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的2017年度書法作品總匯

戴奇林

<h3>  回顧2017年,我打發(fā)時間主要是學習攝影和練習書法。美篇小編希望大家對2017年作個小結,咱就積極響應,從2017年在美篇和微信中分享的書法作品中選部分編成這個美篇。</h3><h3> 我年輕時曾有一段時間迷上書法,記得讀大學時曾獲湖南省高校書法大賽一等獎。后因文學創(chuàng)作需大量的時間,只好忍痛割愛。退休后開始圖簡單,只在水寫布上用水寫著好玩。在幾位書友的鼓勵下,從2017年起,終于下決心把大餐桌變成書法桌,購置筆墨紙字帖,開始恢復用墨在紙上練習書法。</h3><h3> 現(xiàn)在練習書法一個最大的好處是網(wǎng)上能搜索到各種各樣的書法字帖,下載到平板電腦或手機上,臨帖非常方便。于是,我就從臨帖開始,附帶搞點小創(chuàng)作。在美篇上分享之后得到小編的認可。其中《漢字之美之四》、《漢字之美:拓本書法的魅力》、《唐伯虎書法之美》被推薦為精華。</h3> <h3>一看到趙孟頫行書《昔尋李愿詩卷》,立即就有臨寫的沖動。希望通過自己的臨寫,能再現(xiàn)古人的書法之美。這種漢字之美,是其他文字書寫所沒有的。</h3> <h3>趙孟頫的行書越看越耐看,人家那是幾十年書寫積累的功夫?,F(xiàn)代為什么難成偉大的書法家?你計算一下現(xiàn)代人毛筆的書寫量就知道了,古代哪個當大官的書法不好?不好他就當不了官。那時一個人所有在文化方面的成就都離不開書法。所以,現(xiàn)代人學習書法,愉悅一下自己吧,你根本就沒古人那么大的動力。學古人書法可以,要超古人書法,其他的先別說,你先達到古人的毛筆書寫量再說。在現(xiàn)代社會,那是不可能的事。</h3> <h3>選的這張紙不能按原排版臨,還不能全部寫完,留下遺憾下次來彌補吧。但是,在臨寫中,加深了對本帖的理解。</h3> <h3> 趙孟頫,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宋太祖趙匡胤的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創(chuàng)"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h3><h3><br /></h3><h3> 趙孟頫晚年書法力作《昔尋李愿詩卷》紙本,行書,縱30cm,橫99.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作是趙孟頫書寫的唐韓愈《盧郎中云夫寄示送盤古子詩兩章歌以和之》詩,此詩帖筆法豐富,變化多端。初起較為嚴謹,楷中帶行,寫到后來行中見草,筆力蒼勁厚重,點劃、使轉交待分明。值得反復欣賞。</h3><h3>釋文</h3><h3>昔尋李愿向盤谷,正見高崖巨壁爭開張。</h3><h3>是時新晴天井溢, 誰把長劍倚太行。</h3><h3>沖風吹破落天外,飛雨白日灑洛陽。</h3><h3>東蹈燕川食曠野,有饋木蕨芽滿筐。</h3><h3>馬頭溪深不可厲,借車載過水入箱。</h3><h3>平沙綠浪榜方口,雁鴨飛起穿垂楊。</h3><h3>窮探極覽頗恣橫,物外日月本不忙。</h3><h3>歸來辛苦欲誰為,坐令再往之計墮眇芒。</h3><h3>閉門長安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慨慷。</h3><h3>旁無壯士遣屬和,遠憶盧老詩顛狂。</h3><h3>開緘忽睹送歸作,字向紙上皆軒昂。</h3><h3>又知李侯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嵬藏。</h3><h3>我今進退幾時決,十年蠢蠢隨朝行。</h3><h3>家請官供不報答,何異雀鼠偷太倉。</h3><h3>行抽手版付丞相,不等彈劾還耕桑。</h3> <h3>第一次見到明代江南大才子唐寅的《唐六如平康巷陌帖》,非常喜歡,立即臨寫兩遍。</h3><h3>號稱明代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伯虎,繪畫、書法、詩詞方面才華橫溢。在不少影視作品中,唐伯虎風流風光一生,令人羨慕之極??烧鎸嵉奶撇s在貧困中度過一生。</h3> <h3>唐伯虎并非出生大戶人家,其父唐廣德經(jīng)營一家小酒館。但唐寅自幼聰明過人,讀書學畫進步很快。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但在唐寅25歲時其父母、妹妹、妻子、孩子相繼死亡,家道中落。在朋友祝允明的規(guī)勸下認真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xiāng)試第一。次年信心滿滿入京應戰(zhàn)會試,卻在路上認識一人徐經(jīng),被卷入弘治十二年科舉案,本來可以穩(wěn)中進士的唐伯虎被牽連入獄。從此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蕩江湖,埋沒于詩畫之間。