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東南歐第一大都會,地跨歐亞,扼控地中海與黑海,連接巴爾干和西亞。一九三零年以前漫長的千年歲月里,它的名字叫君士坦丁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相對照,我更喜歡君士坦丁堡這個名字,響亮,霸氣!遙想公元三百二十四年,君士坦丁大帝,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羅馬皇帝,率領(lǐng)羅馬軍團(tuán)在內(nèi)戰(zhàn)中縱橫捭闔,擊敗對手,收復(fù)失地,又開疆?dāng)U土,在交通便利且地勢易守難攻的伊斯坦布爾,(那時還叫拜占庭)營建新都。為了吸引居民,君士坦丁甚至實行了向居民免費發(fā)放食品的政策。短短幾十年時間,人口就達(dá)到了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成為歐洲當(dāng)時最大的城市。君士坦丁以自己的名字Constantine加上希臘語表示城市的polis作為拜占庭的新名字,即“君士坦丁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君士坦丁的皇位一脈相傳,也許這座城市會有著像歐洲許多城市一樣的靈魂和樣貌。只是歷史沒有假設(shè),一四五三年,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全面占領(lǐng)了這座城市。兩種文化的碰撞,兩大宗教的爭戰(zhàn),自然會塑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城市氣質(zhì)和個性,而正是這種獨特,吸引了全世界游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月下旬的一個午后,當(dāng)土耳其航空的飛機(jī)降落在伊斯坦布爾的機(jī)場時,和朋友早就約好卻一再推遲的計劃也終于落實。朋友從美國來晚到,自己就在這座二零一八年啟用的新機(jī)場里轉(zhuǎn)了一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算是多年來旅行中到過的最漂亮豪華的機(jī)場了。大廳高大寬敞,裝飾漂亮考究,看起來比杜拜機(jī)場還豪。隨便一個賣水果的小亭子,也如同展覽館。讓人覺得不花幾倍的錢買杯果汁,就對不起這個裝潢。整個建筑的設(shè)計有匠心,有品味。燈光和自然光同時從發(fā)散性的網(wǎng)狀天花板射下,像滿月時的月光,明亮柔和,走到哪里,都讓人愜意松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城市或國家的門戶,硬件這般厲害,軟件上卻并不全盡人意。進(jìn)海關(guān)時,穿著制服的中年女性板著張臉,如同外面陰沉沉的天氣,跟她打招呼都懶得看我一眼。兩個小時后,好友維拉和謝爾頓到達(dá),問他們進(jìn)海關(guān)的感覺,回答和我的感受一樣:海關(guān)人員愛答不理,像是見了不受歡迎的窮親戚。想起來之前看到網(wǎng)友進(jìn)海關(guān)時遭受冷遇的吐槽,這里公務(wù)員有著東方官僚的傲慢作派是做實了。對比去年進(jìn)肯尼亞簡陋的機(jī)場,海關(guān)那個黑人小姑娘的燦爛一笑,尤覺珍貴。</p> <p class="ql-block">水果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機(jī)場離老城區(qū)四十公里,和朋友匯合后,我們坐地鐵,換網(wǎng)約車,折騰到旅館時已到晚飯時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人出了門一拐彎,就來到了小飯館林立的一條忙街,門口都站著一個男士招攬食客。讓我想起了當(dāng)年青島匯泉海鮮一條街的熱鬧非凡。只不過這里的男士比彼時的青島大曼兒有韌性多了,很難找借口搪塞過去。后來的兩天,我們快走到旅館時都有了心理障礙,只得繞道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第一個晚上,我們仨懵懵懂懂的被拉進(jìn)一家坐下,完全搞不懂菜譜,就只點了一個披薩和一盤雜魚。魚的拼盤很大,說不上鮮美,但份量是足夠。謝爾頓結(jié)賬回來告訴我倆,單單這盤魚就是四千多里拉,合美元一百二十刀。三人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服務(wù)員看我們點的不多也沒和我們啰嗦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進(jìn)入伊斯坦布爾之前,在網(wǎng)上簽證,沒注意網(wǎng)址與官方網(wǎng)站的細(xì)微不同,本來七十刀的簽證費花了三倍多才搞定,大門還沒邁出就踩進(jìn)了坑里。相比之下,這頓飯只能算是在老友笑談中的一點佐料。這些年來,防止踩坑的技術(shù)一點沒長進(jìn),但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情緒的阿Q心態(tài)總算練出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城區(qū)擠滿了飯館的忙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住在老城區(qū),幾乎重要的景點都是步行的距離。