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我記憶中的二姥姥---行海亭將軍在我的記憶中,二姥姥就是個傳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備注: 渭北高原東北角一帶陜西方言把曾祖父曾祖母統(tǒng)稱姥姥,姥姥的父母親叫臣臣,姥姥的爺爺奶奶叫君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從沒見過他,小時候他就是一個印象,別人說他是國民黨的行旅長!有一種說法說他是騎兵旅的旅長,我一直半信半疑,因為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騎兵旅的旅長,只知道他老人家是楊虎城將軍的部下。這些個故事外祖父沒來得及講,父母親也知道的不多,畢竟在那個時代,一切國民黨的都是不好的,都是壞的,都是“該”被遺忘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二姥姥是1890年出生的,80年后我才出生。二姥姥的事我從書本上看得多,就那么幾個字,綽號行長眉,旅長,有劇團,愛秦腔。聽外婆講,二姥姥是晚上回來的,有十幾匹騾馬,還有很多人。我的記憶中就這么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知道他老人家僅僅活了55歲,也是最近的事,因為看了縣志的履歷簡介。以前對他的形象很模糊,不知道為啥?是有人故意要隱瞞這段歷史嗎,我很好奇!外公家的歷史我知道一些,小時候,我的童年幾乎就是在小伏六村度過的。池塘邊的柳樹很粗,整整圍了澇池一圈,柳樹支在夏季直接就垂入池水當中,池水中的倒影,煞是好看。澇池的西北方向是池塘的入口,記得還有青石雕刻的各種獸像。池塘西側(cè)有條馬路,過去就是馬房(小時候看到那個房子很氣魄,以為是古祠堂),大門朝南開,北側(cè)好像也有一個門。大門口還有好多青石刻的拴馬樁,有兩米多高。大門口的柏樹很粗,我六七歲的小胳膊是抱不過來的,很高,好像要鉆入云端。房子四周的圍基很高,寬一米左右,周邊全是青條石護邊。長大了才知道,那原來是行家大馬房。房頂很高,好像有勾檐。聽外婆講,馬房東南方向原來還有一個和上海豫園一模一樣的八腳閣樓,說是和上海豫園用的是一個圖紙,只是縮小了一點尺寸。</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外婆家在馬房西南50米開外,整條巷子南北走向,為行家巷。外公家和二姥姥家連在一起,有兩個大門,院前院后中間還有兩個小圓拱門方便進出。小拱門旁邊的照壁上還有很好看的松鶴延年的磚雕。那些小拱門在我的記憶中就是我和表兄弟表姊妹們捉迷藏追逐打鬧的游擊路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外曾祖父和二姥姥是親兄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住在相鄰兩個大院,兩院各自有大門進出,兩個院子四面都蓋滿了房子,門房、上房還有兩面廈房都有,在關(guān)中地區(qū)俗稱四坡流水。出大門向南左拐到村口大路再左拐不遠,前后也就200米左右有戲樓,也就是距馬房不遠的東南方向。我沒見過戲樓,只見到過戲樓的地基土高臺,還有殘留的地基磚塊,高土臺是我們玩打仗的地方。出大門到南頭,往西南拐,過個小巷子,是原來的(文革時期)牲口棚。牲口棚往南是打麥場。聽老人講,那時候小伏六村的土地大多是外公家的,有好多人家都是行家的長工或短工。在解放后的土改中,把家里的家產(chǎn)幾乎都分給了全村人。那時外公家是大戶,被定為地主,但在所有老人的記憶中,行家的人從來不欺負人,樂善好施,人緣非常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解放后的歷次運動,外公家都被整得很慘,不論是大外公還是二外公(行海亭長子)。尤其是二外公,在文革中被批斗的最厲害,因為他老爹就是國民黨的旅長,是反動派,我外公還好一點,他父親只是地主。二外公在我的印象我好像只見過照片,很帥氣,繼承了二姥姥的風骨。聽說文革后楊虎城的兒子楊拯民還叫二外公去北京,二外公被文革整怕了,害怕去了就沒命再回來,就沒去,實際上當時可能是給平反。二外公在西安與楊拯民是同學(xué),而且兩人那時都是個公子哥,后來楊虎城將軍被抓后,楊拯民被接到延安上了抗大,解放后在全國政協(xié)、玉門油田等崗位工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辛亥革命到民國時期,尤其是民國初期,民不聊生的現(xiàn)象,鴉片泛濫的現(xiàn)象、軍閥割據(jù)的局面,中國的經(jīng)濟幾乎跌入谷底。鬧革命需要錢,打仗更需要錢,錢從哪里來?!在中國的近代史上,不論你是哪個政黨,都有積極的地方,也有不光彩的地方,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都與經(jīng)濟分不開的。在那個時代,最能來錢的是什么,就是鴉片---大煙,幾乎在中國的每個角落都有種植。販賣大煙在絕大部分部隊里都有,也是軍費來源最快的途徑。