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 5 19 午時 順山門右側(cè)上一陡坡 尋農(nóng)家客棧 飽餐後 攜女兒欲登山 當(dāng)?shù)乩祥涀愿鎶^勇驅(qū)車帶吾等上山且親自講解 年輕時老朽曾多次遊盤山 自知登山辛苦 立即談好價格 乘車遊景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盤山山門風(fēng)景圖</b></p> <p class="ql-block"> 【戲說一】盤山始記於漢 興於唐 盛於清 民國初年同泰山 西湖 故宮等並列爲(wèi)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 【曹操】【 唐太宗】【遼太宗】等歷代帝王都曾遊歷過此地 國家5A景區(qū) 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蹟並著 亦爲(wèi)佛 道 儒三教文化融合之地 山上寺廟衆(zhòng)多 如天成寺萬鬆寺等 見證了佛教在當(dāng)?shù)匕l(fā)展歷史</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盤山主峰掛月峰</b></p> <p class="ql-block"> 遊山如讀史 相傳東漢末年 無終名士田疇率宗族人隱居於此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曹操率軍隊北伐烏桓時 田疇請爲(wèi)嚮導(dǎo) 爲(wèi)大破烏桓建功 曹操對其 表封亭侯 食邑五百 但田疇不受 仍然隱居於此 人稱田盤山 簡稱盤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乾隆爺御筆題詩</b></p> <p class="ql-block"> 【戲說二】三盤暮雨 晚春如畫 盤山以三盤暮雨聞名 初春時山間桃花 杏花 梨花競相綻放 花瓣隨風(fēng)飄落如晴雪 薄暮時雲(yún)霧繚繞 仲夏時節(jié) 每薄暮倚 雨後初晴 雲(yún)煙霧靄 浮罩滿山 形成不雨似雨 似晴非晴之朦朧意境 夏季來臨當(dāng)盤山邂逅桃花 漫山遍野之粉 是大自然打翻之調(diào)色盤 暈染出如詩畫卷 以天爲(wèi)幕 以山爲(wèi)景 每片花瓣都寫滿秀山之召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津門十景之三盤暮雨</b></p> <p class="ql-block"> 煙雨朦朧之時 山之三盤 鬆取勝之上 石取勝之中 水取勝之下 盤盤似錦 雲(yún)霧籠罩 身處山間 可聞聲末影 見怪莫怪之象 此時 盤山突顯靈秀壯美 獨具魅力 自古 山之獨特 亦文人嘆不絕 墨客筆下 三盤暮雨 史書記載多多 難怪乾隆帝曾32次到此遊玩 讚歎曰《早知有盤山 何必下江南》隨命工部於盤山南麓建造靜寄山莊</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如如池</b></p> <p class="ql-block"> 【戲說三】北少林寺並非蹭名寺熱度憑空生造出來之概念 歷史上它確曾經(jīng)名震一時 在盤山地區(qū)是乾隆行宮 靜寄山莊之外最重要之外景名勝 不僅與嵩山少林寺關(guān)聯(lián)密切 在元代還曾捲入佛道大辯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盤山北少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獨樂寺內(nèi)的藏經(jīng)閣</b></p> <p class="ql-block"> 此與嵩山南少林一脈相承 但古寺毀於日軍炮火 現(xiàn)在之寺院亦爲(wèi)一座仿舊新建 大雄寶殿前之四大天王怎看怎覺孔武有餘 且威嚴(yán)不足 據(jù)說旁邊山坡上之白塔確爲(wèi)遼代 但細(xì)觀 新建依然 做舊見漸</p> <p class="ql-block"> 【戲說四】踏入文殊院 其裏肅靜異常 香味 煙味撩人 一大朵不知是何等花 引起了吾之注意 真不解集了多少天地靈氣如此嬌豔欲滴 引老朽猜想連連 而木本丁香則一朵一朵攢在一起 散發(fā)著清幽之芬芳 果然是香花不豔 豔花不香 香而豔者多有刺 