第二天清早天剛放亮,便一個人拎著相機(jī)出了門,拐了兩個彎便到了蘇丹艾哈邁德廣場(Sultanahmet Square ),這里也叫君士坦丁堡競技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廣場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悠久,游客駐足的地方是三處紀(jì)念碑: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是從埃及順來的,另一塊方尖碑是本地拼接,叫迪奧多西尖碑。還有一塊青銅制的蛇柱,原來上邊的三個蛇頭在大英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廣場上一個十邊形的噴泉亭子,這是為了紀(jì)念德皇一九八九年訪問君士坦丁堡,德國在一九零零年送給當(dāng)時的奧斯曼帝國的禮物,亭子里鑲有金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件禮物沒給土耳其帶來好運。一戰(zhàn)時,奧斯曼帝國和德國鬼混到了一起成為同盟國。仗打敗了,本來就不富強的奧斯曼帝國割地又賠款,吃了大虧。后來被稱作土耳其國父的凱末爾領(lǐng)導(dǎo)著打退了希臘,亞米尼亞和英國的入侵,以土耳其共和國取代了奧斯曼帝國,以洛桑條約取代了喪權(quán)辱國的色弗爾條約,才免于了亡國的命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經(jīng)常能在土耳其的城市中,看到懸掛著的凱末爾大幅畫像,看得出土耳其人很崇拜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國送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廣場中間便是著名的藍(lán)色清真寺。它的大名叫作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和外面的廣場同名。由艾哈邁德一世(奧斯曼帝國第十四位蘇丹)始建于1616年。它所處的地點,就是原來拜占庭帝國皇宮的舊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斯林清真寺一般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宣禮塔,供毛拉在上面呼喚信徒按時做禱告。寺院規(guī)模越大,級別越高,宣禮塔也越多,但最多是四個。這座清真寺居然有六座宣禮塔,差一點就和七塔的麥加最神圣的大清真寺平起平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個宣禮塔,加上索菲亞大教堂的四個,還有旁邊一個小清真寺的兩個,要是一起呼叫起來,估計那個長長的拖腔得把這一片的房屋震的顫抖。我們的住處離的不遠(yuǎn),倒是沒聽見太大的動靜,許是賓館的窗戶做了隔音處理。</p> <p class="ql-block">有一個宣禮塔被圍著修繕,怎么數(shù)也是五個,沒找到第六個。</p> <p class="ql-block">藍(lán)色清真寺的名字來源于它的內(nèi)部,兩萬塊產(chǎn)自伊斯坦布爾附近Iznik城的瓷磚作裝飾,全部是藍(lán)色為底,手繪的各種郁金香花苞圖案,內(nèi)墻和一個個拱形連接的天花板,到處能看到朦朧的藍(lán)色。</p> <p class="ql-block">進(jìn)去祈禱前洗腳和凈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進(jìn)藍(lán)色清真寺參觀免費,里邊工作人員不少,對著裝要求很嚴(yán)。維拉穿著一條到膝蓋的中裙,被告知不合格,遞給她一條麻袋片式的桶裙套上。我的頭巾剛下滑了三分之一,馬上就有人提醒讓我整理。游客的密度那么高,感覺工作人員個個是鷹眼,視力起碼都是二點零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維拉和我不合格的裝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城最宏偉的建筑是圣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phia),就在藍(lán)色清真寺的旁邊,但比后者的歷史早了整整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公元532年,拜占庭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公元下令建造這座教堂,歷時五年,在以后長達(dá)一千年的時間內(nèi),圣索非亞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它的大拱頂,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建筑學(xué)奇跡,整個中世紀(jì)的千年歷史中,無人能夠模仿。直到十五世紀(jì)文藝復(fù)興時期,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問世,古羅馬超級拱頂技術(shù)才得以恢復(f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時代一千年,圣索非亞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圣座,從國王到平民的精神殿堂。