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紅軍被迫向西轉(zhuǎn)移,1年多的征程“山高路險溝深”。在這股鐵流之中,有一支專門從事無線電技術(shù)偵察的特殊隊伍~軍委二局,他們擔負著為長途行軍作戰(zhàn)的中央紅軍,不間斷地提供及時、準確情報的重大任務(wù),系全軍之安危。</font></h1> <h1>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二局(軍委二局前身)成立于1932年底,是年10月曾希圣、曹祥仁在福建建寧首次突破國軍密碼,標志著紅軍掌握了無線電偵察的關(guān)鍵手段。</h1><h1> 二局在總部首長直接關(guān)懷下工作、成長,特別是周副主席、朱總司令幾乎天天都要到二局來。賀俊偵說:在瑞金的時候,周總理、朱總司令經(jīng)常來視察,基本上每天都要跑一次,來分配任務(wù),今天聽哪里,明天收哪個。他講的時候,我們的科長就寫在黑板上面。許多任務(wù)是周總理親自在那兒下達。緊急的時候,他一個是打電話,一個是直接跑上來?!爸軠喸銈兒煤米⒁庵軠喸?。”就寫上。一個是周總理,一個是朱老總,主要是他們兩個。</h1><h1> 在總司令部首長的親自培育下,長征之前二局已是一支裝備精良,技術(shù)熟練,敢于攻堅,戰(zhàn)功卓著的技偵力量。</h1> <h1> ??偵收是二局工作的基礎(chǔ)。長征時軍委二局裝備有偵察電臺6部,技術(shù)員30余人,人數(shù)最多的是偵聽科(3科),其中有:李力田、錢江、李廉士、胡備文、唐明、賓玉、李行律、劉少宏、賀俊偵、雷永通、陳銘興、葉根、賴際發(fā)、郭顯勛、曾慶標等,科長胡立教。按照總司令部在長征出發(fā)前制定的特別方案,為了保障長途行軍中情報供應(yīng)不間斷,偵收人員分為2個梯隊,交替前進,輪班工作。李行律說:“我們每天要比部隊早出發(fā)3、4個小時,中途停下來工作,或是晚出發(fā)3、4個小時,晚上也必須通宵工作,平均只有3、4個小時睡眠,疲勞長時不能得以恢復,相當部分的同志是在與死亡斗爭、掙扎?!?lt;/h1> <h1> 破譯是二局工作的關(guān)鍵。二局一科(破譯)僅有曹祥仁和鄒畢兆正副科長2人,他們在曾希圣局長的領(lǐng)導和參與下,分析、破解國軍的新密碼。經(jīng)過“反圍剿”斗爭的大量破譯實踐,已能熟練破解特別本、來去本等高級密碼。為了表彰他們在二局初創(chuàng)時期的貢獻,以及在破譯工作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中革軍委授予曹祥仁、鄒畢兆三等紅星獎?wù)隆?lt;/h1> <h1>紅軍勝戰(zhàn)密旨(延安軍委二局教材)</h1> <h1><font color="#010101"> 二科(譯電)負責使用一科已破密碼本,直接將偵收的電碼翻譯成明文??茊T:陳仲山、葉楚屏、段連紹、戴鏡元、林茂源、吳元、鐘鼎新等,科長李作鵬。</font></h1> <h1> 局長曾希圣曾任長江局軍委秘書長、上海中央軍委諜報科長,為表彰他在創(chuàng)建和領(lǐng)導二局工作中的重大貢獻,中革軍委特授予曾希圣二等紅星獎?wù)拢桓本珠L錢壯飛系中共著名諜報英雄,為保衛(wèi)上海中央做出特殊貢獻。</h1> <h3><b>一、虎口狼群知趨避,掉頭西進入貴州</b></h3> <h1> 紅軍在贛粵和湘粵邊境突破三道封鎖線后不久,即在湘江之畔第一次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紅軍出發(fā)20天后,蔣介石已判明紅軍西進意圖,開始在瀟水湘江集結(jié)重兵,一場生死決斗即將展開。</h1><p><br></p> <h1><font color="#010101"> 正所謂,風起云涌湘江畔,探明敵情務(wù)在先,保障朱周施計謀,浴血強渡過險關(guān)。</font></h1> <h1> ??紅軍通過無線電偵察及時掌握了蔣介石的動向。軍委二局破譯能手鄒畢兆說:二局在湘南得悉,蔣已調(diào)5路大軍共20個師快速向湘南推進,沿湘江渡口密集布防,防線達150公里。</h1><h1> 總司令部據(jù)此命令加快行軍,并派部隊出嘉禾、藍山佯動,示意進攻桂林,力圖調(diào)動桂軍主力撤離湘江防線。</h1> <h1> 由于左傾領(lǐng)導排斥毛澤東、彭德懷避開湘江死戰(zhàn)的建議,執(zhí)意貫徹原定計劃,冒險強渡已無法避免。二局全神貫注地進行無線電監(jiān)控,為保障總司令部尋找搶渡之機提供情報。</h1> <h1><font color="#010101"> ??時機就出現(xiàn)在敵情變化之中。11月22日二局偵獲蔣介石給湖南軍閥何鍵的電令,告:桂軍為防紅軍進攻廣西,擬將主力撤至恭城(現(xiàn)屬桂林),“撥請轉(zhuǎn)飭何總司令所部”調(diào)往江防空虛地段。這表明紅軍佯攻即將達到調(diào)動桂軍主力撤離湘江防線的目的。