隨諸多雜香前觀 文殊院其歷史不是很長 明清風(fēng)格仿古建築對古建愛好者之老朽 此刻亦毫無吸引力 只顧女兒之心情是否愉悅 是否喜歡 但各種規(guī)制均很嚴(yán)謹(jǐn) 看出設(shè)計者與建造者規(guī)矩參本之心血 總之爲(wèi)恢復(fù)性新建 老朽無其所談 隨女兒聞香淡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文殊院</b></p> <p class="ql-block"> 院內(nèi)見一碑 某帝王親筆 老朽不才 低聲吟誦 《佛誕祝聖 禮懺 佛供 齋天 浴佛 放生 供僧等修持儀軌 以浴佛功德度脫七世父母 怨親眷屬 法界衆(zhòng)生出離苦海 迴向在世親眷延年益壽 以大智文殊菩薩之力加持 讓所有衆(zhòng)生如願以償 所求必應(yīng) 勝緣難遇 望有緣人士相互轉(zhuǎn)告 隨喜參與 祈願世界和平 人民安樂》</p> <p class="ql-block"> 【戲說五】 登山遊觀 半山一間簡陋茶館 傳爲(wèi)乾隆喝茶之地 然門前一副耳熟能詳之對聯(lián) 觸景生情 當(dāng)時乾隆指柴出上聯(lián) 《此木爲(wèi)柴山山出》 紀(jì)曉嵐望炊煙答 下聯(lián) 《因火生煙夕夕多》 哈哈哈二詩聖實精靈巧妙 此木相落確爲(wèi)柴 山山相落實爲(wèi)出 因火相加確爲(wèi)煙 夕夕相疊實爲(wèi)多 摘出組字 聯(lián)讀爲(wèi)柴出煙多 而和珅橫批更精彩 《青龍一字茶》之諧音爲(wèi)請龍亦自茶 茶農(nóng)見過立馬奉茶 分文不取 像電視劇裏之戲染</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青龍一字茶」茶座</b></p> <p class="ql-block"> 今人對和珅誤解深深 指認(rèn)貪官 其表奸詐 阿諛奉承 其實不然 和爲(wèi)文之上才 武之棟梁 儀表堂堂 作風(fēng)硬朗 大清難得之帥 和倒後 帝王偏差 無官暗調(diào) 朝政昏庸 國之衰退 敗相端端 和之優(yōu) 正本 和其劣 當(dāng)今皆爲(wèi) 笑話中 橫批寫反 豈知和珅怒否</p> <p class="ql-block"> 【戲說六】盤山懸石 在盤山古寺上方寺西側(cè)嶕嶢峯中 有一突出山頂懸石 遠(yuǎn)望像鵝卵 山石兩壁相對 似斧頭鑿切一樣 石縫下亦山洞 取名白猿洞 然《西游記》第一回孫悟空出世時 撰寫 《那座山 正當(dāng)頂上 有一塊仙石……內(nèi)育仙胞 一日迸裂 產(chǎn)一石卵 似圓球樣大 因見風(fēng) 化作一個石猴 五官俱備 四肢皆全 便就學(xué)爬學(xué)走 拜了四方》傳說孫悟空亦從此石縫中誕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盤山懸石</b></p> <p class="ql-block"> 哈哈哈 吾女兒拿捏擺照 相隔十餘丈 借景把玩 異想天開 欲與潑猴嬉鬧 膽大包天 豈不懼天怒 天真無邪 不知悟空何等感覺 無曉菩提祖師是否震怒 然 女兒可暗想 有老爸在此 何懼天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懸石拈指戲潑猴 閨向蒼穹借風(fēng)流</b></p> <p class="ql-block"> 【戲說七】 飛來石 位於盤山景區(qū)嶕嶢峯南崖壁 西架靜室後 寬約十餘米 高約6米 凸出於陡壁 半懸空中 四無依傍 仰視如墜 故名懸空石 舊爲(wèi)盤山八大怪石之一 明代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曾在此建懸空亭 清白之泥土地中怎會憑空砸來此巨石 定飛來之 久而便有在此《繞石走一走 活過九十九 》之奇想說法 老朽不管 強走便繞 繞丫百步 看活幾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巨大的飛來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源清流潔巨石前留影</b></p> <p class="ql-block"> 【戲說八】傳說漢末劉備與關(guān)羽在此擺棋對弈 此時 一樵夫從山頂經(jīng)過 見三英雄驚赫 腳下一石被踩動 樵夫與巨石預(yù)滾下山來 說遲那快 見關(guān)羽頭沒擡 將手中棋子向空中拋去 關(guān)拋之棋子卡在巨石之下 此石與樵夫懸於空中安然無恙 一旁觀棋之張飛見後 不由大叫一聲 好功夫 就此一聲喊 只聽得一聲巨響 身邊一塊巨石被張飛吼音震斷兩截 至此 人們將此石爲(wèi)關(guān)羽懸空石 而將斷裂石稱張飛喝斷石 此談亦代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 哈哈哈 吾真佩服當(dāng)?shù)匚暮乐嫦? 