社會進步就是會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而讓真理持有者最后勝利,這是不變的規(guī)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真理觀、價值觀去論證,同樣應(yīng)當正視那段歷史,但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被抹黑的歷史、社會現(xiàn)象太多,太不人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中國不斷的發(fā)展,我們正在經(jīng)歷正視歷史的艱難時期,中國也在不斷成長,不論是哪個黨派,大中國的思想都是應(yīng)當被尊重和擁護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時值抗戰(zhàn)及反法西斯勝利73周年,中國當代政府做出許多非常積極的順應(yīng)歷史、順應(yīng)民心的舉措。由于本人所從事的文化促進工作需要,翻閱現(xiàn)行的合陽縣縣志,想在其他地方也把在外的合陽籍在外人士創(chuàng)業(yè)史整理一下,偶然發(fā)現(xiàn),我的二姥姥在抗日期間做過貢獻,縣志所言與原版縣志所言有很多出入的地方。尊重歷史,是我們當代人,尤其是執(zhí)政者最起碼的道德底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難道二姥姥就是一個是非不分,晚節(jié)不保的人嗎?!他老人家就愿意一輩子英名被踐踏或湮滅嗎?!這就是他浴血奮戰(zhàn)抗日想要得到的結(jié)果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抱著個疑問我開始了資料收集,也就在今天這個網(wǎng)絡(luò)時代,事情就很快有了很大的進展。</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以前,二姥姥是哪個部隊,什么軍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不知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他那年參加革命,打了些什么仗?和誰打仗? 不知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他為什么打仗,為誰打仗?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不知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順著他當年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楊虎城將軍、潘禹九、王雨亭等的歷史探尋,線索逐漸浮出了水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原來他在169師505旅,還在17路軍第七軍247團,還在娘子關(guān)、中條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他老人家當年的上司,二戰(zhàn)區(qū)副總指揮馮欽哉將軍的后人在找他,原國民黨98軍軍長武士敏將軍(已被列入首批300名抗日英雄)的后人也在找他;</font>他當年浴血抗日的山西祁縣人沒有忘記他,也在找他,而他老人家,一個98軍169師副師長,505旅少將旅長,早已駕鶴西去,只字不留,片甲不留,像一股青煙,被歷史湮滅?!</h3><h3><font color="#010101">僅僅就留下一張照片,英姿颯爽,濃眉大眼,身材魁偉的一張兄弟全家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若要活著,您老人家已經(jīng)128歲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若您健在,血戰(zhàn)駐馬店,大敗唐生智也該100周年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若您健在,您當年指揮的、端著機關(guān)槍沖鋒陷陣的“子洪口戰(zhàn)役”也該80周年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若您九泉有知,您們當年抗擊日寇的“天神山大捷”也幾近80周年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若您在天有靈,您應(yīng)該也看到了,當年和您們一起協(xié)同抗日的386旅旅長陳賡將軍早就作了新中國的大將軍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未完,待續(x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楊拯民先生所著《楊虎城傳記》封面,為楊虎城與楊拯民兄妹合影</h3> <h3>抗日戰(zhàn)爭前,楊虎城給部隊講話</h3> <h3>蔣介石視察西北軍</h3> <h3>1936年蔣介石視察西北軍東北軍駐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