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腐竹,也稱腐枝,以其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鮮嫩的口感被人們譽為“素中之葷”。而海豐縣附城鎮(zhèn)粉圍村的腐竹,也稱“粉圍腐竹”,它正是繼承和發(fā)揚了“腐竹”這種傳統(tǒng)美食的精華,生產(chǎn)出來的腐竹遠近聞名,幾乎在海陸豐地區(qū),人們一談到腐竹,自然而然就想到粉圍腐竹了。因為出自這里的腐竹吃起來與普通的腐竹不同,不腐又不韌,顏色金黃,豆香襲人,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成為了一大地方特色傳統(tǒng)食品。逢年過節(jié),各地的吃貨們都慕名前來購買。</font></h3> <h3> 據(jù)介紹,粉圍村人自第五代人便開始以制作腐竹謀生,代代相傳,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至今這里仍然保留著“腐竹”傳統(tǒng)特色工藝,并日益彰顯光芒,成為地方特色傳統(tǒng)美食的品牌。<br></h3> <h3> 粉圍腐竹制作工藝流程分為:清選→脫皮→浸泡→磨漿→濾漿→煮漿→提皮→曬干→包裝等程序,層層把關(guān),保障質(zhì)量。<br></h3><div> 1.選豆去皮?!胺蹏Α本x用顆粒飽滿的特級黃豆制作,將選好的黃豆,用脫皮機粉碎去皮,外皮吹凈,去皮的作用是消除豆皮中的發(fā)泡劑和溶性色素,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確保成品的色澤和風味。</div> <h3> 2.泡豆。將去皮的黃豆用清水浸泡,要把握浸泡時間,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氣溫決定泡豆時間,浸泡用水上需控制對料比例和使用冷水,水和豆的比例為1∶2.5,泡至手捏泡豆鼓漲發(fā)硬,不松軟為合適。<br></h3> <h3> 3.磨漿甩漿。用石磨或鋼磨磨漿均可,從磨漿到過濾用水為1∶10,磨成的漿汁,以手捏豆渣松散,無漿水為標準。<br></h3> <h3> 4.煮漿濾漿。漿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內(nèi),用蒸汽吹漿,加熱到100~110℃即可。漿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篩床,再進行1次熟漿過濾,除去雜質(zhì),提高質(zhì)量。</h3> <h3> 5.提取腐竹。熟漿過濾后流入腐竹鍋內(nèi),約10分鐘就可起一層油質(zhì)薄膜(油皮),利用特制小刀將薄膜輕輕劃開進行提取。提取時用手旋轉(zhuǎn)成柱形,掛在竹竿上即成腐枝。<br></h3> <h3> 6.曬干包裝。腐枝順序排列起來放到竹架上進行日曬,約3-4天,以保障成品的口感與香味,且外形不碎,待腐枝表面呈黃白色、明亮透光即成。<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