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2月28日,昨天傍晚到南寧,早飯聽小姑子說青秀山花展可好看了,我立刻興沖沖地說:“今天就去吧!”看著屋外淅淅瀝瀝的小雨,先生有些猶豫,我馬上說:“下雨,人少!”于是,先生陪我再次去青秀山(5A級)公園了。</p><p class="ql-block"> 一出地鐵口,遠遠地就看到由盛開的五顏六色的三角梅搭建的兩排拱形長廊,我們穿廊而過,購買了門票,從西門進入。一進門先生先展開青秀園游覽圖宏觀上給我強調了一下,圓子很大,得計劃好詳略,今天才能看完。我立刻表態(tài),先看花展。于是,他就當起了解說員兼引導,我們從友誼長廊出發(fā),一避雨,二同時可以觀賞到長廊兩邊的風景。長廊全長618米,是廣西最長的文化長廊。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廣西侗族的風雨橋,結合了嶺南園林建筑風格,整個廊體采用樟子松榫卯結構,沒有使用一顆釘子或鉚釘,展現(xiàn)了侗族人民精湛的建筑技藝。長廊不僅是一個景點,還是一個休憩的好地方。廊間展示了廣西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攝影作品,以及東盟各國代表性建筑、服飾和飲食的圖片資料,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濃郁的廣西民族文化和東盟各國文化的氣息,同時還能欣賞到長廊兩旁的名樹奇石、香花異草。走出長廊,讓我眼前一亮,一個由上千盆五顏六色的不同品種的菊花組成的大型花海景觀展現(xiàn)在眼前。正前方有:2024第九屆青秀山菊花展?;ê>坝^一周是東盟十國的圖騰立柱及各種菊花新品種的展示架。沿著這個花海景觀往前走,環(huán)繞著草坪廣場中間青秀山LOGO一周是幾十個不同主題不同造型由千姿百態(tài)的多種色彩菊花組成的藝術造型,它們似多條游龍蜿蜒曲折地引導著人們悠然漫步于花海之中,盡情欣賞菊花盎然之姿,品菊花沁人之香。今年花海還首次選用了菊花品種"微風弗朗明戈粉",其獨特的淺粉色讓整個花海更加絢麗多彩,同時結合臺階的布置手法,將菊花布置成高低錯落的組團,打造了多層次的打卡體驗,提升了人們對菊花之美的感知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這次東盟友誼園共展出菊花約10萬余盆,包括5個色系,約150個品種,其中花海景觀主要展出品種為紅喜鵲、板立黃和微風佛朗明戈粉。同時園內還展出諸多觀賞價值高、色彩豐富的菊花品種。如粉色系的紅喜鵲、大桃紅、大光紅等,紅色系的黃心紅、麗金等,黃色系的星火、無錫王等,綠色系的灑綠色心情、綠菊等,白色系的清新水晶、秀風白等,此外還有乒乓菊、"奇特"系列球菊、"泡泡"系列球菊等形狀奇特、花色豐富的菊花品種。此外,這屆菊花展首次展出炫彩菊。炫彩菊是采用生物炫彩素,通過對新鮮切花進行控水和分枝等手法,將多種色彩均勻地呈現(xiàn)在花瓣上。每一種色彩的組合都恰到好處地展了菊花的獨特魅力,為整個菊花展增添了不一樣的生機與活力。我倆走了一圈用了近1個半小時。先生不停地催促我,說這個速度就是天黑也走不完園子的一半??墒牵颐康揭惶幎加懈鞣N理由無法移動腳步,有的是我沒有見過的品種,有的是我要仔細看看圖片文字解說,有的需要拍照,有的需要留視頻資料,還有更多的時候是他不住的吆喝我在這在那留個影。如此,過了午飯點,肚子咕咕叫了還沒走出展區(qū),又回頭找到剛才路過的小吃區(qū)吃午飯。吃過飯后,雨不但沒有停的意思,反而更大了。即使如此,我們意見一致還是繼續(xù)觀看、交流、拍照!一圈終于欣賞完了,才覺得累和冷。我們又拿出游覽圖規(guī)劃往鐵樹林區(qū)走,千年的鐵樹開了花,誰不想看看呀!雖然我剛才為了拍照把衣服后背都淋濕了,潮乎乎的,風一吹,的確有點冷,還是堅持爬山過橋地走了一大圈,還是沒有看到鐵樹。原來,剛才雨大,我倆走錯了一個路口,跑到文化區(qū)來了,只好將錯就錯吧!從文化區(qū)出來,雨越下越大,我說識時務才對,都要凍感冒了,于是,就回了。晚飯時小姑子問我們是不是東門的花最好看?我倆都笑了,說只看了西門的菊花展。雖然只看了菊花展,但我確心滿意足了,因為,今天我看到了有生以來品種最多、開的最大最美最好看的菊花了。以前,我只知道菊花有白、黃、淡紫色三種,今天見識了我確信,我已經看到的就是最美的,最好的。至于還沒有看到的,那是別人最美的,最好的。我可以留個念想,以后再來。</p><p class="ql-block"> 從小受父母的影響,愛花兒草兒,每到一處,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植物園、花園、花市。這次南下,在云南去了的熱帶花卉園及中國科學院的植物種植園,沒有想到,南寧還有著這么一個專題菊展等著我,心中竊喜之余是滿滿的馨香,同時,也倍感自己在這方面是才疏學淺,今天進園才得知菊花是國際四大鮮切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菊花)之一,菊花在中國被譽為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是高潔、吉祥、長壽的象征,中國文人人格氣節(jié)的寫照,備受文人推崇。有不少關于菊花的典故和詩詞歌賦,尤其詩是不勝枚舉。在源遠流長的養(yǎng)菊、品菊、賞菊、詠菊、畫菊傳統(tǒng)中,菊花慢慢滲入人類的生活和文化中。</p><p class="ql-block"> 菊花是圣潔的"隱士之花",菊花到秋,方獨自開,不與百花爭春,有凌霜傲雪的品性,如隱士般,是謂"花之隱逸者"。而"墓地之花"的風俗是近代才自歐洲傳入中國。據(jù)說,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很多法國人因戰(zhàn)爭失去了親人,需要鮮花悼念。因當時秋季,很少有植物開花,只有菊花還堅挺盛開,于是乎,法國人把菊花獻給逝去的親人,那時,菊花就和"死亡"、"悼念"扯上了關系。從此,歐洲人在傳統(tǒng)悼亡節(jié)日﹣-"萬靈節(jié)"開始使用菊花,慢慢這個習慣被固定下來,將菊花作為喪葬之花,隨著菊花的流傳,從歐洲傳向全世界,也帶到了中國。就這樣,將白菊、黃菊作為寄托緬懷哀思的花,逐漸也成為了中國人的共識。</p><p class="ql-block"> 走出青秀山,眼前仍然是種種的炫彩菊風姿綽約的靚麗倩影,我發(fā)自內心地敬佩和敬慕培育出這些新品種菊花的園藝師們,是你們給這世間增添了多么美好美妙的景物呀!你們是真正美得傳承者和締造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