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從小就開始練武術,雖然學武術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堅持,并且樂在其中。當寒冷的冬天大家還在被窩里的時候,我已經在公園里練得滿頭大汗了,夏天就更不用說了。但在武術的學習過程中,我不僅鍛煉了身體,還養(yǎng)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br></h3> <h3>蘇州知青公眾2020年1日29號曾以《68歲徐武軍知青春晚"空中擺蓮”武功了得》為題對我作了專訪。</h3><h3> “2020年1月5號蘇州知青春晚有個節(jié)目京歌《中國脊梁》,演出獲得滿堂喝彩。主唱喜蘇明、胡安堂字正腔圓,男女伴舞相襯相映,表演十分精彩,高潮迭起。其中一個高潮卻出現(xiàn)在音樂過門時,一個伴舞男演員從舞臺左側出場,起勢,虎跳,劈腿,翻身,接一個后掃堂,再接一個“空中擺蓮”。這一套高難度的動作從武術中移植,演員的出色表演,完美渲染了“中國脊梁”之魂。</h3><h3>這位“中國脊梁”的武打演員是誰?在蘇州知青藝術團舞蹈隊的迎春會上,他被請到了蘇州知青公眾號的視頻鏡頭前。他姓徐名武軍,今年68歲,原江心沙農場知青。
“我13歲就習武了?!毙煳滠娬f,在農場時,場里知道他會武功,就把他招到宣傳隊,演武打戲?;爻呛螅谔K州食品公司工作,退休后才恢復練武,參加一些街道的文娛活動,到了蘇州知青藝術團,要排演《中國脊梁》,就把自己原來的武功底子用上了……”<br></h3> <h3>昔日少年武為尊,</h3><div>而今鄰里少傳人。</div><div>冷落多見練武場,</div><div>人少并非學子貧。</div><div>有人甘學跆拳道,</div><div>喜將韓裝著于身。</div><div>我輩武友勤奮起,</div><div>弘傳國粹萬年春。</div> <h3>平時練武技,危急能防身<br></h3><div>冬練三九,夏練三伏<br></div><div>鐵棒磨繡針,功到自然成<br></div> <h3>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如鐘,走路一陣風。南拳與北腿, 少林武 當功,太極八卦連環(huán)掌,中華有神功。棍掃一大片,槍挑一條線,身輕好似云中燕,豪氣沖云天。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剛柔并濟不低頭,心中有天地。 清風劍在手 ,雙刀就看走,行家功夫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手是兩扇門,腳下一條根,四方水土養(yǎng)育了我們中華 武術 魂。東方一條龍,兒女似英雄,天高地遠八面風,中華有神功。</h3> <h3><font color="#010101">倚醉橫官道,攜書臥帝京。月殘秋雁血,漏斷古蟬音。碧野懸風露,青燈照古琴。白頭何所寄?猶作水龍吟。</font></h3> <h3>鐵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h3><h3>書香滌月影,墨韻蕩秋思。</h3><h3>葬劍悲聲切,拈花恨意遲。</h3><h3>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h3><h3><br></h3> <h3>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h3><h3>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h3><h3>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h3><h3>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h3><h3><br></h3> <h3>心中的武術魂,魂就在心中,心中的那份堅持,心中的那份勇氣,心中那魂的深處——腳踏實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