在生活上輕狂、好酒色。唐寅以賣畫為生,因為家口眾,有時書畫生意不好,竟至斷炊。在書畫銷售無路,生存受到挑戰(zhàn)的情況下,唐寅悲傷地發(fā)出了&quot;筆硯生活苦食艱&quot;的哀嘆。雖然生活給其重壓,卻難蓋其出眾才氣,終成一代名畫家。 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h3> <h3>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一邊欣賞唐伯虎的書法作品,一邊感嘆他的戲劇人生。生前倫落到為換銀子糊口為人畫低俗的春宮畫,死后卻在影視劇中風流瀟灑過一生。</h3> <h3>《唐六如平康巷陌帖》釋文:</h3><h3> 平康巷陌倦游人,零落桃(花)病酒身。短夢風煙千里蝶,多情弦索一床塵。黃金誰買《長門賦》,黛筆空描滿額顰。惟有所歡知此意,共燒高燭送余春。造物何曾苦忌名,升平端合棄無能。交游零落綈袍冷,風雪欺凌瓦罐冰。二頃難謀田負郭,一餐隨分欲依僧。十年消盡英雄氣,彈劍嗚鳴淚滿膺。</h3> <h3>第一眼看到于景頫先生集王羲之字編成的這個《桃花源記》帖,非常喜歡。特地選一安靜時間,臨寫一遍。照例做成拓本樣,并分段拍照。既用美篇分享,又作資料保存吧。</h3> <h3>用美篇分享書法非常方便,象這種字不大的作品,點一下作品,既可放大,可仔細觀察哪個字哪一筆沒臨到位。</h3> <h3>用軟件將臨寫作品制作成反色也非常容易,初看還有點字帖的味道??商岣呔毩晻ǖ呐d趣。</h3> <h3>漢字書寫,從單字看有筆畫流??、結構造形、粗細濃淡之美,從整體看,有排版布局、風格情感之美。用王羲之的字來編桃花源記,風格上是非常適合的。</h3> <h3>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喻為天下第一行書,已經(jīng)成為書法藝術最經(jīng)典的標準。要整體臨寫《蘭亭集序》,復現(xiàn)蘭亭之美難度也是很大的,這次嘗試整體臨摹馮承素摹本,為今后臨摹積累了經(jīng)驗。拍了整體和分四段的照片,作資料保存吧。</h3><h3>整體臨摹有一個整體規(guī)劃問題,根據(jù)紙張決定字寫多大。還要盡量把原稿中味道臨下來,當然難度很大。</h3> <h3>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古老的漢字,漢字之美,源遠流長。傳統(tǒng)書法之美,當然是白紙黑字。于是,就有了"墨處見筆力,白處見功夫"的說法,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布白是一特殊本領。對那些傳世之作,人們把它刻于石碑上,再拓下來訂成拓本,讓遠在天邊的人也有學習的機會。這種拓本是黑底白字的,在仔細欣賞各種碑帖時,我發(fā)現(xiàn)碑刻拓本那種黑底白字,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在黑色的背景中,我們更容易集中精力去欣賞書法作品。以前的拓本都是在碑刻中拓出來的,非常不容易。現(xiàn)在有電腦軟件,把書法作品制作成黑底白字的拓本書法已非常容易。今天試將近一段時間的習作制作成黑底白字,居然覺得比原稿耐看多了。</h3><h3> 這是第一次臨王義之的《蘭亭集序》,難度還是很大。</h3> <h3>第一次臨米芾的《蜀素貼》,非常喜歡。上海著名女書法家周慧珺就是從中獲得真?zhèn)?,?chuàng)造了獨特的周慧珺書法。但那是人家一輩子的追求結果。那種手上出神入化的功夫,不是三五年能做到的。</h3> <h3>這是臨趙孟頫書寫的《洛神賦》。</h3> <h3>臨趙孟頫書寫的千字文局部。</h3> <h3>臨趙孟頫書寫的心經(jīng)局部。</h3> <h3>在現(xiàn)代書法家中,最喜歡啟功大師的作品,看到啟功先生的作品就臨寫一遍。當然,有人勸我要臨古人的書法帖,不要臨現(xiàn)代書法家的作品。我呵呵一笑:有生之年能寫出一點啟功書法的味道,我就心滿意足了。下面這些是臨啟功大師的作品,我當然知道,喜歡是一回事,要寫出啟體書法的味道是另一回事。</h3> <h3> 漢字書法是形式美與內涵美的完美統(tǒng)一。就書寫內容而言,與書法最配的就是中國的古典詩詞,那種韻味妙不可言。而用書法寫新詩或白話文,完全不對味。</h3><h3>漢字之美:江清月近人。今天書寫孟浩然的詩《宿建德江》,當然,稍有書法常識就知道這是學啟功大師的作品。先是喜歡孟浩然這首詩,再是特別喜歡大師的這幅書法作品。好的書法與唐詩宋詞真是絕配,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h3><h3> 孟浩然一生求官不應,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離鄉(xiāng)赴洛陽,再漫游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憂愁。