竟驚天大挪移三國演藝之傳說 老朽只知鬼勇張飛躍馬檀溪 當(dāng)陽橋上一聲吼 喝斷橋頭水倒流 勇退曹軍之傳 乃已然神話一般 此地竟如此再登高 這一吼 居然巨石震裂 無愧於神山出神侃 寓言自有後來人</p> <p class="ql-block"> 【戲說九】徐霞客遊記 崇禎元年(1628年)徐霞客遊歷了福建 然後一路北上於次年遊歷了北京和天津薊縣盤山 《徐霞客遊記》之可貴 在於它是實地調(diào)查真實記錄 翔實可靠 準(zhǔn)確具體 有很高科學(xué)價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徐霞客旅遊線路圖</b></p> <p class="ql-block"> 霞客調(diào)查對象遍及各行各業(yè) 有樵夫 牧童 農(nóng)民 商人 行腳僧 旅客等 霞客追求親聞親見 遊記中根據(jù)自己落實程度 用 即 疑 聞等字嚴(yán)格區(qū)分哪些系親自遊過 從不以假亂真 吾等楷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海到盡頭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爲(wèi)峯 徐霞客《青雲(yún)志》</b></p> <p class="ql-block"> 【戲說十】神牛墓 萬鬆寺前歡喜嶺 嶺上松樹翠柏 綠染山間 山路西 臥一塊巨大圓石,南面鑿成石碑樣 中間刻【神牛墓】三字 古時牧童華成於小黃牛之傳說 牧童家境貧寒 將牛買於寺廟中 而小牛戀主 不動地方 隻立於牧童放養(yǎng)之地 靜等主人歸來 怪的是 昨天吃過之草 又長高了 綠翠蔥蔥 亙古不變 小黃牛吃之草叫牛王草 長牛王草之地叫青草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盤山歡喜嶺上神牛福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神牛福地碑石</b></p> <p class="ql-block"> 【戲說十一】鮎魚石 盤山到處都是清清靈靈 雲(yún)罩青山霧繞鬆 盤山如畫景無窮 山中見寓意年年有餘之形似鮎魚石頭 上或坐或臥待拍照之美女 細(xì)看此石確像鮎魚 亦像鱷魚 老朽只等姑娘擺完造型待拍完後在攝石之裸照 可半天不見空境 衆(zhòng)人有喧 此石不像鱷魚 亦有客擾 姑娘也不怕涼著 老朽吟唸 幹嘛要較真 管其像不像 本爲(wèi)俗人一個 自娛自樂自開心罷了 哈哈哈 才拍下這精彩【鱷魚身上榻美人】驚人之片 (此相片取自2010年)</p> <p class="ql-block"> 【戲說十二】石刻碑幢 天成寺舍利塔旁有數(shù)座石刻碑幢 其中有一座刻有悉曇梵字 《大朝丁酉》經(jīng)幢 現(xiàn)位於塔4方形臺基西南角 大朝是蒙古立國之初在北方漢語稱呼 直至1271 年才爲(wèi)忽必烈改定的【元】所取代 大朝丁酉爲(wèi)1237年 上距金亡僅三年 但盤山所在燕 薊地區(qū)早在1215 年即被蒙古控制 據(jù)考證 此幢造刻於金元交替之際 仍用悉曇梵字書寫真言 唐遼以來盛行 梵字書體在東亞大陸北部絕響 在國內(nèi)大朝文物遺存中更顯珍貴 在這座幢上刻有七種真言(輪)這種集於一幢之情況也是歷代鮮見 是否與此座幢(靈塔)所奉之鑑公有關(guān) 體現(xiàn)出當(dāng)時北地佛教時代特徵 幢爲(wèi)寺首座雲(yún)峯所立 刻工爲(wèi)燕京匠人及百餘門資僧刻制 世俗官民各界千餘人蔘與立幢 足見金亡之後此地佛事不衰及寺院與燕京聯(lián)繫之密切</p> <p class="ql-block"> 【戲說十三】天成寺舍利塔 又名古佛舍利塔 始建於唐 重建於遼天慶元十年 明崇禎年間重修 42年爲(wèi)日本侵略軍焚毀 1980年修築整治添配銅鐸和塔剎 此塔八角密檐13層 通高22.63米 每檐角懸掛銅鐸 