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又是新的一年,小時候是又漲一歲......年齡大了只能說:又老一年!說來也怪......生活越來越好,卻......吃什么都不香,我怎么總懷念兒時的一粥一飯,困苦艱辛的日子有什么值得懷念哪?</h3> <h3>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因為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早打,大打,打核戰(zhàn)爭!深挖洞,廣積糧(如今有很多人還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看了鳳凰衛(wèi)視的紀錄片鳳凰大視野才知道為了爭當社會主義正宗......先罵;九評!后打,珍寶島戰(zhàn)役。后來蘇聯(lián)在新疆亞列克提報復!在后來老毛子急了要向中國扔原子彈!隨后全國緊急疏散,國家財政收入三分之一投進了三線!)......我們這群孩子隨著父母坐上開往承德的火車,去了一個沒有地名只有叫42號信箱的地方:(三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40工廠!</h3> <h3> 那時的人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有聽從上級的安排,對于建設三線工廠,只聽說三線建不好,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不著覺。</h3><h5> 從沈陽3505工廠和長春3504工廠各抽了一個車間,根據上級命令要偏,遠,散的建設一個能適應國防需要的3540工廠!故土難離,有誰愿意離開大城市去窮鄉(xiāng)僻壤的農村?。孔詈蟠蠖鄶?shù)職工都聽從了黨的召喚,從此我們走進了大山,開始了二十多年的甲山歲月(有些膽大的就是不走,最后以掉消沈陽市戶口相威脅,因為當年是供給制,沒有糧食關系有可能全家餓死)人還是不走......我們都到甲山半年了,才知道這些人真的沒來,最后也不了了之!</h5> <h3><font color="#010101">甲山!地外承德縣大山深處......人跡罕至,荒山野嶺。當?shù)厝藦膩聿恢饷娴氖澜?,千百年來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被開山鋪路的炮聲?醒!從此我們這些城里人將在這里建設,生產,生活......我們的日子緊緊的和甲山溝連系在了一起!</font></h3> <h3> 這個小站目睹了我們多少四零人的悠悠歲月,風雨兼程!</h3> <h3> 這是我2013年7月兒子為圓我思鄉(xiāng)夢,陪我去甲山拍的照片,青山綠水被開釆大理石弄得滿目瘡痍......只有這個大理石廠建的牌坊唐突的立在進山必經的路旁。</h3> <h3> 到處是拉石材的大卡車,甲山告別了機聲陣陣的服裝廠,開始了殺雞取卵似的開山炸石,走上了少數(shù)人發(fā)家,大多數(shù)貧窮的模式。</h3> <h3> 右邊往前二樓是我曾經的家,前方是3540工廠職工浴池,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只剩下凄涼與破敗。</h3> <h3> 當年的商場也風光不在,只有門前先富者的汽車停在路旁。</h3> <h3> 我生于1964年9月3日,這是我的百天照。母親給我們仨孩子起名都有深深的時代印記,姐姐:趙營,生于1962年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大人沒有營養(yǎng)孩子也就沒有奶水,靠吃淀粉糊糊和糕干粉活下來。頭大身小。四歲時跟我兩歲一樣高,別人都說我倆是雙胞胎?