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昵稱:春江東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 篇 號:245409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 / 圖:春江東流/網(wǎng)絡(luò)</span></p> <p class="ql-block"> 10多年前,買過一本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錢鐘書散文》,當(dāng)時比較年輕,心靜不下來,讀了幾十頁就放下了,一直到今年五月,才從書架上拿出來正式讀。</p><p class="ql-block"> 錢先生的文字半文半白,引述資料又很多,要讀懂還是需要花工夫的。因此,為了讀懂,我對讀書的速度不作過多要求,每天十幾二十頁就足夠;同時,要求自己每讀完一篇,寫一篇短文概括其內(nèi)容。共花了整整兩個月時間,才把它讀完。</p><p class="ql-block"> 《錢鐘書散文》收集了錢先生《走在人生邊上》、《七綴集》中的全部文章,以及一些筆記、書信等,主要涉及書評、文學(xué)批評、比較文學(xué)、書序等文論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 錢先生博學(xué),<span style="font-size:18px;">學(xué)貫古今中外,</span>是公認的大學(xué)問家。</p><p class="ql-block"> 在《詩可以怨》中,他從《論語》“詩可以怨”出發(fā),梳理司馬遷詩為“不朽防腐劑”,鐘嶸“生存止痛藥”、韓愈“不平則鳴”等理論脈絡(luò),以及弗洛伊德、尼采等觀點,并通過對創(chuàng)作心理機制分析,指出“詩以窮而后工”傳統(tǒng)詩論不足。他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典故,卻又毫無堆砌之感,打通了不同學(xué)科疆界,可謂文論典范著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窗》這篇文章中,從古代詩人陶淵明對于窗子的精神感悟,到繆塞詩劇里關(guān)于窗子的妙語,再到凱羅《晚歌》中“雙瞳如小窗”的描述,以及孟子、梅特林克等關(guān)于眼睛與心靈關(guān)系的觀點,錢先生也都能信手拈來,展現(xiàn)了其對古今中外文學(xué)、哲學(xué)等領(lǐng)域的廣泛涉獵。</span></p><p class="ql-block"> 在《通感》一文中,錢先生從“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出發(fā),引出對“通感”的討論,他第一個引進此概念,系統(tǒng)闡釋感官互通現(xiàn)象,以用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鑒賞,并列舉海量的中國古詩文和國外文學(xué)的詞句段落,說明這一手法在實際當(dāng)中的應(yīng)用?!吨袊娕c中國畫》一文,則通過對大量古代詩畫作品及評論的分析,揭示了詩畫之間既相互關(guān)聯(lián)又存在差異的復(fù)雜關(guān)系,打破了傳統(tǒng)觀念中對詩畫關(guān)系的簡單認知。</p><p class="ql-block"> 即使在《說李賀〈致酒行〉“折斷門前柳”》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中,為了厘清清代著名學(xué)者王琦注李賀《致酒行》句“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的正確意思,錢先生一股腦吟出十四首包含“柳”字的詩詞,引用古代習(xí)俗,說明折柳除了有離別送行,還有寄遠催歸的意思,遠行人遲遲不歸,家人一次又一次反復(fù)折,才將柳樹折斷,而不是攀登至斷。指出王注“攀樹而望行人之歸,至于斷折”的錯誤。</p><p class="ql-block"> 這種“飛花令”本領(lǐng),在沒有搜索引擎的時代,需要腦子里有海量的詩詞儲備,而且得記得牢,所有詩句都得靠日常背誦積累,相當(dāng)于把“數(shù)據(jù)庫”存在腦子里,檢索全憑記憶。</p><p class="ql-block"> 諸如此類在錢先生的文章中俯拾皆是,閱讀他的文章如同走進了一座古今中外文化的大觀園,令人目不暇接,不能不敬佩錢先生融合各門知識的能力,感受其獨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錢先生的文章充滿幽默與風(fēng)趣。 </p><p class="ql-block"> 在《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中,他巧妙運用魔鬼這一形象,以魔鬼酒后誤入自己的住處,展開一場有趣的對話,譬如魔鬼嘲笑他的住房條件和通貨膨脹嚴重時說,“你房里竟黑洞洞跟敝處地獄一樣!不過比我那兒冷;我那里一天到晚生著硫磺火,你這里當(dāng)然做不到——聽說炭價又漲了”;在談及人過于追求名聲時,魔鬼說“將來我若做自述,非另外捏點新奇事實不可”、“自傳就是別傳”,側(cè)面揭示現(xiàn)代人追逐名利的欲望,以獨特的構(gòu)思和奇幻的情節(jié)展現(xiàn)幽默,讓人在閱讀中不禁莞爾,同時引發(fā)對名利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論快樂》中,他將快樂比作“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又似“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這般新奇又貼切的比喻,瞬間就把快樂那種誘人卻又短暫的特質(zhì)刻畫得入木三分 ,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陷入對快樂本質(zhì)的深深思索。