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我的老家——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xiāng)大康街村。大康街村地處太行山東麓的丘陵地帶,滹沱河北岸 和靈壽縣相鄰,它的南側(cè)緊挨著黃壁莊水庫,東、西、北側(cè)有田營、康家、趙家岸、白家岸、 張家廟村。</b></p> <p class="ql-block"><b>大康街村莊不大,只有百十戶人家三百多人,村子是由康、趙兩個姓氏組成的。村莊有東西大街,石坡往西姓“趙”,石坡往東姓“康”。我們家住在大街南邊的罄里。</b></p> <p class="ql-block"><b>這里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村民世代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nóng)作物及家禽飼養(yǎng)為生,生活雖然貧瘠但平靜安詳,村民兩姓親如一家。</b></p> <p class="ql-block"><b>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盧溝橋事變的炮聲打碎了這里的寧靜。日本鬼子的鐵蹄踏進了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日本鬼子的掃蕩,燒毀了二百多間房屋,致二十多位村民慘死在鬼子的屠刀下。</b></p> <p class="ql-block"><b>平山縣是老革命根據(jù)地,是抗戰(zhàn)時期河北省的主戰(zhàn)場之一。在這場關(guān)乎民族存亡的生死之戰(zhàn)中,無數(shù)英烈用生命詮釋了“誓死不當亡國奴”的錚錚鐵骨。</b></p> <p class="ql-block"><b>平山縣大康街村在當?shù)厥且粋€非常出名的小村莊,因為當時全村只有三百多人,但參加革命投入抗戰(zhàn)的就有八十多人,其中有十八人獻出了寶貴生命!“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就是當時全村抗日熱情空前高漲的真實寫照。</b></p> <p class="ql-block"><b>1937年10月,八路軍來到家鄉(xiāng)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我父親那年12歲參加了兒童團,1939年3月,剛滿14歲的他參加了八路軍,一直在《晉察冀日報》電務部工作,期間擔任過電臺臺長。</b></p> <p class="ql-block"><b>上面這張照片前排帶著耳機抄寫電文的就是我的父親。他曾經(jīng)說過:“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他是第一個收聽到并轉(zhuǎn)發(fā)出去的”。照片目前保存在馬蘭村《晉察冀日報》舊址陳列館里。</b></p> <p class="ql-block"><b>上面這張照片是1945年12月在北平西部行軍休息時拍的,右數(shù)第三個是我的父親,照片雖然老舊發(fā)黃看不清了,但我還是能分辨出父親那熟悉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1943年反“掃蕩”開始,報社人員組成了抗日武裝,他們一邊辦報,一邊打游擊。那時共產(chǎn)黨組成的抗日武裝就是這個樣子,看著都是“土八路”,就是這樣一支缺少武器彈藥、缺衣少食的隊伍,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了八年抗戰(zhàn)。</b></p><p class="ql-block"><b>前排右一,我的父親。</b></p> <p class="ql-block"><b>大康街村雖然很小,但參加抗戰(zhàn)的人員比例很高,在平山縣名列前矛,在全國也不多見。</b></p><p class="ql-block"><b>2015年,平山縣委、縣政府、縣民政局特批,在大康街村修建了一座《英烈園》,以紀念本村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十八位烈士和本村八位抗戰(zhàn)期間參加革命,解放后去世的地廳級干部,我父親就是其中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這些是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十八位烈士。</b></p> <p class="ql-block"><b>抗戰(zhàn)期間,日寇掃蕩致二十三位無辜村民被殺、被抓、失蹤,現(xiàn)將遇難村民立碑銘記,永世后人。</b></p> <p class="ql-block"><b>這些是抗戰(zhàn)初期參加革命,解放后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他們都是省廳級干部。</b></p> <p class="ql-block"><b>墓碑左面第一個是我的一個伯伯,參加過淮海戰(zhàn)役,那時他是一個團長。他的后面是我的父親,小時候他們是玩伴,死后仍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八十周年?;赝@段血火淬煉的歲月,中華民族以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書寫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最悲壯、最輝煌的篇章。這場勝利不僅重塑了民族命運,更鍛造了跨越時空的精神長城,至今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熠熠生輝。</b></p> <p class="ql-block"><b>八十年后的今天,抗戰(zhàn)精神已化作民族基因。