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吳增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引言</h3><h3>1946年,我出生在保定徐水縣西瀑河邊上一個窮苦村莊。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從小受父親影響、在黨的教育下長大成人。</h3><h3>說到父親,不得不從我的家史,甚至我們的民族史講起。在黑暗的舊社會,我們的民族多災(zāi)多難,我們家庭也是貧苦艱辛,我的祖輩就是這樣一步步艱難地走過來。歷史上幾百萬的大移民,很少人知道或許無人記載。前些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闖關(guān)東》就揭示了人口大遷移的一段真實的歷史,這是社會背景所決定的,中華民族生生息息,多少代人的生活變遷早已被歷史沉淀。</h3><h3>我的祖輩三百多年以前生活在關(guān)外,屬于滿族旗人,他們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當時他們并不是因為餓、荒、水、澇……被迫移民,而是在清初隨著清兵浩蕩入關(guān),隨著入關(guān)大部隊逃荒要飯來到關(guān)內(nèi),最后輾轉(zhuǎn)落戶到保定徐水一帶生活,也就是我的出生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父親的童年</h3><h3>父親出生在清末民國初期1908年,當時正是新舊社會制度交替時期,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座大山壓得人民喘不過氣,老百姓吃了上頓沒下頓,不是離鄉(xiāng)背景逃荒要飯,就是沒白天沒黑夜地給地主資本家打長工和短工,深受地主資本家壓迫剝削。</h3><h3>我祖父連生六個孩子,我父親和伯伯還有四個姑姑,四個姑姑不是早早給人家地主老財資本家當童養(yǎng)媳,就是過早的遠嫁他鄉(xiāng)。我四姑我二姑至死都無音信,生不見人死不見尸,我父親每每談起都是語不成言,就這樣家里生活也無法維持。</h3><h3>我父親剛生下就送人,據(jù)說給了一家姓蔡的大戶,在人家家里,父親每天挨打受氣,不讓吃飽飯,祖父知道后也無可奈何,忍氣吞聲,愁眉不展。一晃12年過去,父親稍稍董事,居然自己偷偷跑回來再也不回蔡家。后來我知道這段小插曲,才知道為什么村里好多人都說我們姓“蔡”的原因。</h3><h3>由于家里窮看著孩子一天天長,整天在家東晃西晃,晃得都頭痛,祖父咬了咬牙把父親送村北邊老廟里開的私塾學(xué)堂。開私塾學(xué)堂都是清末期破落的舉人(相當高中生),開學(xué)堂是為賺錢,但是當時家家都窮的叮當響,沒有多少孩子上學(xué),一共才有十六七個孩子。</h3><h3>說到這有兩個小插曲不妨提一下:</h3><h3>教書的老先生文縐縐的,總是不愛睜眼,睜眼就打人,打得父親他們一個個喊爹叫娘的,沒有一個能看上這身穿二層樓馬褂,留一個長辮,頭戴瓜皮帽,帽下有著一張骷髏面孔的老先生,孩子們對他恨之入骨。有一次,父親他們幾個歲數(shù)大一些的孩子偷偷的把老先生每天早上去茅廁里的一個木柄弄松,這個木柄是老先生為方便起蹲的扶手,結(jié)果老先生如廁時再扶柄起身時,木柄脫落幾乎掉入糞坑。事不過三,老先生似乎查覺到什么,對他們更是變本加力,父親他們個個都齊心,沒有一個背叛的,寧可受罰挨打也不哼聲。</h3><h3>舊社會時,上學(xué)都是自己研墨,用毛筆寫字,當時孩子們只顧懷恨先生不計后果,有一天,他們把一小碗研好的墨汁悄悄放在老先生進門的門上坎,只要有一點風(fēng)吹草動,墨汁就會從天而落。這給老先生下了一個套,果然靈驗,老先生剛一進門,身子還沒進入教堂,墨汁連碗從天而降。全體孩子們哄堂大笑,把老先生氣壞了,不是學(xué)生罷老師的課,這次老先生給學(xué)生真的罷課了……</h3><h3>通過這兩件事,不光父親,還有幾個孩子都不去學(xué)堂了,祖父看著孩子每天上學(xué)堂挨打受罰,小手掌每天紅紅的都不能拿筷子吃飯,不上學(xué)也就算了,反正窮家沒有錢,就是上學(xué)能怎么樣,兵荒馬亂世道不太平,怎么也沒有好日子過。