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兒時記憶

銀波

<h1> 兒時的記憶,是朦朦朧朧、零零散散、斷斷續(xù)續(xù)、清清晰晰的,也是甜甜蜜蜜的。無論是功成名就的政客、商人,還是平平凡凡度過一生的工人、平民,對自己的兒時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h1><h1> 其實,童年就是從我們有了朦朦朧朧的初始記憶開始,后面那段天真爛漫,終生割舍不下的兒時情懷。而作為早已步入花甲之年的退休老者,也總想把我那段平凡普通,卻時常在我腦海中涌現(xiàn)的兒時成長歷程記錄下來,呈現(xiàn)給兒時伙伴和大家,共同享受回憶兒時歡樂時光的美好心境。</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故土記憶 </h1><div> </div><h1> 我出生在于家溝,對于家溝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 </h1><h1> 于家溝位于丹東市北部山區(qū),元寶區(qū)轄區(qū)內(nèi)。面江而立,它的左側(cè)是八道溝,右側(cè)是七道溝,它的正前方是偽滿時期丹東市最繁華的街道縣前街。老的沈丹線鐵路沿于家溝門前通過。鐵道線下面有兩小一大三個橋洞可進入于家溝。一條大水溝從溝門一直延伸到山頂。一年四季山水長流,如遇雨季水勢很大,經(jīng)常漫堤。</h1><h1> 于家溝的房屋依山而建,在三溝五岔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坐落了千百間不規(guī)整的平房,有磚瓦房,有泥草房,也有用木板為墻,油氈紙為蓋的簡易房。</h1><h1> 我小的時候,于家溝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一句話最能說明于家溝的社會地位:‘窮于家,富八道,亂七八糟城隍廟’。</h1><h1> 我的家就住在離于家溝門不足百米的山坡上……于家街29組361號。那是一個四戶人家合住的大雜院。我家住的是東廂房,建筑面積36.5平方米的三間房里住著奶奶、爸爸、媽媽、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和我共七口人。這與當時居住條件比較來看已算是很寬敞了。</h1><h1> 兒時的于家溝民風質(zhì)樸,人心向善,四鄰和睦,社會穩(wěn)定。雖然大家經(jīng)濟上都不富裕,但因貧富差距小,共同語言多而都活的很灑脫。由于大家都住在大雜院里,門窗互對,誰家也沒有保密的事情,誰家孩子哭,誰家兩口子吵架了,鄰居們都聽的一清二楚,但由于有質(zhì)樸的民風和良好的輿論氛圍,心地善良的鄰居們孩子哭了有人幫著哄,兩口子打架有人幫著勸,有困難有人幫解決,雖然還達不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那種境界,但也能夠形成一家有難大家?guī)?,人心平和,安居樂業(yè)那樣一種團結(jié)和諧的社會局面。</h1><h1> 說來慚愧,雖然我生長在于家溝,但對域名的由來至今尚不清楚。<br></h1><h1> 在那個年代,于家溝有幾個公眾人物,由于他們的工作性質(zhì)和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對于家溝的影響力,至今在我的腦海里還保留著他們的形象。 宋艷同學的爸爸于家派出所宋所長,是一位在公安戰(zhàn)線工作了幾十年的老警察,他個頭不高,嗓音洪亮。從我記事起,他就是于家派出所的所長。他平時待人和藹可親,辦起案子嚴肅認真。他秉公執(zhí)法是一個好人愛壞人怕的好警察,為當年的于家溝和諧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陳和平同學的爺爺是一名在解放戰(zhàn)爭中光榮負傷的榮譽軍人,他端著傷殘的胳膊常年奔走在于家溝的各個角落,管盡溝內(nèi)不平事。由于他特殊身份和率直的性格,十分愛打抱不平,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他敢做。他仗義執(zhí)言,成為底層百姓的代言人;喬展偉同學的媽媽一個身材修長、面容消瘦、個頭高高、干凈利落的老太太,幾十年間擔任街道主任,她和善可親,待人有禮。