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時光如梭,轉(zhuǎn)瞬之間,我們進入廈門六中,已經(jīng)54年了!</p><p class="ql-block"> 五十四年過去,曾經(jīng)少年的你,還記得那時的純真,還記得那時的熾熱執(zhí)著,還記得那時的迷惘失落,還記得那時的同學和老師嗎?</p><p class="ql-block"> 火紅的年代里,70-72屆師生一起經(jīng)歷了無法復制難以忘懷的經(jīng)歷 : 進校之后與老三屆連排長一起在操場在教室里讀語錄憶苦思甜大批判,在警備區(qū)的軍宣隊帶領下隊列訓練,在老師的帶領下廠學工學農(nóng)參加春耕插秧夏季“雙搶”,參加圍墾杏林灣筼筜港,參加建設廈禾路邊高中教學樓的樁基勞動,幸遇“回潮”進入緊張的高中課程學習。 青春歲月里,我們經(jīng)歷了多少艱苦和拼搏,留下了多少迷茫和遺憾?</p> <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21日,廈門六中70-72屆部分師生在閩南大酒店舉辦聯(lián)誼活動,這是訖今為止70-72屆師生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聚會。</p><p class="ql-block"> 時任校長劉衛(wèi)平及我們熟悉的鄧淵源、 魏淑珍、 許淑欽、 莊韻如 、胡淑娥 、 黃霞英 、蔡開明 、曾國慶 、黃綿意、林生、曾國鑫和我們歡聚一堂;在校的謝愛民 、劉玉珍 、李水錦 、蔣文勝老師和陳銀壽、陳亞福等九位老三屆校友參加了此次盛聚。(16人)</p><p class="ql-block"> 70-72屆高中同學黃靈聰 唐惠南 </p><p class="ql-block">嚴淑霞 黃玲玲 張耀東張榕平 顏光瑜 </p><p class="ql-block">林小紅 林仁華 林瑞珍 周澤群 吳源民 </p><p class="ql-block">吳雪蓉 陳錫蓮 鄧惠娟 林莉莉 鐘紀源 </p><p class="ql-block">吳茲純 吳和平 康國燦 陳露玲 黃惠玲 </p><p class="ql-block">曾鶯鶯 楊佩蘭 郭鵬偉 駱國聆 蔡美霞 </p><p class="ql-block">陳錫欽 吳自騰 林鴻連 陳承中 李世權(quán) </p><p class="ql-block">高加其 楊華生 康碧鸞 王定義 王國斌 </p><p class="ql-block">余清元 楊國良 陳美玲 戴源興 吳美娜 </p><p class="ql-block">陳裕強 洪瑞美 曾一鳴 陳金治 祁大鵬 </p><p class="ql-block">陳金環(huán) 洪玉珍 陳真真 付明月 王國強 </p><p class="ql-block">魏良河 吳福壽 周金龍 廖頂遷 劉松章 </p><p class="ql-block">王寶強 林韻靈 黃婷婷 廖靜吟 高韻崢</p><p class="ql-block">黃雅惠 徐淑敏 紀明霞 莊旭瑩 陳金華 </p><p class="ql-block">康素沁 周寶羨 李警惕 王麗華 周銀香 </p><p class="ql-block">許偉章 沈國強 邱丁峰 王麗影 曾榮輝 </p><p class="ql-block">吳 瑋 江福生 蘇育輝 蘇峰偉 陳亞森 </p><p class="ql-block">林華麗等84位同學。</p><p class="ql-block"> 70屆初中同學陳德雍 陳子強 </p><p class="ql-block">黃華局 盛志耘 游宜真 張素華 鄭麗珠 </p><p class="ql-block">紀錦輝 李永昌 陳連星 林淑卿 許文博 </p><p class="ql-block">林毓輝 林百羽 蔡軍英 陳水溝 陳素妹 </p><p class="ql-block">鄭秀華 蔡素菊 林紅鷹 陳秀珍 周雪華 </p><p class="ql-block">何美珍 葉櫻櫻 陳明發(fā) 紀振奮 紀榮凱</p><p class="ql-block">陳天國等28位同學參加了此次難忘的盛聚。</p><p class="ql-block"> 吳美娜代表香港六中校友會向聚會致祝賀信,旅居馬尼拉的廖頂遷在會上發(fā)言,魏良河深情演唱《感恩》,駱國聆朗讀賀詞《賀新郎》,劉衛(wèi)平校長代表母校祝賀。