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歲月有痕 真情無限<br> 寫在父親逝世二十周年</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 楊旭紅</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2018年古歷正月18日)</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到今天為止,父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整整20年了。歲月的流逝并沒有沖淡我們兒女們對父親那深深的記憶和懷念之情,相反,隨著我們一個個歷經(jīng)了更多的事情,一個個步入老年后,內(nèi)心對父親的感念之情越發(fā)濃重,感知、認(rèn)知、敬重程度越發(fā)增強。父親的音容笑貌不時地浮現(xiàn)在眼前;父親的精神風(fēng)貌就像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兒女們的心中;父親的思想、品格、情操就像一座燈塔,總是不停地昭示著兒女們?nèi)松牡缆贰?lt;/font></div>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雖 苦 猶 榮</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苦與樂是相伴而生的,苦盡才能甘來”。這句話父親常用來教育我們子女。父親小的時候吃過不少苦。聽父親經(jīng)常講,他的童年是在饑寒交迫中度過的。父親一家有兄弟姐妹7人,可是到父親懂事的時候就只剩下子妹5人了。除大伯外,有兩個伯伯在饑餓和疾病中很小就夭折了。迫于生活壓力,爺爺把年僅9歲的小姑賣給了家境好一些的一個徐姓人家。作為小販家庭出生的父親,童年時就跟著太祖父走鄉(xiāng)串戶跑些小買賣,但還是饑一頓,飽一頓,全家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就夠艱難了,有時甚至還會遭受飛來橫禍。三十年代中期的一天,國民黨進村抓兵,為了躲兵,家里唯一的壯勞力、十幾歲的大伯聞風(fēng)出逃。臨行前,給父親放了3塊銀元,叫照顧好體弱多病的太爺爺和祖父母雙親。此后一別就是天各一方。幾年后傳聞?wù)f,大伯沒能躲過那次抓兵,鄉(xiāng)里一起被抓去當(dāng)兵的人說曾見過大伯。但究竟落于何方,至今杳無音信。大伯出走之后,奶奶韓蓮子念子心切,病情加重,很快也離開了人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饑寒交迫、生離死別的生活環(huán)境從小就給父親幼小的心靈種下了愛恨情仇的種子,加上受寧縣太昌王孝錫早期播撒革命火種的影響,慶陽紅色政權(quán)的建立,投身革命便成為改變命運、謀求人生出路的不二選擇。于是不到16歲的父親在古歷1938年臘月便離家參加了革命。父親說:“投身革命的大本營后,自己的生活才有了色彩,人生才有了真正的意義”。父親雖然沒在學(xué)堂念過書,但從小跟著在當(dāng)?shù)刈R文斷字方面小有名氣的太爺爺學(xué)了很多文化知識,所以能寫會算。參加革命時間不長,就被安排在隴東辦事處抗日救亡工廠、聯(lián)合工廠當(dāng)保管股長、會計員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又調(diào)隴東專署衛(wèi)生所、信義商店任會計。由于父親勤奮敬業(yè),成績突出,1947年又調(diào)隴東專署一科(民政科)任科員。1948年8月,作為隴東第一支常備支前擔(dān)架大隊大隊長的父親,帶領(lǐng)環(huán)縣、曲子、華池三縣近千余人的隊伍,歷時7個多月,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后繼,先后參加了荔北、王莊、永豐等戰(zhàn)役。完成任務(wù)后,全隊榮獲西北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錦旗12面,槍支50多挺支,本人獲一支駁殼槍獎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就這樣,父親在解放前的那段歲月里,既經(jīng)受了生活的磨難,又踏出了理想人生的第一步。按父親他自己的話來說,叫雖苦猶榮。</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魚 水 深 情</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親作為一名抗戰(zhàn)時期參加革命、享受地師級待遇、榮獲中央軍委頒發(fā)獨立功勛榮譽證章的老革命,功高而不自傲,權(quán)重而不謀私,始終保持了同普通百姓魚水般的深情。父親1975年就離休了,當(dāng)時全省軍隊第一批離休干部包括父親就兩人。