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夷山位于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qū)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p><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p><p class="ql-block">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是地球同緯度地區(qū)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p><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國家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p><p class="ql-block">1999年12月,根據(jù)世界遺產(chǎn)遴選標準 (Ⅲ)(Ⅵ)(Ⅶ)(Ⅹ),武夷山(Mount Wuyi)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編號911)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成為中國世界遺產(chǎn)之一。</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9日,江西鉛山武夷山“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地。</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勝地,位于武夷山景區(qū)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后九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海拔408.8米。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險峰。</p><p class="ql-block">天游峰</p><p class="ql-block">天游峰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下天游的南端有改建的天游觀。觀內(nèi)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jié),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p><p class="ql-block">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有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賃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下天游的南端有改建的天游觀。觀內(nèi)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殿宇式的樓閣,名“遨游霄漢”,成為游客飲茶、賞景的場所。古人云:“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這里就成了游客的觀景地。</p> <p class="ql-block">云窩</p><p class="ql-block">有上下云窩之分,背巖臨水,響聲巖、丹爐峰、晚對峰、天游峰、隱屏峰等環(huán)列于四周。磊落的巖巒之下,隱藏著許多洞穴,冬春時節(jié)常有縷縷煙云從洞中逸出,在峰石間卷舒,故名云窩。此外還有鐵象石、伏虎巖、聚樂洞諸勝和叔圭精舍、水云寮、幼溪草廬等遺址。另有水月亭、問茶處等設施。</p> <p class="ql-block">隱屏峰</p><p class="ql-block">由茶洞從峰南壁攀登即可登臨,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銳直上且半腰有橫裂三痕的奇石即為接筍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號為“雞胸”、“龍脊”,原為明代道士汪三寶、劉端陽所開鑿。峰頂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遺址,還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諸勝,古代號為“隱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構(gòu)筑的“武夷精舍”遺跡。往峰頂向東盤繞,向北可至天游,由東南而下則可至仙釣臺下。</p> <p class="ql-block">茶洞</p><p class="ql-block">又名玉華洞、升仙洞、幽微碧玉洞天。據(jù)傳原產(chǎn)茶葉極佳,故名。接筍、隱屏、玉華、仙游、清隱、仙掌諸峰環(huán)護如屏,人在洞中如隱井底。唐時曾建石堂寺于此。宋代劉衡、明末黃道周、清朝董天工等曾隱居于茶洞,有留云書屋、望仙樓等遺址。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別登臨接筍、天游二峰。</p> <p class="ql-block">一線天</p><p class="ql-block">又名靈巖,海拔225.4米,是一座巍然挺立的巨巖。巖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巖洞:靈洞、風洞、伏羲洞。從巖項裂開一線,就像利斧所劈,高50余米,長178米,寬約1米,最窄處僅0.3-0.4米,從中漏進一線天光,宛如跨空長虹,被嘆為"鬼斧神工一線天"。游人可從中穿越,其妙無窮。盛夏酷暑時節(jié)進入一線天,冷風習習,讓人肌骨透涼,暑氣頓消。一線天南面有一巨巖,其壁立如屏,上有大面積的巖洞,相傳這是神仙樓閣。故名樓閣巖。由此往前,有一奇妙的巖洞叫螺螄洞,人可從中爬過,仿佛進入螺螄肚中穿行,妙趣橫生。</p><p class="ql-block">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建于明嘉靖年間,原名仙掌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臨亭四顧,周圍景物盡入眼簾,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憑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 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p><p class="ql-block">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觀。有殿宇式的樓閣,名“遨游霄漢”,成為游客飲茶、賞景的場所。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jié),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p><p class="ql-block">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古人云:“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大紅袍景區(qū)是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該景區(qū)以茶文化和自然風光為主要特色。</p><p class="ql-block">主要景點有大紅袍茶樹、天心永樂禪寺、牛欄坑、三花峰、磊石巖、馬頭巖、悟源洞、杜轄巖等。</p><p class="ql-block">其中,大紅袍茶樹因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而備受關(guān)注。這六株茶樹位于巖腰的盆式茶園內(nèi),并配有石堰進行護衛(wèi)。</p><p class="ql-block">景區(qū)還包括茶園景觀,如九龍窠茶園,其茶園碧綠且香氣四溢。</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景區(qū)還擁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九龍洞、九龍瀑、九龍?zhí)兜?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