</h3> <h3>父親不上學(xué)了,可是小小年紀每天在家也不是個事,這一晃又過了三年,父親已經(jīng)十三歲了。</h3><h3>祖父通過親戚把他送到天津和平區(qū)沙石道一個腳力行當童工,十二、三歲人小不能拉拉扛扛,只能在老板家干雜活,家里一切活兒全包。掃地、打水、幫助老板娘做飯,老板的公子、公主他們的一些事,父親也得干,有時候,還受他們的氣,雖然他們年紀比父親小,經(jīng)常要挨他們的打,還不能還手,著急時老板娘也不問青紅皂白打我父親,父親只能忍氣吞聲。老板對父親好像還好些,但老板經(jīng)常外出不在家,在外面,忙買賣。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眼三個年頭過去了,雖然父親在老板娘眼里不順眼,有時候還是老板的公子、公主的出氣筒,但老板對父親很賞識,認為父親能干、懂事理。現(xiàn)在父親已經(jīng)年長十五歲,真是個小大人模樣,老板對父親說,熟悉業(yè)務(wù)長長社會知識,還特意定做了一個腳力車,讓父親把方便搬運的小批量貨物送到各個商店、鋪行、飯店、旅館、車站、港口碼頭等。因為我父親識幾個字,父親干得很賣勁,老板很賞識,有時老板也施點小恩小惠,籠絡(luò)人心。父親在這里沒白天沒黑夜的干,忙的時候,為了趕時間連飯都吃不上,睡的簡易房,冬天冷夏天熱,蒼蠅蚊子亂飛。在天津這幾年,父親真像驢拉磨一樣,沒完沒了,大街小巷到處都留下父親的身影,整個天津幾乎處處都印下父親的腳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父親的青壯年</h3><h3>父親在天津打工這段時期,已經(jīng)成熟,也從童年慢慢步入青年,雖然父親沒有多少文化,但已看清當時社會是多么黑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壓迫是無止境的,工人生活在最低層,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h3><h3>在父親快20歲的時候(1928年),因為家境不好,祖父年紀大了,身體每況愈下,很是想念在外多年的父親。在天津的姑姑,看著父親這樣整天給資本家干活,累得死去活來,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正好祖父捎信讓父親回家,這也了了姑姑的這塊心病。</h3><h3>父親終于從天津又回到了闊別近六年多的家鄉(xiāng),對家一草一木都特別情深,見到父母就像久別的燕子回巢一般亂蹦亂跳興奮不已。</h3><h3>雖然回到家鄉(xiāng),可是今后的日子怎樣安排?總不能在家閑著,家里又沒地,祖父和大伯都在給地主種地,而且都是種地能手,祖父歲數(shù)大了已經(jīng)力不從心,于是,父親跟著祖父和伯父下地學(xué)干些農(nóng)活,用祖父話說,在外闖蕩慣了,該收收心學(xué)習(xí)干農(nóng)活,長點出息,學(xué)點本領(lǐng)。父親跟著祖父大伯早出晚歸,在地里干活,整天一把泥一把汗,夏天農(nóng)忙,由于地主地多人少,過去沒有鐘表,雞叫三遍就去下地,中午拍管家送點稀飯、玉米饃饃,晚上踏著月光回到臨時搭起的草棚。父親由于沒干過農(nóng)活,格外吃力,簡直比在天津拉車還費力,總是心情不好,有一種逃出狼窩又進入虎穴的感覺。祖父看著父親成天不說話,沒有好氣,心里也明白幾分,但沒有辦法可以安慰父親,也沒有話說,東家老財(地主姓祁)也看在眼里,知道父親沒安心種地,在外心野了,心沒有在地里活上。地主家有一個走街串巷的買賣(農(nóng)村貨郎),敲幫子帶吆喝,就跟我祖父商量后,讓父親干起貨郎買賣。</h3><h3>在天津,腳力車,現(xiàn)在是人擔挑子走村串鎮(zhèn),倒也自在。一開始父親還很高興,每天出去賣貨,中午帶上兩個玉米餅子,不管在什么地方要口水,每天頂著星星出門,踏著月光回來,挑著空擔子去,換回來粗米糧滿擔子歸,比天津腳力車其實更辛苦更受累,回來多晚地主婆都要清賬,地主婆從父親身上摸摸看看是否藏錢,出多少貨回來多少貨加上收入多少錢,真是精明細算的地主婆。