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從大涼山歸來已近兩月,面對拍回來的兩千多張照片,聯(lián)想到大涼山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內(nèi)心的震撼仍然那樣強烈,以至于不知如何表達我所見到的大涼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大涼山是大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簡稱,地處四川西南部,與云南毗鄰,山高嶺峻,交通相對不便,主要居民為彝族,其首府是西昌市,因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而聞名天下。自治州下轄17個縣,其中11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月14日開始,整整7天的時間里,我們從成都出發(fā),兩輛車、7個人,穿行于大涼山一個首府、五個貧困縣——布拖、昭覺、美姑、雷波、普格中,行程1900多公里,走鄉(xiāng)串屯,深入大涼山腹地,近距離的感受和體驗大涼山人的生活。</span></p> <h3>最美雅西高速鍋底氹段</h3> <h3>有平地的地方就有居民</h3> <h3>此行大涼山行程記錄。</h3> <h3>聚精會神看拍片!</h3> <h3> 大涼山人是幸福的!雖然有“一步越千年,快速進入社會主義”的諸多困難,但國家對大涼山的貧困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相繼出臺了多樣的扶貧政策,這從大涼山鋪天蓋地的紅色標語中可見一斑。紅色標語體現(xiàn)了大涼山人“拔窮根”的意愿,更展現(xiàn)了中央政府精準扶貧的決心和行動,一幢幢新建的房屋就是政府精準扶貧的最好佐證。</h3> <h3> 為了幫助大涼山早日脫貧,徹底改變大涼山人的認知和舊有習慣,四川省實實在在的“從娃娃抓起”,從2015年起籌建“一村一幼”,開始撬動涼山脫貧的堅冰。</h3> <h3>布拖縣采哈鄉(xiāng)合洛村幼兒園外貌(爾哈老師提供照片)</h3> <h3>合洛村幼兒園幼兒活動場地(爾哈老師提供)</h3> <h3>爾哈老師與他的孩子們!</h3> <h3>孩子們的活動室。</h3> <h3> 大涼山人目前是貧困的!這種貧困不僅是物質(zhì)的貧困,更有精神上的缺失和行為上的陋習,但大涼山人的勤勞也是有目共睹的。田間地頭、村間小路,高山之巔,到處可以看見大涼山婦女勞動的身影,更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孩子參與到勞動之中。他們面對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生活,不管你對我怎樣,我都會對你傾訴衷腸”、“生活,無論你給我什么,我都要感謝你的恩情”的樂觀心態(tài)和生生不息的傳承終將會把一個嶄新的大涼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h3> <h3>去往美姑路上遇見的趕著小馬車的少婦</h3> <h3>舉目可見背孩子的婦女</h3> <h3>陽光寫在臉上</h3> <h3>抱孩子的新方法</h3> <h3>柔弱雙肩扛起一片天</h3> <h3>據(jù)說肩上的燒柴有200斤重</h3> <h3>美麗的公雞是涼山人養(yǎng)家的經(jīng)濟來源</h3> <h3>這幾個女人竟然讓我買她們的雞,可惜我真的無法購買?。?lt;/h3> <h3>土豆是大涼山人喜愛的食物,美姑廣場早上就有若干烤土豆出售的女人和孩子。</h3> <h3>期盼賣個好價錢。</h3> <h3>那個男人,你就不能幫媳婦一把嗎?</h3> <h3>勤勞的大涼山男人。</h3> <h3>絕對是大涼山好男人。</h3> <h3>背這樣袋子的男人也是不多的。</h3> <h3>合洛村副支書葉次-爾子的父親用彝族最高禮節(jié)接待我們。地上的盆子里是彝族美食坨坨肉。當?shù)厝肆晳T習地就餐。</h3> <h3>曬太陽、喝啤酒、抽根煙,悠哉悠哉!</h3> <h3> 大涼山的孩子們!</h3> <h3>去昭覺路上見到的孩子們。</h3> <h3><font color="#010101">開襠褲的孩子就在這樣的地上爬著玩兒,身體卻是倍兒棒的,完勝我們的金枝玉葉!</font></h3> <h3>媽媽在烤火,孩子竟然知道撿柴火。</h3> <h3>剛給孩子的橙子,小家伙竟然還能遞給我。</h3> <h3>幼兒園發(fā)給孩子們的營養(yǎng)奶!</h3> <h3>自己去山上找媽媽。</h3> <h3>自己也能吃面條!</h3> <h3>九口鄉(xiāng)田地里玩耍的幾個孩子。</h3> <h3>土豆皮兒一樣的小臉兒。</h3> <h3>合洛村幼兒園門前的一堆大石頭成了孩子們玩耍的地方。</h3> <h3>沒有滑梯照樣玩的不亦樂乎。</h3> <h3>等候媽媽歸來。</h3> <h3>黑白片也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快樂。</h3> <h3> 返回和友人談起大涼山,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為什么不搬出來?是思想太封閉嗎?”。我說:深入其中,你才會知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絕不是文字。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邊是山,右邊是山,山連山、嶺接嶺,再加上故土難離,哪里還會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好在21世紀的今天,“一步越千年”的大涼山的思想已經(jīng)融進了現(xiàn)代發(fā)展的理念,已經(jīng)意識到了教育對改變這種落后局面的重要性,他們的發(fā)展指日可待,我們,只需要盡己所能,幫助他們就好。</h3><div> </div> <h3>蜀道之難。路段危險的地方即使用手機也是不敢拍攝的。</h3> <h3>通往懸崖村的鋼管路。政府精準扶貧,施工正在進行中。擼起袖子加油干適用于全社會!</h3> <h3>兩山夾一溝,懸崖村下的希望小學。我們一直穿行在這樣的山間公路。</h3> <h3> 大涼山之行唯一與我們揮手再見的合洛村的孩子們。那一刻,我們的心是暖暖的!那一刻,我的手是抖動的!</h3><h3> </h3> <h3>大涼山之行結(jié)束了!</h3><h3>對大涼山的關注卻剛剛開始!</h3><h3>期待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大涼山早日脫貧!祝愿大涼山越來越好!</h3> <h3>愿燦爛的笑容伴孩子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