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边@是《論語》中的一段話,大意是:陽春三月,五六個年青人帶上六七個兒童,穿著春裝,來到小河里游泳,迎著微風納涼,唱著歌回家。這是孔子最贊同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陽光,放松,愜意,似乎這也是我所追尋的人生美好境界,是啊,“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面對壓力山大的浮生,可從中尋其平衡,尋找出口。為尋覓這扇窗,我讀孔子的《論語》不下10種版本,她不斷的滋養(yǎng)著我,沖擊著我,鞭策著我。從“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中我讀到了孔子對生命的尊重; 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感受到了做比說重要;我還從“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讀到了謙卑。</h3><h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自從父親上了80歲,我就處于這種“喜”與“懼”的狀態(tài),老人家活過了86歲,我充分享受到了“子欲養(yǎng),親還在”的喜與福;他的離去,讓我有種撕心裂肺之感,“懼與痛”將成為我思念父親的常態(tài)。此時此刻,我對2000多年前孔子的前曕意識只剩下驚嘆了。</h3> <h3> 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還有人說,《論語》是中國的圣經(jīng),讀的次數(shù)越多越是感覺到她的珍貴,覺得她是一部百科全書,是一本助人勃勃生長之書,小到飲食修養(yǎng),大到治國齊家。當然,作為教育人,更可尋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等真經(jīng)。一個人的一生能精讀一本好書,讀上幾十遍上百遍,那是妙不可言的事兒。 </h3> <h3> 打開書就是出發(fā),合上書就是抵達。讀書遇見最美好的自己,面朝書海,春暖花開,以閱讀潤澤思想。讀書除了精讀,更多的是泛讀,作為語文老師的閱讀面似乎面應更廣,更寬。要知道,語文她不僅是語修邏文,聽說讀寫,還是月下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涌,是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是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是李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語文或者說語文教育是感性的,是需用一顆心喚醒另一顆心的事業(yè),因此,語文教育者本身就應是語文。要做好這個大寫的語文人,需多方涉獵,比如通識類:《學會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靜悄悄的革命》《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哲學》《愛彌兒》……</h3> <h3> 專業(yè)類:王崧舟的《語文課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肖復興《我教兒子寫作文》;《于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薛瑞萍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美國語文:朗讀手冊,還可讀葉圣陶,于漪,錢夢龍、胡適,沈從文,張愛玲,…… 哲學類:羅素《西方哲學史》;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 周國平系列叢書,朱光潛美學系列,王陽明心學;易中天《百家爭鳴》;《寫給無神論者》(得波頓)王開嶺,王小波,王鼎鈞……</h3> <h3> 心理學:《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凱西?瑪考爾蒂);《動機與人格》(馬斯洛);《兒童的道德判斷》(皮亞杰);《相約星期二》(米奇);《寫給無神論者》(德波頓);《身體知道答案》、《你不知道的自己》(武志紅》 ;《活出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超越自卑》(阿德勒);《對生命說是》(奧南朵) ……</h3> <h3> 最近對一朋友的讀書速度崇拜得五體投地,他一年居然可精讀書200多本,向其討教秘籍,他給我發(fā)來這樣一個書單:</h3><div>1 狼王夢 沈石溪 </div><div>2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周國平 </div><div>3 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高松元 </div><div>4 納蘭咸德 白落梅 </div><div>5 目送 龍應臺 </div><div>6 中華文化四十七堂課 余秋雨 </div><div>7 梁曉聲散文 梁曉聲 </div><div>8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李尚龍 </div><div>9 細節(jié)決定成敗 汪重求 </div><div>10 余光中散文 余光中 </div><div> 并一再強調(diào)按順序讀,若如此,不僅可加快速度,還會自然愛上閱讀。此書單中的部分書雖已讀,出于好奇,更為女兒示范,按要求認真閱讀。讀完第一本《狼王夢》后,心潮難平,我為作者的執(zhí)著與霸氣(書中動物所傳遞)所感染,為動物生命的神奇所震撼;讀第二本——周國平的《妞妞》,尋思——世界上怎么可以有這樣細心觸摸呵護小生命、體貼善良的男人呢?當然還有諸多詮釋人生哲理精典描述,不然,此書的價值就沒那么高了。讀兩本書花去了我兩周多的睡前時間,與朋友相比這速度可是天壤之別啊!不過本人并未被擊倒,因為,我對朋友辦的森林讀書吧仍然心向往之。這大概就是悅讀吧!<br></div><h3><br></h3> <h3> 其實,人生就是一本書,悅讀啟智品味人生。赫爾曼?黑塞說:“對于每一位真正的閱讀者來說,這無盡的書籍世界都會是不同的樣子,每一個人都將在其中尋覓并體驗到自己。”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在閱讀中照見自己,盈一抹領(lǐng)悟,收藏點點滴滴的快樂,經(jīng)年流轉(zhuǎn),透過指尖的溫度,期許歲月靜好。
</h3><div>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