風(fēng)風(fēng)雨雨十幾年父親走遍徐水縣東到新安、白洋淀、容城、高碑店……有時還到雄縣一帶。到處都留下他的足跡,大道小路、大街小巷他都清楚,一目了然,簡直是一個活地圖,正因為年輕時出力過大,后來落下了腰腳毛病,這點凡認識父親人都親眼目睹,都為之驚嘆!</h3><h3>隨著時光流逝,父親已進入而立之年30歲,家里窮,父親連媳婦也找不到。在舊社會,男孩子十幾歲就結(jié)婚生子,我兒時一個小伙伴,他爸爸十二歲就把媽娶到家,而我父親都三十歲了,可是誰家閨女都不愿意嫁到祖祖輩輩給地主扛長活的窮苦人家。父親三十一歲時通過一個親戚把我一個姑姑換親,這才娶到我的母親,那時母親剛滿二十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父親的革命生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親被抓勞工</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937年,全國興起抗日熱潮,父親在外面見過世面,也是一名熱血青年,他不甘心受地主壓迫、剝削,不管祖父同意不同意,毅然決然跑到山里參加八路軍。</h3><h3 style="text-align: left;">那時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平原第二年,因為家鄉(xiāng)離太行山很近,父親他們白天到山里晚上出來和鬼子打游擊,弄得鬼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父親幾次路過家門而不入,有時候,隔著大柵欄門看看,緊緊跟上急行軍的隊伍。</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父親背著祖父母參加八路軍,那時母親來家也不是很長時間,父親擔心祖父母又掛念母親,終于有一次給隊長請了假回家探親兩天。可是,父親回家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日本鬼子一個聯(lián)隊還有保安團突然包圍了村子,圍了一個里三層外三層,一個人都不能出去,許多人都沒來及逃,連鉆地道機會都沒來得及,都被趕到村中心的露天廣場,鬼子和漢奸他們東挑西撿互相嘀咕一陣子,把我父親等十余人用長繩子串成串帶走,其中兩個宋泉增、梁二旦,都是我家前后住得很近鄰居,其余都是村西頭都已經(jīng)叫不出姓名。因為保定離徐水縣不足五十華里,當天他們被送到保定集中營,每頓飯每個人給個餅子、給碗涼水就算吃過飯。其中有些被抓勞工受傷或生病不能吃飯連路不能走,被日本鬼子扔到當時南市區(qū)一個大坑讓狼狗給吃了。在保定集中營陰暗潮濕暗無天日,大概二天時間,日本鬼子把他們壓上北去悶罐車箱,車內(nèi)黑暗無光,氣味難聞,整個列車都是被抓勞工,可能幾百之多,都是運往日本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掠奪縱觀大量物資財富,還大批大批勞工輸入他們國家。在火車上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天還黑,好像是快黎明了,整個列車上的人都被趕下火車,黑壓壓無法統(tǒng)計多少人,這時押運的幾乎全是日本憲兵。</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一下車出站口,父親眼前一亮,怎么這么熟悉,原來這是到了天津,雖然天還不太亮,這里大街小巷父親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們是把我們押到天津港口準備上船運往日本,父親在這里可不是人生地不熟,他在天津登腳力車那么多年,大街小巷每個路口幾個臺階都清清楚楚,父親趁著天不是很亮,押運憲兵不注意,三拐二拐,竟奇跡般的逃離被日本憲兵押運的隊伍。