</p><p class="ql-block"> 在《讀〈伊索寓言〉》中,錢先生對《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進行了“惡作劇”地解讀,如反思青蛙與母牛的比賽、狗對水中倒影的追逐等,以詼諧的方式指出寓言中所反映的人性弱點,語言幽默風(fēng)趣,充滿諷刺意味,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在《吃飯》里,他將吃飯與婚姻、金錢、利益等進行類比,如“把飯給自己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用幽默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中的種種人情世故和虛偽現(xiàn)象,在嬉笑怒罵中展現(xiàn)出錢先生的幽默與睿智,角度新奇,讓人恍然大悟生活中諸多事物的本質(zhì)與表象常常大相徑庭。</p><p class="ql-block"> 他的幽默來源于心胸的博大,文集中自嘲占比不少,譬如在《談教訓(xùn)》一文他就自嘲“此文亦是教訓(xùn)”,暴露一切批判皆難逃被批判的宿命,對于可能的批判的暴風(fēng)驟雨他早就坦然以待。這樣通透的人生哪里會有什么痛苦?</p> <p class="ql-block"> 富有哲思錢先生文字的另一重要特點,他的每一篇散文都像是一把獨特的鑰匙,開啟一扇扇通往不同人生的思考的大門。</p><p class="ql-block"> 在《窗》這篇散文里,他把窗比作房屋的眼睛,“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從門進出的是客人,從窗進出的才是主人”,“窗是人的靈魂”等,簡單的話語,卻道出了窗對于生活獨特的意義,它不同于門是生活的必須,他賦予了窗別樣的詩意與美感,尤其是在人們精神上的作用。愿我們都能多開一扇窗。</p><p class="ql-block"> 在《一個偏見》中,他打破“客觀真理”的神話,提出“偏見是思想的放假”,揭露人類認知的先天局限性。 另外,他還顛覆性地提出所謂“正道公理”本質(zhì)是另一種偏見。</p><p class="ql-block"> 在《談教訓(xùn)》中,他解構(gòu)道學(xué)家的虛偽性,提出“假道學(xué)是真道學(xué)的學(xué)習(xí)階段”,批判道德教化背后的權(quán)力邏輯,指出真道學(xué)家因驕傲滋生罪惡(如宗教迫害),假道學(xué)反因“無本經(jīng)營”可能促成道德進步。 </p><p class="ql-block"> 《雜言——關(guān)于著作的》一文則提出,文學(xué)批評中的“贊美是無形中的賄賂”,作家為了博得贊美,會喪失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自主權(quán)。讀者或文學(xué)批評家,由于對作者偏愛,而喪失辨別能力,并影響其他讀者的選擇權(quán)。</p><p class="ql-block"> 同樣在《論快樂》中,他提出快樂是精神對物質(zhì)的勝利,其短暫性構(gòu)成人類生存的永恒動力。 他視快樂為誘餌,比喻為“釣鉤上的魚餌”,誘人忍受人生甚至“甘心慢死”,直指希望哲學(xué)的殘酷性。 </p> <p class="ql-block"> 精微嚴謹?shù)乃季S和深刻的洞察力也在《錢鐘書散文》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錢先生的許多散文,都是從似是而非或人們習(xí)以為常的觀點出發(fā), 透視表相,發(fā)現(xiàn)細微的差別, 折射出錢先生“圓覽中西,剖毫析芒”的思維鋒芒,在漢語散文中樹立了難以逾越的智性巔峰。</p><p class="ql-block"> 《論復(fù)古》一文,探討郭紹虞《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中“復(fù)古”說所涉及的“外形與內(nèi)質(zhì)”、“歷史上事實總是進化”觀點,指出其矛盾和偏頗之處,對郭所說的唐、宋文學(xué)“復(fù)古”中的“文以貫道”、“文以載道”和“道”與“復(fù)古”的關(guān)系進行了澄清甄別,充分反映錢先生思辨的深刻,展現(xiàn)獨特的文化洞察力。</p><p class="ql-block"> 《漢譯第一首英語詩〈人生頌〉及有關(guān)二三事》,結(jié)合美國詩人朗費羅的《人生頌》漢譯(散文)歷程,以及當(dāng)時中西詩歌交流現(xiàn)狀,錢先生從朗費羅日記和方濬師文章,及清廷機構(gòu)情況出發(fā),考證這第一首漢譯詩的譯者為戶部尚書董恂。</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固有的文學(xué)批評的一個特點》中,錢先生對從古至今中國文學(xué)批評中普遍存在的“人化或生命化”這一特色,進行了總結(jié)概括和深入研究。文章對西洋文評中”西塞羅的議論”、“文如其人”的理論、“似是而非”的人化文評理論三方面進行了精微地比較分析,闡述人化這一中國文評固有特點。</p><p class="ql-block"> 《論不隔》里,錢先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認為“不隔”不是一樁事物、一個境界,而是一種透明洞澈的狀態(tài),并</span>將其由翻譯領(lǐng)域推廣到一切藝術(shù);同時,他還對“不隔”的深層涵義進行了深刻探討,并以通俗易懂的話總結(jié)概括:譬如“霧里看花”是“隔”,如果只想看霧,讀者也有看到“霧”的同感,就是“不隔”。</p><p class="ql-block"> 錢鐘書先生著作豐厚,僅《錢鐘書散文》就有很多值得我們認真研讀之處,無怪乎有“錢學(xué)”之說。我一個門外漢,只讀了一點皮毛,便收獲了不少樂趣,不過也只能說這么多,說多了就露餡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理在趣中,思在笑里。</span> 閱讀《錢鐘書散文》,不僅僅是在欣賞文學(xué)作品,更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淵博的學(xué)識,激勵我們不斷去學(xué)習(xí);深刻的哲思,啟發(fā)我們以更深刻、更獨特的視角去觀察、理解這個世界;他的幽默風(fēng)趣,更賦予我們?nèi)松闹腔郏谌松倪吘?,去尋找生命?lt;/span>快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中若有不到之處,歡迎美友老師們批評指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