操著一口山東腔,憑著一付熱心腸奔走于千家百戶,為人們排憂解難。這樣的公眾人物當時還有很多,他們?yōu)橛诩覝戏€(wěn)定和諧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老于家溝人都是不會忘記他們的。</h1><h1> 于家溝故地舊事很多很多,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我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直到初中畢業(yè)下鄉(xiāng)才離開了這片伴我成長的故土。如今的于家溝經(jīng)過老舊小區(qū)改造后已高樓林立,早已沒有了舊時的模樣,但是兒時于家溝的風俗舊貌已在我的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永遠也抹不掉的記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初始記憶</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的朦朦朧朧初始記憶是從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時期的吃大食堂開始的。那年我5歲,剛剛對事物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天上午,我家院子里突然熱鬧起來,周圍的鄰居全都聚集在這里,院子里擺滿了桌椅板凳,幾口大鍋下火燒的正旺,熱氣騰騰滿院飄香。我和玉基、小成(玉基、小成住在我家后院,與我同齡,是我學齡前的最好玩伴。)立即興奮起來。我們不知道這是在干啥,只知道好熱鬧。我們從桌子下鉆來鉆去,玩起了捉迷藏。我們玩的興起,脫掉了衣服,跑的滿頭大汗,不管不顧大人的呵斥,投入的玩起來。有找人的,有鉆到桌子下躲起來的。正在我們玩的高興時,聽到大人們喊飯做好了開飯了。當時我們肚子早就咕咕叫了,飯菜的香味把我們肚子中的饞蟲勾起,聽到喊聲立即停止了玩耍。我正在外面找人,所以最先跑到桌子前端起飯碗,大口吃起來。還沒吃上兩口,突然聽到嘭的一聲響,桌子被掀翻,桌子上的飯菜撒了一地,我定睛一看,原來是藏在桌子下的玉基聽到吃飯的喊聲,慌忙從桌子下鉆出來,把桌子頂翻。瞬間院內(nèi)鴉雀無聲,大家都被這突發(fā)情況搞得不知所措。片刻院里又爆出了一片罵聲,玉基顧不上頭上碰出的大包,顧不上痛,紅著臉低著頭,站在那里,任人責罵。我也不敢吃飯了,老是覺得玉基將桌子頂翻我也負有連帶責任。當時的糧食是非常寶貴的,吃飯都有定量。掉在地下的飯大家都給撿起來,把泥處理掉再吃。玉基因犯了大錯當天中午沒有飯吃,還是她媽和我媽將她們的飯份分了一些給他,他才有飯吃。這次的大食堂沒吃幾天就散了。多年以后才明白,大食堂是人民公社時代的產(chǎn)物,它不符合實際情況,不得民心,所以它是短命的。</h1><h1> 在那大躍進年代,工廠開工不斷,許多家庭婦女都到工廠去上班了。本來操持家務(wù)帶孩子的媽媽也與時俱進走入工廠大門。比我大兩歲的二姐承擔起照看我的任務(wù)。二姐勤勞樸實,做事認真,雖然是個女孩,從小到大都是姊妹四人中為家庭奉獻最多,索取最少的那一個。她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走到哪里都帶著我。我拉屎時她站在旁邊等我,我拉完屎后頭朝地屁股朝天等著她為我擦屁股,她從不嫌棄。那時的冬天特別冷,我們住的房屋保溫不好,四面通風,穿的也單薄,都沒有襯衣襯褲,只穿空殼棉襖。為了給我們?nèi)∨?,在外屋地按了個鐵爐子。每天媽在上班前都千叮嚀萬囑咐要注意安全,但事情還是發(fā)生了。那一天媽媽上班走后,二姐帶我到外面玩了一會,天太冷我們就回到屋里生爐子取暖。二姐將爐子生好后就忙別的事情,讓我在爐旁烤火取暖。我看爐火不旺,就拿了幾塊柴禾往爐里放,爐火將我棉襖袖子點著,我嚇得大哭大叫起來。二姐聽見我的哭叫聲后連忙跑來,見到我袖子著火也慌亂了手腳,急忙用手幫我撲擼。因棉襖是棉花做的,火越撲擼越旺,燒的我皮膚滋滋響,疼的嗷嗷叫,二姐也手足無措沒了辦法。幸虧我在地上打滾時碰翻了洗臉盆,提醒了二姐,她端起了洗臉盆將盆里的水倒在我胳膊上,才將火澆滅。但我的胳膊已經(jīng)燒傷,起了大泡。媽媽下班回家后,給我上了燙傷藥,把二姐罵了一頓?,F(xiàn)在我的右手腕上還留有一個銅錢大的燒傷疤。