</p> <p class="ql-block"> 時任六中校團委書記鄧淵源老師(二排中,后任廈門六中副校長、廈門市教委主任),于1970年“五一”前帶領學生團干部參觀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高二年段長鄭寶踞老師(前左2),廈門鍛壓設備機床廠工宣隊、學校黨支部副書記朱河水(前左3),學校黨支部鐘書記(前左4)工宣隊隊員陳水標(前右3)</p> <h3>二排左三:高一二連連長(年段長)鄧樂業(yè)老師</h3> <p class="ql-block">高二(2)師生歡送駱國聆、張國南應征入伍</p><p class="ql-block">許淑欽老師(前右1,高二2班班主任、英語老師)和從廈大增援六中高中師資的鄭寶踞老師(前排左2,高二年段長、數(shù)學老師)</p> <p class="ql-block">后排右二:高一二連連長鄧樂業(yè)老師(政治老師)</p><p class="ql-block">二排中:高二七班班主任 鄭淑華老師(語文老師)</p> <p class="ql-block"> 高二七班師生歡送曾榮輝同學應征入伍</p> <p class="ql-block">六中宣傳隊師生歡送吳亞平應征入伍</p><p class="ql-block">音樂老師:張金格老師(前左3)</p><p class="ql-block">聲樂老師:葉月生老師(前左5)在廈門六中宣傳隊排演《沙家浜》(全本)中,葉月生老師飾演阿慶嫂,鄧淵源老師飾演忠義救國軍胡傳葵司令,葉子揚老師飾演參謀長刁德一。</p><p class="ql-block">京胡伴奏及樂隊指導:張金格老師。</p><p class="ql-block">據(jù)鄧淵源老師回憶,新四軍指揮導員郭建光由軍宣隊的隊長飾演</p> <h3>前排左三:葉子揚老師,在《沙家浜》飾演忠義救國軍參謀長刁德一</h3> <p class="ql-block">高二四班師生歡送吳亞平、陳朝章應征入伍</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二:高二(4)班班主任數(shù)學老師黃景生(首屆高中創(chuàng)建時,黃景生老師由第四中學調(diào)入,任高一年段一連五排數(shù)學老師,后任廈門六中副校長)</p> <h3>前左:高二年段長/數(shù)學老師鄭寶踞(70年夏,從廈大調(diào)入,同時從廈大調(diào)入廈門六中的還有馬列主義教研室包定環(huán)、孫明章老師;哲學系鄧淵源老師;數(shù)學曾祥欽、王妙云老師等三十多位廈大講師)</h3><h3>前中:黨支部副書記朱河水</h3><h3>前右:時任六中黨支部鐘書記</h3>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重新瀏覽這些照片,屬于那個時代的畫卷總會徐徐展開……</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2:廈門鍛壓設備廠工宣隊陳水標</p> <h3>二排左二:高二年段長鄭寶踞老師(高中數(shù)學)和黨支部副書記朱河水(二排左五)</h3> <p class="ql-block"> 【七律 】過隙光陰怎可追</p><p class="ql-block">古典寒窗竟兩年,猶如鐵嶺過云煙。</p><p class="ql-block">初嫌下筆無從落,今曉行文得美篇。</p><p class="ql-block">難忘導師常教誨,才知歲月不回旋。</p><p class="ql-block">雖言畢業(yè)誰能舍,唯有感恩深似淵。</p><p class="ql-block"> 黃靈聰 2022.2.16</p> <p class="ql-block"> 陳炳山(中、70年代任六中黨總支書記)鄧淵源老師(右)袁玲瑩老師(左、70年代任三連指導員80年代任廈門八中黨總支書記)在廈門六中60周年校慶上</p> <p class="ql-block"> 陳飛(左,六中94屆校友、陳飛傳媒集團董事長)劉衛(wèi)平(左2,時任廈門六中校長)江福生(右2)在廈門六中60周年校慶合影。</p> <p class="ql-block">魏良河(中)、周平老師(右2,高級音樂教師、原廈門六中藝術(shù)團團長、首屆文藝班音樂老師)和六中音樂班校友在60周年校慶上深情演唱《我和我的祖國》</p> <p class="ql-block">青春不散場,老師今何在?</p> <p class="ql-block">72屆高二(1)班班主任、化學教師莊韻如老師(前左3)和參加70/72屆同學入校42周年師生聯(lián)誼會的高二(1)班同學合影(2012.9)</p> <p class="ql-block">許淑欽老師在六中60周年校慶上</p> <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72屆高二(2)班班主任、英語教師許淑欽老師(左2)在廈門六中老三屆師生紀念“上山下鄉(xiāng)50周年”音樂晚餐會上。