</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大教堂的進(jìn)門處,門楣上方有一幅馬賽克畫。中間是圣母抱著基督,兩邊是東羅馬歷史上兩位最強大的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向圣母子奉獻(xiàn)君士坦丁堡城市的模型,查士丁尼大帝奉上的則是索非亞大教堂的模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帶領(lǐng)我們參觀的導(dǎo)游告訴我們這幅畫的重要性: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后,蘇丹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不僅在建筑上做了改動,還把很多畫像毀壞或涂抹。到一九三四年凱爾末當(dāng)政把它改為博物館后,這樣的幾幅畫像才得以見天日,讓我們了解到最初的索菲亞大教堂的模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導(dǎo)游的另一個說法是,遮蓋住畫像,而不是從墻上徹底鏟掉,顯示了伊斯蘭教對其他宗教的包容性,不知道這是否僅是他的一家之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二零二零年,土耳其現(xiàn)任總統(tǒng)艾爾多安又廢止了凱爾末的政令,把博物館再改回清真寺。這讓西方世界一片哀鳴,說是一紙政令讓土耳其倒退了千年。艾爾多安嘴上強硬回懟這是干涉土耳其內(nèi)政,但實際上也沒取消博物館的功能。這座偉大的建筑每年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艾爾多安顯然也承擔(dān)不起搞砸旅游業(yè)的風(fēng)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索非亞大教堂的南邊,就是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jù)史書記載,拜占庭查士丁尼于在他公元527-565年統(tǒng)治時期,用了七千奴隸建成此地下儲水宮,作為當(dāng)時君士旦丁堡市民日常飲用水的來源之一。后來的漫長歲月中,經(jīng)過了三次大的整修,現(xiàn)在也成了收費的景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地下水宮殿由336條各式的羅馬石柱支撐,據(jù)說這些石柱都是從羅馬式舊建筑收集而來。比較知名的是希臘神話里妖女美杜莎倒置的頭像,一個橫著,一個豎著。倒置的原因,根據(jù)傳說是避免把她看到的人變成石頭,拿普通人的眼光看,也就是符合力學(xué)的支撐原理罷了。</p> <p class="ql-block">打上燈光鬧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丹艾哈邁德廣場周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景點—托普卡珀皇宮(Topkapi palace )是默罕默德二世(奧斯曼帝國的第七位蘇丹)在一四五九時下令修建的。我們?nèi)r正修繕關(guān)門,當(dāng)時還覺得不看也罷,東西方的皇宮已經(jīng)看過不少,穆斯林的皇宮在西班牙也看過?,F(xiàn)在想想,還是有點遺憾,東西交匯的皇室,應(yīng)該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托普卡珀宮大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住在老城區(qū),步行能夠到達(dá)的還有大巴扎,和香料巴扎?!鞍驮币辉~來自波斯語,是伊斯蘭國家對有頂棚的集市或市場大廳的稱呼。這兩個巴扎也是默罕默德二世在一四五五年下令修建的,主要是賣首飾,地毯,香料等等。形式上看起來跟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市場相似,但顯然歷史更久,規(guī)模也更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個市場逛逛,影響較深刻的是普通民眾的審美水平,不論經(jīng)營的是什么貨物,攤點上擺的如同藝術(shù)品一樣,環(huán)境也非常干凈,看起來賞心悅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扎內(nèi)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拉塔又名耶穌塔,使整個老城的制高點,從海上,橋上都能一眼看到它的尖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沒去登塔頂,在周邊轉(zhuǎn)了轉(zhuǎn),在陡峭的上坡下沿的馬路,和爬山鍛煉差不多。這種起伏的地勢,一步一景,富有變化,是這座城市的天然地理優(yōu)勢。</p> <p class="ql-block">彩色房子,石子路,都是修在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一八五零年,銀行家卡莫多家族修建的這座大臺階,充分證明了這一帶陡峭的地勢。</p> <p class="ql-block">雨傘街</p> <p class="ql-block">希臘教堂也是在山坡上端。