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李賀故里,位于當今宜陽縣三鄉(xiāng)。宜陽三鄉(xiāng)鄉(xiāng)村東的連昌河源于陜縣,自西北向東南穿谷而過,經(jīng)洛寧縣東北境入宜陽三鄉(xiāng),注入洛河,昌谷就在連昌河與洛河的匯合處,昌谷之名即以連昌河谷而得。</h3><h3>現(xiàn)存有漢光武廟,五花寺塔等古跡!</h3> <h3>武廟位于宜陽縣三鄉(xiāng)村的光武廟是東漢明帝即位后下詔興建的皇家廟院. 光武帝劉秀在此降服了聲勢浩大的赤眉起義軍十萬余眾, 從此奠定了東漢王朝二百余年的帝王基業(yè). 該廟是降伏赤眉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標志性建筑</h3> <h3>古代宜陽八景中的“漢剎云山”“唐宮煙水”都在漢山,前者指漢山頂上的光武帝廟,后者指唐代的連昌宮。</h3> <h3>嚴子陵廟這兩組壁畫,其創(chuàng)作年代距今整整160年,是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生活的珍貴“老照片”。</h3> <h3>花寺塔 位于連昌河西岸,為八角九級磚塔,高十一丈九尺九寸,基座周長31米。下層以石條筑砌,其一、三、四、六層的南面均筑有假門,門兩側有浮雕力士、菩薩像。據(jù)說每層塔斜角處均掛有鈴鐺,因懸鈴的木頭腐朽,鈴鐺隨之遺失。五花寺塔 修建年代不詳,周邊也無關聯(lián)建筑。其塔身微斜 但仍經(jīng)千年不倒,在當?shù)?其聲名 與 比薩斜塔 相媲美。</h3> <h3>中國禪宗始祖 菩提達摩,亦稱:達摩祖師,曾游歷洛陽并傳授禪教,后卒于洛水之濱,葬于熊耳山(今宜陽縣)。達摩祖師 曾留偈語: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也因此偈語,后人建寺院時 便取名:五花寺,寺院中有塔 得名:五花寺塔。</h3> <h3>中國禪宗始祖 菩提達摩,亦稱:達摩祖師,曾游歷洛陽并傳授禪教,后卒于洛水之濱,葬于熊耳山(今宜陽縣)。達摩祖師 曾留偈語: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也因此偈語,后人建寺院時 便取名:五花寺,寺院中有塔 得名:五花寺塔。</h3> <h3>民國時 五花寺塔 所在的 五花寺 其部分建筑規(guī)模僅隨嵩山少林寺。建國后,五花寺 因基本建設而被拆毀,只剩下一座孤塔,也因此使五花寺塔的筑造年代 成為一個謎。僅剩下史料中 關于此塔的 四個字記載:唐基宋塔。建筑學者根據(jù)此塔建筑材料之一的橫木及建造工藝 推測,五花寺塔 乃宋代建筑,所在位置為 唐代連昌宮遺址。同時也得出,五花寺塔乃黃河流域現(xiàn)存最古老的磚塔。</h3> <h3>近年來宜陽為旅游修整三鄉(xiāng)的五花寺和五花寺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