繞膝,出場的場面就想到《紅樓夢》里賈母的樣子了。<br /> 五十歲,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像五十的自己會是什么樣子的?<br /> 記得我二十歲的時候,剛剛學(xué)校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最忌諱別人說我像學(xué)生,于是毫不猶豫生平第一次去燙了頭發(fā),就想讓人覺得我是老練成熟的。<br /> 我三十歲的時候,做完月子去買菜,居然付了錢而把菜忘了拿回家,后來去上班,走在路上還莫名地摔了一跤,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體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了。<br /> 我四十歲的時候,照鏡子發(fā)現(xiàn)有了幾根白發(fā),那個驚恐萬分,于是對著鏡子滿頭拔白發(fā)成為我常做的功課,但心情卻是沮喪極了。<br /> 我四十七歲的時候,眼睛開始花了。視力一直是我驕傲的一部分,小時候不管是徹夜躺著看書,還是長時間看電視,都不影響我保持1.5的視力。可這一年開始我看書或看手機字里行間就變得朦朦朧朧了。<br /> 我馬上五十歲了。外表看上去似乎自己還能接受,但已經(jīng)不起細(xì)看了,看似滿頭的黑發(fā)其實里面有數(shù)不清的白發(fā),也懶得去拔除,臉上的皮膚松弛下垂了,眼角周邊褶皺多了,特別是笑起來魚尾紋很深……<br /> 從去年開始每年做兩次體檢,每次體檢的報告愈來愈厚了,診斷結(jié)果超出指標(biāo)的項目和要注意的事項愈來愈多了,其中大部分的提示都是飲食清淡,多做運動,保持良好心態(tài),我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走下坡路了。<br /> 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是要面對的,猶如樹之槁枯,花必凋謝,建筑之毀滅,人都是要直面死亡的。既然抗拒不了老去,改變不了死亡,何必不坦然接受呢?<br /> 這幾年,也不知道從什么開始的,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才漸漸意識到自己年輕不再,衰老帶來的恐懼心理也在慢慢平復(fù)。也有可能是從辭去工作回歸家庭以后開始,慢悠悠的生活讓我有時間去品味去思考去修復(fù),讓我這個急性子變得越來越能夠接受時間賜予與我的一切,包括衰老。<br /> 其實平淡簡單的生活中更能品味知足與快樂,守一份心底的寧靜,更能安洽于這份心靜與滿足。<br /> 前段時間在澳洲近兩個月的平靜生活,就有一種從未有的從內(nèi)而外的恬淡滿足感。<br /> 早上在清新的空氣中醒過來,窗外就是藍(lán)天白云,不緊不慢地為家人準(zhǔn)備一份可口的早餐,心情有多愉悅,腦海里就想著舌尖上的中國所說的:家,是生命的開始。人的一生都是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br /> 飯后,把家從里到外收拾干凈,拉開窗簾,看著陽光照射到花盆里的花骨朵上,干凈的桌椅和地板上,看著塵埃在光影里跳舞,該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心境。<br /> 下午或傍晚的時候,會去海邊或者公園里,迎著夕陽走上幾公里或者慢跑幾圈,讓自己和海水沙灘樹木花草親密接觸,身體微微出汗,但內(nèi)心卻是滿滿的正能量,這又是一種自內(nèi)而外的快樂滿足。<br /> 夜晚,在洗浴之后,靜靜地坐到古琴前,用指尖輕輕地觸碰它,仿佛時光就回到千年前,在朗朗月色下和高山流水來一次心靈的對話。學(xué)琴已快兩年了,我不是個勤奮的學(xué)者,粗粗算下來也只學(xué)了五六首曲子,但我很享受和琴相處的時光,每當(dāng)我疲憊心煩的時候,一旦觸摸到琴弦,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就會平和下來,在幽幽的古琴聲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靜悟。<br /> 我自己有句口頭禪:飲食如乞丐,睡眠似嬰兒。其實這只是我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奢望吧。普普通通的一粥一飯一茶能讓自己身心舒暢,氣定神閑。而嬰兒般的睡眠卻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也是我目前無法達(dá)到的,塵世的歷練還沒讓我貼近本真,沒能讓我放下一切,達(dá)到超然淡定的境界。這也是我學(xué)琴的緣由,也是后半生努力追求的目標(biāo)吧<br /> 一位大師曾說過:人生就是一場長達(dá)百年的馬拉松,五十只走到一半,另一半行程才是真正的人生。<br /> 所以,五十歲,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又有什么理由在這里怨天恨地的自尋煩惱呢?</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用清水洗塵,淡菊養(yǎng)神,以淡定從容的姿態(tài),整裝出發(fā)吧。</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