按當(dāng)時離休政策,父親可以在全國范圍選休息的地方,但父親一沒有選擇生活富庶、自然條件好的地方,二沒有選擇進軍隊干休所,而是選擇了生他、養(yǎng)他、戎馬倥傯近20年的慶陽這片熱土。按父親自己的話來說:“我落葉歸根、告老還鄉(xiāng)的目的就是依戀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和這里的山山水水”。父親平時總是喜歡跟普通群眾拉家常,談事情。農(nóng)忙季節(jié),田野里,麥場上,總能看到父親與農(nóng)民們一起揮汗如雨勞動、說學(xué)逗笑的場景。1991年,因房屋拆遷征用,父親把城區(qū)的家搬到了西峰城郊的農(nóng)村落戶。當(dāng)時左鄰右舍都沒有通水通電,一看我們家水電全通,紛紛來商量從我們家給他們也接上水電。我看到后十分的不情愿,擔(dān)心影響家里電壓和水壓。但父親卻盡量給前面來的幾戶都答應(yīng)接上了。事后每每遇到水電壓不足的情況時,我都想嘟囔幾句。但一看到父親與左鄰右舍那和諧溫暖、其樂融融的開心場面,話到嘴邊又都收回去了。由于父親的言談舉止沒有一點老首長的架子,感人的事情做的又多,這樣在廣大群眾中落下了非常好的口碑。1994年我去供電所給家里報裝新電表,負責(zé)辦理登記的人說要等一星期才能派班安裝??伤麄兊怯浿械弥赣H是那位沒有架子、在我們家居住的附近施工時還經(jīng)常給他們送茶水的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后,二話沒說,立即就派班了。</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懂 得 感 恩</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親經(jīng)常告誡我們,人要懂得感恩。父親所講的感恩其實寓意很深。他用行動詮釋了“感恩”二字更寬泛、更深厚的含義。1994年10月的一天,離休后的父親從甘肅日報上看到一則報道:華池縣一對12歲和7歲的李亞瓊姐弟遭遇了不幸。父母雙亡后,倆孩子只得隨姥姥一起生活。但不到一年姥姥也去世了。倆孩子淪為了孤兒。失學(xué)不說,連基本的生活都沒了著落??吹綀蟮篮?,父親很焦急,很快通過甘肅日報社聯(lián)系到了倆孩子的叔父,并通過慶陽軍分區(qū)政治部和慶陽行署民政處辦理好了有關(guān)捐助錢款的事宜。第三天,年已古稀的父親還乘車親自去了華池,當(dāng)著倆孩子的面把1000元交給了她們的叔父(上世紀(jì)90年代初的1000元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多少?相信過來的人心中都有數(shù)。作者注)。還囑咐說一定不能叫孩子失學(xué),生活有什么困難請隨時告知來接濟。父親回來后,我問父親:非親非故為什么要接濟倆孩子?父親說:戰(zhàn)爭年代,華池人民支援了革命,我對華池人民有很深的感情。我?guī)ьI(lǐng)的支前隊伍中有幾個華池戰(zhàn)友就在自己身邊被炮彈炸死了。我們要懂得感恩??!由此我認(rèn)識到,父親所說的感恩并不局限于人際交往中你來我往特定對象的感情回報,而是范圍很廣的知恩感恩。正因為父親有著如此的胸襟,所以,父親很是樂善好施。西峰東湖公園建設(shè)初期資金緊張,父親一次就捐贈了1200元;肖金鎮(zhèn)遭暴雨洪水災(zāi)害,父親立即捐了1000元;家鄉(xiāng)早勝大莊學(xué)校設(shè)備簡陋,父親親自送去了1000元捐款;......。每次組織上要求給困難群眾捐款,父親總是慶陽軍分區(qū)(離休后供養(yǎng)單位)捐款額最高的。再拿平時買菜這樣的小事來說,父親從來不搞價。特別是遇到年老、年幼的菜農(nóng)賣菜,父親絕對不讓找零錢。由于父親心系百姓,又熱心公益事業(yè),甘肅日報、甘肅人民廣播電臺、隴東報等多家媒體都先后報道過父親的先進事跡。</span></p> <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父親為向李亞瓊姐弟捐助錢款寫給慶陽軍分區(qū)政治部、慶陽行署民政處的書信打印件▽</span></h5><p><br></p> <h5><font color="#ff8a00">慶陽軍分區(qū)投稿、甘肅人民廣播電臺播送的父親捐助李亞瓊姐弟的廣播稿▽</font></h5>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艱 苦 樸 素</span></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儉以養(yǎng)德、靜以養(yǎng)心”是父親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陳毅元帥“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的詩句也是父親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些不了解父親的人都以為,父親是高干,薪水一定很高,捐資捐款、出手大方就能說明。