共104枚 風(fēng)吹鈴響悅耳 塔基以花崗石須彌座和三層磚雕仰覆蓮花構(gòu)成 塔身南面開矩形門 內(nèi)置佛龕 東 西 北三面設(shè)磚雕假門 四側(cè)面浮雕假窗 其上置斗拱 轉(zhuǎn)角柱頭單抄單昂五鋪作 柱間補間斗拱出斜拱 均爲(wèi)仿木磚雕 上承高大13層密檐 磚疊砌法 出檐逐層遞收 塔身及出檐外沿 均微向內(nèi)幽頁 造型秀麗 端莊 塔通體飾淡黃色 與天成寺 翠屏峯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薊州盤山天成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天成寺舍利塔</b></p> <p class="ql-block"> 【戲說十四】東五臺山 初夏時節(jié) 此盤漫山綠遍 層林盡染 東五臺山 位於盤山天成寺北 盤山五臺 即中臺紫蓋峯 東臺九華峯 北臺自來峯 西臺舞劍臺 南臺先師臺 先師臺突兀軒豁 其上砥平 臺外石峭如削 相傳爲(wèi)黃龍祖師趺坐處 登此臺可眺望山陽數(shù)百里形勝 盤山因其自古亦有五臺山 且在山西五臺山東側(cè) 所喚東五臺 兩地臺峯千里相望 臺臺有靈 峯峯撩香 同度日月 慕辰滄桑 更是春去夏來 衆(zhòng)生神靈通 鳥歡雀躍 彩韻濃濃 山峯 綠葉 青柏 嫩嫩相爭 寺廟相襯 顯現(xiàn)出古寺·臨夏之雙眉</p> <p class="ql-block"> 【戲說十五】薊州歷史沿革方誌 夏商時期 薊屬冀州 燕吞併薊地 以此爲(wèi)都 燕惠王在此地設(shè)置漁陽郡 秦統(tǒng)一天下 爲(wèi)三十六郡 此地爲(wèi)漁陽郡 秦二世時遣送陳勝去漁陽戍守 項羽封臧荼爲(wèi)燕王 以薊爲(wèi)都 漢獻(xiàn)帝初平四年 公孫瓚佔據(jù)漁陽郡 三國時期 漁陽郡屬曹魏幽州 晉時改名爲(wèi)燕國 燕亡後 地屬北魏仍爲(wèi)漁陽郡 東魏滅亡後 地屬北齊 隋煬帝大業(yè)元年 復(fù)置漁陽郡 唐高祖武德初年 薊屬幽州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設(shè)置薊州 天寶元年復(fù)爲(wèi)漁陽郡 天寶十四年 安祿山在漁陽郡起兵反叛 唐代宗廣德元年 李懷仙爲(wèi)盧龍節(jié)度使據(jù)守薊州 後梁時劉仁恭佔據(jù)薊州自稱燕王 後唐滅燕 又爲(wèi)薊州 後晉以燕雲(yún)十六州割於契丹 其中就有薊州 宣和七年 金又取回了薊州之地 仍名薊州 元太祖十年薊州隸屬大都路 明代洪武初年薊州隸屬北平布政司 清代薊州屬順天府 現(xiàn)代屬天津 立津之初 津之政要與國探討 其津之大無山可依 憾之感慨 雖將薊於津 津之版圖爲(wèi)葫蘆型 其腰部東隔於京冀之間 往來非常不便 屬奇葩之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薊州獨樂寺觀音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漁陽鼓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薊州環(huán)秀湖</b></p> <p class="ql-block"> 薊州盤山景觀實在太多 老夫長往返於此 均未觀賞全面 奇說奇遇奇石奇峯奇鬆奇亭奇古奇?zhèn)髂坎幌窘?記憶滿懷 大有閱書史記之嫌 斗轉(zhuǎn)星移 朝代更迭 古寓灌薊州 大染盤山 人文墨客抖筆從未吝嗇 帝王將相慷慨大把瀟灑於神境 將此山高捧於仙靈 舍坤靈於奉天 祈碧落於靈淵 神之傳 比比皆冉 老朽有曰 讀懂盤山何時許 再入神境恍入仙 無知殘體踏舊影 但隨老朽度纏綿</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一片殘 四十年前無人觀 三十年前鬼不喚 二十年前見炊煙 十多年前遇火爆 如日金碧冠滿山 朝雲(yún)散清絲 碧落現(xiàn)撫光 手捧不夜候 靜待花信風(fēng) 吾望或許再見------薊州大美盤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盤山西側(cè)的入勝摩崖石刻</b></p> <p class="ql-block">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