</h1><h1> 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天災(zāi)人禍并發(fā),老百姓的生活逐日下降,進入了低標準時代。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媽媽操碎了心。爸爸要養(yǎng)家糊口需要吃飽吃好,奶奶年事已高需要吃飽吃好,我這個家中的獨子也需要特殊照顧,這可難壞了媽媽。夏秋之際媽拖著因長年吃野菜而浮腫的雙腿到九連城農(nóng)業(yè)社菜地去撿白菜幫子。說是揀那時的處境到哪撿啊?被人抓住不是勞動就是處罰。到了晚上,媽媽拖著疲倦的身軀,背著半袋子白菜幫子回到了家里。奶奶將白菜幫子洗凈,放進鍋里倒入米,放到爐子上。我們姊妹幾人拿著碗焦急的等待著。這時媽媽已經(jīng)累的躺在炕上起不來了。飯做好了,我們喊媽媽起來吃飯,媽媽說她不餓讓我們先吃。我們姊妹幾個狼吞虎咽的吃飽了,鍋里只剩下菜湯,這時媽媽才從炕上爬起來,將菜湯喝到肚子里。</h1><h1>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媽帶我去三姨家小住幾日。三姨家住在東溝縣龍王廟鎮(zhèn)龍王廟中學房后,姨夫和大哥都在鎮(zhèn)里鐵木廠上班,三姨和大嫂及兩個孩子吃生產(chǎn)隊口糧,是一個工農(nóng)聯(lián)盟戶。三姨家前后院共有二塊菜地,生活雖不寬裕,但比起只依靠吃供應(yīng)糧的市民來說還是強了不少。那個時期,因為生活實在窘迫,誰家也不愿接待客人,多一張嘴搶飯吃。但三姨卻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尤其對我痛愛有加。中午三姨在大鐵鍋貼餅子,餅子面是用胡羅卜兌苞米面合制而成,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胡羅卜,少量的苞米面只是起個粘合作用。三姨知道我從小就吃胡蘿卜反胃,一吃就吐,她在貼餅子時就偷偷的在鍋最中間貼一個全苞米面的大餅子。每天開鍋鏟餅子時她都會將中間那個先鏟下來遞給我,讓我拿到外面吃。要知道,當時三姨是和兒媳婦一塊過,連她的孫子都沒享受這個待遇,她能這樣做是多么不容易呀?這個秘密只有媽媽、三姨和我知道。只到今天我才公布于眾。我那次在三姨家住了一個月左右,給三姨添了很大麻煩。如今媽媽和三姨已在天國相會,望它們一切安好。我想她們。</h1><h1> 在三姨家住了沒幾天,我就和她鄰居家的孩子們熟悉起來。那時,農(nóng)村的孩子也因為吃不飽而個個面黃肌瘦,與我同齡的孩子都比我矮半個頭。我立即就成了他們的帶頭大哥。他們沒有任何玩具,唯一的游戲就是怎樣將生產(chǎn)隊的苞米偷到手又不被捉著。我為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他們埋伏在山坡后,當拉苞米的大車過來后,我出面吸引趕車人的注意,因為是遠道來的生面孔,容易吸引趕車人的目光,分散他的注意力,后面上車拿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大家按我的計策執(zhí)行了一次,果然成功,皆大歡喜。對我也特別崇拜起來。但好景不長,第二次再如法炮制,確大敗而歸。偷苞米的孩子被一網(wǎng)打盡,我雖沒被抓住,但也膽戰(zhàn)心驚,唯恐被供出遭連累。好在那些孩子人窮骨頭硬,個個都是英雄好漢,沒有一個蒲志高,我竟毫發(fā)無傷。</h1><h1> 學齡前朦朦朧朧的初始記憶不是很多,但印象深刻的事情記的更牢。我的那些玩伴,那些將我扶養(yǎng)長大的親人們我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童趣記憶</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和當代的孩子們比較起來,五、六十年代的兒童的生活是相對簡單的。那時候公路很少,公路上的汽車也少。沒見過電視機,沒聽說過手機和電腦。沒有兒童樂園,沒有淘氣堡。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玩具。但也沒有那么多寫不完的家庭作業(yè),學不完的課外補習班。我們有充足的休息和玩樂時間。物資的匱乏和生活的簡單絲毫沒有影響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反而在我們的骨子里更增添了堅韌和擔當?shù)幕颉?lt;/h1><h1> 童趣的記憶里留有些許的苦澀與尷尬,但更多的還是純真和快樂。