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寧波旅游,天一閣是不可不去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天一閣,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天一街,是中國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私家藏書樓,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更是寧波市的文化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 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原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處,現(xiàn)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余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p> <p class="ql-block"> 范欽(1506年-1585年),字堯卿,一作安欽,號東明,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明朝中期官員、藏書家。</p> <p class="ql-block"> 范欽終生嗜書,喜好收藏。為官多年,每至一地,廣搜圖書,在收集和保存文獻方面的貢獻很大。歸里后,歷時五年,在月湖西岸建造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取名天一閣。</p> <p class="ql-block"> 天一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坐北朝南,為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的硬山頂重樓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頂,青瓦覆上。一層面闊、進深各六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后設(shè)窗,以利通風(fēng);</span>二層除樓梯間外,為一大通間,中以書櫥間隔;室內(nèi)放置蕓草,防治蟲害。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火。為古代藏書樓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范欽對書閣管理嚴(yán)格,秉持代不分書的理念,同時規(guī)定圖書一律不許出閣。范氏子孫,每房均持鎖鑰,各房到齊,方可啟門入閣??梢娖錇楸2貓D書用心良苦。也正因如此,天一閣及其許多藏書才得以完好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年(1665),范欽曾孫范光文又在閣前疊山理水,植樹筑園。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海礁石堆成九獅一象等景。風(fēng)物清麗,格調(diào)高雅,別具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 縱觀華夏,天一閣堪稱中華藏書文化無比珍貴的活化石。它最初藏書7萬余卷,以明代地方志、科舉錄、政書等珍本為特色,其中大量為海內(nèi)孤本。乾隆修《四庫全書》時,天一閣獻書638種,居全國之首。后歷經(jīng)戰(zhàn)亂與盜損,損失頗多,然其后代持之以恒,社會各界施以援手,使其傳承有序,綿延不絕,且規(guī)模不斷擴大,所藏古籍善本,仍為中國古籍研究的寶庫。</p> <p class="ql-block"> 放眼全球,天一閣也是世界圖書館發(fā)展史上當(dāng)之無愧的里程碑。它與意大利馬拉特斯塔圖書館、美第奇家族圖書館并稱"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 而就其建筑理念與建筑藝術(shù)來說,也深刻影響了清代藏書樓的設(shè)計。乾隆帝為存放《四庫全書》,命人測繪天一閣,仿其"天一地六"格局建造了文淵閣等"內(nèi)廷四閣"。</p> <p class="ql-block"> 歷代文人大家,對天一閣無比尊崇,給予天一閣至高無上的評價,成為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不朽的豐碑。</p> <p class="ql-block"> 在民國時期,尤其是建國后,天一閣經(jīng)歷了快速的發(fā)展,先后遷入數(shù)座有代表性的藏書樓,如尊經(jīng)閣、抱經(jīng)樓和水北閣等,從而由單體保護發(fā)展為群體保護,成為展示中國古代民間藏書文化最豐富的書城。還將石碑、石亭、石馬、石虎和鐵牛等許多文物點綴于園內(nèi),尤其是將秦氏支祠劃歸天一閣,擴大了天一閣的面積,延伸豐富了藏書文化的范圍,為研究書法、地方史、石刻、石構(gòu)建筑和浙東民居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 目前,天一閣景區(qū)按照功能劃分為: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三個游覽區(qū)域。</p> <p class="ql-block"> 比較便捷的游覽路線是:西大門→東明草堂→寶書樓→東園→明州碑林→秦氏支祠→書畫館,全程大約2-3小時。</p> <p class="ql-block"> 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qū)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東明草堂,為天一閣建成前范欽的藏書樓,正門前有獬豸浮雕。范欽號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又稱“一吾廬”,東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中國歷代尊崇經(jīng)學(xué),各省、郡、縣學(xué)中均建有尊經(jīng)閣,用以珍藏經(jīng)籍。</p> <p class="ql-block"> 此處尊經(jīng)閣,原先位于寧波府學(xué)內(nèi),建于光緒年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天一閣重建時遷入天一閣內(nèi),建筑格局為重檐歇山頂,內(nèi)藏御賜書籍和儒家經(jīng)典。尊經(jīng)閣原為清光緒年重建,仍保持原來重檐歇山頂建筑結(jié)構(gòu)。</p> <p class="ql-block"> 明州碑林,共有碑173方。年代最早的為宋碑,大多為明清時期的碑,成為明州碑林的主體。最晚的為1988年立的《天一閣東園記》,系陳從周所撰、沈元魁所書、顧廷龍篆額,張根方刻字。碑文記述了天一閣東園的建設(shè)情況。</p> <p class="ql-block"> 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qū),包含南園,有明池、假山、長廊、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是典型的江南庭院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眾多石雕文物點綴園林之中,讓游客在憩息之余,便可欣賞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qū),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cè),有宅六棟: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p> <p class="ql-block"> 平和堂,麻將展覽館,展示了麻將的起源與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秦氏支祠:國家級文保單位,以朱金木雕戲臺聞名,被譽為"浙東第一雕"。</p> <p class="ql-block"> 天一閣不僅是一座藏書樓,更是中華文脈守護的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其中,既能感受書香墨韻,亦可體味古人護書之艱,堪稱一部立體的中國藏書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其"以水御火"的建筑智慧、江南園林的雅致格局,以及歷經(jīng)劫難仍綿延不斷的文化傳承,使其成為寧波必訪之地。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