</p> <p class="ql-block"> 黃景生老師在高二(1)班紀念高中畢業(yè)42周年聯(lián)誼小聚即興朗誦名人名言</p> <p class="ql-block">曾國鑫老師(高中體育教師,前排左3)</p><p class="ql-block">黃景生老師(高中數(shù)學教師、后任廈門六中副校長,前排右2)陳建成老師(高中語文教師,前排右1)參加72屆高二(1)班師生首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三:王妙云老師(數(shù)學老師、1970年從廈大調(diào)入廈門六中)</p><p class="ql-block">前排左四:初中連長駱老師</p> <p class="ql-block">高二年段長鄭寶踞老師(二排右4)與高二三班同學合影</p> <h3>高二五班師生與工宣隊隊長、校黨支部書記朱河生(二排左起第五位)歡送楊華生等同學參軍</h3> <h3>高二三班同學與老師,畢業(yè)前在教學樓前的合影。</h3><h3>二排右四,為年段長鄭寶琚老師(數(shù)學)</h3><h3>二排左五,為班主任李正學老師</h3> <p class="ql-block"> 學校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排練演出表演唱群口詞器樂獨奏之外,還演出革命現(xiàn)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紅燈記》選場,排演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全場(自組樂隊)和著名作家沙葉新編寫的話劇《邊疆新苗》,鄧淵源老師魏淑珍飾演主角,首演在教工之家二樓劇場。</p> <p class="ql-block">魏淑珍老師(右2)</p><p class="ql-block">葉月生老師(右1)</p> <h3> 六中50周年校慶慶典開始前,我在司令臺左側(cè)見到員一連連長侯碧華老師。印象里,她穿著紫紅色的外衣,仍然是我們在學校時的笑容。我還記得當年她講述一連在圍墾杏林灣合垅突發(fā)時的神情。</h3> <p class="ql-block">【視頻1】《鼓浪嶼之波》</p><p class="ql-block">廈門六中首設高中,自1970年始。</p><p class="ql-block">來自廈門大學和有高中教學資質(zhì)的集美中學和廈門四中老師,為廈門六中創(chuàng)建高中奠定了堅實的教基礎。</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30日陳建成老師黃景生老師與高二(1)班同學一起紀念72屆同學入校45周年聚會。</p> <h3>72屆師生參加了高中部教學樓的樁基工程。在廈禾路側(cè)面的教學樓已拆除。</h3> <h3> 66-70年,激情洋溢的年代,褪色的舊軍裝寄托著同學們的夢想,標記著青春的舊時光,文革風的姿態(tài),記錄著火紅年代意氣勃發(fā)豪情滿懷特有的格調(diào)。當時的輕暖,歡愉,樸素無華。那些逝去歲月里曾經(jīng)的風采,持久地閃亮在藍天白云之下。</h3> <h3>初中的三連二排同學與班主任莊韻如老師在紀念碑活動留影</h3> <p class="ql-block"> 2003年11月16日,廈門六中50周年校慶典禮上,上官世文校長(二排左4)說著幽默風趣的話,敲響50年代的校鈴,啟動50周年簡樸的校慶。</p><p class="ql-block"> 廈門六中72屆、74屆上百位校友參加了50周年校慶。此時,我們在校期間的司令臺還在。我們在校的二連和三連的教學樓已拆,建成多樓層的教學樓。72屆參加50周年校慶的同學按原班級,到學校指定的教室(原二連三連教室舊址)簽名報到領取50周年紀念冊。慶典舞臺設在原六連教學樓前,陳子強和蔡允嘉戴著嘉賓的胸花,微笑著走上在慶典舞臺。</p><p class="ql-block"> 我熟悉的十多位同學站在司令臺上,我們在校時的陳炳山書記笑咪咪的和洪麗勤、付明月等同學講話,付明月專程從北京趕來,她說過兩天去泉州采訪了解施瑯將軍的史事。洪麗勤說她在廈門叉車廠任書記。74屆的團干莊建成、胡海鷗也站在司令臺上一起敘舊。</p><p class="ql-block"> 慶典結(jié)束后,72屆同學一起在50周年校慶背景板前合影。</p> <h3>周達芬同學提供</h3> <p class="ql-block">五連三排歡送李淑鸞老師上山下鄉(xiāng)干革命合影</p> <h3> 1968年11月28日,我們按民立小學發(fā)出的復課鬧革命的通知條進入廈門六中。和全國各行各業(yè)一樣,學校也開展了“創(chuàng)四好連隊、五好戰(zhàn)士”的活動。初二時,以小學66屆畢業(yè)為主組成的一連,被評為“四好連隊”。在全校的年終授獎大會上,工宣隊隊長、校黨支部書記朱河水向連長侯碧華老師授獎。</h3> <p class="ql-block">【音頻】《有沒有人告訴你》</p><p class="ql-block">吉他彈唱: 陳德勝(三連二排 2022.2)</p> <p class="ql-block"> 1970年9月,廈門六中首設高中。1971年“9.11事件”之后,創(chuàng)四好連隊五好戰(zhàn)士活動,改為“創(chuàng)三好”活動。 2019年7月30日,找到以上兩張獎狀。