在一江邊,孟浩然立于船頭,舟客夜泊、秋江暮景、異鄉(xiāng)新愁、低樹遠天、近人清月這些景象讓他四處漂泊的心,既新鮮又感淡淡憂愁。這首詩成為他的代表作,也許孟浩然真的不適合做官,卻真真切切是一位名傳千古的大詩人。當時他的生活是清苦的,留給后人的詩意卻是那樣美好和永恒。</h3> <h3>這首詩當然是唐詩中的經(jīng)典,可到底是白云生處還是白云深處?有朋友問:我們以前學的都是白云深處,到底哪個對?其實,作為平時欣賞或書寫,白云深處和白云生處都沒錯。但小學生課本上現(xiàn)在是用的白云生處有人家,那考試一定要寫白云生處有人家,否則老師會扣分哦。古詩中很多字是不同的,因為古時靠口口相傳和手工傳抄,多種版本存在。故古詩集中會注明:一為深處。</h3> <h3>漢字之美:秋詞。入秋漸涼,都說秋天的風景體現(xiàn)在樹葉的飄落上。</h3><h3> 常德在唐朝稱為朗州,被視為遠離京都的偏遠小城。大詩人劉禹錫因得罪皇上,被從朝廷貶為朗州司馬。在很多人眼里,劉禹錫此去如秋天落葉,心里一定是拔涼拔涼的。</h3><h3>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悲秋情懷,看到草黃葉落,悲意便流露筆端,悲秋的詩無數(shù)??蓜⒂礤a是志在高遠的人,心有詩和遠方,越過飄落的樹葉,他看到的是晴空詩意高飛的白鶴。劉禹錫在朗州寫出天下獨一無二名作《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首詩千百年來給多少失意的人鼓起勇氣,讓多少落泊的人豁然開朗。一些人進入中年亦如進入秋天,常嘆人到中年萬事休。建議讀幾遍《秋詞》,你可能會看到新的風景。</h3><h3> 劉禹錫在常德看到了美妙的湖區(qū)生活,寫下不朽詩作《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中國的讀書人,誰又沒有讀過這些詩呢?可是絕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這些詩是在常德寫的啊。</h3><h3> 劉禹錫在常德住了十年,寫下200多首詩。在他人生的低谷,朗州的人民接納了他,朗州的風景激勵了他,朗州的風情豐富了他。他不放棄,后任蘇州刺史。因韋應物、白居易都任過蘇州剌史,故劉禹錫寫下"蘇州剌史例能詩"的名句。也正是這句詩,讓后面蘇州的一把手平添巨大的壓力。雖然中國現(xiàn)在早已不是以詩取仕的時代,可是劉禹錫這句詩老百姓卻是記在心頭了。</h3><h3> 今天常德又逢秋高氣爽,晴空鶴舞,我特別書寫劉禹錫的《秋詞》。你在讀了劉禹錫的故事之后,再讀一讀這首《秋詞》,心情是不是也豁然開朗。再看我寫的這幅書法作品,是不是覺得比第一眼又順眼一點了呢?</h3> <h3>漢字之美: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這首臨江仙知名度太高,街上隨便找一路人,皆能唱幾句。可是,知道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寫的卻不多。楊慎一夜之間從給皇帝的講史官淪為遭兩次廷杖、發(fā)配邊疆的階下囚,頭戴枷鎖,一路千里悲憤前行,心中愁苦可想而知。當他在長江邊上歇腳時,看兩白發(fā)漁樵煮魚飲酒,談笑風生,頓時釋懷。請解押軍士拿來紙筆,戴枷寫下這首留傳千古的臨江仙。懷揣這首大氣磅礴的詞,他真的找到自己的詩與遠方。在云南一邊遠小鎮(zhèn),他完成了詩人學者的修煉,成為大師。你讀了這段故事,再來輕輕的吟誦一遍這首臨江仙,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在你的情緒仍沉浸在這悲憤與壯烈之中,趕緊順便看一眼我寫的毛筆字,是不是會覺得一些缺陷和不足變得少些了呢?那我寫這段話的目的就達到了。</h3><h3><br /></h3> <h3>漢字之美:紅箋小字。一頁紅箋小字,寓情于景,淡景濃愁,青山長在,綠水東流。鴻雁在云魚在水,只是人面不知何處,此情難寄,怎不惆悵萬端。詩意書寫,希望能讓這分千年詩意惆悵更加美麗而婉轉。</h3> <h3>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按傳統(tǒng)格式裝裱的書法作品適合掛在中式風格裝修的房間里。但現(xiàn)在大量的家庭選擇歐式或現(xiàn)代風格裝修,掛的是美術學院學生批量生產的油畫,之所以買這種畫,主要是覺得這種裝裱與家里的裝修風格相配。而一個著名書法家送給他的傳統(tǒng)裝裱的書法作品雖身價不菲,可他找不到一個掛的地方。中國古老的書法藝術,應該與現(xiàn)代時尚的裝裱藝術結合,走進更多的平民百姓家,而不只是適合掛在展廳。</h3><h3> 我嘗試書寫少字書法,并按可進行現(xiàn)代風格裝裱的格式書寫,希望這樣的書法作品能掛進現(xiàn)代裝修的家庭。</h3><h3><br /></h3> <h3>書法:戴奇林</h3><h3>文字:戴奇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