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生旅途必去的地方一新疆 (上) ,詳細地介紹了環(huán)北疆游覽的主要精華景點。本文介紹的是東疆吐魯番地區(qū),選擇游覽的主要景點,以便大家進一步了解。</h3> <h3> 1 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區(qū)</h3><h3> 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名勝區(qū),是世界上少有的與城市零距離接觸的沙漠,位于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老城南端,站在城中就能看見金色大漠雄渾壯觀的無限風光。</h3><h3> 庫木塔格沙漠是國家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四A級旅游景區(qū)。</h3> <h3> 庫木塔格在維吾爾語里是沙山之意,庫木塔格沙漠就是指有沙山的沙漠。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來自天山七角井風口的西南風和來自達坂城風口的東南風,沿途經(jīng)過長風程,攜帶著大量沙礫,最后在庫木塔格地區(qū)相遇碰撞并沉積而成,南面的覺羅塔格山也促成了這兩種方向的風力減弱和風沙的沉積。而最終形成了沙漠。</h3> <h3> 沙漠總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由于環(huán)境艱苦,道路險遠,庫木塔格沙漠在唐代被稱為“大患鬼魅磧"。至今,仍然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h3> <h3> 庫木塔格因為美麗多姿的沙海而聞名。大風造就沙暴,沙暴移動沙丘,沙丘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沙海地貌。</h3><h3> 地貌變化多端,不管陸地和海上,人們見到過的所有形體,似乎在這里都能找到它們的倩影,這里無疑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h3> <h3> 庫木塔格由人工園林和沙山自然風景兩部分組成,是一處集科研,考察、探險、沙地運動、沙療保健、大漠觀光為一體的風景區(qū)。</h3> <h3> 沙漠里的沙子非常細小,拍照出的畫面特別令人驚詫和震撼,可以說每張照片都是精品。</h3> <h3> 沙丘輪廓清晰,層次分明,丘脊線平滑流暢,迎風面沙坡似水,背風坡流沙如瀉。站在沙山之巔,靜觀大漠日出的絢麗,目睹夕陽染沙的繽紛,游人無不贊嘆這壯美的大漠風光。</h3> <h3> 庫木塔格是一座流動型沙漠,有眾多的沙窩、沙山等,景色多樣壯觀。</h3> <h3> 在游覽中,可以自費乘坐越野大吉普,會給你帶來無盡的驚喜和快樂。</h3> <h3> 騎駱駝游沙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價格不菲啊。</h3> <h3> 選擇適當?shù)臅r機,穿上靚裝,拍攝幾張與沙漠融為一體的景觀照,會給自已留下美好的回憶。</h3> <h3> 一邊是大漠風光,沙潮起伏。一邊卻是江南景色,湖水粼粼,綠樹成蔭。</h3> <h3> 旅友結(jié)伴行走在沙漠里,要準備好防曬防塵裝備,特別是要備足自己的飲用水。</h3> <h3> 由于沙漠里的環(huán)境惡劣,在景區(qū)里逗留的時間不宜太久,2小時以內(nèi)即可。</h3><h3> 新疆日照紫外線很強,氣溫又高,我們已將該景點的游覽時間安排在晚上七點以后,(當?shù)厝章鋾r間為十點鐘左右),以方便大家游玩。</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2 交河故城</h3> <h3>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朝西域最高軍政機構(gòu),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h3><h3> 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曰,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h3><h3> </h3> <h3> 交河故城位于吐魯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島形臺地上,因河水分流繞于城下,故稱交河。最早是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這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藝之獨特,不僅國內(nèi)僅此一家,國外也罕見其例,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h3> <h3> 交河故城布局大體分為三部分,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qū)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為中心構(gòu)成北部寺院區(qū)。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設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h3><h3> 據(jù)考察推測,這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后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h3> <h3>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沒有城墻外,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論大小基本上都是釆用“減地留墻″的方法,從高聳的臺地表面向下挖出來的。</h3> <h3> 由于吐魯番地區(qū)常年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的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而則于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內(nèi)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龕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h3><h3> 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就像一片大柳葉。</h3> <h3>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chuàng)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時達到了鼎盛。9至14世紀,由于連年戰(zhàn)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朝末年察合臺時期,因戰(zhàn)火不斷,交河城毀損嚴重,終于被棄。</h3> <h3> 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筑。