</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桂軍護家意識很強,調(diào)動迅速。24日,一科破譯前日下午何鍵給下屬部隊電報,通告桂軍已向恭縣轉(zhuǎn)移,湘軍正在調(diào)往湘江陣地途中。湘江防線此時出現(xiàn)一個約50公里寬的大缺口。當日深夜,紅軍總司令部向各軍團通報了上述情況。翌(25)日下午5時,朱總司令下令搶渡湘江。</font></h1> <h1> 27日一軍團二師渡過湘江,并架設(shè)浮橋。28日三軍團四師十團渡江后進至光華鋪、楓林鋪,渡口南北兩翼均被紅軍控制,紅軍主力陸續(xù)過江。但中央機關(guān)行動遲緩,削弱了紅軍的機動能力。</h1> <h1> 28~29日,二局偵譯李宗仁密電:催令撤走的桂軍主力速返湘江戰(zhàn)場。各路國民黨軍正從南北東三面逼近渡口。鄒畢兆和錢江回憶:二局與軍委機關(guān)是29日過江的,當時還聽不到戰(zhàn)斗聲音,30日就打起來了,敵人同我激戰(zhàn),敵機轟炸,最后堅持打到12月1日,部分后續(xù)部隊沒法過來。</h1> <h1> 30日戰(zhàn)斗更加激烈,朱德催促中央縱隊加速前進,但機關(guān)仍行動遲緩,喪失渡江良機。12月1日,國軍全線進攻,紅軍浴血奮戰(zhàn),當日17時中央機關(guān)和大部主力終于渡過湘江。</h1> <h1> 此時,紅八軍團大部潰散,殿后的五軍團三十四師和三軍團第十八團戰(zhàn)至彈盡糧絕,全軍覆沒。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被俘,在敵人擔架上咬斷外漏的腸子,壯烈犧牲。</h1> <h1><font color="#010101"> ??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銳減至3萬余人,全軍上下強烈質(zhì)疑左傾領(lǐng)導,博古、李德的威望跌至谷底。</font></h1> <h1> 中央紅軍遭受重創(chuàng),但黨中央和大部主力總算過了湘江。如果沒有二局的情報,使紅軍抓住時機選擇防御空虛的江面,先敵2天搶占渡口,后果將更為嚴重。</h1> <h1><font color="#010101"> 湘江的損失如此慘重,西征究竟如何往前走?面對險象叢生的道路,悲憤的紅軍期盼能夠率領(lǐng)這支軍隊絕境求勝的領(lǐng)頭人。</font></h1> <h1> 錢江回憶:到了湘江以西,毛主席知道了二局情況和生活上遇到困難,派人送來豬肉表示慰問,支持、鼓勵二局工作。</h1> <h1> ??渡過湘江后,紅軍翻過老山界,經(jīng)龍勝到達湖南通道。一路山道狹窄難行,常有騾馬摔死崖下。</h1> <h1> 二局運輸隊的同志更是辛苦,要抬著幾十、上百斤的充電機、蓄電池、收發(fā)報機等器材翻山越嶺。鄒畢兆說:運輸員同志病、掉隊的不少,需要不斷補充,多由戰(zhàn)士轉(zhuǎn)來,先后多達500人。由瑞金到陜北的仍有鐘其漢、謝寶金、段九長等三同志,他們做了辛苦的貢獻,也證明了他們的堅強意志。</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到宿營地,二局連飯都顧不上吃,馬上選擇山坡、高地架線。此時鐘福祥(夫翔)、李建華(女)等同志從三局調(diào)來加強二局的偵收工作。長征期間調(diào)來支援或轉(zhuǎn)而參加二局業(yè)務(wù)工作的還有:曾三、石痕、黃志文、黃華炳、匡思賢、黃榮、郭應(yīng)春、張伍桂、吳正興、鐘保等同志。</h1> <h1> 紅軍轉(zhuǎn)戰(zhàn)新區(qū)域,二局即停止抄收與當前作戰(zhàn)無關(guān)的敵報,以便集中力量掌控國軍首腦機關(guān)和當面之敵的動向。鄒畢兆說:渡過湘江后,陳濟棠與我們已沒有戰(zhàn)爭關(guān)系,1934年12月4日破譯陳的“銀密”后,粵系電報就不抄了,“此時,蔣介石認定中央紅軍要與二、六軍團會合”。</h1> <h1> 到達湖南通道前,二局從偵譯國軍數(shù)份密報中得知,何鍵判斷紅軍“循肖匪故道,向西急竄”已甚明顯,令劉建緒和薛岳部分別組成第一、第二兵團,并在湘西修筑4道碉堡封鎖線,張網(wǎng)以待。11日紅軍進駐通道縣城,深夜二局破譯劉建緒發(fā)給李云杰、李韞珩、陶廣等的密電,進行具體作戰(zhàn)部署。綜合敵情,各路追堵兵力約15個師,有紅軍5、6倍之多,疲憊的紅軍硬向國軍的伏擊圈前進,無異再入狼群,自投羅網(wǎng)。</h1> <h1> ??生死危機再次向紅軍逼來??偹玖畈恳痪肿鲬?zhàn)參謀呂黎平回憶:毛澤東看到二局的情報和我軍次日的行動計劃時非常生氣,立即來到一局激動地對周恩來、博古說,“哪有把紅軍投入蔣介石設(shè)計好的陷阱里去自尋滅亡的道理?” 在中革軍委緊急碰頭會上,博古、李德被迫同意毛澤東的主張,向貴州黎平方向進軍,避免了一場自投羅網(wǎng)被殲滅的厄運。