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夢游康橋 ,只因《再別康橋》:一條曲折蜿蜒的小河,兩岸楊柳垂絲、芳草萋萋,河上架設著許多設計精巧、造型美觀的橋梁。 徜徉在劍河岸邊,歷史悠久的百年學府和經(jīng)典建筑俯仰皆是,莊嚴肅穆的教堂和爬滿青藤的紅磚住宅矗立在滿城的綠樹紅花間,翠色蔥蘢,古意盎然……</h3><div> 今天,踏著徐志摩的足跡漫步康橋:路旁一排排蒼翠撩云的大樹,在陽光的拂照下,顯得生機勃勃。聆聽著名家大師的經(jīng)典故事,肅然起敬!使人留連卻步的,最是那滿城的綠色。劍河邊上,垂柳成蔭,叢林擁翠,襯托著劍河的一泓碧水,整個康橋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綠意蔥蘢,令人心醉。</div> <h3> 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由亨利六世的王后瑪格麗特和愛德華四世的皇后伍德維爾共同捐資建立。學院橫跨劍河而立,由舉世聞名的“數(shù)學橋”相連接,劍河西畔的皇后花園花紅柳綠,青翠滿園,是康橋最優(yōu)美的風景之一。</h3><div> 走進皇后學院,一座古老的木橋橫跨于劍河之上,佇立橋頭,清澄如鏡的劍河水,蕩漾著數(shù)學橋那多姿多彩的神奇圖案,那看似不規(guī)則、不經(jīng)意的三角形、長方形、菱形等幾何圖形,傳說是牛頓在設計紙上經(jīng)過周密策劃、計算而搭建而成。有人說這座數(shù)學橋正是劍橋治學精神的象征,無論誰在這里都會對科學王國的神奇魅力充滿向往,對劍橋人那種生生不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而感到由衷的欽佩和敬重。</div> <h3> 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由國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創(chuàng)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達爾文,著名哲學家培根以及包括查爾斯王子在內(nèi)的多位王室貴族及六位英國首相、80位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都畢業(yè)于該學院。</h3><div> 學院大門入口處有亨利八世的雕像,令人捧腹的是,威嚴的國王左手托著一個象征王位、頂上帶有十字架的金色圓球,右手卻舉著一根椅子腿。據(jù)說,本來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權(quán)的金色節(jié)杖,雕像竣工不久,當時還是大學生的詩人拜倫,悄悄地爬上去,把節(jié)杖抽出來,用現(xiàn)在的這根椅子腿取而代之。奇怪的是,幾百年來,竟然沒有任何人去管它。劍橋人不僅聽其自然,而且還津津樂道地不斷向新生和游人介紹這個“精彩”的故事。大門右側(cè)的綠草坪中間,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蘋果樹,據(jù)說,就是這棵樹上的一個蘋果,落到牛頓頭上,從而啟發(fā)他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div> <h3> 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由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于1441年設立創(chuàng)建,學院的禮拜堂,它聳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風格,是整個劍橋郡的標志和榮耀。</h3><div> 學院的入口是雄偉的19世紀哥特式門樓,中庭的綠地上矗立著創(chuàng)造于1879年的亨利六世青銅雕像。著名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政論家奈翁納德·伍爾夫、哲學家和評論家路威士·狄更生、畫家鄧肯·格蘭特以及作家E·M·福斯特等大師級人物都畢業(yè)于該學院。</div> <h3> 當離開康橋的時候,鞠起演唱的‘再別康橋’音樂又在腦海里響起……心里默詠著徐志摩的《再別康橋》:</h3><div>輕輕的我走了,</div><div>正如我輕輕的來;</div><div>我輕輕的招手,</div><div>作別西天的云彩。</div><div><br></div><div>那河畔的金柳,</div><div>是夕陽中的新娘;</div><div>波光里的艷影,</div><div>在我的心頭蕩漾。</div><div><br></div><div>軟泥上的青荇,</div><div>油油的在水底招搖;</div><div>在康河的柔波里,</div><div>我甘心做一條水草!</div><div><br></div><div>那榆蔭下的一潭,</div><div>不是清泉,是天上虹;</div><div>揉碎在浮藻間,</div><div>沉淀著彩虹似的夢。</div><div><br></div><div>尋夢?撐一支長篙,</div><div>向青草更青處漫溯;</div><div>滿載一船星輝,</div><div>在星輝斑斕里放歌。</div><div><br></div><div>但我不能放歌,</div><div>悄悄是別離的笙簫;</div><div>夏蟲也為我沉默,</div><div>沉默是今晚的康橋!</div><div><br></div><div>悄悄的我走了,</div><div>正如我悄悄的來;</div><div>我揮一揮衣袖,</div><div>不帶走一片云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