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文字 李麗</h1><h1><br></h1><h1>碗中天地寬,面里乾坤大。</h1><h3><br></h3><h1> 面條是北方人的的主食之一,由于制作工藝和口味的不同,在全國各地有著數以百計的的品種,其中炸醬面在老北京和河北一帶最為流行。</h1><h1><br></h1><h1> 記得小時候最愛吃面,那時候的面條是靠媽媽的一雙巧手搟制的,想要吃一碗柔韌爽滑的面條,和面最是關鍵。媽媽常說,軟面餃子,硬面湯,只有把面和的很硬,面條才能勁道有嚼頭。媽媽總是先在面粉中放一小撮食鹽,然后用靈巧而有力的手,左搓右按,或團或揉,不一會,一個潔白光韌的面團就和好了。</h1> <h1> 那時候家里有好幾根搟面杖,最長的那根就是用來搟面條的,媽媽的手在搟面杖上均勻的用力,來回推動,將面團搟成一個薄薄的大圓片,再撒上玉米面,一層層疊好,細細的切作長條,煮熟后的面條還要過冷,用水濾過的面條格外滑爽,在炎炎夏日來一碗炸醬面,搭配各色菜碼,不僅清爽可口,營養(yǎng)也很豐富。</h1><h1><br></h1> <h1> 若是家里有人過生日,那面就吃得隆重了許多,每到我生日的那天,媽媽一早就給我五角錢做零花,由于工作很忙,吃面就到了晚上,雖然那個年代都很清苦,但因為我自小愛吃肉,媽媽總不舍得委屈我,早早就把肉買來,細細的切做丁子,把自制的大醬用水調開,給我們炒一碗的香濃味美的肉炸醬,再用各色時令蔬菜。做出一道道精致的菜碼,黃瓜絲,韭菜段,豆角丁……琳琳瑯瑯的擺滿了小桌子。</h1><h1><br></h1><h1> 那碗中的面條光潔,黃瓜清爽,香菜翠綠,肉醬松散紅亮,再來一箸蒜泥,一勺濃香的麻醬,單看一眼就食指大動,再聞一下,面香飛散,醬香濃郁,更是垂涎欲滴了,此時若是一位優(yōu)雅的淑女,用一份高貴的吃相,那她就感受不到吃涼面的痛快。而我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淳樸,實在,自小是無拘無束,捧起碗來,大口吞咽,吸溜聲不絕于耳,只吃的嘴上滿是醬汁,那只有一個字‘爽’。</h1> <h1> 歲月飛速流逝,轉眼邁入現今社會,繁華的街道,喧囂的世界,匆匆過往的人潮,現代人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各色的方便面,速食面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各地的小面館更如雨后春筍,出現在街頭,單說南大港就有蘭州牛肉拉面,山西刀削面,云南過橋米線……不勝枚舉,真是吃者如云,可我總會想起小時候媽媽在燈下搟面的場景,昏黃的的燈光搖曳著滿屋的溫馨,那寧靜溫暖的歲月,我是真的好懷念啊!</h1><h1><br></h1><h1><br></h1><h1> 流年似水,緩緩在指尖淌過,媽媽已經老了,再也搟不出那樣柔韌筋道的面條了,也許每個人都說愛吃媽媽做的飯菜,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媽媽的味道,還是因為那飯菜中放了那么許多的疼愛,驀然間覺得任何語言都是那么蒼白無力,此時我只能說一句“那香香的面,千絲萬縷,似媽媽的愛綿綿長長……”</h1><h1><br></h1><h1> 2012.11.12</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