</p> <h3>六中乒乓球隊資深隊員洪瑞美與陳雯、張曉紅合影</h3>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陳秀萍、黃靈聰、葉惠麟、李國敏</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周澤群、陳鷺玲、洪瑞美、陳雯、張榕平</p> <h3> 前排左起第五位為74屆高二班主任蘇慶柱老師,第六位為(語文)初中班主任毛金開老師(語文),我們在學校時,毛金開老師在五連任課。(照片提供:洪英治)</h3> <h3> 合影照片由74屆校友黃小杏2019年7月10日提供。</h3><h3> 我們畢業(yè)離校后,高中教學樓三樓走廊墻面上,貼著:教育必須為無產(chǎn)階級服務的大字,帶著明顯的年代印跡。</h3> <h3>右:黃景生老師和高一一連一排班曾發(fā)德同學</h3> <p class="ql-block">【視頻2】《毛主席語錄歌》】</p><p class="ql-block"> 唱著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年段長和老師帶著我們參加了下廠下鄉(xiāng)勞動,參加了今天難以想象的圍墾杏林灣、圍墾筼筜港工程;完成了走進長泰山路崎嶇的野營拉練;參加了六中高中部教學樓的樁基工程。</p> <p class="ql-block">【視頻3】《大海航行靠舵手》</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是這樣, 現(xiàn)在未來也是如此。舵手帶領我們走向新時代的航程。</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30日,72屆高二(1)班同學和陳建成老師(語文)黃景生老師(數(shù)學)一起紀念廈門六中首屆高中畢業(yè)45周年。</p> <h3> 【視頻4】高二一班同學和陳建成老師、黃景生老師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聲中紀念一起紀念廈門六中首屆高中生畢業(yè)45周年。</h3> <h3> 【視頻5】廈門六中2018年9月11日教室節(jié)表彰大會上,陳建成老師用閩南語吟誦詩詞。</h3> <h3> 蘇慶柱老師和同學們在教室里</h3> <h3> 后來,同學們離開學校分奔東西,或下鄉(xiāng),或留城就業(yè)、待業(yè),或參軍入伍,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風雨兼程……</h3> <p> 1974年12月我和高二(3)班王建平應征入伍。27日啟程之前,王國強、黃靈聰、蔡軍英合買了一本相冊,在相冊扉頁上題寫了頗有70年代意味的題詞:</p><p> 問余何時喜重逢</p><p> 笑指沙場火正熊</p> <h3> 70-72屆的六中同學參軍,大致有三批:一是70年初中畢業(yè)時,紀錦輝、王國閩、林根旺等同學應征到海軍,二是72年高中畢業(yè)前楊華生、曾榮輝等同學應征入伍到連江炮兵部隊,三是我和王建平、蔡朝德74年12月從工作了兩年的工廠應征入伍到空軍,在地勤大隊保障轟五的飛行訓練。</h3> <p class="ql-block">1974年12月,高二四班蔡朝德(中)應征入伍</p> <h3> 戰(zhàn)友們的同學和家長到部隊探望,我們總是把機場當成一個風景。同學沈國強在浙江大學學習期間,到大校場和我們見面合影。</h3> <p class="ql-block"> 我在《朝花夕拾-廈門六中72屆軼事》美篇編寫過程中,搜集廈門六中和72屆同學相關的老照片,得到付明月、林玲、黃惠玲、蔣如祥、曾榮輝、康碧鸞、傅康榮、唐惠南、周達芬、陳雯、呂瓊玉、王國強、王國斌、錢翠貞、于黎萍、甘黎明、洪英治、黃小杏、王建平、紀錦輝、蔡朝德等同學和原六中黨支部書記魏淑珍老師的鼎力支持,在此謹表感謝。</p><p class="ql-block"> 《廈門六中72屆軼事》已完成電子版排版,72屆師生老照片均已編入。</p> <h3> 后來我才知道,我們所在的大校場歷史悠久,自清朝校閱起到民國,留下很多故事??谷諔?zhàn)爭時期,中國空軍英勇無畏的飛行員們從這里駕著轟炸機參加了淞滬會戰(zhàn),留下了許多悲壯的事跡。</h3> <h3> 三叉戟,是當時頂級的客機。南京常有印著八一軍徽的三叉戟軍航專機起落,遇有機會,戰(zhàn)友們總喜歡在帶有年代事件的三叉戟前留影。</h3> <h3>2015年,戰(zhàn)友們重回部隊,再到曾經(jīng)熟悉的機場,再也看不見機窩了,轟五的機窩哪能容得下可以遠程巡航的轟六?機窩的照片成了我們永遠的珍藏</h3> <p class="ql-block">師部大院也不復存在了,轟炸機部隊有了新的現(xiàn)代化轟炸機的機場,部隊承擔著國家統(tǒng)一大業(yè)的重任,我們期待著老部隊在臺海上空再立新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