父親死里逃生,脫離了虎口,又回到家鄉(xiāng),祖父祖母一把鼻涕一把淚說不出話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父親死里逃生,又回到久別的戰(zhàn)友中間,雖然分別沒多少天,好像隔了一個世紀,人們相互擁抱,歡蹦亂跳,好不高興……<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打鬼子火線入黨</h3><h3>歷經(jīng)災(zāi)難的父親更加深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沒白天沒黑夜跟著八路軍武工隊跟日本鬼子周旋,這時候,祖父祖母不但不反對,還大力支持父親參加武工隊打鬼子。</h3><h3>父親他們原先的八路軍太行山游擊隊,現(xiàn)在正式整編成縣大隊第六組武工隊,這是當時對敵斗爭的需要。平時都是小分隊單獨行動。有時候幾個小分隊聯(lián)合行動,大的行動,都是縣獨立大隊統(tǒng)一調(diào)動和指揮扒鐵道、端敵人的據(jù)點(炮樓)、進行偵察,有時候到保定城捉奸細、打惡霸、清土匪……</h3><h3>父親他們武工隊根老百姓和憲兵白天修,后來干脆把拆下來的鐵軌、大車、小車人拉肩扛都投入十里之外的水中、湖中,讓鬼子干著急沒有辦法。武工隊端炮樓拔據(jù)點真是家常便飯,越干越起勁,越干越有經(jīng)驗。雖然日本鬼子表面氣勢囂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他們也很害怕,總是像縮頭烏龜,不敢出來,如果出來,就是大張旗鼓,成群結(jié)隊,憲兵隊、保安團開著車騎著馬出來,以顯示他們的威風(fēng)。</h3><h3>平常的據(jù)點一般都是憲兵偽軍占據(jù),到后來日本鬼子很少去據(jù)點,因為據(jù)點經(jīng)常被武工隊端掉,我父親有一次只身到據(jù)點,把偽軍憲兵灌醉,發(fā)暗號給武工隊拔掉了縣西的大王店據(jù)點,給敵人沉重打擊,繳獲武器無計其數(shù),三八槍、手榴彈、機槍……</h3><h3>因為父親的英勇表現(xiàn),武工隊梁隊長給父親記功。這一年父親終于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冒險除奸勇救戰(zhàn)友</h3><h3>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進程,武工隊不斷壯大發(fā)展,斗爭經(jīng)驗越加豐富,接受上級任務(wù)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繁重。</h3><h3>說到父親他除奸這樁事,還得從頭說起:</h3><h3>我們縣有個大惡霸大漢奸王二麻子,自從日本帝國主義進占中國,就死心塌地追隨日本人,壞事干絕,殺人不眨眼,人們恨之入骨,好多老百姓見了他比見了日本人還害怕,這家伙后來當上了保安大隊長,成天騎著高頭大馬,依仗著日本人勢力耀武揚威魚肉百姓,好多抗日戰(zhàn)士甚至無辜的老百姓和武工隊家屬都死在他的手。他在我們村就曾親手殺了一名武工隊員楊婉春,他把楊婉春綁在村邊大楊樹上逼供誰是共產(chǎn)黨,誰是武工隊,誰是你的隊長,結(jié)果楊婉春寧死不屈,被日本鬼子的走狗王二麻子用日本軍刀活活砍死,當時人們有目共睹,這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走出的家鄉(xiāng)民族英雄——楊婉春。如果當時毛主席知道的話,我想應(yīng)該也會像給劉胡蘭一樣提上“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h3><h3>日本鬼子一天一天接近末日,抗日形勢如勢如破竹,日本鬼子一天比一天不好過,他們做著垂死的掙扎,日本漢奸也自覺苗頭不對,也東躲西藏,越是這個時候,斗爭越艱苦,這時上級領(lǐng)導(dǎo)決定要除掉個罪大惡極的鐵桿漢奸,這個任務(wù)就派給我父親他們小分隊,因為他們熟悉他家就在附近墳臺村,這個狡猾的漢奸有時候回家看看,還帶槍帶著保鏢,到后來感到形勢不妙,很少回家,甚至不回家??