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風和日麗,乍暖還寒的早春二月。來到了成都人民公園,滿園的梅花、蘭花、海棠花,以及許許多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卉竟相開放,到處姹紫嫣紅、草長鶯飛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p> <p class="ql-block"> 公園始建于1911年,那時名為“成都市少城公園”,少城緊鄰成都明皇城,是成都傳統清代建筑聚集地,現人民公園由少城公園改擴創(chuàng)建而成。</p><p class="ql-block"> 以創(chuàng)新,開放,包容,共享為理念,以宣傳巴蜀傳統民俗風情,休閑文化和川派園林藝術為主題,公園宣傳成都,相約成都,美樂成都,展示安逸成都。</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民國時期的“成都市少城公園”大門。</p> <p class="ql-block"> 公園內古木蔥郁,青影搖曳,蘭草海棠梅花應時節(jié)競相怒放,民國風情的西式建筑在綠樹叢中隱現。中式園林的亭臺長廊,清池小橋,池中蕩舟的游客;庭院、湖畔竹椅圍坐著品茶聊天休閑的市民,是現代時尚元素的繼往開來。在這里,游客盡情地享受著可沉浸式的游園體驗。</p> <p class="ql-block"> 成都人民公園是一個集園林、蜀都文化、文物保護、愛國主義教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此文不打算介紹公園里絢麗多彩,花紅柳綠的湖光山色,但會在文章中穿插些自己拍攝的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出發(fā)點,首先是公園里的愛國主義情懷,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川軍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不畏犧牲,流傳千古的抗戰(zhàn)精神值得紀念;其次是四川人民在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中的巨大作用。濃墨重彩地回顧這兩段歷史,是對年輕一代的激勵。</p><p class="ql-block"> 下圖:“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碑石下有民眾自發(fā)敬獻的鮮花。</p> <p class="ql-block"> 川軍,即四川的地方軍隊,歷史上以其英勇善戰(zhàn),忠誠報國而著稱。抗日戰(zhàn)爭中尤為突出,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期間,川軍先后有7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zhàn),約占全國出兵抗戰(zhàn)軍隊總數的1/5,是除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zhàn)中的所有大型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新華日報》的社論“感謝四川人民”,也提到抗戰(zhàn)時期每十五個四川人就有1個人上前線(那時四川省總人口約5200萬),正面戰(zhàn)場上抵御日軍的中國軍人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四川人。</p><p class="ql-block"> 下圖左為:雕塑《壯士出川》</p><p class="ql-block"> 右為文字介紹</p> <p class="ql-block"> 八年全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中,出川參加抗戰(zhàn)的川軍總計約350萬人,他們轉戰(zhàn)大江南北,參加了眾多重要戰(zhàn)役,為抗擊日軍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由于戰(zhàn)爭的殘酷,川軍傷亡慘重,最終回到四川的人數僅剩約13萬至13.8萬,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占全國抗日戰(zhàn)場上中國軍人死亡總數的20%以上。這一數字反映了川軍在抗戰(zhàn)中的巨大犧牲和貢獻,也銘記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必將千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展示部分川軍將領和士兵抗戰(zhàn)的圖片,以及歌頌宣傳將士的功績。</p><p class="ql-block">當時川軍的口號:川軍戰(zhàn)天下,雄起響四海!</p><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介紹朱德總司令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川藉軍事家劉伯承元帥率領八路軍打擊日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率領川軍與日寇浴血奮戰(zhàn),血染沙場壯烈犧牲。</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場上其他川軍將領的事跡介紹。</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四川西充縣成立“西充各界人士抗敵后援會”并組成了856名“西充壯士團”。</p><p class="ql-block">當時西充壯士856人,共分成8個連,第一仗是在江西湖口殷家山守江防陣地,第一次和日軍交戰(zhàn),就犧牲了10多人。</p><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李宏毅成了機槍連代理排長,參加了進攻南昌的作戰(zhàn),西充戰(zhàn)士又犧牲了100多人。</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第二次進攻南昌。在這次戰(zhàn)斗中,部隊被日軍包圍,差點被日軍全殲,戰(zhàn)士們拼死搏斗,舍身去炸日軍坦克。在和日軍拼刺刀時,李宏毅甚至用嘴咬日軍,幾經搏斗部隊才得以突圍,他也僥幸逃脫。