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吳友武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美篇號:60996540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音樂:致謝網(wǎng)絡(luò)
</b></p><p class="ql-block"> 福建藏著一座被嚴重低估的海上仙山,它不像黃山那樣人山人海,也不像武夷山那樣名聲在外,但這里的風景卻能讓人徹底淪陷——年均霧日超100天,云海翻涌時群峰若隱若現(xiàn),宛若蓬萊。站在山頂還能望見碧海藍天連成一片。最讓人震撼的是,這里明明靠海,卻能在山頂看到云海翻涌,晴天時甚至還能望見遠處的海灣,山海交融的景色瞬間讓人詞窮,只能瘋狂按快門。幽深的洞穴藏著探險的樂趣,1億年前形成的花崗巖洞窟群(如通天洞、滴水洞),洞套洞、洞連洞,冷熱氣流交匯處可感受“一手暖一手涼”。更絕的是,整座山幾乎沒有索道,全靠雙腿“硬核”探索,一路解鎖各種隱藏版風景。</p> <p class="ql-block"> 太姥山,舊稱才山,位于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境內(nèi),挺立于東海之濱,主峰海拔917.3米。2025年3月,最高峰覆鼎峰正式更名為福鼎峰。據(jù)《太姥山志》記載,軒轅黃帝時代,道仙容成子在此煉丹。今石峰下石井、石鼎、石臼尚存。漢代王烈《蟠桃記》載,堯時有老母種藍于此,后仙去,才山改名太母山。據(jù)《福建通志》載,漢武帝命東方朔授天下名山,太母山冊封為三十六名山之首,改“母”為“姥”,即太姥山。
</p><p class="ql-block"> 太姥山奇石雕鏤萬態(tài),形神兼?zhèn)洹U较癖簧裣呻S手撒了一把巨石,有的像兔子蹲在草叢里(玉兔聽潮),有的像夫妻并肩而立(夫妻峰),還有的石頭窄到連“胖友”都得側(cè)身擠過(空中一線天)。山中54座險峰如“筆架峰”“天柱峰”,360處象形石似神工雕琢,108處洞肖人肖物,鬼斧神工。在92平方千米范圍內(nèi),集山、海、川、島于一體,融自然人文于一爐,在國內(nèi)名山大川中較為罕見,被稱為“中國海邊最美的山”。
</p><p class="ql-block"> 太姥山三面臨海,與雁蕩山、武夷山成鼎足之勢,素來便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著稱于世。相傳東海諸仙常聚會于此,因此太姥山也就有了一個別名,那就是“海上仙都”。太姥山被列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遺產(chǎn)。中國四大名茶之一福鼎白茶的發(fā)源地,都說來到了太姥山,你就聞到了白茶的香味。
</p><p class="ql-block"> 繞過一段上山公路,沿花崗巖步道而上,四周是綠油油的茶園。遠處有一座標志性的建筑,名萬安亭,此亭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腳下的這條山路叫白茶古道,承載著福鼎白茶文化的輝煌歷史。沿途都是碧綠的茶樹,等到冬去春來,茶園又將是一片繁華的景象。前方出現(xiàn)幾間房子,門口有聯(lián)“萬古茶經(jīng)陸羽傳,融通七碗茶仙歌”,仿佛述說著白茶祖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房前有一片小山塘,碧波蕩漾。沿著山塘左側(cè)的古道繼續(xù)前進,道旁看到一個“緣”字。遇清彎亭宮指示碑,岔路右拐。山路逐漸平緩,兩側(cè)林木茂盛,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在密不透風的林子里,拽著樹枝向上攀爬,叢林里沒有明顯的路徑,只有戶外人留下依稀可辨的痕跡。至高處,透過樹梢,巍然高聳的太姥山奇峰怪石映入眼簾。向往已久的風景此刻近在咫尺,觸手可及。踏上了景區(qū)游步道,首先來到了龍?zhí)逗?,太姥山美麗的風景立即呈現(xiàn)在眼前。龍?zhí)逗ü怍贼?,水質(zhì)清幽,十八羅漢巖倒映湖中,引人入勝。