</h1> <h1> 毛澤東在軍委召開的緊急碰頭會上堅決主張放棄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力主向敵兵力虛弱的貴州進軍,周恩來、朱德贊同。這是毛澤東長征以來第一次在會議上得到中央多數(shù)人的支持。</h1> <h1> ??周恩來分別于12月18日和1935年1月1日二次召開黎平和猴場政治局會議,再次肯定了向貴州進軍的方針。突破烏江后不久,總司令部根據(jù)二局情報于1月5日通報各軍團:蔣介石正調(diào)整部署,薛岳的追剿可能推遲到12日以后。7日總司令部在一軍團二師之后進駐遵義城。</h1> <h1> 中央政治局抓緊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總結(jié)教訓,取消三人團,補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并指定他為周恩來軍事指揮的幫助者。在其后的軍事會議上又決定西進入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但誰也沒有料到,通往四川的道路竟是如此的曲折和漫長。</h1> <h3><font color="#010101"><b>二、西進受阻入死地,暗渡勇刺回馬槍</b></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撤離遵義,分左、中、右3路西進,準備于瀘州、宜賓一線渡江入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合。</font></h1> <h1> 四川省主席劉湘等軍閥為了防止紅軍把四川變?yōu)榈诙€江西,調(diào)集重兵,封鎖長江,決心不惜血本,采取攻勢,出省作戰(zhàn),在黔西北地區(qū)堵截與合圍中央紅軍。</h1> <h1> 1月26日前鋒紅一軍團在赤水準備攻城,遭到城內(nèi)川軍2個旅反撲,后衛(wèi)紅五軍團也在三元場與尾追的川軍對峙。軍委決定消滅追敵,為渡江創(chuàng)造條件。</h1> <h1> 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劉伯承等認為土城以東的山谷(青杠坡)是合圍追兵的好地方,下令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紅三、紅五軍團于28日消滅追擊的川軍。</h1> <h1> ??二局通過偵控蔣介石和劉湘之間的無線電通訊掌握了敵情。1月20日軍委的渡江計劃清晰地勾畫了敵方部署,其中有:劉湘調(diào)集3個師8個旅阻止紅軍渡江。試作今日的事后諸葛亮來冷靜分析一下,紅軍以3萬疲憊之師要突破兵力、裝備占絕對優(yōu)勢、前來死拼的川軍防堵,勝算并不多,而當時在許多人眼中川軍根本不是中央紅軍的對手。</h1> <h1> 由于中央紅軍長期在江西蘇區(qū)作戰(zhàn),和川軍沒有交過手,二局對川軍的電臺也較陌生,加上進軍四川的決策倉促,二局準備工作不足。錢江說,1月27日二局隨總部進到土城,當時我們對川軍的電臺還沒有來得及嚴密的偵察控制,因此對川軍的兵力也未完全搞清。破譯科也沒有接觸過川軍內(nèi)部的現(xiàn)用密碼,接報后發(fā)現(xiàn)其使用的密碼不僅是自編本,還是復雜的來去本,曾希圣、曹祥仁、鄒畢兆3人全力突擊。</h1> <h1> ??尾隨紅軍的川軍教導師第三旅和獨立第四旅是劉湘的精銳,由郭勛祺率領(lǐng),自重慶江津和藄江急行南下,直插溫水實施阻擊,因紅軍大隊已過,遂改為追擊。27日下午郭部到達青杠坡,即派加強營搶占左側(cè)高地,是夜又有3個團進入陣地,構(gòu)筑工事。紅軍的伏擊戰(zhàn)設(shè)想已無法實現(xiàn)。</h1> <h1> 28日清晨,紅軍分南北2路攻擊川軍,郭部的頑抗和猛烈火力出乎預料,遠不是多年前那個打不了硬仗的雙槍軍。不久,道旁已到處是紅軍傷兵。朱德、劉伯承趕赴前線指揮,周恩來、毛澤東來到小高地~大埂上瞭望。周恩來命令紅二師火速從元厚回援土城,并與王稼祥趕往二局。</h1> <h1> 在二局,周恩來、王稼祥滿面征塵地對正在進行破譯作業(yè)的曾曹鄒說:你們趕快搞清情況,我們來幫你們做飯。</h1> <h1> 青杠坡的戰(zhàn)斗極為慘烈,郭勛祺命令機炮兵盡量轟擊,直到彈藥打完。主攻的紅四師傷亡慘重,楊勇團長、張震營長在沖鋒中受傷。</h1> <h1> 川軍發(fā)起反擊,一度逼近軍委指揮所前沿。周恩來、毛澤東命令干部團反沖鋒,方穩(wěn)住陣腳。</h1> <h1> 下午1時,紅二師跑步趕回土城。有了增援,周恩來命令全線出擊,消滅郭勛祺。但周恩來的命令并沒有執(zhí)行,紅軍反而撤出了戰(zhàn)斗。原因何在?</h1> <h1> ??