我叫趙巖,母親坐月子正在聽長篇小說《紅巖》!弟弟生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正轟轟烈烈進行中......起名:趙兵。</h3> <h3> 六八年我還沒過四歲生日!</h3> <h3> 離開沈陽最后一張合影,姐姐8歲,我6歲,弟弟3歲!</h3> <h3> 來到甲山溝以后,我們搬過三次家,一次高臺,二次平臺下坎,三次西山下坡拐把子樓。</h3><div> 這是2013年我回甲山溝,到家住下坎時,對面的武場煤礦去看了看,煤礦早已廢棄,當?shù)厝税衙旱V叫煤窯......每年都要發(fā)生幾次礦難,我遠遠的看見蓋著葦席被砸的血肉模糊的男人,還有聽到似哭似唱......如凄如訴的女人,仿佛就在眼前!</div> <h3>這是工廠住宅樓,現(xiàn)在叫小區(qū)!</h3> <h3>這是通向三車間二車間的正門......去一車間?你從墻后走更進。當年父親當警衛(wèi),除了工人們正常上下班,就是經常有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假公劑私,雖然不像現(xiàn)在這么明目張膽的腐敗,也是公有制的一大特色。那些所謂的領導一聽老趙頭的班......明天再說!</h3> <h3> 老學校后面的窩頭山,山頂?shù)碾娨曀巡粡痛嬖??當年我們上竄下跳都不怕的小山包現(xiàn)在往下看一眼都害怕!</h3> <h3> 這是發(fā)小王徳杰西山老房子后山的苞米地,我不說誰知道呢!</h3> <h3> 甲山溝白馬河早就斷流了,看著那故鄉(xiāng)的小河......我把故鄉(xiāng)的模樣深深的留在心里!</h3> <h3> 在甲山溝我們經常碰到放羊的老人,這種當時很平常的情景,到了幾十年后......卻變成了夢中故鄉(xiāng)的原風景,每一次相遇都是緣份!</h3> <h3> 如今,滿大街都是機動車。這在當時汽車很少的時候,大車老板那也神氣的不行?,F(xiàn)在想來一車幾千斤,全靠自裝自卸......你沒干過,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堅辛?</h3> <h3> 高臺二隊啞巴二哥家的杏熟了,當年不懂事的我們沒少偷人家的杏?到秦皇島后我見到了一起工作的他妹妹張小娟才知道他姓張.....二哥!你好嗎?</h3> <h3> 那時候的我們都淘氣,從沒有想過人家容不容易?在這里我代表偷過你家杏的孩子,跟你說:二哥,你還好嗎?</h3> <h3> 現(xiàn)在興生二胎,那時候我們不知道誰是第幾胎?我們只知道我們貧窮......但我們快樂!</h3> <h3> 五分錢一根冰棍不是經常能吃到的</h3> <h3> 現(xiàn)在人們經常吃的餃子,對那時的我們都是夢?。?lt;/h3> <h3> 活歸正題,這是我淹的醬黃瓜,和各種醬菜,我就愛做醬菜......因為我想念昨天!??</h3> <h3> 苞米面大餅子是我在承德二十一年的標配,現(xiàn)在媳婦兒做在好的玉米面我都不會吃,因為我看到它我就難過!</h3> <h3> 這是醬蘿卜,還有醬 菜!(我自己做)</h3> <h3> 蒜茄子,回望昨天,我除了愛吃蒜茄子就是愛吃自家的醬黃瓜!</h3> <h3> 天天吃玉米面,現(xiàn)在我只偶爾吃一點。如果你要強人所難,我絕對不吃!</h3> <h3> 在那些困苦的日子里,每家每戶都有或大或小的咸菜缸......我家孩子算少地,每年冬季淹半缸!</h3> <h3> 現(xiàn)在早起,我要在家吃飯,必須有干有稀......還有那離不開的咸菜!</h3> <h3> 那時候誰家把玉米面摻點菜葉都是改善伙食!</h3> <h3> 吃飯就白開水現(xiàn)在說給孩子們,誰信那?</h3> <h3> 每到冬季家家都買冬儲菜!因為沒有冰箱的年代,一過臘月每家都靠蘿卜白菜過冬。