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負有留存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使命,也是國家文化客廳。</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以蔡元培、魯迅先生為代表的有識之士奔走推動成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邁出了典守文物、增進教育的第一步。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在天安門廣場東側新建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鄧穎超、萬里、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關心指導,隆重推出中國通史陳列和中國革命史陳列,成為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社會教育大課堂。</p> <p class="ql-block">2003年2月,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組建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更好展示中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引領文博事業(yè)發(fā)展,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十分關心國家博物館建設。</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負有留存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使命,也是國家文化客廳。</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以蔡元培、魯迅先生為代表的有識之士奔走推動成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邁出了典守文物、增進教育的第一步。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在天安門廣場東側新建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鄧穎超、萬里、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關心指導,隆重推出中國通史陳列和中國革命史陳列,成為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社會教育大課堂。</p> <p class="ql-block">2003年2月,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組建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更好展示中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引領文博事業(yè)發(fā)展,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十分關心國家博物館建設。</p> <p class="ql-block">2012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完成并正式對外開放,建筑面積增加到近20萬平米、擁有48個標準展廳,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3萬余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當代文物、藝術品等多種門類,藏品系統(tǒng)完整,歷史跨度巨大,材質形態(tài)多樣,涉及甲骨、青銅器、瓷器、玉器、金銀器、錢幣、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璽印、書畫、雕塑、漆木家具、磚瓦石刻、琺瑯器、玻璃器、絲織品、工藝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等,具有獨特鮮明特點,充分展現和見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血脈綿延與燦爛輝煌。</p> <p class="ql-block">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六次來到國博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三次為國博重要展覽致信祝賀。特別是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吹響了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號角。</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創(chuàng)建11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博老專家回信,強調“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創(chuàng)建11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博老專家回信,強調“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p> <p class="ql-block">希望同志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學術研究,創(chuàng)新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yōu)秀成果,為發(fā)展文博事業(y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這是對國博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為國博高質量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