</h3><div> 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開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nèi)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div> <h3> 故城內(nèi)的寺院、官署、城門、民舍的墻體基本為生土墻,特別是街巷,狹長而幽深,像蜿蜒的戰(zhàn)壕??梢哉f,整座城市就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群,非常壯觀。</h3> <h3> 這是一組壯觀的塔群,共有101座塔,中央是一座大佛,四角各有25座小塔,排列成縱橫各五的方陣。遺憾的是,由于人為地破壞,只有這些遺跡向人們訴說著當年佛教的昌盛。</h3> <h3> 公元640年,唐滅高昌曲氏王國,并設西州,安西都護府的旗幟一度在交河上空高高飄揚。唐代詩人李頎的“白日登山望峰火,黃昏飲馬傍交河”應該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h3> <h3> 城門兩個,南為主門,但已毀。東門保存完好,門道及安裝門額的洞仍然可見,門內(nèi)設藏兵之所,以備守戰(zhàn)。</h3><h3> 此圖為東門景觀照。</h3> <h3> 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南北長約1750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總面積達47萬平方米,現(xiàn)存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nèi)現(xiàn)存的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時期修建的,建筑布局獨具特色,基本保留了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特點。</h3> <h3> 公元1442年,明朝吏部侍郎陳誠游歷交河,寫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由此可見,當時的交河已經(jīng)被廢棄多年,從此,交河退出了歷史舞臺。</h3> <h3> 交河故城建筑風格多為挖地成院,掏洞成室,夯土成墻,屋宇多為兩層,臨街不見門窗,穿巷方見大門。</h3><div> 如今游人至此,仍可走街串巷,登堂入室,頗具情趣。</div> <h3> 交河故城于1961年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所以,吐魯番之行,交河故城是最有觀賞價值的旅游景點。</h3> <h3> 當你漫步在這黃色高大的迷宮中,感受故城的殘缺之美,咀嚼歷史的厚重,歲月的無情,留下的卻是心中無盡的幽思和快樂。</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3 吐魯番葡萄溝景區(qū)</h3> <h3> 吐魯番古稱姑師,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部,北隔天山與烏魯木齊市相鄰。吐魯番歷史悠久,美麗神奇,自兩漢以來,一直是我國西域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h3><h3> 從明代起稱吐魯番,清朝統(tǒng)一新疆后設吐魯番直隸廳。1984年12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全市面積15738平方公里,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俄羅斯等24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總?cè)丝诘?1%。</h3> <h3> 吐魯番市葡萄溝景區(qū)位于市區(qū)東北11公里處的火焰山中,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處峽谷。人口九千余人,溝內(nèi)有布依魯克河流過,主要水源為高山融雪,因盛產(chǎn)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的旅游勝地。</h3> <h3> 葡萄溝里葡萄園連成一片,到處郁郁蔥蔥,猶如綠色的海洋。</h3><h3> 2007年5月,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qū)經(jīng)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qū)。</h3> <h3><font color="#010101"> 夏天,溝里風景優(yōu)美,涼風習習,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節(jié),中外賓客,川流不息,絡繹不絕。2018年4月,入圍“神奇西北100景"。</font></h3> <h3> 在成片的葡萄園中,還點綴著桃、杏、梨、桑、蘋果、石榴、無花果等各種果樹,一幢幢粉墻朗窗的農(nóng)舍掩映在濃郁的林蔭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蔭房排列在山坡下的農(nóng)家庭院上,別具特色。</h3> <h3><font color="#010101"> 景區(qū)內(nèi)現(xiàn)建有葡萄溝游樂園,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達瓦孜民俗風情園,綠州葡萄莊園和展示維吾爾族建筑特色、民俗民風、體驗維吾爾族農(nóng)家生活的民族村等。</font></h3> <h3> 西部歌王王洛賓紀念館就建在葡萄溝內(nèi),這位老人曾在吐魯番體驗生活,并寫下了很多傳世的音樂作品,很受新疆人民的愛戴。</h3> <h3> “千淚泉”是游客的最佳拍照點。夏季,千淚泉的山崖旁就流出滴滴清泉匯集成一股泉水,水質(zhì)清澈甘甜。</h3><h3> 據(jù)說喝了千淚泉的水,吃了用千淚泉澆灌和清洗的葡萄,可以使姑娘更加溫柔漂亮,小伙子更加勇敢,更加善解人意。所以,游客們經(jīng)常用礦泉水瓶在此取水。</h3> <h3> 新疆有一首民謠: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夸,葉城的石榴頂呱呱”。三句話道出了新疆四個水果之鄉(xiāng),吐魯番獨居榜首。這里的葡萄可是馳名中外,享有盛譽的哦!</h3> <h3> 風光秀美的葡萄溝以廣栽葡萄聞名于世,這里的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yǎng)豐富,素有“珍珠″美稱,其含糖量高達20一24%,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h3> <h3> 在葡萄溝看維吾爾族舞蹈是一個重要的項目,歌舞表演會發(fā)展成集體的“麥西來甫”,演員會邀請你和他們一起跳舞。</h3><h3> 在看表演的時候,一邊吃著水果一邊看演出,心情特別愜意。</h3> <h3> 阿凡提的故事,是我們讀小學時的語文課文。阿凡提17世紀初出生在當?shù)氐囊粋€貧苦農(nóng)家,6歲讀完私立學校,11歲開始學古蘭經(jīng),17歲可以翻譯阿拉伯語言書籍。由于當時吐魯番王、巴依、官商對百姓種種欺詐壓迫,百姓生活在苦難之中,阿凡提非常同情百姓,對剝削者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和仇恨,他用自已銳利無比的語言在幽默的玩笑之中,無情地諷刺地主老財,幫助老百姓出氣。