其實父親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很低調(diào),非常樸素。一輛上世紀(jì)50年代購買的自行車父親騎了一輩子;家中院子里鋪的地磚是父親半塊半塊撿回來鋪上的;院里的花園圍墻是父親親手砌成的;門前排水溝的水泥壓管是父親和我一起從拆遷單位里撿回的一根廢棄管子。父親去世時,家中除了一些藏藥和一臺電視機比較值錢外,再無什么貴重的物品。父親剛?cè)ナ滥菚?,一些熟人見我就說,你父親平時那么簡樸,一定給你們子女留下了不少的錢款。我也不加掩飾地實話實說:除了給我母親和我們子女留了一套房產(chǎn)外,只留了一張25000多元的銀行存單。</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精 神 食 糧</span></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一大愛好就是讀書看報。幾十年不離不棄、走到哪帶到哪的就是一個書箱和一個書柜,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幾乎應(yīng)有盡有。要說父親還留下了什么遺產(chǎn),我認(rèn)為這就是最大的遺產(chǎn)。除此而外,甘肅日報、參考消息、隴東報和長壽雜志也是父親離休后每年必訂必閱的報刊。不少人說父親談話論事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感嘆他出口就是名人名言,聽起來讓人感到既形象又生動。其實,這和父親多年來養(yǎng)成的良好讀書習(xí)慣有關(guān)系。父親讀書看報一是喜歡在書籍上做批注,二是喜歡做讀書筆記和資料剪貼。父親書案的玻璃板下很少壓什么照片,壓滿的近乎都是父親剪裁的報刊資料和手抄的警言名句。在父親上年紀(jì)戴老花鏡看書都不行的情況下,他就拿放大鏡在看書看報。父親去世的當(dāng)天,枕頭邊還放著那個放大鏡。父親吃飯習(xí)慣粗茶淡飯,但精神食糧從不含糊。</span></p><p><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溘 然 長 逝</span></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98年春節(jié)剛過的正月十八這天凌晨,父親在睡眠中溘然長逝。走得悄然無聲。一句交代的話也沒說便撒手人寰,一去不返。留給我們兒女們的只能是難以接受的事實、難以了卻的心愿、無盡的悔恨和永久的思念!舉喪期間,除了組織上前來慰問、一些親戚友人前來奔喪而外,更多的是附近聞聽噩耗后自發(fā)趕來吊唁的普通群眾。我們家所在的自然村的一些村民們連夜就開始幫我們趕制孝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那天,殯儀館吊唁大廳布滿了各層級、社會各界送來的花圈和挽幛。四鄰八方、特別是家鄉(xiāng)的親戚故交長途奔波近百公里也都趕來參加了吊唁儀式。儀式舉行后,慶陽軍分區(qū)立即向各縣區(qū)武裝部發(fā)出通知,在全市范圍開展了向父親學(xué)習(xí)的活動。隴東報也在頭版報道了慶陽軍分區(qū)開展的這一活動。</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回顧父親生前的許多往事,總是讓人心潮難以平靜。父親很普通,但也很高大;父親很平凡,但也很超凡。父親的點點滴滴雖不能感天動地,但在我們兒女們的心目中,他永遠與江河同在,與日月同輝?。?!敬愛的父親:兒女們永遠懷念您!</span></p> <h3>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父親▽</h3> <h3>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父親▽</h3> <h3>1949年父母親在寧縣合影▽</h3> <h3>《慶陽人民與解放戰(zhàn)爭》中記載了父親帶領(lǐng)隴東支前擔(dān)架大隊完成幾個重大戰(zhàn)役支前任務(wù)的英雄事跡▽</h3> <h3>支前事跡1頁▽</h3> <h3>支前事跡2頁▽</h3> <h3>支前事跡3頁▽</h3> <h3>支前事跡4頁▽</h3> <h3>支前事跡5頁▽</h3> <h3>支前事跡6頁▽</h3> <h3>黨史資料中記載的父親帶領(lǐng)曲子擔(dān)架大隊支前事跡1頁▽</h3> <h3>黨史資料中記載的父親帶領(lǐng)曲子擔(dān)架大隊支前事跡2頁▽</h3> <h3>解放初期父母親和大哥的合影▽</h3> <h3>五十年代末父親與戰(zhàn)友北京合影▽</h3> <h3>1960年父親在武威炮校俱樂部門前參與合影▽</h3> <h3>父親前排右二▽</h3> <h3>父親二排左起第四人▽</h3> <h3>父親前排中間▽</h3