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法國的凡爾賽宮是法國封建帝王的行宮,始建于16世紀,后經(jīng)過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凡爾賽宮外觀宏偉,內(nèi)部陳設更是富有藝術魅力,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p> <p class="ql-block">我們團隊成員在凡爾賽宮門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法國購物店里驚喜的看到2024年奧運吉祥物,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比利時????王國首都布魯塞爾,同時它也是歐盟和北約的總部所在地,有“歐洲首都”之稱。另外,它還是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及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的日常會議舉辦城市。</p> <p class="ql-block">比利時皇家廣場,馬克思曾經(jīng)在這里寫下了《共產(chǎn)黨宣言》,《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也曾在此生活寫作。</p> <p class="ql-block">馬克思當年在這里寫下了《共產(chǎn)黨宣言》</p> <p class="ql-block">雨果生活寫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歐盟總部</p> <p class="ql-block">北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有幸走進布魯塞爾的圣米歇爾大教堂,被它的精致宏偉所震撼,堪稱完美,它是持續(xù)60多年才完成的杰作。教堂的整體建筑是哥特式風格,建筑內(nèi)外各種細致和繁復的雕刻,讓人嘆為觀止。這是布魯塞爾當之無愧的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行程最后一個國家是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荷蘭地域面積5.08萬平方公里,人口1760萬(不及北京人口)卻是發(fā)達國家,號稱“歐洲貿(mào)易門戶”。還因其特色有著“自行車王國”“風車王國”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荷蘭最大的自由市場</p> <p class="ql-block">荷蘭又有“自行車王國”之稱。在歐洲其他國家可看到像我國一樣的公用自行車,唯有荷蘭是各式各樣的私人自行車。全國1800萬人口,有2200萬輛自行車。1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合法騎車。政府提倡和鼓勵騎自行車,設有自行車專用道,大型停車場,路邊停車場。高價收汽車停車費,每小時7.5歐元。這樣做的結果是減輕了交通壓力,減少了交通事故。騎自行車本身就是很好的運動,所以在荷蘭不需要減肥,沒有胖子。荷蘭水道縱橫,小巷弄堂,無論是購物還是游覽,自行車都是最佳的選擇。在荷蘭自行車已不僅是一種交通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荷蘭博物館大街梵高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荷蘭是個水城,又稱“風車之國”。因地勢低平,利用風車抽水圍海造田,使荷蘭的國土面積擴大了70%。風車起初用于磨粉、造紙,現(xiàn)在作為能源用于更廣泛的領域,為荷蘭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荷蘭風車構成了獨特的風景,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成為寶貴的旅游資源。風車的使用節(jié)能環(huán)保,讓荷蘭始終保有潔凈的空氣和藍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所接觸的外國人都很有修養(yǎng)、很友好,會欣賞的看你拍照,主動示意幫你拍照,非常高興的愿意與你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是此行我們年輕帥氣的倪旭東領隊,北京第二外國語畢業(yè)后從事國外導游有10年工作經(jīng)驗,對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了然于心,信口拈來。組織管理也很有經(jīng)驗,生活游覽安排的井然有序,贏得了隊員的信任,確保了這次旅行的安全愉快,收獲滿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歐洲境內(nèi)駕駛4300公里為我們服務的希臘司機,他和藹友善,風趣幽默,專門服務中國團,因而會說幾句中國話,當然也會詞不達意。歐洲的路況比較復雜,城市內(nèi)道路都比較窄,奔馳大巴的車身15米長,拐彎抹角時我們都捏著把汗,但他卻從容的沒出過一點差錯,讓人十分佩服。</p> <p class="ql-block"> 短暫的歐洲旅行在緊張愉快中結束了,行程匆忙,意猶未盡。13天打卡式游走了9個國家,感覺像是在一個國家走了不同的景點。仔細想想也是,我們走過的9國總面積141.5萬平方公里,不及我國新疆大(新疆16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838億,僅相當于我國廣東、山東、福建三省的人口總和(2.6854億)。然而,歐洲在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特色卻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首先,從建筑上看,東西方的建筑風格和理念不同。西方建造一個重大工程可幾十年、幾百年完工,精工細作打造精品,后人會繼承和完善,除了戰(zhàn)亂造成的破壞,許多標志性建筑幾百年、上千年都保存完好,他們用這些傳世之作講本國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因地制宜的治理國家,比如自行車王國荷蘭,沒有因汽車的普及拆掉城市房子去建更寬的馬路;市區(qū)看不到聳入云霄的高樓,也看不到臟亂差。</p><p class="ql-block"> 其次,在歐洲的景點經(jīng)常會看到一隊隊中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在比利時大教堂前看到小學生們圍坐在地上,手里拿著紙質印刷本,老師邊講邊作作業(yè)。他們在接觸自然的環(huán)境中學習,從小培養(yǎng)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習慣。而我們的孩子卻封閉在課堂,在死記硬背中熬著他們的學習時光,放學后還要去補習班。從小限制了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第三,整個歐洲的節(jié)奏比較慢,人的心態(tài)和精神比較松弛自然。習慣了中國的節(jié)奏,他們看上去顯得散漫和自我,他們不會為了做生意延遲下班時間。例如在盧浮宮,前半個小時人流如潮,后半個小時幾乎清零。一到下班時間所有商店立馬關門,逛街的人看到的是緊閉的門和櫥窗。</p><p class="ql-block"> 第四,環(huán)保意識強,歐洲人富有但不會浪費資源。比如酒店不配備一次性的用品,牙膏拖鞋也不配,電梯很小,洗澡間很小,但衛(wèi)生很好,他們不奢華講實用。反觀我們在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約資源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p><p class="ql-block"> 第五,講究生活情調(diào)和品味,他們住的房子看上去很簡潔,但是一定會用鮮花和小工藝品裝飾點綴,沿街樓房涼臺的圍欄上會吊著花籃,于細節(jié)處看得見歐洲人的浪漫和情調(diào)。</p><p class="ql-block"> 我想旅游的目的不僅是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還要在行萬里路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梳理照片的過程中,激發(fā)了我對不同國度歷史文化的好奇與思考,充實而快樂。旅途中還結識了新的朋友,此刻我由衷的感到:美麗歐洲不虛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