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常外出,或開車,或乘地鐵,或打車,習慣了這種帶有快節(jié)奏的出行方式。</p><p class="ql-block"> 上周末,我和妻子去新模范馬路某醫(yī)院看望住院的岳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乘地鐵,想像中乘地鐵應該是既省錢又省時間的最優(yōu)選擇。由于最近的出站口距醫(yī)院需要10來分鐘的路程,加上從家到附近地鐵站以及地鐵轉(zhuǎn)乘時間,整個行程共用了45分鐘。</p><p class="ql-block"> 返程時,我臨時改變了想法,決定乘公交車回家,做一次嘗試性選擇,也改變一下久違的“原始”出行方式。出了醫(yī)院門,附近100米左右處剛好有50路公交站臺,可以“一鍵到家”。預想不到的是,公交返程只用了35分鐘,竟然比地鐵出行還要省10分鐘。</p><p class="ql-block"> 選擇是隨意的,美好卻是意外的。</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公交車基本是電動車,綠色環(huán)保,人又不多,乘客挨個排隊刷卡上車,秩序井然,基本上每個人都有座位。與乘地鐵相比,少了風馳電掣般的節(jié)奏,也沒有熙熙攘攘的喧嘩,平靜、舒緩而自然地行駛在寬闊的大道上,而又不失時機地??壳胺矫恳粋€“新地標”。</p><p class="ql-block"> 公交車窗戶是明亮的,邊乘車邊欣賞窗外的風景,是其它乘車出行方式無法比擬的。出租車速度過快,司機為了賺更多的錢,往往深一腳淺一腳油門,讓乘客無法在平靜中充滿遐想;自己開車時,一心不能兩用,要把注意力放在方向盤上,任何的“開小差”都可能帶來意外,也無法讓人“心猿意馬”;乘地鐵則更多的是越過一個又一個黑暗,在狹小的空間穿梭,在飛快的節(jié)奏中奔跑,感受不到窗外“春江水暖鴨先知,竹外桃花三兩枝”的春色美景。</p><p class="ql-block"> 坐在公交車上,靜靜地看著窗外,一步一景觀,一站一花園。中央路歷史的穿越,玄武湖隧道的沉潛,新莊高架下的六角廣場,南林大高高的名稱標志,玄武大道旁的海棠花,徐莊軟件園的幽美……動態(tài)的,變幻的,更是鮮活的,無不帶你走過一個又一個美輪美奐的時光掠影。</p><p class="ql-block"> 不經(jīng)意間突然發(fā)現(xiàn),乘坐公交車出行的大多數(shù)是老年人。我猜想,可能是南京這個博愛之城對60歲以上老人門有著免費乘車的優(yōu)惠政策,也或許是老年人恐懼忽上忽下、忽高忽低的變化和風一樣的追趕節(jié)奏吧。</p><p class="ql-block"> 與乘地鐵相比,更有大不同的是,公交車內(nèi)幾乎沒有人低頭刷手機,更多人或賞窗外風景,或靜坐養(yǎng)息,似乎形成了所謂時尚與落后的鮮明反差。</p><p class="ql-block"> 選擇在心中,美好在途中。有時,過去的不一定是落后的,也不一定是無趣的;時尚的不一定是最美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認可的、想要的,才是最適合的、最有意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