> <h3>父親左起第一人▽</h3> <h3>武威炮校工作時的父親▽</h3> <h3>1965年時的父親▽</h3> <h3>1965年時的父親▽</h3> <h3>1965年時的父母親▽</h3> <h3>1969年時的父母親▽</h3> <h3>1970年父親在甘南草原留影▽</h3> <h3>父親1973年春天蘭州照▽</h3> <h3>父親與我們兄弟三人1973年春天蘭州合影▽</h3> <h3>1975年父親在甘南軍分區(qū)家門口看報紙▽</h3> <h3>攝于1977年甘南家中▽</h3> <h3>離休后,父親經(jīng)常忙于家中院子里的花草樹木▽</h3> <h3>1981年時父母親在家生活照▽</h3> <h3>1982年父親在家中留影▽</h3> <h3>父親和妹妹惠玲家中合照▽</h3> <h3>1986年全家合影照▽</h3> <h3>1992年院里小棲▽</h3> <h3>離休后的生活照</h3> <h3>1992年春節(jié)過年照▽</h3> <h3>1993年夏天,父親帶全家人到自己曾生活戰(zhàn)斗過的華池縣故地重游。這是全家人參觀抗大七分校▽</h3> <h3>父親在抗大七分校留影▽</h3> <h3>父親在自家院里留影▽</h3> <h3>1995年1月父親在西峰巴家咀水庫邊留影▽</h3> <h3>1996年父母親在自家院外的雪地里留影▽</h3> <h3>父親在家中留影▽</h3> <h3>孫子女們正在看風(fēng)趣幽默的爺爺給大家變魔術(shù)(拍照于1991年)▽</h3> <h3>指法練會了嗎?▽</h3> <h3>父親1988年春天在西峰小崆峒留影▽</h3> <h3>1993年夏天,父親用樹葉兜起露水來喝。父親說:這是他們戰(zhàn)爭年代行軍時經(jīng)常用的喝水方法▽</h3> <h3>1993年時,父親的臉上已布滿了滄桑▽</h3> <h3>1997年春天,父母親在家中院里合影。這也是父母親最后的一張合影▽</h3> <h3>不同時期全家合影照▽</h3> <h3>不同時期父母親合照▽</h3> <h3>父親和家人們在一起▽</h3> <h3>父親和親戚們在一起▽</h3> <h3>父親曾經(jīng)佩戴過的解放西北紀(jì)念章▽</h3> <h3>父親戴過的軍銜肩章▽</h3> <h3>父親曾經(jīng)戴過的帽徽、領(lǐng)章▽</h3> <h3>父親用過的記事本▽</h3> <h3>父親戴過的老花鏡▽</h3> <h3>父親部分任命書▽</h3> <h3>中央軍委頒發(fā)給父親的獨立功勛榮譽證章▽</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1><font color="#010101"> 父親生平簡歷</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 </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楊枝桂:(曾用名楊志貴),生于1923年9月24日(古歷八月十四日)。寧縣早勝人。1939年2月15日(古歷1938年臘月二十七日)參加革命??谷諔?zhàn)爭時期,先后在隴東辦事處抗日救亡工廠、聯(lián)合工廠當(dāng)工人、保管股長、會計員等??谷諔?zhàn)爭勝利后,調(diào)隴東專署衛(wèi)生所、信義商店任會計,后又調(diào)隴東專署一科任科員。1948年8月,以大隊長身份帶領(lǐng)環(huán)縣、曲子、華池三縣近千余人組成的隴東支前常備擔(dān)架大隊,歷時7個多月,先后參加了荔北、王莊、永豐等戰(zhàn)役。完成任務(wù)后,全隊榮獲西北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錦旗12面,槍支50多挺支,本人獲一支駁殼槍獎勵。1949年2月,調(diào)寧縣工委做地下工作(并根據(jù)甘工委書記孫作斌指定參加寧工委委員會議),活動地區(qū)是陜西的旬邑、馬欄、職田鎮(zhèn)和正寧的宮河、周家、寧縣的中村、早勝一帶。西北勝利解放后,7月調(diào)寧縣人民政府任政務(wù)秘書,后又調(diào)任縣委秘書。1951年6月任地委干校干訓(xùn)班班主任。11月調(diào)任慶陽軍分區(qū)黨委秘書、后勤科長。1954年調(diào)省軍區(qū)后勤部任軍需科副科長。1955年省軍區(qū)撤銷改為武威步校,任該校物保部軍需科長,并被授予大尉軍銜。此后,任武威炮校營房管理科科長,武威軍分區(qū)后勤處副處長、處長。1963年被國防部授予正團級中校軍銜。1965年任甘肅省軍區(qū)軍需處處長。1969年任甘南軍分區(qū)后勤部部長。1975年4月離休,職至副師級。1988年8月1日,中央軍委頒發(fā)獨立勛章一枚。1998年2月14日去世。</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font></div> <h1>本文作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