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四月的和風,我們與美麗邂逅。<br> 在韓麗主任的帶領下,我校部分數(shù)學、英語老師赴省城全程參加了第十九屆“和美課堂”全國學科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有幸領略幾位學科大師的風采,結識眾多各地教育同仁,受益匪淺,收獲頗深。 2023年4月12日,全校數(shù)學、英語老師匯聚一堂,在禮樂樓會議室進行了交流分享活動,旨在探索以一種“和美共生”的模式、打造全新高效課堂的路徑。<br> 韓麗主任主持了本次活動。十七位數(shù)、英老師分別進行了交流分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交流分享金句一覽:</h3> “以生為本,助力每位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做學生成長的領路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想讓學生得到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常流水”——李倩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而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點燃、激勵,而不是灌輸、強制、指責”——王霞 “我們每位教師應當是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學高方能為師,理念務必結合實際。常學常新,常新常學,方能成為大家”——宋轉轉 “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自我成長。要做學生思想的擺渡者,不做學生行為的包辦者。一定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斷培養(yǎng)自信和創(chuàng)新意識”——杜亞茹 “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課堂要突出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邊關系”——解肖敏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學生心目中,老師不僅是學習的導航者,更是愛與人格的化身。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做大家認可的教育者”——劉佳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藝術化。注重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注重教學理念的思想內化,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注重學生課堂上的獨立思考”——降翠玉 “每位教師要做到善教無痕,這樣的課堂才能夠充滿靈動和睿智。把生命融入知識,知識因此而鮮活。充分彰顯學生的學習個性,讓人文關懷伴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劉曉慧 “踐行新課標,重在知行合一;聚焦新問題,貴在理念先行。立足課堂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感悟教育真諦。激發(fā)課堂知識的有效生成,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是法寶”——張秋紅 “善于汲取名師的精華,每一步都是成長的途徑,每一次都是寶貴的財富。要做到數(shù)學課堂的高效,必須摒棄傳統(tǒng)教學思維,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賈星 “課堂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深入淺出,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境。老師要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思考,激發(fā)欲望,實現(xiàn)課堂教學師生心理的同構發(fā)展”——張曉霞 “教師要時刻做到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只要俯下身子,你就會走進學生的心里。要善于傾聽不一樣的答案,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邢海霞 “數(shù)學課堂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把學生的明白改造成老師的明白,二是把老師的明白改造成學生的空白。把新知的獲得建立在舊知的基礎上,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侯玲玉 “教師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yǎng),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堅持學思用創(chuàng),橫向關聯(lián)互動,縱向進階銜接。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有邏輯性、目的性、整體性”——陳智莉 “教師要牢記教書育人的使命,而育人要貫穿課堂的始終。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從而實現(xiàn)育人目標。英語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以及遷移創(chuàng)新不分前后,自然銜接”——崔晶 “跨學科主題學習對英語教學至關重要。有效整合學習資源,擴大學習容量,給學生更多新鮮的學習體驗。思維、語境、語量、語用是高效英語課堂的關鍵詞”——曹敏 “作業(yè)設計的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重點解決任何學得更好的問題。通過銜接教學設計有層次性、目的性、創(chuàng)新性的作業(yè),過程評價、終極測評是橋梁”——馬欣然 韓麗主任最后做了總結分享。<br> 一、持續(xù)深入學習新課標,做到學以致用、知行達遠;<br> 二、注重課堂實踐,圍繞核心素養(yǎng),以生為本,以美啟智;<br> 三、全力改變集體合作在前、獨立思考在后的課堂積習。 不登山,不知山之高也;不臨淵,不知地之厚也。仰望星空,名師大家的風范在激勵著我們一路前行;俯瞰大地,我們成長的枝葉正繁茂著彼此曾經(jīng)貧瘠的心靈。<br> “和”在精彩,美在不同。期待下次“和美課堂”的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