這一帶是希臘街區(qū),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在此走走,一定能看到希臘和土耳其自古到今恩恩怨怨留下的印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臘正教會學(xué)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伊斯坦布爾,不能錯過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游輪。幾個小時的時間,跨??礆W亞兩大洲風(fēng)景,全世界的城市,這里是獨一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斯普魯斯海峽全長僅30.4公里,最深處為120米,最淺處只有27.5米;最寬處為3.6 公里,最窄處僅708米,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古城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當(dāng)年宙斯為了保護(hù)自己的情人伊娥,用魔法把她變成一頭雪白的小母牛?;頌榕5囊炼痣x開希臘,漂泊過程中渡過了這窄窄的水域。而博斯普魯斯在希臘語中正是“牛渡”的意思,海峽因之而得名。這倒是和牛津大學(xué)校名的來歷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觀光游輪行駛緩慢,岸邊古老的歷史建筑一一展現(xi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爾馬巴切皇宮,(Dolmabah?e Sarayi)也叫新皇宮,建于一八五六年。</p> <p class="ql-block">貝勒貝伊夏宮 (Beylerbey Palace )在亞洲區(qū)一邊</p> <p class="ql-block">奧塔可依清真寺(Ortakoy)建于1854年, 風(fēng)平浪靜時有倒影才更有韻味。</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魯斯大橋,連接歐亞兩大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梅利堡壘建于一四五二年。那時,年輕的默罕默德二世率領(lǐng)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西進(jìn),已經(jīng)征服了拜占庭帝國幾乎全部國土,可卻在君士坦丁堡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幾次進(jìn)攻都沒能攻下。當(dāng)時君士坦丁堡已是一座孤城,海路是唯一的補給途徑。默罕默德二世把如梅利堡壘建好后,和隔岸亞洲一側(cè)安斯托利亞堡壘夾海對峙,徹底封鎖了君士坦丁堡的海上補給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四五三年,經(jīng)過五十三天的圍城戰(zhàn),君士坦丁堡最終陷落。末代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領(lǐng)軍民繼續(xù)抵抗,力戰(zhàn)殉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奧斯曼帝國全面占領(lǐng)后,保留了君士但丁堡的名稱,去掉了很多基督教的痕跡,把它作為新都。這樣,作為歷屆帝國的首都,從古羅馬帝國到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拉丁帝國(十字軍東征后占領(lǐng)了半個世紀(jì))再到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見證了這幾大帝國的盛衰興亡。二零零六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 用詩人的筆觸形容這座城市“充滿了帝國斜陽的憂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梅利堡壘Rumeli Fortress</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盡管土耳其政府當(dāng)年強令各國承認(rèn)伊斯坦布爾的名稱,但直到如今,人們?nèi)匀话颜麄€大伊斯坦布爾中金角灣和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區(qū)稱之為君士坦丁堡。因為,這塊海岬才是伊斯坦布爾真正的強硬內(nèi)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地圖(橘色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女塔,距離亞洲一側(cè)海岸僅200米,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南口。拜占庭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始建於西元1110年,此前用鐵鏈封鎖海峽,此后用作燈塔。游船到這里就接近尾聲,從游船下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在我的耳邊響起:“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