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男女平等,女性解放仿佛是一個近百年來長盛不衰的社會話題??v觀我們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是那么的低下和卑微,直至最近數(shù)十年才開始改善。舊時女子嫁人后就被冠以夫姓,居從屬地位,自己的名字從此就被湮沒,不復(fù)存在。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種“三從四德”的倫理道德數(shù)千年一直都牢牢壓在女性的頭上,禁錮著女性的自由。在史冊上,也幾乎很少有女性的身影,寥寥可數(shù)的幾個,大都還是以紅顏禍水的形象存在的,比如妹喜、褒姒、妲己,包括楊玉環(huán),多數(shù)都沒有好下場,還背著千古罵名。雖說唐朝女性的地位相對較高,還出了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但如楊玉環(huán)這般,縱“名花傾國兩相歡”,縱“贏得君王帶笑看”又如何?依然沒有擺脫紅顏傾國的罵名,最終還是成為替罪羊,悲慘的死去。殊不知自古以來女性在男權(quán)為主的社會里,被寵愛或被拋棄從來都是憑男人們的喜好,女性何時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女性終究是從屬地位罷了,真正丟掉江山社稷的難道不是那些掌權(quán)的男性?卻為何總讓那些美貌的女子成了代罪羔羊?難道只因書寫歷史的也是男性,是非功過就只能由他們評說?<br></h3><h3><br></h3><h3>以我國四大古典名著為例,《三國演義》中的女性角色有貂蟬,大小喬,劉備兩位夫人及孫尚香等,大都存在感非常低,而劉備的兩位夫人在他危難時幾次被拋棄,甚至死了也不會讓劉備比失去兄弟更難過,正如劉備的名言所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般重要,而妻子則如衣服一般隨時可以更換??纯醋鳛閷O權(quán)妹妹及劉備夫人的孫尚香便知,她從頭至尾都是被政治利益所利用的,兄長或丈夫?qū)λ钟卸嗌賾z惜?《三國演義》中唯一一個稍有存在感的貂蟬,也是一個被用作"美人計"的女性,性格模糊,似乎只有美色,也只是被人利用卻并不為人所尊重。而另一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女性角色那就更可怕了,聽聽她們的外號,就知道她們身上溫柔善良的女性特征幾乎被抹去了,什么"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之類的,跟男子一樣打打殺殺,毫無女性的嬌柔之美。還有一個潘金蓮,卻是被萬人唾罵的淫婦,結(jié)局自然也是不得善終。唯有林沖的夫人在書中倒是被作者肯定的,恪守婦道,對丈夫忠貞不二,在林沖遭難時,只求一死為夫守志,生命如草芥一般,所謂"出嫁從夫",最終卻連名字都沒出現(xiàn),和大多數(shù)古典章回小說的寫法類似。而這樣的女性一直都是我們幾千年封建社會欲稱頌并樹為榜樣的,因此立貞潔牌坊和入烈女傳的女性才會代不乏人。再說說神話小說《西游記》,里面的女性角色大都是女妖或女仙,以女妖為主,什么白骨精,蜘蛛精,狐貍精之類的,也是禍害人的角色,以至于到今天人們痛罵那些媚惑的女子都鄙之為“白骨精”或是“狐貍精”。再不然就是像觀音菩薩帶有母性慈悲寬容的角色,這類女性感覺離真實生活卻是有距離的。當然相比前兩部,《西游記》的作者對女性角色已經(jīng)算是手下留情了,作者對女性至少有了一定程度的尊重。</h3><h3><br></h3><h3>再說說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的《史記》, 全書中唯一一個得作者立傳的女性是劉邦的皇后呂雉,在《呂太后本記》中她心狠手辣,殘酷無情,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女性,除了令人恐懼害怕,哪里還有一點女人的可愛之處?就連被尊為圣人的孔子都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這無疑是赤裸裸的對女性的歧視。我們浩浩湯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為什么女性的地位會如此的卑微?如此被鄙視而沒有尊嚴?如此不被尊重?這不能不讓人悲哀!個中緣由,值得深思!</h3> <h3>再來看曹雪芹的《紅樓夢》,作者滿懷深情,用生花妙筆刻畫了眾多性格迥異、青春靚麗、聰慧靈動的女性角色。在作者筆下,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憐惜、尊重和贊美,年輕的女孩子冰雪聰明,美貌才情俱佳,或敏感孤傲如黛玉,或冷艷大方如寶釵,或豪爽大氣如湘蕓,或精明干練如探春,或伶牙俐齒如晴雯,或溫柔和順如襲人,或潑辣果敢如王熙鳳,或八面玲瓏如平兒,或剛烈倔強如鴛鴦,一眾女性角色,或情或癡,或感性或理性,雖不完美,但卻性格鮮明生動,個性自然率真,真所謂聰慧毓秀集于女兒身也。作者如此傾慕愛惜女性,可謂古今往來第一人矣!《紅樓夢》中寶玉有句名言,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挨打時嘴里叫著姐姐妹妹便不那么疼了,這真是對女性的最高褒獎,而他也時常稱自己為"須眉濁物"。這樣的觀點在當時那個男權(quán)為中心的社會,絕對可稱得上是驚世駭俗之語。雖說在我們的詩歌或戲劇或神話里也不乏對女性的贊美,但作為一部章回小說的文學作品,作者不吝筆墨描寫了如此眾多才高貌美、靈動俊秀又性格各異的可愛女子,絕對是革命性的,可稱得上是史上第一人。</h3><h3><br></h3><h3>女孩子的生命在一夫多妻的男子強權(quán)社會里是那樣的脆弱和不堪一擊,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社會習俗都讓女性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如《紅樓夢》中的“儒小姐”迎春,包括黛玉,寶釵,湘云,元春,探春在內(nèi),還有香菱,晴雯,司棋,彩云,等眾多女孩子,無人能為自己的命運做主,作者為此深感無奈和悲哀。透過寶玉,作者對每個女孩子包括丫鬟在內(nèi)都充滿著細膩入微的體貼、關(guān)懷、憐惜和悲憫,寶玉便是她們的"護花使者",而寶玉這個角色也不能不說是作者對那個男尊女卑、女性社會地位無比低下的時代的反抗與巔覆?!都t樓夢》可謂第一部真心贊美女性、同情女性的作品,曹公敢于大膽為閨閣寫傳,突破了數(shù)千年封建社會傳統(tǒng)上歌頌烈女、孝女的巢臼,更是了不起。男女平等,是人類數(shù)千年未能解決的課題,即至今日,還有轟轟烈烈席卷全球的“me too”運動,女性解放,依然任重道遠。而尊重女性,愛惜女性,這才應(yīng)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