這次戰(zhàn)斗,西充戰(zhàn)士又犧牲300多人。</p><p class="ql-block">在1944年的龍衢戰(zhàn)役中,當時全團1800多人。為了掩護百姓,全團暴露在日軍炮火之下,幸存的戰(zhàn)士無幾,連李宏毅在內,一共只剩下3個西充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8日,李宏毅所在77團進攻昌化縣城,這是對日軍的最后一戰(zhàn),不幸的是,另外兩名在該團擔任連長的西充戰(zhàn)士犧牲了,身為營長的李宏毅也在戰(zhàn)斗中受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以上文字來源于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 西充八百壯士的戰(zhàn)斗經歷,僅僅是抗戰(zhàn)中川軍的一個縮影,西充川軍856人出川,855人犧牲,抗戰(zhàn)勝利后僅李宏毅一人幸存。</p><p class="ql-block"> 李宏毅回川后,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裝著855個兄弟的囑托:“誰要是活著回去,誰就要給西充人一個交代?!睂?lt;/span>了一本《征途札記》,記錄了“西充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西充八百壯士赴國難簡介</p> <p class="ql-block"> 記錄川軍戰(zhàn)士離家告別親人,奔赴抗戰(zhàn)前線的雕像視頻。</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軍對當時國民政府所在地陪都重慶的大轟炸,重慶的大轟炸遺址紀念館至今對外開放。但是日軍對成都的轟炸卻知之甚少,在公園里才知道了這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到1944年末成都遭到了日寇31次大轟炸,造成數千人傷亡,以下二次轟炸尤其慘烈。</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11日,日寇對成都的轟炸造成了2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傷。</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27日,近百駕敵機對成都進行了4批輪番大轟炸,造成數十人遇難。</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二次大轟炸后城市的實景照片,到處是一片廢墟。</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建立的“成都大轟炸遇難同胞雕塑”,并附部分死難同胞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 1913年為紀念四川保路運動死難者而建立的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保路運動又稱鐵路風潮,是反對清政府出賣川漢、粵漢鐵路的群眾運動。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內閣頒布“鐵路干線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歸“國有”,任命端方為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并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p><p class="ql-block"> 清廷出賣筑路權的行徑激起各地人民反對。湖南各界群眾以鐵路公司、咨議局為陣地,積極爭路,迫使湘撫楊文鼎奏請清廷收回成命。上奏遭申斥后,民眾相繼罷工、罷市、罷課,拒交捐稅。湖北咨議局亦召開大會抗議,疾呼“存路救國”。</p><p class="ql-block"> 宜昌商股股東紛紛向鐵路公司索回股本,鐵路工人和附近農民起而支持,與官軍發(fā)生流血沖突。廣東鐵路股東反對清廷強占粵路,堅持商辦,華僑股東聲明“誓死不從”。民眾拒用紙幣,擠兌銀根,以示抵抗。在粵督張鳴岐高壓下,股東赴香港成立保路會,繼續(xù)抗爭。</p><p class="ql-block"> 四川斗爭尤為激烈,立憲派紳商首先發(fā)起保路,五月二十一日(6.17)組織保路同志會,持有租股的農民爭相入會,參加者達數十萬人。在清廷強行接收宜萬段后,群起抗糧抗捐和暴動。七月十五日川督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代表蒲殿俊、羅綸等人,查封同志會和鐵路公司,并用武力鎮(zhèn)壓請愿群眾,死傷數百人,造成“成都血案”。</p><p class="ql-block"> 清廷飭令解散各地保路同志會,擴大鎮(zhèn)壓。中國同盟會員龍鳴劍、王天杰等號召保路同志軍乘機起義。各路義軍攻打成都,久攻不下,轉而分兵攻略各州縣,發(fā)展為全川范圍的武裝起義,有力地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fā)。</p><p class="ql-block"> (此段文字來源于網絡)</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保路死難烈士紀念碑的文字介紹</p> <p class="ql-block"> 1911年 4月,四川爆發(fā)“保路運動”。6月,川漢鐵路股東代表在成都開會,成立保路同志會,各縣保路同志會先后成立。9月7日,清川督趙爾豐屠殺請愿群眾,同盟會會員乘機組織同志軍,在各縣發(fā)動武裝起義,成為武昌起義的前奏。</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先生為四川保路起義的題字。</p> <p class="ql-block"> 成都市和四川省將“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作為國家和省、市的重點文物保護。</p> <p class="ql-block"> 海棠樹上的鳥</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的白梅花和海棠花</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9日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