</p> <p class="ql-block"> 天門北嶺從國興寺起沿著麒麟崗一直盤旋抵至天門寺,全長2.3公里。這條嶺外側(cè)林木蔥蘢,內(nèi)側(cè)峭壁如削,沿途風景秀麗,巖石景觀目不暇接。道旁有巨石危立,大部份懸空,僅有一端與下面巖石相接觸。若有風吹,巨石搖搖欲墜,故稱風動石。天生橋是太姥山非常有名的自然景觀,鬼斧神工,天然而成。石門,內(nèi)有天梯,由一道很陡的臺階組成,一共三百六十五級,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和平與吉祥。太姥山有兩處著名的一線天奇觀,眼前的這道為空中一線天。站在龍珠崗,既能仰望太姥山最高峰新月峰,又可以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新月峰,即福鼎峰,海拔917.3米。峰頂狹小,建有瞭望臺,直徑只有6米左右,但這里卻是太姥山觀看日出的最佳位置,號稱一號觀日臺。俯瞰東海日出,山海相連、島嶼星羅棋布的“山海大觀”盡收眼底。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居高臨下,九鯉朝天峰氣勢磅礴,直入云霄,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心潮澎湃。海到盡頭天作岸,山攀絕頂我為峰。
</p><p class="ql-block"> 從福鼎峰下來,旁有摩霄峰,山頂?shù)碾娨暸_應(yīng)該算是太姥山的最高建筑。白云寺,創(chuàng)建于唐玄宗開元十三年的白云古剎,雖歷經(jīng)幾度興廢,仍保持原樣。從白云寺下來,目標是一線天和九鯉湖,必然要走懸空棧道。九鯉湖位于香山寺的右側(cè),坐落于幽深的峽谷下面。湖泊小巧玲瓏,平靜的湖水像一面鏡子倒映著九鯉朝天峰,湖光山色,如詩如畫??催^九鯉湖,又回到懸空棧道。遠眺海天一色,近看峰巒巍峨,人在棧道走,如同畫中游,美輪美奐。太姥山懸空棧道,又名凌空觀海棧道,全長820米,寬僅有1.5米,緊挨著崖壁而建。一邊是陡峭的山巖,一邊是凌空的深谷,就像游龍一般盤旋在懸崖峭壁上,令人嘆為觀止。目光所及,皆是視覺盛宴。海上仙都,真是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 別有洞天,此處有“三伏腰”,是一處疊石洞。因隨洞形的發(fā)展,鉆洞時須一而再、再而三,連續(xù)三次伏腰而得名。從果然名山摩崖下來,南無阿彌陀佛石也是一處引人關(guān)注的打卡點。</p><p class="ql-block"> 來到太姥山真正的一線天,此處海拔700余米。一線天,即花崗巖中的隘谷,是太姥山最為奇特和刺激的巖洞景觀。一塊巨石裂開一條石縫,如若不過一線天,不算游過太姥山。太姥山一線天,全長68米,落差17米,最窄處只有20厘米,僅容一人側(cè)身通過。進入一線天,只能保持一個姿勢。最狹隘處下腳需要側(cè)斜,不好著力,連顫抖的空間也找不著,所有的恐懼和寒意只能在心底匯集。漫長的巖縫中,人太無助,不能逃避,不能反抗,這種體驗讓人印象深刻。出一線天,后面還有各種巖洞,穿梭在其中,時蹲時俯、時側(cè)時爬,各種招式層出不窮。這一套動作,被譽為太姥山式的健身操。
</p><p class="ql-block"> 來到一片瓦,位于懸崖峭壁間,洞頂有巨石覆蓋,形似屋瓦,構(gòu)成了洞屋。相傳一片瓦是太姥娘娘的居住地,明萬歷年間,洞內(nèi)建庵,即一片瓦禪寺。2010年,一片瓦禪寺建大雄寶殿,采用純黃銅建造,呈現(xiàn)唐代風格,精美絕倫,大方氣派。銅殿高為12米,殿內(nèi)6米x6米見方,所用黃銅高達150多噸,堪稱中華之最。</p> <p class="ql-block"> 順訪太姥娘娘雕像廣場,感受道教文化。雕像高20.88米,暗含“九”數(shù)玄機。</p> <p class="ql-block"> 太姥山集山海川島于一體,既有險峰奇石的壯闊,又有霧海日出的詩意,更有閩東人文的沉淀,是短途深度游的理想之選。這里沒有過度開發(fā)的商業(yè)氣息,有的只是最原始的山海野趣。如果你也受夠了人擠人的網(wǎng)紅景點,不妨來太姥山當一回“山海探險家”——相信我,這座冷門仙山,絕對能刷新你對福建風景的認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