傇诒6ǔ抢?,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日子不好多,連縣里也不敢來,要想除掉王二麻子確實難度不小,但是這個任務(wù)還必須完成,是死任務(wù),硬骨頭,縣大隊梁隊長(梁意如已升任縣大隊長)對父親說這個任務(wù)非你莫屬。</h3><h3>我父親他們小分隊幾次喬裝進保定城,偵察摸情況,最后經(jīng)過艱苦努力,終于在保定摸清了王二麻子的行蹤,他經(jīng)常在日本憲兵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因為他經(jīng)常和日本人打交道,會點日語,和日本人喝茶聊聊天來打發(fā)他那無聊絕望的時光。父親他們最后一次去保定城打聽,通過一個在憲兵隊混事的遠親說是認識這個人,因為都是徐水的家離得很近,有時碰見還打聲招呼,父親就托付人家?guī)兔纯催@個王二麻子到底行蹤有沒有規(guī)律?;ㄩ_花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探得一個確實消息,這個王二麻子因為長期不回家所以偶爾去翠菊樓消遣解悶,這個信息對武工隊非常有利,經(jīng)過請示報告,制定出一個在翠菊樓除奸方案,這個方案很快得到縣獨立大隊和梁隊長同意。父親和另外三名武工隊員喬裝打扮,又一次潛入保定城,因為經(jīng)常進城,城門警衛(wèi)雖然經(jīng)常調(diào)整,但一說話有些熟,很順利到達南市區(qū)翠菊樓,就在附近一個小旅店先住下,這守株待兔,誰知道什么時候這二麻子來,我父親還裝扮顧客去翠菊樓探訪,結(jié)果并不理想,老在保定城住時間長會被特務(wù)警察日本憲兵隊懷疑,再說還有其他更艱巨的任務(wù)等著他們?nèi)ネ瓿伞>驮诖蠡飪嚎旖^望的時候,功夫不負有心人,蒼天有眼,機會終于來了,在父親他們潛入保定城翠菊樓第三天下午接近黃昏,一個頭帶禮帽身穿長袍帶一副茶色墨鏡的人出現(xiàn)在通往翠菊樓小巷的青石臺階上,父親一眼就看出這個就是那個作惡多端手上沾滿革命同志鮮血的鐵桿漢奸——王二麻子,當時父親眼冒金星、怒氣沖天,但心中必須沉著機智,長期斗爭經(jīng)驗使父親變得冷靜,他讓一個隊員在外守候,他和一個隊員尾隨王二麻子悄悄進了翠菊樓。父親趁王二麻子正起興時,神不知鬼不覺地讓這個千人仇萬人恨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見了閻王爺,可能他自己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臨走父親還把他親手寫的處決書扔在了他的身上,沒想到自己在私塾學(xué)了兩天文化還真派上了用場。王二麻子一死,敵人很快發(fā)現(xiàn)了父親他們,瘋狂地圍追堵截。父親他們跑得快,后面黑狗子追得也快,怎么也脫不了身,我父親急中生智,干脆和他們干起來吧!因為臨出發(fā)前,他跟梁隊長約定好了萬一有風(fēng)吹草動,讓縣獨立大隊有個接應(yīng),保定外圍全是武工隊活動區(qū),別說晚上,大白天日本憲兵和偽軍也不敢出城,這次晚上出動想必是當官逼的。我父親用雙槍輪換射擊,另倆個隊員也邊打邊撤,這一打起來,敵人一股接一股都被吸引過來。這時一個隊員倒下了,不能動彈了。不能放棄戰(zhàn)友不管,同生共死,我父親背起受傷的戰(zhàn)友急撤,另一個武工隊員在后面掩護,敵人槍太多,根本無法脫身,這一打不但招來敵人也驚動縣武工隊,他們急匆匆趕來接應(yīng)父親,父親一看是梁隊長,激動得淚直往下淌,只是天黑看不見罷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父親的晚年</h3><h3>隨著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和抗日戰(zhàn)爭的結(jié)束,迎來空前規(guī)模的解放戰(zhàn)爭,父親的壯年基本上是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度過的。</h3><h3>父親所在武工隊在解放戰(zhàn)爭打響后,全部編入正規(guī)部隊,中國人明解放軍奔赴全國各個戰(zhàn)場,梁隊長征得父親同意,采納了祖父母親的意見把父親留在了家鄉(xiāng),因為祖父母確實年齡大,大伯由于給地主扛活累得吐血已去世兩年,家里沒人照顧。