</h3> <h3> 一到釆收大白菜的季節(jié),工廠各車間都會抽出人到總務科幫忙,孩子放學后都去排隊,等父母下班把白菜借車拉回家去。</h3> <h3> 當年沒有菜市場,只有公家的菜站。菜也不是什么時候都有,菜車一到......排好的隊伍被后來加塞兒的擠的大亂,小時候我個子小,在人們擠來擠去的胯下我隨意行走,那時的菜真便宜,又大又起沙的西紅柿才2分錢一斤,就是誰要買菜來晚了,好菜必須搭點爛菜......要不就不賣你。</h3> <h3> 無論刮風下雨,每天排隊買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h3> <h3> 買菜打架是經常發(fā)生,有的因為加塞兒,有的因為好壞,有的因為肉太瘦?這時有人會問:這不有毛病嗎......在那個糧食靠票證的時代,每個家庭只配給三兩食用油,只能在買肉時希望肉肥一點。那時買肉不像現(xiàn)在要哪給哪,從血脖到后丘挨著切......切到那算哪兒!</h3> <h3> 我們軍工廠跟地方比有些特權,就是經常從部隊或外地購買大量的農副產品......有時是魚,有時是菜,有時是肉。那時候作為軍工廠的工人很有一些優(yōu)越感哪!想當年......人不分貧富,官不分大小統(tǒng)統(tǒng)一樣,吃魚全腥,吃菠菜全綠!</h3> <h3> 一到冬天,家家都得買幾筐蘋果。我們家只能跟人家合著買半筐,每次給弟弟吃蘋果,我和姐姐吃皮。父親削蘋果皮的水平絕對不次于削梨的杜月笙......從頭到尾都不會斷(如果斷了那半拉蘋果皮就會發(fā)生爭搶)......我到現(xiàn)在都不明白?父母是怎么想地......弟弟小吃一個,我姐倆分一個不行嗎?(現(xiàn)在老父親不在了,剩下個老母親正承受惡果!)有些人吃獨食心安理得,有些人吃不到,心生怨恨......得,咱家的病根找到了!</h3> <h3> 那個時代,孩子們除了上學和吃飯睡覺,有樣學樣的開展各種斗爭。</h3><h3> 小小的年紀就義憤填膺,祖先教育我們的人之初,幸本善變異成了跟著大人察言觀色,見風使舵。</h3> <h3> 小時候,我可羨慕同學進宣傳隊了,吹拉彈唱多有意思??!歌曲都是老一套......東風吹,戰(zhàn)鼓擂,現(xiàn)在世界上到底誰怕誰?</h3> <h3> 七十年代興起了工宣隊進駐學校的熱潮,一天也不上課???今天來個老工人講舊社會的血淚史!明天來個農村老大娘哭訴舊社會的血淚仇!</h3> <h3> 最可恨讓孩子們吃憶苦飯,弄來陳年的谷糠,豬都不吃的爛白菜幫,幸好我沒當上紅小兵,那些吃過憶苦飯的孩子全都上吐下瀉,有的還發(fā)了燒......現(xiàn)在想起來可笑,但那時人們可是正兒八經當事干哪......荒唐的歲月,就在昨天!</h3> <h3> 同學之間都是純潔真誠的眼神</h3> <h3> 大棉襖二棉褲......誰都一樣,</h3> <h3> 快樂童年!</h3> <h3> 當?shù)剞r村的孩子吃一個白水煮的大土豆都是一瞼的幸福!</h3> <h3> 嘣苞米花是童年的味道,走過路過在不經意間的一聲巨響......先是一嘚瑟,后是鼻腔與空氣中滿是糖精和玉米的香味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童年就這樣溜走了!??</h3> <h3> 用牛糞生火燒毛豆</h3> <h3> 兜里沒錢看著賣糖人的眼神......</h3> <h3> 正在扒榆樹皮,干了能燒火......嫰的內皮還能吃,咱中國人啥都能吃。</h3> <h3> 因為靠著煤礦......很多同學小時候都去礦渣里撿過煤,窮人的孩子早當家。</h3> <h3> 露天電影是我們永遠記憶</h3> <h3><font color="#010101">1981年我們家有了第一臺電視,黑白的日本松下牌12英寸。我記得最早一次看電視是1976年周總理逝世,到高臺去當時的廠長趙武俊家看電視直播,電視才9英寸,看電視的上百人擠來擠去把院墻都擠塌了。