原來當日下午2、3時許,經(jīng)過晝夜突擊,曾曹鄒終于攻破川軍密碼,發(fā)現(xiàn)周圍布滿敵軍:東面有郭勛祺、潘佐、廖澤3個旅,還有獨立第三旅正在增援途中;教導師第二旅正由西南向土城迂回,赤水的第五師2個旅及第一師第七團正從西北向紅軍側(cè)后運動;東南方有薛岳的重兵。</h1> <h1> 川軍南岸總指揮潘文華電告:紅軍“主力全在土城一點,合圍之勢已成”。劉湘下令:將“饑疲不堪”的紅軍“一網(wǎng)打盡”。曹祥仁回憶:周圍都是敵人,包圍圈只有一個不大的口子沒有合攏。</h1> <h1> 收到二局報告后,政治局和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果斷決策,撤出戰(zhàn)斗,西渡赤水,突出重圍。</h1><h1> 正如紅軍史學家雙石所言:中央紅軍真要是被粘在土城了,那可就不是你去“消滅”人家,而是人家要“消滅”你了。</h1><h1> 扎西會議期間,毛澤東指出土城受挫原因有3:情報不準;輕敵;分散了兵力。多年后議論土城失利,曹祥仁說,(二局提供的)情況是清楚的,主要是以為川軍那個部隊好打。</h1> <h1><font color="#010101"> 陳云于二渡赤水前后傳達遵義會議精神,在談到“北渡長江”的決定時,他如是說:那時(指會議期間)“沒有具體了解與估計敵情與可能,沒有講求達到這個目的的具體步驟。而且個別同志對于四川敵人的兵力是過低估計的。后來由威信回兵黔北而沒有達到渡江入川的目的,亦正在此”。</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土城之戰(zhàn)的危機關(guān)頭,毛澤東向曾希圣下達了一個手令。</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對此,錢江是這樣回憶的:“28日下午正是我在值班,收到曾希圣局長轉(zhuǎn)來的毛主席的一個手令,這是一張長方紙的字條,內(nèi)容是令二局指定專門電臺,限3天把龍云及其下屬各電臺找到,并加以控制。我們立即執(zhí)行毛主席指示,注意了解滇軍情況”。</font></h1> <h1> 毛澤東此時此地要二局控制滇軍電臺,不僅體現(xiàn)了他對二局工作的支持和善用,更體現(xiàn)了他遠大的目光和足智多謀的戰(zhàn)略頭腦。</h1> <h1><font color="#010101"> ??一渡赤水后,中央紅軍進入川南的敘永、古藺地區(qū),爭取繞過川軍防線北渡長江。2月2日進攻敘永未克,軍委決定“轉(zhuǎn)移到古藺、文興、長寧地帶”,再爭取于宜賓一帶過江。3日,二局從川軍南岸總指揮部的電報中獲悉:潘文華命郭勛祺帶3個旅猛追,另有川軍5個旅從北面壓來,阻擊紅軍。軍委意識到,從川南渡江已不可能。</font></h1> <h1>一渡赤水后中央紅軍活動地域圖</h1> <h1> ??對于紅軍轉(zhuǎn)進云南、西渡金沙的可能性,蔣與云南省主席龍云已做了準備。蔣電令龍云:“兄部駐畢節(jié)主力可速移昭通、大關(guān)方面”。</h1><h1> 5日,二局在水田寨花屋子偵知,滇軍主力孫渡縱隊正從畢節(jié)和昭通向鹽津、牛街撲來,紅軍西渡金沙之路已被堵死。黨中央在行軍路上開會,集體決定暫時放棄渡江北上計劃。7日軍委電告各軍團:決定以川、滇、黔邊為發(fā)展地區(qū),開展局面。</h1> <h1><font color="#010101"> 此時國軍氣焰囂張,認為饑寒交迫的紅軍已是死地窮寇,很快會被消滅。龍云在電報中稱:“匪勢殘破,又入死地”,“晝夜兼行,未克喘息,縱為鐵鑄之身,至今也難持久”,“消滅之功,指日可待”,各部盡可“放膽進剿”。</font></h1> <h1> 連日來二局報告:龍云電令所部“以雄厚兵力壓迫而聚殲”紅軍于“長江南岸及永寧(河)以西橫江以東地區(qū)內(nèi)”;薛岳命周渾元部3個師和黔軍4個團速向古藺、敘永“躡匪窮追,非到金沙江不得停止”。錢江回憶:川軍有7個旅向古藺、敘永跟進,滇軍3個旅已到達滇黔邊境的鎮(zhèn)雄、畢節(jié)并向扎西(今威信)撲來,又有南北夾擊之勢。</h1> <h1> ??這一區(qū)域正是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的慘敗之地。能不能突出去?如何突出去?生死危機再次急迫地擺在了紅軍的面前。</h1><h1> 9日軍委在扎西(今威信)縣城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綜覽全局,以過人的膽識提出反擊之策:黔北空虛,紅軍應(yīng)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遵義。</h1> <h1> 10日軍委命令各軍團縮編,充實連隊,部隊變得更為精干。11日紅軍留下一部佯動,主力悄然跳出死地,轉(zhuǎn)進黔東北。二局破譯科于7、8、9、10日連克國軍6本新密碼,報告了蔣介石的意圖和圍剿軍的部署及行止。</h1><h1> 在一渡赤水后的10余天里,軍委的計劃和部署幾乎一日一變,依據(jù)就是二局關(guān)于敵情變化的報告。