每當講起這段經(jīng)歷,父親都非常遺憾。</h3><h3>父親在農(nóng)村積極參加支前,那時家里父輩辛辛苦苦扛長工掙來的錢 置買一套馬車,父親趕著馬車拉軍用物資支援前線打仗的戰(zhàn)士,在打徐水攻保定的戰(zhàn)役中,雖然父親沒有拿槍攻入敵人堡壘進入城池,但他和鄉(xiāng)親們送物資運傷員,每時每刻不閑,在攻占保定戰(zhàn)役中,解放軍一個炮兵連在漕河鎮(zhèn)對保定外圍攻擊中,炮兵連長當場被敵人子彈打中,眼睜睜倒在父親面前,父親把他放在馬車上一步一步趕回后方醫(yī)院,但為時已晚,剛剛十八歲年輕生命就這樣貢獻給人民解放事業(yè),直到現(xiàn)在我村旁的小松林中,還有這個不知道姓名不知道出生地的烈士在我家鄉(xiāng)的土地里長眠。</h3> <h3>父親歲數(shù)一年一年的年邁,但各項運動各種活動都走在前,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共產(chǎn)黨員就吃苦在先享樂在后。父親經(jīng)多見廣,又上過幾天私塾略微認識幾個字,人緣很好,交往甚廣,親戚朋友鄉(xiāng)鄰四舍沒有不找他幫忙的。</h3><h3>他和下鄉(xiāng)搞土改的隊員共同搞土地改革,緊跟黨的政策進行農(nóng)村土地革命,組織農(nóng)村農(nóng)會開展對地主富農(nóng)的改造等等,以及互助組,由幾家?guī)讘艚M織的合作社雖然歲數(shù)大,但積極勁頭都不比小年輕差。就在人民公社成立后,父親都已經(jīng)六十多歲的人了,還每天跟隨社員下地干活,從不示弱,干在前面,經(jīng)常講些小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天的疲勞就在笑聲中蕩然無存。</h3><h3>在農(nóng)村是沒有講退休這一說,公社書記隊長看父親歲數(shù)大,又是老革命,不忍心讓他總是跟著年輕人比著干,給他安排了一個石傳祥那樣的活兒,這一說大家可能都知道是什么活兒了。因為父親是共產(chǎn)黨員,聽從領(lǐng)導(dǎo)安排,臟活兒累活兒從來都搶著干,別人不開心,別人干不了的,我干,誰讓我是共產(chǎn)黨員,這是父親經(jīng)常帶在口邊的話。</h3> <h3>解放以后的新中國,完成了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解放了生產(chǎn)力,隨著黨的農(nóng)村政策一步一步地落實,農(nóng)村有了翻天覆地地變化,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尤其是1978年12月我黨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重新確定了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提高到戰(zhàn)略的高度,全國掀起農(nóng)村改革,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大包干,促進了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農(nóng)村改革的春風(fēng)吹遍全國,農(nóng)村面貌發(fā)生巨大變化,生活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我的家鄉(xiāng)也一樣,老百姓過著歡天喜地的日子,老人們都在幸福安度晚年,有住進了敬老院,有的三一群倆一伙在街頭巷尾談天論地。</h3><h3>家鄉(xiāng)瀑河岸邊,徐大公路 、紅領(lǐng)巾公路兩邊綠化帶和家鄉(xiāng)田間小路上,每天都有一個步履趔趄滿面皺紋、紅光滿面、身背柳條筐、手持缺了半截鐵鏟、被筐壓彎腰的老人,當?shù)剜l(xiāng)親們一提到背筐老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離著遠遠的都會親熱地打聲招呼,這個人就是我的老父親。