今天我們來這里祭奠死難的烈士,這既是對烈士英靈的最好告慰,更是對紅色基因的世代傳承!</b></p><p class="ql-block"><b>歷史長河奔涌不息,精神豐碑永世長存!</b></p> <p class="ql-block"><b>下面這位是大康街村民趙保勝,是一名老黨員,英烈園是他最早提出在他的籌備主持下完成的,他說“我們籌建英烈園就是一個目的,傳承!讓子孫后代記住80年前一個小小的河邊小村莊犧牲了十八位烈士。被殺、失蹤了二十余名村民。被燒房屋二百四十余間。九死一生走出了8名廳局級老革命??嚯y之重、損失之大、為黨為國為民貢獻之大,全國、全省、全縣、十里八鄉(xiāng)少有!因此,我們健在的這些人有責任、有義務傳于后人,傳于世人。這是八十年前抗戰(zhàn)抗爭的一個紅色經(jīng)典!也是子孫后代的一筆政治財富”。</b></p> <p class="ql-block"><b>他還說“十年前建成了烈士墓碑區(qū)、立上了村名遇難碑。英烈園開園十周年現(xiàn)在將8名老干部魂歸故里!并簡單的將村苦難與榮光布置展示。眾籌建者心盡到!生不憾!義務、善舉、責任、足矣!”</b></p><p class="ql-block"><b>多么樸實的語言,多么高尚的善舉,他們?yōu)楹笕肆粝碌氖蔷袷臣Z!</b></p> <p class="ql-block"><b>這是今天的大康街村</b></p> <p class="ql-block"><b>?后記:</b></p><p class="ql-block"><b> “我哥哥終于回家了,他再也不會孤單啦!”看著眼前刻有“趙春祥烈士”字樣的墓碑,80歲的村民趙旭祥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兒時曾親眼看到過八路軍與日本鬼子進行戰(zhàn)斗場面的他,直到長大以后才知道親哥哥早已在戰(zhàn)場犧牲。但直到昨日上午,他才得以和趙春祥“見面”,以后的日子里,他隨時都可以到《英烈園》看看哥哥了。</b></p><p class="ql-block"><b> 記者看到,除了安放18位烈士墓碑的安葬區(qū),《英烈園》內(nèi)還設置了紀念林、在外老干部歸葬區(qū)、遇難村民紀念區(qū)、抗戰(zhàn)物品陳列區(qū)等待建區(qū)域?;I建小組表示,《英烈園》全部完工后,將形成完整的八年抗日戰(zhàn)爭歷史縮影。還原一個真實的抗戰(zhàn)中的大康街村。</b></p> <p class="ql-block">附:大康街村18位犧牲烈士名單</p><p class="ql-block"> 康黑娃,男,1925年出生,1943年犧牲在靈壽。時任晉察冀軍區(qū)某部5團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康秋秋,男,1911年出生,1940年犧牲在本村。時任某武工隊排長。</p><p class="ql-block"> 康三拴,男,1923年出生,1946年犧牲在獲鹿,時任平井獲支隊排長。</p><p class="ql-block"> 康信,男,1923年出生,1944年犧牲在南甸白雁村,時任平山縣某大隊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康狗保,男,1914年出生,1940年犧牲在娘子關(guān),部隊不詳,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康貴良,男,1926年出生,1947年犧牲在定縣清風店,時任某部6縱隊16旅47團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康貴群,男,黨員。1920年出生,1948年犧牲在張家口,部隊不詳,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康過斗,男,出生年月不詳,1947年犧牲在南甸,所在部隊及職務不詳。</p><p class="ql-block"> 康蔓東,男,1920年出生,1938年犧牲在靈壽,時任平井獲支隊7大隊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康榮貴,男,1922年出生,1948年犧牲在張家口,部隊不詳,排長。</p><p class="ql-block"> 趙春吉,男,1923年出生,1945年犧牲在溫塘,時任晉察冀軍區(qū)四分區(qū)特務團護士長。</p><p class="ql-block"> 趙春祥,男,1917年出生,1941年犧牲在滾龍溝,時任晉察冀軍區(qū)四分區(qū)5團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趙山林,男,1913年出生,1940年犧牲在下槐鎮(zhèn)建都口村,時任晉察冀軍區(qū)四分區(qū)特務團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趙文斌,男,1918年出生,1942年犧牲在回舍鎮(zhèn)回舍村,時任晉察冀軍區(qū)四分區(qū)特務團副排長。</p><p class="ql-block"> 趙文平,男,1919年出生,1941年犧牲在建都口,所在部隊及職務不詳。</p><p class="ql-block"> 趙喜林,男,1920年出生,1941年犧牲在山西省五臺縣,時任晉察冀軍區(qū)四分區(qū)特務團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趙子林,男,黨員。出生年月不詳,1947年犧牲,犧牲地不詳,所在部隊及職務不詳。</p><p class="ql-block"> 趙栓波,男,1918年出生,犧牲時間及地點不詳,時任晉察冀軍區(qū)四分區(qū)特務團戰(zhàn)士。</p> ZRX <p class="ql-block">2025.05.0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