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邵華澤從解放軍總政宣傳部部長任上調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br><br>在他到人民日報社工作不久,我們相識。他那時年近60歲,我那年30多歲,我們成了忘年交,我稱呼他邵伯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h3>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國的旅游業(yè)風生水起,正是形成政府主導型和市場化初期的階段。1993年,我國國際旅游外匯收入46.83億美元;國家旅游局確定了1994年我國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的目標是突破50億美元大關。<br><br>1979年,鄧小平同志曾為我國旅游業(yè)確立了一個宏偉目標:力爭本世紀末達到創(chuàng)匯50億美元的目標。十幾年來,全國旅游行業(yè)的干部職工都在為實現這個目標努力奮斗。<br><br>1994年6月,我從國家旅游局辦公室值班室秘書崗位上調任局直屬機關黨委組織部副部長。1995年春節(jié)前夕,我約邵伯伯與時任國家旅游局副局長程文棟見面敘談,二人暢聊旅游業(yè)的大好形勢。文棟副局長代表時任國家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局長何光暐,向邵伯伯報告了我國旅游業(yè)的創(chuàng)匯目標,邀請邵伯伯考察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狀況。邵伯伯對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成就高度贊揚,當場應允:如果統(tǒng)計結果出來后突破了50億美元,我給你們發(fā)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br><br>1995年春節(jié),我們夫婦陪同邵伯伯和張阿姨夫婦,赴天津考察旅游業(yè)。一起陪同的還有我的好朋友,時任北京市旅游局董春生局長的秘書劉彥三。天津市接待的好朋友是時任天津市副市長王述祖(后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時任天津市旅游局局長孫海麟(后任天津市副市長)、副局長趙學鳴(后任天津市貿促會會長)、行業(yè)管理處處長劉克文(后任天津旅游集團副總經理)。一行人參觀考察了天津市的主要旅游景區(qū)、飯店等,在一起相聚甚歡。邵伯伯說,這是他離開軍隊到地方工作后第一次實地考察旅游業(yè),對旅游業(yè)取得的成績感到由衷的高興。<br><br>邵伯伯還專門考察了天津市的經濟發(fā)展情況,一行人考察了津海集團。1992年,大邱莊成立了堯舜、萬全、津美、津海四大集團。1994年,這四個企業(yè)集團在全國千家最佳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評比中分列第二、七、八、九的位置。津海公司一年銷售額4億多元,利潤2860萬元,張延軍董事長也被農業(yè)部、團中央命名為全國十大明星青年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家,被全國工商聯評為中國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家。 春節(jié)過后的第一天上班,文棟副局長興沖沖地跑到樓上我的辦公室,手里拿著一張人民日報,興奮地喊道:“登了!登了!”我一看,是2月2日正月初三的人民日報頭版的評論員文章,赫然登著《托起這一輪朝陽-祝賀我國旅游創(chuàng)匯突破七十億美元》,頭版頭條登著《我國旅游業(yè)去年再創(chuàng)佳績》。原來,在我們考察期間統(tǒng)計結果出來了,創(chuàng)匯73.23億美元,提前六年實現了小平同志的愿望,旅游全行業(yè)無不為之歡欣鼓舞。 邵伯伯在考察之前就把任務交給了時任人民日報經濟部記者龔雯(現任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由龔雯執(zhí)筆,洋洋灑灑,一揮而就。龔雯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高材生,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當時她負責商務、旅游等行業(yè)的報道,每年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她都參加,我負責會務工作,因此接觸良多,成了好朋友。<br><br>文棟副局長拿著報紙,拉著我跑到了光暐副局長的辦公室,光暐副局長高興地說:“何力,你立了一大功!”<br><br>就在那年,光暐副局長升任國家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開啟了中國旅游業(yè)的“何光暐時代”。這篇文章正像是吹響了這個時代的號角。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h3> 2004年底,我從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guī)司副司長調任中國旅游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br><br>我把調任的消息告訴了邵伯伯,邵伯伯特別高興地說:“咱們兩人都是社長了。”我說:“您是大社長,我是個小社長呀?!?lt;br><br>邵伯伯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攝影家,我提議為他出版攝影集,也為我們出版社增加光彩。邵伯伯想把他多年出訪各國所拍攝的攝影作品結集成冊,定名《海外印象-邵華澤攝影選》。<br><br>社里專門指派了一位資深的攝影編輯老秦,作這本畫冊的責任編輯。老秦非常細心負責,無數次到邵伯伯家里,與邵伯伯和秘書一起挑選作品、策劃構思、設計排版、編輯制作、修改完善、印刷出版,歷時將近一年,于2006年1月正式出版發(fā)行。 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時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敬宜,專門寫了述評文章《鏡頭后面的思考-讀邵華澤攝影選海外印象》,對邵伯伯攝影作品所反映出的為人、為文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h3> 邵伯伯是著名的理論家、大學者,中將軍銜,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自成一體,技法中求變化,平穩(wěn)中顯力度;既有文人的雅風,又有將軍的豪氣。所以,求字的人眾多。 邵伯伯和張阿姨為人謙和,對我格外的好,每逢過年過節(jié)我去黃寺總政大院東院后來搬到西院的家里看望,老兩口都熱情地招呼我喝茶、吃水果,聊家常。邵伯伯總是問:“何力呀,要不要寫字?隨時說呵?!?lt;br><br>秘書都說:“卲老的辦公桌上有一尺高的求字信,但只要是你說話,馬上就給你寫?!?lt;br><br>1995年3月,我的好朋友董軍剛剛成立了深圳市鵬運國際旅行社,來到北京想請邵伯伯題字。我?guī)搅松鄄?,邵伯伯當場就鋪好了紙,揮筆寫下了社名,至今董軍仍然使用著邵伯伯的墨寶。 2004年底,我上任中國旅游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辦公桌對面的墻上空著,就向邵伯伯求字。邵伯伯欣然答應,仔細地問了尺寸,沒過幾天就寫好了,打電話告訴我來取。我把邵伯伯的題字裝裱好了裝在鏡框里,掛在了墻壁上,隨時抬頭就能看見“冰心玉壺”,成了座右銘。 我與邵伯伯成為忘年交這么多年,時不時得到他的題字,也是我的榮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4</h3> 2023年6月,是邵伯伯90大壽。<br><br><div>祝愿邵伯伯和張阿姨健康長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