把零零散散的童趣記憶匯聚起來,就是我們兒時課外生活的真實寫照。</h1><h1> 一個三伏天的中午,太陽高高的掛在頭頂,天上沒有一片云、一絲風。30多度高溫把樹葉嗮的都蔫吧了。在一棵大樹下,我們6.7個放暑假的10多歲的孩子,無精打采的或躺、或坐,迷迷糊糊沒了往日的活潑。天氣實在太熱,平日的游戲已無心再玩,干什么好呢?大家都在想著這個事。突然躺在樹下的小明一躍而起,他說我想到了一個好去處,我們?nèi)ュ\江山后山山洞去玩吧,又可探險,山洞里又涼快。一呼百應(yīng),大家頓時來了精神,齊聲叫好。立即分頭準備?;鸩?、木棍等物品準備好了,但制作火把的材料確找不到,大家有點泄氣。小剛提議,劉姨家的小廈子房蓋是油氈紙的,我們何不去撕點做火把。大家聽后雖都不情愿,但去山洞探險的誘惑太大,瞅劉姨家沒人,就七手八腳把劉姨家廈子的房蓋揭了。大家?guī)Ш脗淦罚埕耵駳獍喊褐北煎\江山后山而去。到了山洞前,小明提議,山洞低矮窄小,別把衣服刮壞了,光膀子進去。大家覺得有道理,脫掉衣服,點亮火把牛氣沖天的進入山洞。山洞里陰冷潮濕,冷風習習,四壁多有石塊突出墻面,稍不留神,就將皮膚劃破。往洞里走了不足10米,撲撲啦啦不知道什么東西從我們頭上飛過,把我們嚇出了一身冷汗。剛才的英雄氣概沒有了,都有些膽怯了。大家互相鼓勵一番,又繼續(xù)向前走去。突然小剛腳下一絆,大叫一聲一個前搶摔了一跤,大家也驚出一身冷汗。扶起小剛繼續(xù)往前走,里面的通風越來越差,空氣也少了,本就不太亮的油氈紙火把更加昏暗,煙確大了起來,把我們嗆的直咳嗽。大家緊緊跟隨在前面領(lǐng)路的小明,生怕掉隊。大約走了50米左右,一股邪鳳刮來,將火把吹滅。隨之一群篇幅從山洞的里面飛過來,呼呼啦啦非常恐怖。也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不好快跑,大家立即掉頭屁滾尿流的向洞外跑去。好幾個孩子都摔了跟頭也忘了痛,爬起來繼續(xù)跑。大家連滾帶爬總算都跑了出來,再一看每個人都成了大花臉,胳膊上身上到處都是劃痕,因為緊張都沒感覺痛。大家垂頭喪氣的往家走去。三伏的天瞬息萬變,來時還沒有一絲云彩,現(xiàn)在已陰云密布,雷聲隆隆,一場大雨馬上就要下起來了。大家立即飛快地往家跑去。剛跑到錦江山大門,大雨已下起來了。雨水往身上一澆,立即感到剛才的劃傷疼起來,火燒火燎越摸越痛?;氐郊依?,我用肥皂把臉洗凈,穿上衣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一宿無事。紙里包不住火,第二天早上,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劉姨家的廈子因房蓋被我們揭了,一場大雨廈子里被水灌透,劉姨正挨家找家長。我們嚇得都不敢出門。后來不知家長們是怎樣和劉姨協(xié)商包賠才平息了這場風波。反正我們都被家長打罵一個也沒跑了。此事過后我們都好幾天沒有出家門。</h1><h1> 在六十年代初期,上映了一部電影《空印盒》,這部電影是我們首次見識到古代官服和判案情景,感到很新奇、很刺激?;貋砗笪覀兙湍7缕鹕门邪傅挠螒?。我們首先將一頂破草帽邊沿剪掉大部分,留出官翅,制成官帽。搬一張桌子和幾個凳子,撿了幾個樹枝當令牌,拿了一塊磚頭當驚堂木,玉基帶上官帽坐到桌子后面當縣官,小明和小剛當原被告,再有四個小孩當衙役,升堂判案的游戲就開始了。原被告跪在公堂前訴訟案情,聽從縣官宣判??h官猛地一拍驚堂木,拿起一根令箭扔到地上,大喝一聲打二十大板,四個衙役上前把被告按倒在地拿個木棍打了起來,被告被打哭了,就安慰讓他當縣官,讓縣官當被告,如此循環(huán)大家玩的特別高興。</h1><h1> 六十年代中期,國家在于家溝搞山區(qū)建設(shè)。在我家前面的馬路上搭了兩個帳篷,一個作為辦公室,一個作為倉庫。那時工地廣播里成天放馬玉濤唱的《老房東查鋪》和《馬兒啊你慢些走》這兩首歌。我和玉基、小成把帳篷當成了新的游戲場所。我們每天都到帳篷邊上玩,掀起帳篷往里面偷窺。工地上有個打更張爺爺對我們十分警惕,盯我們很緊,每每我們靠近帳篷被他發(fā)現(xiàn),他就趕我們走。我們就和他玩起了地道戰(zhàn)。我們將裝貨物的帳篷掀起一個角轉(zhuǎn)進去,在貨物后面藏來藏去,張爺爺年齡大鉆不進去,只能在外面喊。有一天晚上,吃過飯后我們又來到帳篷前玩耍,在外面連喊帶叫的大半天,張爺爺始終沒有出來攆我們,大家感到很奇怪,便將帳篷掀起往里看,這一看我們大吃一驚,不知啥原因張爺爺躺在地上,桌子上還放著沒有吃完的飯菜。