他就這樣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在家鄉(xiāng),在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上默默巡視著,守護著,見證了黨的富民政策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也在見證著這段偉大的歷史。</h3><h3>說到這里,一定會有人問,父親常年背筐拾糞圖個啥呀?不但他們不理解,我以前多少年也不能理解,我姐姐為這筐奪過幾次都沒有奪下……</h3><h3>現(xiàn)在我退休多年,閑暇無事,很多時候東走走西逛逛,全市大小公園、大街小巷、綠蔭長廊……每每看到一個又一個身穿“XX園林”背心,頭頂黃色休閑帽,左手挎布簍有自己做的長柄下面兜的提筐右手拿一個長的鐵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不由自主想起父親幾十年前所做的事情,不正是這些成千上萬的每月開著工資享受補貼的人所作所為嗎!而父親在幾十年前已經(jīng)做的了,我現(xiàn)在才明白過來,但已過去幾十年了,我當時雖然沒奪父親筐和鏟,我做兒子的,就是不想傷老人的心,父親的一生風(fēng)風(fēng)雨雨,怎么走過來的,當時只是單純想,不讓父親有一點委屈,我想我姐姐現(xiàn)在可能也明白了,后悔不該傷父親的心。</h3> <h3>父親在1994年10月14日,平靜安祥地走完他87年的人生道路,他的一生是我的家族史,是濃縮了的中國民族史,也是中國舊社會到社會主義新時期的農(nóng)民史。敬愛的老父親,您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安息吧!你的子孫后代永遠不會忘記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后記</h3><h3>我們偉大的導(dǎo)師列寧曾經(jīng)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的父親去逝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這些年來,我的心始終不能平靜,總想把我父親這些能代表廣大勞苦大眾的一生,也就是我家的歷史寫一寫,但是總也下不了筆,一來沒有時間忙于工作和家庭,二來自己文化粗淺。父親的一生坎坎坷坷,經(jīng)歷了那么多事情,社會背景又那么復(fù)雜,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寫起。我退休好多年了,時間是有,就是下不了這個決心。</h3><h3>在父親一百一十周年誕辰之際,我終于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件事辦好,盡自己的力量,把父親的一生寫出來,為的是給自己心里一個平衡,給逝去的父親一個交待,也給我們的后人一個交待。</h3><h3>我們的孩子們現(xiàn)在有的是公務(wù)員,有的是人民教師,有的是律師,有的是醫(yī)生……我想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前輩是怎樣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只有知道過去,才知道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這是我寫此文的唯一。</h3><h3>盡管我的文化水平低,寫作能力差,但是我做了,我努力做了。盡管此文寫的多處文字錯誤,表達欠佳,但是我多年的夙愿實現(xiàn)了。盡管父親一生好多事可能現(xiàn)在我也不一定理解,好多事情我用筆都無法寫出來,但是我還是做了,并且努力做了,我多年糾結(jié)的心終于平靜下來了……</h3><h3><br></h3><h3> 吳增群寫于2018年6月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