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農歷三月十八:賴氏始祖叔穎公受封立國3140周年的紀念日!愿我太祖在天之靈,佑我賴氏家族丁財兩旺,合家平安,大吉大利!</h3> <h3>2012年起,經(jīng)過數(shù)屆賴氏宗親總會領導的牽頭與策劃、經(jīng)過全球千千萬萬賴氏后裔的齊心努力、出錢出力,一座恢宏壯觀的、同樣按國家二級帝王制標準、按建筑行業(yè)最高級別魯班獎標準建設的賴氏總祠(古賴國文化園)也橫空出世,在傳統(tǒng)思想與現(xiàn)代思想觥籌交替之際、在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之際,賴氏族人一路遙遙領先,不忘傳承,也不忘發(fā)揚光大!放之四海,賴氏族人應有足夠的驕傲與自信!</h3> <h3> 古賴國位于息縣的包信鎮(zhèn),如今,這里已成為中華賴姓后人尋根祭祖之地。當年,楚軍兵臨城下,賴國君主為保全臣民,他沒有把面子擺在第一位,而是"面縛銜璧"向楚王請降。他的義舉成就一段佳話,"面縛銜璧"的行為被后世帝王效仿。</h3><h3><br /></h3><h3><br /></h3><h3> 賴國故城</h3><h3> "包信鎮(zhèn),古春秋賴子國也"</h3><h3><br /></h3><h3> 包信鎮(zhèn)古稱褒信縣,位于息縣東北30多公里處,該鎮(zhèn)傅莊村村民介紹,賴姓的發(fā)源地在包信鎮(zhèn),賴國故城遺址在傅莊村。</h3><h3><br /></h3><h3><br /></h3><h3> 如今,古老的建筑已不存在,地面文化遺址尚存。息縣賴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吉云說,周武王的弟弟叔穎被封為子爵,是賴國的開國君主,在這里建立了都城。</h3><h3><br /></h3><h3> 得姓始祖</h3><h3> 周文王之子叔穎,因伐紂有功被封賴地</h3><h3> 張吉云說,叔穎是賴姓的得姓始祖。這一說法在眾多賴姓族譜中均有記載,賴姓后人尊叔穎為賴氏一世祖。《中華百家姓始祖圖典》記載,賴姓的始祖叔穎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因討伐商紂有功被封于賴地,成為賴國第一任國君。</h3><h3><br /></h3><h3><br /></h3><h3>后人祭拜</h3><h3>每年三月十八,賴氏后人來息縣祭祖</h3><h3> 包信鎮(zhèn)后樓村,幾乎人人都知道農歷三月十八日要祭拜"賴王",至于原因,有一段在賴氏宗親中廣為流傳的傳說。</h3><h3> 相傳有一年,古賴國城西一壯漢去趕集,走到石橋麥田頭解手,忽見橋下走出一人,站在橋頭東張西望后隱去了。過了一會兒,從橋下走出一群男女,有說有笑去趕集。壯漢知道橋下沒人,感覺這些人來得奇怪,便跟在后面。來到集上,逢人就講他看到的情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整個集市。</h3><h3><br /></h3><h3><br /></h3><h3> 這時,晴朗的天空突然電閃雷鳴,下起傾盆大雨。雨停后,那群男女不見了。第二天,石橋下漂出一條無頭烏魚,那個壯漢則生了一場大病,這年當?shù)仡w粒無收。</h3><h3> "賴王"聽說后,在石橋處修了龍王廟和迎水寺,當?shù)貜拇孙L調雨順。后人為紀念"賴王"為民辦好事,每年三月十八就到廟內祭拜他。</h3> <h3>在2018年祭祖大典上的捐款活動中,收到了4位宗親的巨額捐款,合計金額已超過2300萬元,他們分別是:</h3><h3>01</h3><h3>龍元建設集團總裁、龍元明城董事長賴朝暉(振元會長之子)為總祠的建設捐款1000萬元。</h3><h3>02</h3><h3>廣東的賴友谷宗親在原來捐款210萬元的基礎上,再追加300萬元,累計捐款510萬元。</h3><h3>03</h3><h3>廣東的賴志光、賴志平宗親(松谷會長之子)分別為總祠捐款500萬元整。</h3><h3>廣東賴氏宗親會長兼賴氏總會常務副會長賴松谷《下圖系紅領帶者》捐款河南賴氏大宗祠一千萬元,他的兩個兒子賴志光賴志平也分別捐款五百萬元,他的弟弟賴滿谷也捐款一千萬元,他們一家合計捐款三千萬元!</h3> <h3>總祠全景航拍視頻</h3> <h3>該項目于2013年11月30日順利開工奠基。項目總投資約1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62。5畝,建筑面積18500平方米。根據(jù)建設整體規(guī)劃,賴氏總祠建于園區(qū)中央,為文化園主體建筑,供奉賴氏始祖叔穎公圣象及先祖列宗牌位,面積約為840平方米;文王殿建于大宗祠北側,面積約為500平方米;潁川樓(三層),包括主城門、功德館、英杰堂等,面積約為1650平方米;松陽樓(三層),集物華殿和宗親接待處等于一體,面積約為1500平方米;西川樓(三層),集園區(qū)管理處、文化展示廳、多功能會議室、文化研究會、譜牒館等于一體,面積約為1500平方米;北為玄武門,南為開陽門,兩側分別建鼓樓、鐘樓、角樓、閣、軒樓,再建20間旅游商鋪等,共計面積約為8100平方米;大明堂前部矗立12根名望柱(專為捐助500萬元以上宗親準備),甬道兩側立4塊功名福祿牌,鐫刻為古賴國文化園做出巨大貢獻的宗親名字;園區(qū)圍墻外東、西、南分別為750米長的護城河。</h3> <h3>追根溯源,弘揚賴族傳統(tǒng)文化,2018年5月2-3號竣工大典、祭祖活動圓滿結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