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劉福生,遼寧省錦州市人。1968年到農(nóng)村插隊,先后任生產(chǎn)隊長、民兵連長、大隊書記等職。1978年回城,當過工人,曾任錦州市塑料廠廠長。2001年又回到農(nóng)村,在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村居住,開展保護長城的工作。近幾年來,他自掏腰包花了幾十萬元修補坍塌的小河口長城。 </h3> <h3>大家和劉福生合影</h3> <h3>在遼冀交界處遼寧一側(cè)的綏中縣,有一段美麗的長城,坐落在綏中的小河口村。長城磚上因為雕刻著各種花草,又被稱之為"女性長城"。村中有一名老知青劉福生,長期守望著長城,將心血與靈魂融入長城,使五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生態(tài)文明在這里熠熠生輝,成為長城史上的一段佳話。 </h3><h3> 將情感傾注長城一次調(diào)查整理義勇軍史料時,劉福生發(fā)現(xiàn)了深藏在深山中的小河口長城。他被這段美麗而又神奇的長城所深深吸引,并誓言要把自己的后半生融入長城中。這個17歲下鄉(xiāng)插隊的老知青,又從城市回到了農(nóng)村,住在長城腳下的小河口村。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下鄉(xiāng),是帶著護衛(wèi)長城使命的插隊落戶。</h3> <h3>由于歷史的原因,劉福生只有高小文化水平,他要調(diào)查整理小河口長城的歷史,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這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調(diào)查整理記錄著風雨,也記錄著艱辛。他拿著字典,閱讀了無數(shù)有關(guān)長城的書藉和資料,每天都要學到深夜。他多次去北京請教專家、學者,并經(jīng)常到中國長城學會、國家旅游局匯報、學習、查閱歷史資料。經(jīng)過實地走訪和上千次攀爬長城,他終于寫出了《長城魂》一書。書的封面上寫著"原汁原味承載厚重的長城文化,追尋探秘縈繞夢幻的長城魂。"全書共分14章,其中有"長城魂原生態(tài)景區(qū)、古長城原生態(tài)標本、體驗感受古長城文化"等。 </h3><h3> 他用筆墨托出了小河口長城的全貌,令人魂牽夢繞。讀著一段段精美的描述,好像是身臨其境。只見青銅色的長城在蜿蜒的群峰之中,穿云奪霧,金鱗向日。一輪邊關(guān)明月,懸掛在長城的山頂,連綿群山中的敵樓,在深藍色的夜空下形成剪影。透過那一座座形狀各異的長城敵樓、烽火臺和殘存的城墻,山光依舊、歲月遺痕,眼前一切恍若進入時光隧道,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和靈魂悸動都是不可言傳的。</h3><h3> 他用心靈呼喚長城之美,不僅是仰望長城距離之美,而是不同季節(jié)、不同角度的壯麗之美,以及原始自然之美。那一塊塊城磚和一片片瓦片,留下了古老的印記和歲月的年輪及風霜的斑駁,沖擊著自己所曾有過的長城印記。</h3><h3> 他像考古學家一樣,述說著長城昨天的原貌。從碑林姓氏、姓名關(guān)系,遙想當年戍邊的壯觀,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仿佛看見當年的戰(zhàn)士,走下長城下山挑水、種菜的生活情景。那山上的野韭菜,分明是當年所種;那墻邊的瓷片,還存著碗的花邊。消失的歲月變成歷史,歷史令人好奇和自豪。劉福生通過歷史的隧道與長眠在山上的將士對話,得到無人知曉的秘密,使這段美麗的長城增添更多的莊嚴和詩意,讓小河口長城以遠古的風雅,折射出雄渾和凄美,贏得一片驚異的目光。</h3> <h3>文化的堅守支持劉福生堅守長城的,有一批文化人,一批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他們用廣角記錄長城的壯美,將文明的碎片復原于山水間,使原生態(tài)的古長城圖片在人們的目光里漸漸放大。在劉福生的感染下,他們加入長城的保衛(wèi)戰(zhàn),成為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h3> <h3>劉福生從而萌生出組合文化力量來保護長城的想法。他騰出一間大屋作展室,展示長城的照片和書畫作品,其中有沐浴美麗霞光的古長城《星臨龍會》、有炮樓雄姿的《鼓角相聞》、有長城雪景《山舞銀蛇》、有春日長城雄姿《長城春曉》等。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攝影愛好者,是長城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是長城提升了他們的審美品位。極具沖擊力的一幅幅精美圖片,成為了喚醒人們長城意識的催化劑,成為了長城保衛(wèi)戰(zhàn)的精神力量。 </h3> <h3>在遼寧綏中的永安鄉(xiāng),有一條古老的長城,是遼寧境內(nèi)的明長城主干線,貫穿7個自然村的古長城,現(xiàn)在人們習慣稱她為小河口長城,小河口長城坐落在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西溝村一帶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由于雄居于險峻的山嶺,所以又有"第三八達嶺"之稱。是遼寧省與河北省的分界線。</h3> <h3>在遼寧省綏中縣的永安堡鄉(xiāng),有一條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古老的長城,是遼寧境內(nèi)的明長城主干線,坐落在永安堡鄉(xiāng)西溝村一帶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貫穿7個自然村的古長城,總長8.9公里,人們習慣稱她為小河口長城,由于雄居于險峻的山嶺,所以又有"第三八達嶺"之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