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dāng)游輪漸漸駛?cè)胨齐p翼環(huán)抱的平靜海彎口,</p><p class="ql-block">當(dāng)海之藍天之藍雙藍漸漸輝映在墻之黃橙,</p><p class="ql-block">馬耳他,一個地中海十字路口的小國,到了。</p><p class="ql-block">游輪將駐守在這里兩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耳他,離意大利西西里島不足百公里,離非洲突尼斯兩百多公里,土地面積只有316平方公里,人口截至2023年約為53萬左右。但它卻是占據(jù)了地中海要害之位的歐盟小國,也是英聯(lián)邦之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的特殊,注定了他的歷史不同凡響!</p><p class="ql-block">除了遠古,拿破侖和騎士團之間的故事就鋪展在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特色的小漁村 馬爾薩什洛(Marsaxlokk) </p><p class="ql-block">小漁村位于馬耳他島東南海岸,彩色漁船“盧祖船”(Luzzu)是小漁村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p><p class="ql-block">盧祖船是一種傳統(tǒng)的馬耳他漁船,涂有鮮艷的藍色、黃色、紅色和綠色,每艘船的船頭都有象征保護的“荷魯斯之眼”(Eye of Horus)圖案。</p><p class="ql-block">和這樣的荷魯斯之眼對上一眼,立馬感覺自己也受到了智慧的啟蒙和特殊的保護!</p><p class="ql-block">我們在那里時,厚而白的云層棉絮般飄灑在彩色漁船的周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里的馬耳他考古學(xué)博物館人潮洶涌,空氣也夠古代味。</p><p class="ql-block">匆匆忙忙中只看了幾個“以肥為美”,</p><p class="ql-block">正為游輪上每天好吃好喝地長肉發(fā)愁呢,這下似乎又有好吃的歷史借口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荒涼的懸崖危石驚濤拍岸,戰(zhàn)戰(zhàn)兢兢站在位于馬耳他主導(dǎo)西南海岸的丁利懸崖(Dingli Cliffs),生怕變豬被吹向哪個風(fēng)口!</p><p class="ql-block">靠近懸崖邊緣有一座小型的教堂。</p><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飛鳥來臨,太陽掠過,小教堂一定會特別寧靜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可以闊到把祖先的古跡遺產(chǎn)(古羅馬引水渠),當(dāng)作停車場使用的壕氣!</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 “沉默之城”(The Silent City)姆迪納 Mdina</p><p class="ql-block">姆迪納是一座古老的城,它位于馬耳他島的中部,在羅馬時代和中世紀(jì)時期曾是馬耳他的首都,直到瓦萊塔建成后,首都才搬遷。</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沒有時間和空間感的古城。中世紀(jì)和巴洛克的建筑與狹窄的石頭街道捉迷藏,轉(zhuǎn)角又都似曾相識,卻也能在古舊中見米其林餐廳蹤跡!更能見馬耳他騎士團的紅白八角十字標(biāo)志!</p><p class="ql-block">因此舊都古城成了不少電影的拍攝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車輛進入受到嚴(yán)格限制,因此古都得名“沉默之城”。</p><p class="ql-block">如今唯有馬車依舊噠噠聲響!響在街頭,響在游人的歡聲笑語里!</p> <p class="ql-block">黃昏時的上花園</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馬耳他騎士團的守城重地 瓦萊塔港口</p><p class="ql-block">馬耳他和馬耳他騎士團有著約三百年的悲喜故事!</p><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島上人們的虔誠信仰迎來騎士的救贖。騎士團護著他們抵抗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犯,而后共同筑成守護的城墻,守護這要地的不被侵?jǐn)_!</p><p class="ql-block">馬耳他的首都瓦萊塔(Valletta),歐洲最小的首都之一,由馬耳他騎士團(圣約翰騎士團)于1566年建立。城市就是以騎士團首領(lǐng)讓·巴黎索·德·拉瓦萊特(Jean Parisot de Valette)的名字來命名。</p><p class="ql-block">游輪正好過夜在瓦來塔港口。在房間的陽臺上可以望見那部瓦萊塔電梯,把人們從港口和瓦萊塔市中心時空錯位地連接起來。</p><p class="ql-block">第一天黃昏時坐過瓦萊塔電梯上到俯瞰港口的上花園古城墻,第二天清晨6點多,又走十多分鐘,再來坐瓦萊塔電梯,俯瞰早霞中的海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處的看臺有幾只鴿子和貓,騎士團的炮和徽標(biāo)仍舊清晰,早班的園丁在整理花草。</p><p class="ql-block">漫步于晨暉,聆聽花園里騎士團們曾留在長廊里的話語。(長廊廊柱上有不少文字和圖案雕刻)</p><p class="ql-block">遠方的太陽已在海面撒下金光,光影漸漸撫過古城墻的炮臺露臺,溫暖和明亮長廊和長廊后的上花園。</p><p class="ql-block">靜坐長廊,沐浴于明媚,清新于地中海的風(fē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層漸漸有些厚,慢慢阻擋了太陽。