我們跑進帳篷高喊張爺爺可是他紋絲不動,就回家把大人找來把他送進了醫(yī)院。后來得知原來張爺爺是心臟病突發(fā),幸虧發(fā)現(xiàn)及時才搶救過來。</h1><h1> 那時,我們在外面玩夠跑累了以后,最愿意到孫叔家玩。孫叔出生在舊社會的有錢人家,用金錢買了個國民黨少將軍銜。他見過世面,混跡過上海十里洋場,見過舊上海時的明星蝴蝶。但在當時他是個‘四類分子’,被派出所監(jiān)控。家長們都不愿意讓我們接觸他,但我們卻覺得他見多識廣,知識淵博,很愿意聽他講話,聽他講那些陳年往事,對我們有極強的吸引力。他不像當時一般家長那樣對我們有約束力,在他家玩心情很放松。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突然有一天,一群紅衛(wèi)兵闖入孫叔家,將他拉到大街上脖子上被掛上了‘歷史反革命’的大牌子,家里被翻了個亂七八糟。從那以后他就隔三差五就被拉出去批斗一番,回家就要寫交代材料。家長對我們看得更緊,不讓和他接觸生怕受他連累。后來畢業(yè)下鄉(xiāng)再也沒和他有過聯(lián)系。90年代的一個夏天,我走在七經(jīng)街一商店附近,看見人行道上一位老者雪白的頭發(fā)沒有一根黑絲,一捋雪白的胡須隨風飄動,帶著黑色墨鏡,手拿折扇,一米八十的大個,一張國字臉,一付仙風道骨的模樣。他悠閑的向前走著,吸引了無數(shù)路人的關(guān)注目光。我定睛一看這不是于家溝的孫叔嗎?我連忙上前與他打招呼,他笑瞇瞇的看看我,立即喊出了我的小名。他告訴我他現(xiàn)在是丹東市政協(xié)委員,正準備去政協(xié)開會,協(xié)商國事。我與他簡單敘說幾句就分手告別?;仡^望著他的背影感慨萬千,心中暗想孫叔年輕時一定是一個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到老了還能這樣招搖過市。想想孫叔的過去,看看孫叔的今天,真是冰火兩重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同樣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人還是那個人,事還是那些事,只是因為政策的改變,四十年前的階下囚就變成了今日的座上賓,真是世事難料??!</h1><h1> 我們的兒時生活充實,玩具簡單。但我們卻玩的開心,樂趣無窮。我們兒時的玩具大部分都是自己制作的:</h1><h1> 打兵乓球。開始先用不足一米寬二米長的炕桌做案子,用木板做球拍;長大一點,把門板卸下來,用凳子支好做案子,用沒有海綿的球拍(我們叫它光板子);再大一點街道在我家上面空地用石頭水泥做了一個水泥面的兵乓球臺,我們高興的好幾天都睡不著覺。兒時我和同學鄒士賢經(jīng)常在一起打兵乓球。記得為了能在木制案子上打球,我們在休息日從窗戶爬進教室,把黑板放在課桌上當案子打兵乓球,玩得非常開心。不知啥原因被老師知道,把我們批評了。多年后聽鄒士賢同學說是我向老師主動坦白的,我已記不清了。受害者的記憶是最準確的,我相信鄒士賢同學說的話,我那時可能真當了叛徒卻沒在意。五十年后的今天,向鄒士賢同學表示真誠的歉意。</h1><h1> 打陀螺。孩子們在冰面上揮鞭猛打,當陀螺有一定轉(zhuǎn)數(shù)后讓兩個陀螺相撞,一分高低。后來,我爸爸在工廠給我做了一個帶哨子的鐵陀螺,我還在玩伴中好一個得瑟。</h1><h1> 滾鐵環(huán)。在大鐵環(huán)上套幾個小鐵環(huán),用鐵絲彎個勾勾住大鐵環(huán),往前推著走,幾個人排成一列縱隊,鐵環(huán)嘩嘩作響,好不威風。</h1><h1> 兒時的玩具還有很多很多 ,雖然簡單,卻充滿幻想與活力,極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是這些簡單的玩具增添了我們的樂趣,伴我們度過了那些美好的兒時時光。</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小學記憶</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h1> 我的小學記憶開始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不斷的清晰起來。</h1><h1> 1960年的下半年,開始了我的學生生活,那年我7周歲。 