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拖拉機與大屋——老崇叔改革開放前后的那些事(上)

鄧永平

<h3>80年代的和村(可看大圖)</h3> <h3>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了。一項政策帶來了多少激蕩的日子,許多中國人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之路竟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對于那些洗腳上田的樸素農(nóng)民來說。然而,他們后半生命運改變了,但愛家歸家的心卻如兒時一般,甚至愈見濃烈。老崇叔便是這樣的一個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不正經(jīng)”的拖拉機</b></h3><h3> 80年代是一個交通運輸工具少的時期,尤其是對于落后的粵東地區(qū)。那時有汽車路過和村,看見沙塵滾滾,我們這些小孩會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跑到公路東當心(中間),為啥?吸灰塵,汽油味香呀!偶爾有一批軍車路過,哪管塵土飛揚,我們會很認真地站好隊,一邊揮手,一邊不斷大聲呼叫“解放軍叔叔,再見!”,萬一有一位解放軍叔叔高抬貴手也揮揮手,我們可歡喜得不得了,奔走相告,解放軍叔叔與我打招呼了!多牛!曾記得有一次由于天旱要人工降雨,一部軍車拖高射炮路過,全村人不管大小老嫩都出動,圍得水泄不通,對那玩藝兒既神秘又充滿好奇!1973年雙溪從楓朗公社獨立出來時(2003年撤雙溪鎮(zhèn),并回楓朗鎮(zhèn)時剛好三十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后話),整個雙溪公社就一部解放牌汽車和一部拖拉機,有部拖拉機比現(xiàn)在的寶馬好贏!</h3><h3> 老崇叔在1988年還未出外做生意前,就有一部新會工農(nóng)12k拖拉機。數(shù)一數(shù)那時和村有名的私人動產(chǎn)來,除了茂香公的單車和道班的板車就是拖拉機了(偶爾松樹下鏡光的細伯步捷哥從福建開“航空母艇”八噸煤車、草頭青頭的大叔榮洲哥從楓朗水泥廠開“巨型”中拖回村的故事下次再講)。手扶拖拉機是七八十年代流行于中國鄉(xiāng)鎮(zhèn)的一種運輸工具和農(nóng)業(yè)機械,以柴油機為動力,結(jié)構(gòu)簡單,功率較小,變速檔與現(xiàn)在小汽車差別大,一般為6+2檔,即6個前進檔,高速3低速3,2個后退檔,主要用于犁耕。 </h3><h3><br></h3> <h3>年輕時的老崇叔(右)與群主的二哥金福(左)</h3> <h3>  但自從有了拖拉機后,老崇叔自稱老拖手(現(xiàn)微信昵稱也是),在村里肩負重任,其用途大大超越犁地和運糧食。有人建房子時要運樹、石灰、水泥、石頭、沙子,它是貨車;有人難產(chǎn)、生重病、婆媳相吵想不通偷食樂果、狗問(斷腸草,一種劇毒植物)等要送去衛(wèi)生院時,它是救護車;有人結(jié)婚,要搭新郎新娘送親、還有大擔小擔的茶簍禮品,它是奔馳婚車;有人家的豬仔長大了拉去市場賣時,它是豬車;有人去饒平赴墟日時,它是客車;每年快過年時又要去茂芝街置辦大蒜、芹菜、菜花、洋蔥等年貨時,它是人們的希望車(交關時青菜是濕淋淋的,回來時已風干,為保證人家的斤兩足,經(jīng)常把自己的那份都分沒了,不但倒貼錢,還要受老婆的批評);每到周六日,見到學生時它又是校車。那時候我們?nèi)ルp溪中學住宿讀書,每星期來回步行單程就12公里,又要擔米、番薯、菜干,能搭上拖拉機,盡管一路顛簸,下車時大家都蓬頭垢面,衣著邋遢,那還是最開心的事情,會激動一星期,期待下一周也能搭上。阿妮子講和村的同學,在班里威信特別高,是經(jīng)常有拖拉機搭,我想也有一定的道理。</h3><h3><br></h3> <h3>饒平墟一角(一)</h3> <h3>饒平墟一角(二)</h3> <h3>  拖拉機在馬路上跑,按交通法規(guī)是不能載人的,但同村人熟頭熟面,能不搭人么?