</p><p class="ql-block">8點多回船時天光已大亮,馬車和出租車也已在港口整裝待發(f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其他行程結(jié)束回船后,坐在游輪房間的陽臺,瓦萊塔電梯又在眼前。1歐元1個來回,昨天傍晚和今天清晨各坐了一個痛快,欣賞海港晚霞和早霞的快樂依然延續(xù)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這個受歐盟資助的電梯項目興趣濃濃!</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瓦萊塔電梯(Valletta Lift)</p><p class="ql-block">正式名稱為巴拉卡花園電梯Barrakka Lift,這座電梯連接瓦萊塔的海港區(qū)和著名的上巴拉卡花園(Upper Barrakka Gardens),既方便游人通行,又可欣賞壯麗景色!</p> <p class="ql-block">看早霞暈染各處,尤其光影穿過上花園長廊</p> <p class="ql-block">清晨游輪碼頭,一邊是出租車,一邊是馬車</p> <p class="ql-block">馬耳他和馬爾他騎士團(全稱為 圣約翰醫(yī)院騎士團,英語: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簡稱SMOM)</p><p class="ql-block">可以說馬耳他島是馬爾他騎士團的家,約三百年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立于公元11世紀(jì)晚期的馬耳他騎士團,是十字軍東征時期的重要騎士團之一,最初是為了保護朝圣者并提供醫(yī)療服務(wù)。</p><p class="ql-block">以“圣約翰醫(yī)院騎士團”為名起家,后來因長期駐扎在馬耳他島而得名“馬耳他騎士團”。</p><p class="ql-block">1530年由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將馬耳他島交予騎士團管理,馬耳他于是成為騎士團的總部。</p><p class="ql-block">1565年的馬耳他保衛(wèi)戰(zhàn)(The Great Siege of Malta, 是歐洲歷史上一場著名的防御戰(zhàn)役。它標(biāo)志著奧斯曼帝國試圖擴張到西歐的努力與基督教世界的激烈對抗。這場戰(zhàn)役中馬耳他騎士團的英勇抵抗,以及馬耳他島在地中海戰(zhàn)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讓馬耳他騎士團聲望日隆!</p><p class="ql-block">1798年,拿破侖在計劃前往埃及遠征時,需要確保地中海的控制權(quán),而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心戰(zhàn)略要地。拿破侖率領(lǐng)法軍艦隊抵達馬耳他島時,騎士團因其宗教信仰和國際條約的限制(不允許與其他天主教國家交戰(zhàn))而無奈放棄,騎士團被驅(qū)逐。</p><p class="ql-block">騎士團失去馬耳他島后,經(jīng)歷了顛簸流亡和重組。</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馬耳他騎士團總部位于意大利羅馬,是一個沒有領(lǐng)土的聯(lián)合國主權(quán)實體!</p> <p class="ql-block">仍可見火炮和騎士團徽標(biāo)</p> <p class="ql-block">三百年,馬耳他騎士團在馬耳他留下了太多的足跡。</p><p class="ql-block">尤其從馬耳他的圣約翰共主教座堂(St. John’s Co-Cathedral)可見一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奇特的教堂,外表普通,內(nèi)里精致,幾乎可說美輪美奐!甚至可以說是巴洛克風(fēng)格的集中代表!</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奇特之處還在于她是獨屬于馬耳他騎士團的教堂,由原本的圣約翰騎士團(Knights of St. John)建造,作為騎士團的禮拜場所。</p><p class="ql-block">優(yōu)美的精雕細(xì)琢和寸寸金箔襯托裝飾,陽光透過穹頂玻璃令教堂更為輝煌時尤其令人嘆為觀止!騎士團不僅是勇氣智慧美德的象征,也是財富的象征!因此教堂內(nèi)處處可見騎士團的徽標(biāo)八角十字。</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地板上更鋪有彩色大理石墓碑,這是騎士們的墓地。輕柔走在這樣的地板上,仿佛輕聲重走了一遍騎士們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最著名的還有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兩幅畫作《施洗者圣約翰的斬首》和《圣哲羅姆》,其中《施洗者圣約翰的斬首》是卡拉瓦喬唯一署名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卡拉瓦喬,應(yīng)該說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在意大利看過一些關(guān)于他的故事,他的作品!有一年回國時,他正好有年輕時的作品《被蜥蜴咬傷的男孩》被借到上海博物館展覽!</p><p class="ql-block">當(dāng)初和同學(xué)一起站立畫前,對于畫家的“狂飆傲嬌”實在是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來看過不少的教堂,但又徹底令我震撼了一次!</p> <p class="ql-block">歲月如歌,烽火千年,“藍黃”猶記!</p><p class="ql-block">馬耳他,一如它港口的雙翼,熱情迎接,謹(jǐn)慎鎮(zhèn)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