雙石感嘆:二局情報及時得讓后人都反應(yīng)不過來,保障朱毛紅軍步步都踩在了對手的前頭。</h1> <h1> ??紅軍離開扎西后的數(shù)日中二局獲悉,蔣仍不明紅軍去向,各部正按計劃向赤水河以西“進剿”。18、19日紅軍出敵不意,分別在太平渡、二郎灘東渡赤水,向遵義急進。</h1> <h1> 途中二局報告,遵義只有黔軍1個團,吳奇?zhèn)サ脑鲈筷牼嚯x尚遠。25日紅三軍團攻占婁山關(guān),擊潰黔軍6個團;27日連續(xù)作戰(zhàn),再占遵義城。</h1> <h1><font color="#010101"> ??28日吳奇?zhèn)ヂ?個師孤軍深入,與紅三軍團反復爭奪老鴉山、紅花崗一線高地。軍委下令圍殲吳奇?zhèn)ァ?lt;/font></h1> <h1> 戰(zhàn)斗中二局報告,吳奇?zhèn)サ闹笓]部就在忠莊鋪。紅一軍團遂從側(cè)后直插忠莊鋪,打亂吳的指揮后,各個擊破。吳奇?zhèn)⒉怀绍姡瑑H率少量殘部狼狽逃竄,被追至烏江,渡河后砍斷浮橋方得逃脫。</h1> <h1> 毛澤東說,紅軍東返貴州,走活了一盤棋。中央紅軍以7個團的兵力,重創(chuàng)吳奇?zhèn)?個師,黔軍8個團,斃傷2400人,俘敵3000余,繳獲槍械1000支、子彈10萬發(fā),取得長征以來最大勝利。毛澤東的統(tǒng)帥使紅軍恢復了活力,掌握了主動,聲威大震。</h1> <h1> 遵義大捷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碩果,是參戰(zhàn)部隊英勇拼殺、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二局全體同志辛勤勞作,也為保障總司令部的正確指揮交出了優(yōu)秀的成績單。博古說:在扎西休整時軍委二局一科科長曹祥仁告訴我,他破譯了敵人的密碼,掌握了敵人的行軍路線、出發(fā)時間等。于是毛主席指揮行軍,摔(甩)掉尾追的敵人,猶如神助,順利地二渡赤水并進行了遵義戰(zhàn)役。</h1> <h1>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百折不撓的鋼鐵意志氣壯山河,激勵著后人不畏艱險、勇敢向前。</h1> <h3><font color="#010101"><b>三、敵軍調(diào)動股掌間,鐵壁合圍任我行</b></font></h3> <h1> 中央紅軍在遵義贏得了寶貴的10天休整。其間,軍委任命李濤為二局政委,因未能到任,又任命周碧泉為政治協(xié)理員。</h1> <h1> 此時,二局獲悉,蔣的新一輪攻勢將于3月7日部署完畢。</h1> <h1> ??6日紅軍開始向西開進,8日軍委移駐遵義西南的茍壩鎮(zhèn)。面對國軍的緊逼,軍委和軍團首長都在考慮突圍之策。</h1> <h1> 10日凌晨林彪、聶榮臻致電軍委,建議主力殲滅西邊打鼓新場(今屬金沙縣)的黔軍。在當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只有毛澤東一人反對打,他根據(jù)二局的情報指出,蔣的部隊大都在新場附近,并計劃在此殲滅紅軍,搞不好紅軍會陷入敵5個縱隊的圍攻,遭受土城那樣的敗局。會議否定了毛澤東的主張,并罷免了他的政委職務(wù)。會后,毛澤東左思右想,感到這一仗絕不可打。周恩來亦仔細研究了二局情報,表示贊同毛澤東的主張。</h1> <h1> 深夜,周恩來再次召集會議,進一步說明敵情,決定放棄進攻打鼓新場。11日凌晨1時30分,朱德致電林、聶、彭、楊,解釋不打新場是依敵情而做的決定:“據(jù)昨前兩天情報,猶旅已由西安寨退泮水,如見我大部則續(xù)退新場。滇軍魯旅已到黔西,十二號可到新場,安龔兩旅則跟進。依此,我主力進攻新場已失時機。因為我軍十二日才能到新場,不但將為黔滇兩敵所吸引,且周川兩敵亦將出我側(cè)后,如此轉(zhuǎn)移更難?!?</h1><h1> ??12日的政治局會議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3人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處理一切戰(zhàn)爭問題,毛澤東領(lǐng)導全軍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新三人小組成立之后,毛澤東放手指揮,長征在他的導演下好戲連連,軍委對二局情報的運用也更加出神入化。</h1> <h1> 3月15日晨按照毛澤東重創(chuàng)吳奇?zhèn)ズ笤俅驌糁軠喸康囊鈭D,紅軍在魯班場發(fā)動攻擊,雖苦戰(zhàn)未果,卻也讓周部再次認識了紅軍的厲害。</h1> <h1><font color="#010101"> 16、17日紅軍實行全軍佯動,在茅臺大搖大擺三渡赤水,做出再向川南突圍的姿態(tài),調(diào)動國軍北上,蔣介石中計。