</font></h3> <h3> 彈溜溜</h3> <h3> 寫作業(yè)</h3> <h3> 上承德避暑山莊</h3> <h3> 戰(zhàn)斗的友誼,也不知要跟誰戰(zhàn)斗......友誼卻是我們永恒的主題!</h3> <h3> 預備......跑!</h3> <h3> 那時誰家有自行車就跟現(xiàn)在有臺奔馳差不多</h3> <h3> 每天工廠下班的洪流......</h3> <h3> 河邊洗衣服,看完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姐姐學著電影的樣子用棒子敲打衣服,把一條裙子砸的都是窟窿......讓母親好頓打。</h3> <h3> 甲山的每一座山,每一條小河都留下我們童年的足跡!</h3> <h3> 學校對面的窩頭山是我們的樂園</h3> <h3> 一晃離鄉(xiāng)三十年</h3><h3> 童年時光在眼前</h3><h3> 難忘甲山山和水</h3><h3> 夢里依稀把家還</h3> <h3> 童年誰沒拌過嘴呢</h3> <h3> 弟弟總追著我屁股后頭</h3> <h3> 這小子總說他四歲就劈材火了,我不記得......但我記得他四歲能給雞喂食了。</h3> <h3> 白馬河?。“遵R河!</h3> <h3> 甲山每年雨季都要發(fā)幾次山洪,渾濁的河水裹攜著石頭向下游沖去。</h3> <h3> 那時候那有游泳褲衩啊</h3> <h3> 無憂無慮的童年</h3> <h3> 八十年代全面放開糧食物價......有糧本的把糧食兌換成各種各樣的物品。</h3> <h3> 人們再不用為吃飯而犯愁了,每個星期天家家都會改善伙食。</h3> <h3> 唯一的遺憾是衣服還是黑灰白綠......</h3> <h3> 跳皮筋</h3> <h3> 我年輕時經常夢到在甲山田野上奔跑......</h3> <h3> 這是西山的橡子樹</h3> <h3> 八十年代的兄弟</h3> <h3> 二十二歲的我</h3> <h3> 二十三歲找對象時也愛在甲山的小溪旁坐一坐!</h3> <h3> 現(xiàn)在的孩子吃什么都覺得天經地義......踉她說說那時的我們她能信嗎?</h3> <h3> 過去的人肚子里沒油所以愛吃香的!現(xiàn)在的人們追求健康反到吃清談的,我就愛吃自己下的大醬,自己腌的醬黃瓜......我想:我后半生的生命都留給了夢里的甲山歲月了!</h3> <h3> 這是我四十九周歲</h3> <h3> 這是2007年在父母家門前</h3> <h3> 這是2017年秋天在秦皇島植物園</h3> <h3> 這是夜晚的秦皇島</h3> <h3> 告別了大山與大海為伴,每天聽著濤聲入眠</h3> <h3> 通向甲山的唯一的鐵路</h3> <h3> 世界這么大......我特么卻老了!每當我回到甲山都要想起那永不磨滅的時光印記!我籍貫是黑龍江省,生在沈陽市......我們這些軍工戰(zhàn)士卻成了沒有故鄉(xiāng)的一群人......忘了吧!因為有你......甲山!我永遠的故鄉(xiāng)!</h3> <h3> 時代在變......那些此時此刻他鄉(xiāng)的游子愛故鄉(xiāng)的心不變!千里萬里我會找尋我印在記憶深處的故鄉(xiāng)!</h3> <h3> 風吹麥浪......故鄉(xiāng)可無恙</h3> <h3> 甲山!我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h3><h3><br></h3><h3><br></h3><h3>圖片:除了本人照片全部來自網絡百度圖片!向原作者表示感謝!</h3><h3>文字:五十豆(趙巖)</h3><h3>編輯:五十豆</h3><h3>音樂:美篇在線搜索</h3><h3><br></h3><h3>2018年2月除夕</h3><h3><br></h3><h3>謝謝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