這個條件實在是斗知多,冇天理介。有一次順路載了一車人歡天喜地去楓朗街趕集,在黃土凹碰上交警,事先打探當日交警不上路的信息失真。吊惹味,岸得人孬介,令火十分著??次业?!處理正常事不叫能力,處理突發(fā)事才叫能力!假裝把車停下,讓村民兵營長光叔下車走向交警以示投降,趁他們放松警惕,老崇叔突然加盡油門,車上跳下幾個青年人邊推邊跑,一下子就消失了。當警察回過神準備拿光叔出氣時,光叔皺毛心事多鬼精,發(fā)揮了當兵時練就的功夫,不知什么時候閃走了。當然假如光叔給他們帶走也吾使驚,他的親弟弟兆叔在鎮(zhèn)里做領導呢,正如卡耐基說的,我們?nèi)粢呀邮茏顗牡?,就再沒有什么損失。</h3><h3><br></h3> <h3>楓朗街</h3> <h3>  后來我曾問過他,拖拉機經(jīng)常已載滿很多東西了,為什么還讓這些細路哥坐上去呢?并且又沒收費,是舌本生意呀。他牙牙蛇蛇說:"自己有五個小孩,都是同樣的年齡,同理心,大家生活不容易!更何況將來不知泥只是生批、細狼,怕記仇,大食唔識算,難呀!”老崇叔這種好心腸使他在村里特有威信,幫助了多少人就影響了多少人!難怪后來四個女兒嫁不出楓朗,這是后話,至于這些女婿是否沖著拖拉機而來就無從考究。</h3><h3> 人生的最大需求是被需求。老崇叔為當時和村兩個精神文明建設默默地作出了貢獻。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崇叔大師傅</b></h3><h3> 由于拖拉機的設計主要是耕地用的,而我們把它變成主要交通工具,可以說是設計上的缺陷,給行走帶來諸多不便,如晚上下坡時關油門速度快但燈光不亮看不清楚,如打開油門速度慢且油耗大,有幾次連燈泡都燒壞,只能憑著公路兩旁的桉樹作為參照物,憑著第六感覺,憑著一股熱氣才慢慢爬回來。更離譜的一次發(fā)生在福建小段村,由于路況不熟悉,夜黑伸手不見五指,暗摸西嗖,當時燈泡燒壞,輪胎又破裂,屋漏偏逢連夜雨,四周不見村莊,弄得狼狽不堪,最后冇知奈何想了個土辦法,把禾草塞進輪胎,倒些柴油在抹布里,做成火把,插在機頭上,也雄赳赳氣昂昂開回來。</h3><h3>&nbsp; 老崇叔開了幾年拖拉機,風吹日曬,經(jīng)常與機油打交道,像非洲人一樣黑,鬼形樣像。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掌握了拖拉機的脾氣,一聽聲音就知發(fā)動機的好壞。</h3><h3> 老崇叔學拖拉機也不是天生神手。按他講的,要想達到任何結(jié)果,必須跟有結(jié)果的人學習。當時和村拖拉機手玉民叔公、瑞鴻哥、輝榮哥、秀初哥、良玉哥等都不是等閑之輩(一條村竟有這么多人懂技術(shù)在大埔農(nóng)村也是有改個),老崇叔經(jīng)常邀請他們打斗八偷師學藝,“弄斧必到班門”。后來技術(shù)過硬,也帶了一批徒弟,后繼有人,國輝叔、海敢叔、鏡光、紅初、振峰等都是他的高徒?,F(xiàn)在老崇叔的老婆、子女、媳婦、女婿每星期六都會開“拖拉機”一次,繼承發(fā)揚拖拉機精神,一直堅持下來,據(jù)考證,玉芳叔姆是當下和村會開“拖拉機”年齡最老的一個,快七十歲了還樂此不疲。</h3><h3><br></h3> <h3>鏡光(后排正中)</h3> <h3>  鏡光老板現(xiàn)在發(fā)大財了,有時回想起當學徒時還記憶猶新,念念不忘當年上善圩的加了豆芽的面條,讓人在乏善可陳的日子里,看到點點希望。如老崇叔開恩偶爾再來一支珠江啤酒,面條加啤酒!絕配!在味道里知返,吃完拉去作福壩槍斃都沒意見??梢姰敃r生活之不易!</h3><h3> 味覺是一種記憶,每品嘗一次就喚起一次念想。他說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與師傅的教導分不開。老崇叔口頭禪“知道沒有用,理解更沒用,練熟了才有用!”好合聽,說白了就是熟能生巧!他特別交代注意安全問題,一是起步時盡量不轉(zhuǎn)向;二是在平路或上坡路行駛,需要向某側(cè)轉(zhuǎn)向時,握緊一側(cè)的轉(zhuǎn)向手把,該側(cè)轉(zhuǎn)向離合器分離,切斷該側(cè)的驅(qū)動力,該側(cè)車輪的轉(zhuǎn)速低于另一側(cè)車輪的轉(zhuǎn)速,就能實現(xiàn)順利轉(zhuǎn)向;三是下坡時的轉(zhuǎn)向問題。