18日軍委通報,吳奇?zhèn)?、周渾元兩縱隊已全部調(diào)至烏江以北。</font></h1> <h1> 轉(zhuǎn)戰(zhàn)之中,因行軍中采用接力賽跑的形式,軍委二局的偵收工作從未停頓。賀俊偵說:“我和錢江兩個人,他一部機器我一部機器,我走前面他就走后面,他走前面我就走后面,兩個人輪流,一天都不能夠停?!?“情報掌握就是那個程度,國民黨師以上的百分之百,密碼百分之百,報文百分之百。”</h1><h1> 3月19日,二局破譯科在古藺大村連破3本新密碼,多份落款“中正”的密電顯示:蔣已知紅軍位置,但不明紅軍意圖,正計劃在赤水、敘永、古藺、畢節(jié)一帶“聚殲”紅軍。</h1> <h1> 三渡之時,毛澤東密派工兵維修二渡赤水時用過的老浮橋,為四渡赤水預做準備。3月21日晚,中央紅軍突然掉頭,在太平渡、二郎灘東渡赤水,二局隨軍委縱隊由九溪口過河。翌日傍晚,二局截獲蔣的命令:發(fā)現(xiàn)紅軍“向東回竄”,命各部跟蹤追擊,主力“應(yīng)星夜集結(jié)仁懷、茅臺、譚廠一帶”。</h1> <h1> 24日蔣介石飛抵貴陽督戰(zhàn),軍委電令各軍團:國軍企圖連接遵義至仁懷的封鎖線,阻止紅軍南下,命令“我野戰(zhàn)軍以遭遇敵人姿勢趕快通過遵仁封鎖線”,向南機動。</h1> <h1> ??三渡、四渡將國軍大部調(diào)到了烏江以北,遵義至仁懷一線的狹小地域集結(jié)了國軍數(shù)十個團,通過遵仁封鎖線具有極大風險。</h1><h1> 25日20時,軍委根據(jù)二局情報向各軍團通報國軍各縱隊、師、旅,乃至團級單位的準確陣位:</h1><h1> 甲、蔣敵現(xiàn)抵貴陽。</h1><h1> 乙、周敵萬師(缺一團)本日集中楓香壩,謝師兩團二十六、七兩日可趕到楓香壩、白蠟坎、鴨溪。其余萬、謝兩師各一團尚在新渡、大渡口、赤水鎮(zhèn)之線,待黔敵何、柏兩師各一團接防。周敵并有酌派一部至長干山、泮水等處筑工消息。</h1><h1> 丙、吳敵歐師兩團在仁懷,一團兩路口,梁師茅臺及其附近,唐師兩團在仁懷、茅臺間筑工。</h1><h1> 丁、黔敵何知重有兩團在毛壩,柏師兩團在魯班場,有各派一團到觀音場,猶禹九旅分在新場、巖孔、吳馬口筑工。</h1><h1> 戊 、魏、蔣兩部仍在遵城,李、裴兩師有別動隊向桐梓前進。</h1><h1> 己、川敵昨二十四日潘旅抵龍新場,廖旅太平渡東岸,袁旅土城,今日續(xù)進,田、劉、張旅將在赤水、鳛水、松坎防我。</h1> <h1> 二局周密、精準、及時的偵察,使軍委對瞬息萬變的敵情了然于胸,敢于指揮部隊在犬牙交錯的敵陣中大膽穿插。</h1><h1> 26日凌晨1時,軍委接受彭、楊建議,改“向西南轉(zhuǎn)移”為“轉(zhuǎn)向到東南之烏江流域”,決定“集結(jié)主力改經(jīng)長干山與楓香壩中間地段南下”。當日部隊在南移中與國軍數(shù)次接觸,行動受阻。深夜二局發(fā)現(xiàn)原定突防地域已被國軍占據(jù),而鴨溪、白蠟坎則出現(xiàn)空檔。</h1><h1> 27日清晨6時,軍委緊急電令:原定從長干山、風(楓)香壩之間突圍已不可能,“決改從鴨溪、白臘坎地域向西南轉(zhuǎn)移”。</h1><h1> 28日天下暴雨,能見度降低,紅軍銜枚疾走,冒雨從圍堵空檔中迅速、順利地通過重兵把守的遵仁封鎖線,直插烏江渡口,把圍堵軍全部拋在烏江以北地域。</h1> <h1> 3月31日,除九軍團留江北佯動外,中央紅軍經(jīng)江口、大唐、梯子巖渡過烏江。二局在梯子巖渡江后遇到敵機轟炸,副局長錢壯飛失蹤,兇多吉少,二局同志都很難過。二局副局長職務(wù)由宋裕和接任。</h1> <h1> 四渡赤水期間,二局根據(jù)需要還對國軍的無線電通訊進行過干擾和逆用。宋裕和說:老曾(希圣)很不簡單,立過奇功。四渡赤水時,主席和總理都很著急,前后都有敵人阻截。他給主席出了一個計策,冒充敵人總臺,把敵人遣散,然后我們突出去。</h1> <h1> ??三渡赤水前后,爭取“向西南轉(zhuǎn)移”的字樣多次出現(xiàn)于軍委的命令之中。要達此目的,關(guān)鍵在于避開國軍的密集圍堵。4月1日,二局偵知,蔣電令孫渡、吳奇?zhèn)屨兼?zhèn)西衛(wèi)(今衛(wèi)城)、滇鎮(zhèn)、三重堰一線,周渾元也率部向烏江渡口逼來。</h1><h1> 當日19時軍委電告一、三、五軍團:A.蔣敵三路縱隊要堵截我向西南轉(zhuǎn)移,孫、吳兩縱隊將先我一天(3日)到達鎮(zhèn)西衛(wèi)、貴陽一線。B.為此,我軍決改經(jīng)息峰、修文之線,向東南尋求新的機動。二局的及時情報,再次讓紅軍避免了與國軍主力迎頭相撞的危險。</h1> <h1> ??西進不成,毛澤東即避實就虛,揮師向東,直插貴陽(守軍僅有九十九師的4個團),并以一部偽裝主力,作出轉(zhuǎn)進湖南與賀龍會合的姿態(tài)。</h1><h1> 4月2日,中央紅軍前鋒逼近貴陽,嚇壞了城中的蔣委員長,急令周、吳縱隊和一直蹲在滇黔邊境的滇軍孫縱隊“星夜兼程”,前來救駕。