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照片上左為翁承豪,中間是筆者,右為宋文治藝術(shù)館館長,畫家蔡萌萌。</h3> <h3> 版畫,是僅次于中國畫、油畫的中國繪畫的第三大畫種。</h3><div>水印木刻是其中深受人們喜愛的一個畫種。</div><div>許多人熟悉的藏書票就是版畫。</div><div>江蘇省的水印木刻別樹一幟。多年來,在全國版畫展里獨占鰲頭。</div> <h3>翁承豪先生因其水印版畫的突出成就,在全國有很大影響。</h3> <h3>翁先生出身上海,大學(xué)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受過中國著名畫家、教育家秦宣夫,徐明華、黃純繞等先生的親授。是南師大的高材生。由于他在水印木刻上的杰出貢獻,被直接調(diào)入江蘇省版畫院任院長。</h3> <h3>他插隊在常熟的長江邊一個非常安靜而干凈的小鎮(zhèn),滸浦。長江邊的灘涂在一般人眼里荒涼蕭瑟。但是在他的筆下,竟然變得如此的有情趣和韻味。</h3> <h3>以下這些作品只是翁先生一小部分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構(gòu)圖十分考究,以刀代筆,用刀大膽有力,刀法豐富多變。線條的疏密變化,畫面的幾何構(gòu)成都充滿了靈氣。</h3> <h3>特別是利用自己擅長水彩畫技法的長處,開拓了用水墨暈染與版畫相結(jié)合的辦法,使這個原來比較板刻結(jié)的畫種,變成有特殊韻味的一個“新畫種”。由于他的印法特殊,一些美術(shù)學(xué)院版畫系的教授都去向他學(xué)習(xí)。并且把他的特殊技法進行了推廣。</h3> <h3>版畫受印刷的局限,每一種深淺的顏色就要刻一塊板子,所以顏色不能多。色彩豐富也不是版畫的特長。<br></h3><h3>那么版畫藝術(shù)欣賞它什么呢?</h3><div>版畫里的木刻,是大家熟悉的。是以刀代筆,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來,然后在刻過的板子上滾上油墨或者其他顏料,再用紙覆蓋其上,在紙的背面摸壓,像蓋圖章一樣,展開以后就得到一張與木板上左右相反的一張木刻了。</div><h3><br></h3> <h3>由于版畫是拓印的藝術(shù),所以形成了版畫特殊的美感。一般來說,版畫的輪廓線都十分清晰。在木板上的版畫應(yīng)該有刀味和木味。</h3><div>版畫的家族里弟兄姐妹不少,不光是木刻,還有銅版畫,石版畫,吹塑版畫,絲網(wǎng)版畫等。工具不同,味道也不同。我們每天看到的人民幣,就是銅版畫。</div> <h3> 由于受印刷,材料的限制,所以一般的版畫色彩都是平鋪的。但是有一種水印木刻,由于采用水彩畫顏色拓印,所以可以印得有一種水的韻味。特別適合表現(xiàn)水鄉(xiāng)風(fēng)景。</h3><h3> 江蘇的水印木刻在全國獨樹一幟。</h3><h3> 下面這幅畫的天空,就感覺有三夾板的木紋味。</h3> <h3> 翁承豪先生的水印木刻又是這一領(lǐng)域的佼佼者。</h3><h3>他的作品非常講究畫面的意境與情趣。</h3><h3><br></h3> <h3>版畫里的白色,就是把板子刻掉,黑色就是把板子留出來。要使留下來的線條流暢美觀,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版畫里有句話叫“金線銀洞”,金線就是指輪廓線條。銀洞就是指線條之間形成的負空間。</h3><h3>版畫非常講究畫面的點線面所構(gòu)成的形式美。</h3><h3>對稱,均衡,疏密,方圓,曲直以及各種復(fù)雜形狀組合而成的對比與統(tǒng)一。都是版畫家技術(shù)的強項。</h3> <h3>翁承豪先生差不多40年前作品就進了全國美術(shù)展覽。以后又探索將四度空間融入畫面,并且探索一種獨創(chuàng)的拓印法,使江南水鄉(xiāng)增加了一層霧朦朧情朦朧的意境。更拓展了版畫表現(xiàn)的技巧。</h3> <h3>由于印法特殊,造成了十分滋潤,柔和的水味。</h3> <h3>下面這段話是他對當(dāng)年歷史的回顧。也正是有著與陳丹青相仿的經(jīng)歷,使他的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h3><div><br></div><div> 我是老三屆,逃不了上山下鄉(xiāng),1970年,躲在家里三年的我,被發(fā)現(xiàn)還留在上海,于是那些大爺大媽天天上門敲銅鼓……我是被這些吃飽了無事干的大爺大媽們敲到老家去的,躲了三年,最終還是被他們發(fā)現(xiàn),沒辦法,只有回老家常熟,老鄉(xiāng)其實很不歡迎所謂知青,是來搶工分的,累死累活的,我第一年最終被評一天大概是零點六工,一工也就三角左右,我一天也就是一角八分,盼天天盼跳農(nóng)門……現(xiàn)在倒好,老是留戀插隊年代,最好有塊地,屋前門后有小河,清澈的河里小魚游來游去……做夢吧?所以有時候畫點水鄉(xiāng)回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