需要向某側(cè)轉(zhuǎn)向時,則應握緊另一側(cè)的轉(zhuǎn)向手把,稱之為“反轉(zhuǎn)向”;四是減油門時的情況與下坡時基本相似,應盡量避免轉(zhuǎn)向。</h3><h3> 思想是時代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老崇叔平時有學習有思考,永遠記住毛主席教導“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的道理,教育起來還一套一套,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不是熱頭曬老的呢。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難忘的老貓燒須</b></h3><h3> 理論歸理論,在實踐過程中也會有偏差的。記得有一次從饒平載沙回村里,在嶺頭上坡時一個手勢不對,咁衰竟把拖拉機駛離出公路,跌落深溝里去了,老貓燒須!幸好人老練,跳了出來沒受傷,當時不敢讓家里人知道,讓人揪心、岸得人畏!搭信去下善村水煲樓,讓親戚光明叔帶一幫人過來硬把拖拉機從溝里拖上來。記得當時光明叔姆特別懂農(nóng)村風俗,還專門帶來兩只熟雞蛋,在他額頭敲了二下,然后在頭上一邊翻滾一邊念道:“好運翻前來孬運翻出去,好事化前來,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臭事化開開”。然后讓他把這雞蛋當下吃掉,這叫翻運。也真靈驗,從那以后開車再也沒有發(fā)生什么安全事故,好運真的接二連三而至。老崇叔只要想起這件事都感激涕零。</h3> <h3><br></h3> <h3>  讓老崇叔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七十年代送群主山哥的金蓮大姐出嫁江西,當時交通不便,要到九豐才有路過的客車去江西,原計劃是用茂香公的單車送行的,由于元公是第一次做大好事,儀式比較隆重,和村到九豐這段路還是要用“和村婚車”。為確保時間,天鋪白沒吃早餐就出發(fā)。到了九豐車站交了作業(yè),食屎尋屎跡,直奔熟食業(yè),酒篩好,盤子里鋪著兩斤熟牛肉已放在飯桌上了,正準備大開殺戒,才發(fā)現(xiàn)身上備著的廣東糧票是行不通的,真是識劃不識算(蠢貨)!九峰距和村雖然只有幾十公里,但轄屬于福建,有錢但沒福建糧票或全國糧票是不能交關,國營飯店吊襠褲著緊,人事盲分醒,奈何?只能饞得發(fā)抖咬牙切齒趕回來,幸虧沒頭嗱魂,也沒發(fā)生交通事故!講老崇叔耍無賴不肯走,最后請九豐醫(yī)院工作的和村好人娘狗叔來擔保,先欠帳,等山哥工作后才還錢,是和村人車大炮的,完全是魔影魔跡的事。那個“豐衣丈三六,足食二兩半”年代,送親吃飯是不虧待人的,特別是開車的師傅!煮熟的鴨子都飛走,怎能忘記呢?</h3><h3><br></h3> <h3>中國糧票</h3> <h3>廣東糧票</h3> <h3>  總之,再多牛逼的日子,都比不上曾經(jīng)一起傻逼的歲月。當時設計道路的工程師真是屙膿刮赤?。o能),冤枉作惡介,整條公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幾乎沒有平路(道路的原因也是造成和村少單車之一),特別在石龍凹、黃土凹、橫擔任、大溪唇等位置又彎又陡。(經(jīng)過幾次改道,現(xiàn)在的公路與以前比爭天十二丈?。M載貨物的拖拉機頭輕尾重,想爬上去簡直是草蜢撩雞公(不自量力),那能怎么辦?打橫來!未上坡把拖拉機開在公路中間,堵死來往的汽車,任憑旅客叼高罵絕,最終為了趕路肯定乖乖下來幫忙推,老崇叔想起陳年往事,為自己的勇敢和老領屎(囂張)覺得好笑。</h3><h3> 難怪張愛玲說,人最可喜的莫如“克服困難”,每次想起來會重新慶幸。(上完)</h3><h3><br></h3> <h3>90年代的和村(可看大圖)</h3> <h3>往期好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