</h1><h1> 毛澤東得悉孫渡縱隊即將東移,大喜。土城之后,二局一直遵照他的指示,關(guān)注著滇軍。毛澤東攻其所必救,就是要調(diào)出滇軍,讓開通往云南的大道。</h1><h1> 同日,二局偵悉:蔣判斷紅軍“顯有東竄之勢”,命令各部向東,阻擊紅軍東渡清水江。為了讓蔣委員長錯上加錯,毛澤東再派一部向甕安佯動,蔣又中計,電令各師“均至甕安附近會剿”。</h1> <h1> 6日深夜,軍委命令全軍掉頭向南轉(zhuǎn)移。</h1><h1> 7日二局偵知,孫渡部已過貴陽,并繼續(xù)東進。</h1><h1> 9日紅軍主力在貴陽以東20公里處,突然轉(zhuǎn)向西南,從貴陽和龍里間的國軍防線的空隙中穿過,而后分左、右2個縱隊,以日行120華里的強行軍,向兵力空虛的云南大步挺進。此時,蔣委員長已暈頭轉(zhuǎn)向,被毛澤東調(diào)到貴陽東北的國軍主力疲憊不堪,已無力掉頭尾追。</h1> <h1> 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把老蔣和他的各路大軍耍弄得團團轉(zhuǎn),今日讀來仍極富戲劇性,令人拍案叫絕。在毛主席、周副主席近旁工作的二局同志們,無不對毛澤東的指揮藝術(shù)由衷地感到欽佩,也為自己能給勝利出一份力而感到高興。</h1> <h1> 鄒畢兆說:毛主席早有經(jīng)云南北進的戰(zhàn)略,講過調(diào)出滇軍就是勝利。被紅軍拖得筋疲力盡的各路敵人,要追趕我們已是望塵莫及。周副主席講過:四渡赤水,南破烏江,困貴陽,甩敵人,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h1> <h1> 胡備文總結(jié):二局從事偵聽的同志們,根據(jù)敵臺訊號的強弱、聯(lián)絡(luò)的頻繁、呼叫的急緩、發(fā)報的增減等征候,來判斷敵人的主次、近遠;破譯的同志為了完成任務(wù),在行軍中也要日以繼夜地突擊,不至破譯,決不休止。由于他們早就摸透了敵方密碼的規(guī)律,盡管密碼變換頻繁,也能駕輕就熟,很快突破,保證及時向軍委提供情報。</h1> <h1> 長期主管二局工作的總參謀長葉劍英說:四渡赤水,在龍里、貴定之間不過60華里的地方,紅軍進進出出,局外人看來非常神奇,但我們十分清楚,很重要的一條,是靠二局情報的準確及時,如果沒有絕對準確的情報,就很難下這個決心。</h1> <h3><b>四、巧渡金沙過草地,會師陜北奪勝利</b></h3> <h1> 1935年4月24日中央紅軍全部進入云南。25日晚軍委在曲靖境內(nèi)接到林、聶來電:建議放棄在此痛擊追兵、開展局面的計劃,并立即北進東川,取捷徑渡過金沙江,入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合。</h1><h1> 26日二局報告:蔣判斷紅軍很可能從東川附近的會澤或巧家渡過金沙江,命令薛岳的大軍快速向會澤開來。</h1><h1> 28日中央根據(jù)敵情,決定取大弓背路線,從昆明以北渡金沙江,并參照部隊偵察繳獲的地圖,選定了渡口。</h1> <h1> 29日,紅軍以強行軍速度威逼昆明,虛晃一槍之后即揮師向北。</h1><h1> 5月3日,干部團先頭連在皎平渡巧渡成功。5日晨二局過江后,即在軍委領(lǐng)導相鄰的巖洞中架線工作。此時,一、三軍團分別在龍街和洪門渡口受阻,因水急而無法架橋過江。</h1><h1> 軍委擔心,如果追擊的萬耀煌師急進,江北的中央可能與主力被隔江截斷。緊要關(guān)頭,二局報告:萬師畏縮不前,電告蔣介石,沒有發(fā)現(xiàn)共軍,準備在團街休整。毛澤東大喜,即電令一、三軍團迅速轉(zhuǎn)進皎平渡過江。</h1><h1> 5月9日全軍渡江完畢,中央紅軍終于跳出幾十萬國軍的大包圍圈。李德評說:渡過金沙江以後,首先是擺脫了蔣介石的追擊部隊,通往北方的道路暢通無阻了。</h1> <h1> 渡金沙江之前,二局從龍云和蔣介石的往來密電中得知,二局譯電科參謀陳仲山被俘,敵人已了解我二局的秘密。</h1><h1> 龍電稱:從陳“身上搜出情報一束,系我軍各方往來密電,” “無怪其視我軍行動甚為明了,知所趨避?!?蔣回復:“查我軍往來電文多為匪方竊譯,危險堪虞,恥莫甚焉”。又授法“一日一密”等9條對策,加強保密,一時令二局十分擔憂,但這些都沒能難倒二局的破譯能手。</h1><h1> 鐘夫翔說,“就是這個‘一電一密’到了曹祥仁等二局同志手里,經(jīng)過細心研究,也是十有九破。像曹祥仁這樣的人才,在紅軍中雖不是絕無僅有,可也是難能可貴,他們是我們?nèi)嗣褴婈牭尿湴??!?lt;/h1> <h1> 二局對蔣介石密碼的偵破,無堅不摧。另一方面,我軍的保密工作在周恩來的領(lǐng)導之下,做得滴水不漏。在通訊情報戰(zhàn)的攻防兩方面,紅軍都占盡了優(yōu)勢,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軍力的弱勢。</h1><h1> 賀俊偵說:“蔣介石吃了大虧,他沒有密可保。