當媽媽領(lǐng)我走進朝陽小學大門時,那種興奮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我被分到了一年一班,我們班當時較別的班平均年齡小一歲,是個實驗班。那時我們沒上過幼兒園和學前班,都是在文化知識層面,還處于完全空白的狀態(tài)下跨入校園的。</h1><h1>  讓我受到啟蒙教育的,是錢慧珍老師。印象中的恩師,三十歲左右的年齡,高高的個子,修長的身材,一條長長的大辮子上用手娟系了一朵花,漂亮而時尚。她不但人長的漂亮,對學生也是既慈祥而不失嚴厲。不管是在語文還是數(shù)學課上,對我們這幫還拖拉著鼻涕、不時還有人尿褲子的”搗蛋蟲”,都極具耐心的諄諄教導。全班四十來個孩子,全都是讓老師手把手教會寫字的。<br></h1><h1>  在課余時間里,老師更是像母親般的照料著大家的冷暖。冬天,在火爐上為我們烤干被雪水打濕的鞋子,還捎帶著縫補好裂開了縫的棉襖;雨天放學時,護送著大家穿過校門外那段泥濘的胡同……如此暖心的場面,我已記不得有多少回了,可場景卻是歷歷在目!<br>  那時,老師是不會在課余時間有償補課的。錢老師在校的時間都和學生在一起,不是督促我們學習,就是和孩子們談心。我們寫的作業(yè)老師都是拿回家晚上批改。鄒士賢同學住在錢老師家前院,在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問題,錢老師就讓鄒士賢去把同學找來,當面指出錯誤,立即改正,絕不過夜。就這樣一直到三年級,錢老師硬是把這幫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調(diào)教成為一個個循規(guī)蹈矩、勤奮上進的小學生了,我們班級也是學校的優(yōu)秀班級。</h1><h1> 可惜,好人命運多磨難。就在錢老師事業(yè)如日中天,我們師生感情十分融洽時,錢老師漸漸的給我們上課的時間少了,代課老師頻繁輪換。那時我們還小,只知道錢老師生病了,但不知道她得的是絕癥。只到有一天聽說錢老師因鼻癌去世的消息后大家都十分吃驚,感覺就像天塌下來一樣。事情已過去50多年了,但錢老師的形象依然會時常在我頭腦中出現(xiàn),我還是忘不了我親愛的啟蒙老師。</h1><h1>  錢老師去世后,經(jīng)過幾個老師代課后,張浦祥老師擔任了我們的班主任。記得有一次張老師給我們上語文課,學的是課文《雞毛信》,老師讓回連有同學起來朗讀?;剡B有同學朗讀的繪聲繪色,極富感情。當朗誦到歪嘴子黑狗說話時,為了更形象的反應(yīng)課文的描述,回連有同學把嘴歪歪著念黑狗子的話,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也引起了老師的不滿。老師當場大聲呵斥他耍怪,嚴厲的批評了他?;剡B有同學十分委屈的坐到了座位上。課堂上頓時鴉雀無聲。<br></h1><h1> 那時,我們班有兩個同學歌唱的非常好,一個是男同學邵德芳,另一個是女同學史鳳芝。他們倆演唱的二重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知名度非常高,從班級唱到學校,唱到區(qū)里、市里,并在于家溝建設(shè)工地上現(xiàn)場演唱。為我們班掙得了榮譽,成為我們班永遠的驕傲。</h1><h1> 大約在我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換成了安慶良老師。安老師那時已有50歲了,但頭發(fā)打著頭油,皮鞋擦的錚亮。他對學生很嚴厲,教學水平也很高。但他對學生有時不夠尊重我不敢茍同。有一天輪到我值日,早早就來到學校,打掃教室衛(wèi)生。我在教室背對著門一邊低頭掃地,一邊與同學說話。這時安老師推門進來了。我不知道是老師來了,繼續(xù)低頭掃地??赡苁俏覜]給老師讓路刺痛了老師的自尊心,安老師抬起穿著皮鞋的腳朝我后屁股狠踹一腳,我往前一下子就撲倒在地上。我站起來非常不服氣的哼了一聲。安老師把我往邊上一撥了就來到了講臺。由于老師的歧視使我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不愛去上學,不想見到安老師。每天早晨到了上學時間,就背起書包和其他去上學同學一樣出了家門,但我沒到學校,而是到廣濟花園去看下象棋的。到了放學時間我又若無其事的回家,好像剛從學校放學回來一樣。一連六天我都是這樣度過。周六晚上回家,我看媽的臉色不對,等我吃過晚飯后,媽那強壓的怒火終于爆發(fā)。原來老師已將我逃學的事情告訴了家里。 那一夜我沒有睡覺,媽也沒有睡覺。