至今,阿凡提的故事家喻戶曉,深得人心。</h3><h3> </h3> <h3> 這是縣太爺辦公的場所,這個辦公點留到現(xiàn)在,主要是為了紀念公正廉潔的當?shù)乜h太爺。</h3> <h3> 馕,是新疆人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特別喜愛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做法是將面揉軟,攤成餅狀,再貼在馕坑的內(nèi)壁上烘烤而成。</h3><h3> 吐魯番這個大馕坑,被稱為“世界大馕坑",直徑10米,高8米,體形圓形。不僅可以打馕,還能同時烤制一峰駱駝、兩頭牛和十只羊,真是世界之最。</h3><h3><br></h3><h3> 4 坎兒井</h3> <h3>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h3><h3>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qū)一個特殊的灌溉系統(tǒng),位于中國新疆吐魯番、哈密地區(qū),被稱為“地下的大運河″??矁壕c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h3><h3> 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shù)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主要用于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nóng)田灌溉和居民用水。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坎兒井的結(jié)構(gòu),大體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jié)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入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chuàng)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nóng)田,是中華文明的產(chǎn)物。</h3> <h3> 吐魯番現(xiàn)存的坎兒井,大多為清代以來陸續(xù)修建的。如今,仍澆灌著大片綠洲良田,發(fā)揮著重要作用。</h3> <h3> 在吐魯番盆地大量興建坎兒井的原因,是和當?shù)刈匀坏乩項l件分不開的。吐魯番是中國極端干旱地區(qū)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發(fā)量可達到3000毫米。但坎兒井是在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jié)、風沙影響,蒸發(fā)量小,流量穩(wěn)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h3> <h3> 在近代提倡和推廣坎兒井最有力和影響最大的人物首推林則徐。道光25年,公元1845年,林則徐遣戍伊梨途中,在距吐魯番約40公里處看到坎兒井,當時十分驚訝,詢問后知其利益便極為主張推廣。這在他的日記中記錄的十分明確,將坎兒井推廣到伊拉里克等地,增建60余處,這些成就的取得,與林則徐努力是分不開的。</h3> <h3> 在游覽過程中,想留影就抓緊時間拍照,因為,不走回頭路。在里面有很多漂亮的維吾爾族姑娘要與你合影,但她要索取小費的,是否合影拍照,請你自行斟酌。</h3> <h3> 走出坎兒井,對這項需要耗費幾代人方能建成的巨大工程,游人無不贊嘆有加,古代的勞動人民聰明勤奮,真是太偉大了。</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5 火焰山</h3> <h3> 新疆火焰山是吐魯番的著名景點,位于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巖和泥巖組成。當?shù)厝朔Q它為“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2018年4月,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是國家四A級旅游景區(qū)。</h3> <h3> 火焰山古稱赤石山,唐人以其炎熱曾名為“火山″,山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山體溝壑林立,曲折雄渾,寸草不生,飛鳥匿蹤。</h3> <h3> 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的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如同烈火在燃燒。加之《西游記》中,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h3> <h3> 進入景區(qū)后,游覽分為地下地上兩部分,從地下參觀部分,可以詳細了解火焰山的歷史、地理、古代時期的人文和神奇的傳說。地上部分以西游記雕塑人物為主題,進一步增加和豐富游人的樂趣。</h3> <h3>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而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lián)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成為天下奇山。</h3> <h3> 火焰山景區(qū)內(nèi),根據(jù)名著《西游記》里的故事情節(jié),雕塑了孫悟空等人的人物造形塑像,栩栩如生。使游人仿佛走進了西游王國,樂趣無窮。</h3> <h3> 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如今高高地矗立在景區(qū)里,即是一道景觀,又是測量當?shù)貧鉁氐臏囟扔嫛?lt;/h3> <h3> 吐魯番素有“火洲"之稱,火焰山的夏季溫度最高達攝氏49.6度,地表溫度高達70度以上,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沙窩里可烤熟雞蛋。</h3><h3> 明代大詩人陳誠有詩曰; </h3><h3> 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h3><h3> 春光末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h3><h3> </h3> <h3> 每天的黃昏時刻,晚霞映紅了半個天空,而火焰山在晚霞的照映下,構(gòu)成了一幅壯美的彩色畫卷,令人難以忘懷。</h3> <h3> 游覽火焰山景區(qū),由于紫外線照射強烈,要注意防曬,避免中暑。要戴好太陽鏡,太陽傘,防曬霜,特別是要備足飲用水,保證旅途愉快。</h3> <h3> 以上是赴新疆旅游選定的全部景點,線路是北疆大環(huán)游,全部是精華景點,全程需要12天時間。由于新疆土地面積遼闊,景點之間相距較遠,每天乘車時間要長,少則2~4個小時,多達7~9個小時,請旅友們要有心理準備。</h3><h3> 以上是赴新疆旅游的全部攻略,大家也可以上網(wǎng)查詢,并提出合適的意見和建議。以保證新疆行程豐滿有序,物有所值,旅途開心快樂,一路順風順意。</h3> <h3> 以上圖片和景點資料,均來自于網(wǎng)絡,部分圖片配字由本人編寫,如有不當,請批評指正。謝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