反過來問我們自己,問我們的保密怎么樣,人家一樣地抄我們,但是我們保密得好。據(jù)說,后勤部門的被搞出來一點,但是基本上沒有搞出什么內(nèi)容。蔣介石的垮臺就在這個地方,這是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lt;/h1> <h1> 從金沙江北岸的會理到夾金山,中央紅軍翻山越嶺,疲勞到了極限,傷病離掉隊的人很多,剩下的大多是江西蘇區(qū)出來的老戰(zhàn)士,他們是革命的火種,是最珍貴的財富。</h1><h1> 李行律說:當時沒有什么雜亂思想,只知道跟著部隊前進,死也得跟著,從沒有想過脫離部隊。那時雖尚未透徹認識到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事業(yè)和光明遠景,但是確信跟著紅軍走是唯一的道路。對那些個別不堅定的分子中途開小差的事情,表示極大的鄙視。</h1> <h1> 到了草地,情況更為艱苦,鄒畢兆、錢江記得,報務(wù)員陳銘興在毛兒蓋病故;二局電臺的幾位同志,吃了有毒的蘑菇,病了一場,錢江腹瀉不止。</h1><h1> 8月底,右路軍取得包座戰(zhàn)斗勝利,軍委二局和紅四方面軍二臺都提供了情報。</h1> <h1> 9月9日晚,毛主席率紅一、三軍團先行北上。緊急、倉促中,毛主席告訴葉劍英參謀長,二局一定要帶上,還囑咐要曾希圣、曹祥仁、鄒畢兆先走。</h1><h1> 9月11日二局沿達拉溝行進,忽遭河對岸打黑槍,二局最老的報務(wù)員李力田犧牲。曾局長報告毛主席,毛主席很重視。他說,生病的同志也要盡量帶走。多保存一個同志,將來會是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h1><h1> 9月16日,錢江腳抽筋、掉隊,荒原之上無處求援,是毛主席撥給二局的老黃馬救了他。一路之上,雷永通、鄒畢兆等幾位二局同志都坐過毛主席的擔架。</h1> <h1>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到達吳起鎮(zhèn),勝利結(jié)束長征。軍委二局跟隨毛主席四渡赤水和長征的日日夜夜,是二局全體隱蔽戰(zhàn)士畢生銘刻在心的珍貴記憶。</h1><h1> 對于軍委二局在長征中的功績,毛澤東和軍委其他領(lǐng)導都給予了極高評價。毛主席說,二局是長征中黑夜走路的燈籠,我們是打著這個燈籠長征的,沒有二局,長征是很難想象的。毛主席的話是對軍委二局全體無名英雄的最高贊譽。</h1> <h1>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和將臺堡會師,紅一、紅二和紅四方面軍中從事技術(shù)偵察的同志們匯集在軍委二局,共同為了革命的勝利而團結(jié)奮斗。</h1><h1> 在陜北他們總結(jié)經(jīng)驗,提高技術(shù),培訓隊伍,為保衛(wèi)延安和開展新的工作方向做出了貢獻,也為后來解放戰(zhàn)爭中二局工作的勝利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h1><h3><br></h3> <h1> 解放戰(zhàn)爭中二局工作遍地開花,為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和全國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2月毛主席在西柏坡接見了部分二局骨干并合影留念,體現(xiàn)了毛主席對二局工作的重視、肯定和支持。這是二局永遠的光榮。</h1> <h1> 李濤上將,解放戰(zhàn)爭中我軍作戰(zhàn)部部長,延安時期曾兼二局代局長,1952年再次擔任技偵戰(zhàn)線主官。1953年,他在黨代會的報告中回顧技偵戰(zhàn)線21年的歷史時說:長征到陜北后,毛主席認為“二局工作的作用是能否完成長征任務(wù)的決定因素之一”;黨的領(lǐng)袖非常清楚二局的貢獻,也異常重視,如1933年授予“當時的二局領(lǐng)導人曾希圣同志二等紅星章、曹祥仁、鄒畢兆等同志以三等紅星章的獎勵”。會上,李濤還引用了任弼時同志1947年對二局的評價,“長征中,由于黨中央依靠了二局的耳目作用,雖然敵人有壓倒優(yōu)勢,對我們也無可奈何”。</h1> <h3></h3><h1>1950年春情報工作會議開幕式</h1><h1> 四渡赤水驚心動魄、精彩紛呈,是紅軍長征的高潮,是毛澤東軍事生涯的得意之筆。二局的無名英雄們也在其中為了長征的勝利,寫下了自己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h1> <h1> ??本篇制作為白鹿西行和賀安亞,其間得到鄒雪芳魏華、彭宏遠、李征東吳大蘇、李松華鄭智、何慶元、余敬東、曹索菲石鼎,以及伍星的鼎力支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