媽以為我讓壞人拉攏,走上了邪路。對我失望至極,真是恨鐵不成鋼啊。媽聲淚俱下,高聲詢問我這一周沒去上學到底去了哪里?我把事情的原委如實向媽述說清楚。媽哪能信呢。六天沒上學,什么也沒干就是天天去看下象棋的,鬼才相信呢。媽反復詢問,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問的很清楚。就這樣媽問我答,直到天亮我迷迷糊糊睡著了。第二天周日,媽根據(jù)我提供的信息,到廣濟花園逐一核實,這才相信我說的是實話。媽對我的逃學行為提出了嚴厲批評,指出了這樣做的危害。周一,媽帶我到學校向老師承認錯誤,得到了老師的諒解,我又重新回到課堂學習。這是我65年里犯的最大的一次錯誤,對我觸動極大,使我終身難忘。</h1><h1> 66年我們小學畢業(yè)了,正趕上文化大革命,在家瘋玩了二年。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們漸漸懂事了,剛?cè)雽W時錢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為我們的人生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我常常想如果錢老師不是英年早逝,那我們這個班級一定不會比別的班級差,我們和錢老師的情感也一定會延續(xù)到今天。</h1><div> </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初中記憶</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h1> 我對初中的記憶是清清晰晰的。那些同學間的趣事,那些課堂內(nèi)外的故事,那些師生情誼,那些可愛的早晨與黃昏,向影片一樣,時常在我的腦海中一幕幕的浮現(xiàn)出來。</h1><h1> 1968年夏秋之際,停課鬧革命二年的老三屆畢業(yè)生,響應(yīng)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大有作為的號召,離開了學校,在家瘋玩了二年的我們也走進了丹東市第三中學的校門。因為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又有66、67、68三屆畢業(yè)生同時入校,所以我們班級名稱叫三連一排。</h1><h1> 我初中的首任老師是孫刧夫老師。不高的個子,紅黑的面龐,一件藍色大隴唐榮衣服一年四季穿在身上,冬天時在外面套件軍大衣。再與他相處的二年里,就沒見他換過衣服。這與他家孩子較多,愛人有病生活困難有直接關(guān)系。孫老師不僅穿著樸素,待人也十分誠懇友善,老實忠厚。他教我們語文,講課通俗易懂,我很喜歡聽他的課。對待同學們在課堂上不守紀律的現(xiàn)象,孫老師有一句口頭禪‘嗤之以鼻’,同學們往往以此取樂。孫老師教我們時間最長,從入校到畢業(yè)始終有他陪伴。</h1><h1> 申家塾老師是市里某局的干部,支教來到我們班級當老師。他高高的個子瘦瘦的面孔,眼睛不知啥原因,看上去有些不舒服。申老師知識面很廣,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很有一套辦法。他很能煽情,經(jīng)常在課堂上聲淚俱下的為我們憶苦思甜,又激情萬丈的為我們講英雄模范的故事。聽他的課同學們注意力都十分集中,情緒隨著他講課內(nèi)容的變化而變化,是我心目中的一個好老師。</h1><h1> 耿秀蘭老師是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個頭不高,聲音洪亮,性格直爽。她是我們唯一的女性老師,同學們有話也愿意和她說。</h1><h1> 雖然我們號稱三連一排,其實我們初中時光很短,滿打滿算也不過二年。在這二年的時間里,文化課上的不多,學工、支農(nóng)、挖地道、大批判等等課外活動占據(jù)了我們大部分時間。時間雖短,但與同學們朝夕相處,一起學習勞動的情景給我留下的印象卻很深。</h1><h1> 每天清晨6點30分,迎著初升的朝陽,伴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聯(lián)播的前奏曲《東方紅》,我背起書包走出家門,去找喬展偉同學和他一起沿著新民糧站房后那個胡同,來到萬和平同學家,又與陳和平與萬和平同學一起順著萬和平家房后那條小路去上學。