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為兒子的成長做了些什么?(傅耀良)<br>【按語】本文是我20年前寫的一篇回憶文章。當時我兒子剛滿30周歲。<br><br>對于子女的哺育和培養(yǎng),家長責無旁貸。<br>在我家,我與妻子有分工:妻子側重于管兒子的日常生活,我側重于管兒子的學業(yè)和身心成長。<br>我把培養(yǎng)好自己的兒子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目標之一。<br>今天是我兒子傅鋼的30周歲生日。<br>如今,他正在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攻讀計算機專業(yè)博士學位。<br>30年來,作為父親,我曾給過兒子多少幫助?值得好好總結。<br>一、作為父親,給了他一份深厚的父愛<br>讓他從小跟著我參加適合他參加的各類活動;<br>為他購買他所喜愛的書籍和玩具,購買他所需要的參考書;<br>當他做了好事、取得成功時及時夸獎他;<br>當他做了錯事時及時教育他(唯一動過一次手,至今后悔萬分);<br>當他受到挫折時及時鼓勵他;<br>當他受到大孩子欺侮時站出來保護他;<br>當他剛上初中學騎自行車階段每天護送他上學;<br>一次不漏地參加他就讀學校召開的家長會;<br>當他參加各類重要考試和學科競賽時親自送考;<br>陪他赴上海去美國駐滬領事館辦理赴美簽證;<br>他每次回國探親都去上海浦東機場接送;<br>他赴美留學以后,給他寫過上百封電子郵件,在每周一次的越洋電話中送去問候、關懷和溫暖;<br>全面關心他各個階段的成長,包括關心他的個人問題……<br>二、扮演好父親和老師雙重角色,教兒子如何為人<br>兒子小學階段在無錫師范附小上學;初中階段在無錫市二中上學;高中階段在無錫市一中上學。這些名符其實的好學校,校風好,教風好,學風好,讓歷屆學生終身受益。<br>得益于良好的學校教育,我兒子一直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一直被鄰居們稱贊為“好孩子”。<br>在家庭教育中,作為父親,我教兒子如何為人。在日常生活中,我用身教和言教影響他。我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一些優(yōu)良品行:光明磊落、積極進取、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公正處事、誠懇待人。事實證明: 在品行方面,兒子長大以后真的很象我。<br>三、教兒子如何為學,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br>作為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學習方法等,我想方設法將這些寶貴經驗作用于自己的孩子,讓他成為一名愛學習、善學習的學者。<br>我認為,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可以終身受益。<br>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體現在:勤奮、專注、肯鉆研、善讀書、善吸收、善發(fā)現問題、力求有創(chuàng)見。<br>兒子的中小學年代,我家都居住在無錫師范校園里,我的業(yè)余時間常常在自己的辦公室度過,兒子常常跟著我,也在我的辦公室看書、做作業(yè),久而久之,對我的一套學習習慣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有意無意地吸收了其精華,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于他自己的學習習慣。兒子對學習非常專注,自學能力特別強,許多數理化知識和計算機專業(yè)知識都是靠自已獨立鉆研學到手的。<br>四、幫助他形成學科專長<br>我在學校里任教數學和計算機兩門課程。由于受我影響,兒子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在數學和計算機方面逐漸顯露出較好的天賦和相對優(yōu)勢。<br>小學階段,我輔導他參加計算機競賽,結果他獲得了無錫市一等獎和江蘇省二等獎的佳績。<br>初三年級,他一邊參加學校里的數學競賽輔導班,一邊由我為他“開小灶”,進行更嚴格的訓練,結果他獲得了1990年無錫大市(含江陰、宜興和無錫縣)初中數學競賽第一名的佳績。<br>在高中階段,我常利用節(jié)假日和休息日指導他加練數學。<br>后來,在高中、大學本科、讀碩、讀博階段,數學一直是兒子學習上的強項,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他的高等數學獲得了高分。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用數學模型描述太陽物理現象是最大的亮點。<br>在計算機方面,在大學本科、讀碩階段,他先后獲得過多個省級、國家級競賽的獎項。在美國讀博階段,他在一次中國留學生計算機軟件設計評比中獲得過一等獎。<br>五、引導他愛好體育運動<br>我從小愛好體育運動,喜愛打籃球、中長跑等,是個球迷。這一愛好賦予我一副健壯的體魄,自1970年參加工作以來我從未請過一天病假。<br>在無錫師范校園里,球場和田徑場離我家住處很近,我和兒子常常一起到運動場上玩,我教他打籃球和中長跑的一些基本動作。時間一長,我把自己的體育愛好也傳給了兒子。使他同樣喜愛打籃球、長跑等,也成了一個球迷。后來他對足球的迷戀程度居然還超過了我。<br>說打籃球,他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都是校隊主力隊員。到了大學,甚至出了國,仍舊常常參加業(yè)余比賽。<br>說中長跑,他在高中階段曾獲得無錫市一中校運動會男子800米賽跑第3名。<br>六、培養(yǎng)他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br>旅游可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陶治情操。<br>1981年夏天,我們全家赴浙江杭州、莫干山等地旅游;<br>1983年夏天,我?guī)鹤酉群笥斡[了山海關、北戴河、秦皇島、北京、保定、南京等地;<br>1989年夏天,我們全家赴安徽黃山旅游;<br>1991年夏天,我?guī)鹤酉群笥斡[了連云港、青島等地;<br>1993年夏天,1998年春天,我先后兩次帶兒子上北京。<br>通過這些旅游活動,使他喜愛上了旅游。<br>攝影能記錄美好瞬間,提高審美能力。我家中珍藏的照片數目可觀。我對攝影的愛好對他也產生了影響。在大學階段,兒子參加了攝影選修課的學習,后來又創(chuàng)造了許多實踐機會,使他的攝影水平不斷提高,如今早巳超過了我。<br>當然,父親與兒子的興趣愛好不應當也不可能完全一樣。<br>例如,我愛好寫作,兒子卻未必;兒子愛好聽音樂和下棋,我的興趣愛好卻不在此,至少說興趣不濃。<br> <br>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今,在許多方面兒子巳超過了父親。對此我感到無比欣慰。<br><br>寫于2005年7月21日<br><br><br> 下面是我與兒子1983年暑假在北戴河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1983年暑假在山海關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1983年暑假在清華大學校園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1985年在無錫市文化宮內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1990年在無錫二中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1991年在無錫師范校園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2001年在蘇州大學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2006年在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2008年5月在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畢業(yè)典禮會場內外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2008年6月在他就職的美國西雅圖微軟公司總部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兒子在美國西雅圖微軟公司辦公室里的工作照(攝于2008年7月):</h3> <h3>下面是我與兒子在美國各地旅游的合影:</h3> <h3>下面是2023年拍攝的一組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