如此簡單的過程日復一日,二年來始終沒有改變。它如一副精美的圖畫幾十年來時常回蕩在我的腦海中,是我兒時最深的記憶之一。</h1><h1> 冬天的教室里大家都在靜靜的學習,幾個不太愛學習的同學,正在擺弄取暖用的爐子,把教室搞的烏煙瘴氣。放學后我們幾個同學來到喬展偉同學家,由喬展偉同學執(zhí)筆,同學們七嘴八舌一篇批評不守紀律的大字報《煙的后面》就誕生了。喬展偉同學多才多藝,在大字報文字部分的下面還畫了一張漫畫。第二天早上我們就把它掛到教室里。在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年代,大批判也是我們的課堂的重要內(nèi)容。</h1><h1> 我們上中學時正處在中蘇關(guān)系緊張的時候,到處都在搞備戰(zhàn)備荒。我們學校的地下土質(zhì)特別適合挖地道。那個階段我們基本放棄了學習,不分白天黑夜的點著蠟燭,拿著鐵鍬、搞頭下到地道里,彎著腰揮汗如水,將刨出的土用土籃吊到地面上。在我們的努力下,學校地下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地道網(wǎng)。前幾天有同學去母校故地重游,看到我們挖的地道還完好無損。</h1><h1> 在課外時間我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不在家里。二年的時間先后有五個同學的家里成了我們的活動地點。茶余飯后我們聚集在那里,談天說地,閑聊胡扯。這五個活動地點分別是喬展偉、陳和平、刁忠堂、譚述利、王德同學家。有一年三十晚上我們都聚在喬展偉同學家說笑打閙直到半夜,后來困了大家就橫七豎八的在喬展偉同學家的炕上睡著了。早上還是喬展偉同學的媽媽把我們叫醒,喊我們回家過年去。</h1><h1> 有一天吃過晚飯后,我們幾個同學又聚到喬展偉同學家,大家七嘴八舌的談著班級發(fā)生的事情。當時談到申老師到馬英同學家家訪了。我當時正拿著筆在一張紙上亂劃,順手寫下了‘馬英最裝燈,申老師話她最聽,可惜不是紅衛(wèi)兵’這樣一段話念給大家聽,引起大家的一陣哄笑。有個同學激我,在這念算什么英雄,你要能把這個紙條送給馬英,那才服你。其實我就是順著同學們的話題隨便那么一寫,在同學們面前顯擺自己。當時馬英同學在我心中有著很好的印象。她活潑、開朗,學習成績優(yōu)秀。按現(xiàn)在年輕人的話說是我心中的女神。但話已出口,箭在玄上,年輕氣盛的我拿起紙條就向馬英同學家走去,后面那幾個同學尾隨著我。來到馬英同學家門前,我壯著膽子敲響了門,出來開門的正巧是馬英同學,我一句話也沒說,將紙條交到馬英同學手中回頭就走了?;丶液螅揖蛯ψ约呼斆У男袨楦械胶蠡?,特別擔心第二天馬英同學把紙條交給老師,一宿沒怎么睡好。第二天上學,老師一點反應(yīng)都沒有,再看看馬英同學也很正常,我心里有了一個很大的迷。直到今天我也沒弄清是怎么回事。馬英同學你還記得這件事嗎?在50多年后的今天,我向你表示真誠的道歉。</h1><h1> 在我們即將畢業(yè)的一堂語文課上,坐在我前面的喬展偉同學回頭遞給了我一個紙條,我展開一看上面是一首打油詩,‘滿懷豪情進學堂,拿起筆來做刀槍。練就一付好身手,戰(zhàn)天斗地保邊疆?!耶敃r心神不定,正為畢業(yè)后的去向擔憂。我就在紙條的后面回復到‘滿腹憂愁進學堂,拿起筆來軟丟當。練就身手也無用,畢業(yè)照樣得下鄉(xiāng)。’后來不久我的擔心就變成了現(xiàn)實,我們完成了二年的初中生活,到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去了。</h1><h1> 初中的生活雖然短暫,但我們同學之間的情誼卻久遠而深長。我們的聯(lián)系始終沒有中斷,尤其在微信里建了中學和小學的同學群后,大家茶余飯后無所不談,為我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h1> <h1>  追憶年少歲月,靜觀世間百態(tài)。竟在心底泛出許多感慨:隨著兩鬢間白發(fā)的悄然現(xiàn)出,已歷經(jīng)了時代發(fā)展變遷、人生悲歡離合大半生的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懵懂稚氣的孩童;年少輕狂的浮躁之氣更是蹤跡難尋!換之而來的,是些許的滄桑與淡然。在平淡且趣味無窮的老年生活里,卻讓我感受到一份坦然與豁達的快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