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登九華山游雞鳴寺,觀古金陵四十八景

周英年

九華山公園與九華山 1、九華山公園<br>九華山公園位于太平門內(nèi)西側(cè),北臨玄武湖,因山南有小九華洞而名。這里曾經(jīng)是六朝皇家的御花園。九華山公園是南京集“山、水、城、林”為一體的絕佳觀景點,山中有玄奘寺、山頂有三藏塔、山畔有玄武湖、山下有明城墻。景區(qū)內(nèi)明城墻依山而行,湖光山色,雄城塔影,身處鬧市卻恬然幽靜。 在山頂可以飽覽古金陵四十八景之“鐘阜晴云”、“北湖煙柳”,山上還有古金陵四十八景之“甘露佳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評選金陵新四十景,小九華山入選為“九華丹青”。 2、九華山<br>九華山是鐘山余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海拔61米,面積12.9公頃。俯瞰此山象一只倒扣的船而名“覆舟山”,古代風水學上,山如覆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早在南朝時期,九華山曾是皇家園林“樂游苑”所在,為當時帝王將相消夏納涼、娛樂休閑的福地。這里還是南朝宮廷的天然冰箱。南朝劉宋時期,就在山陰鑿有藏冰窖,冬儲冰塊供宮廷夏用,齊、梁、陳延續(xù)在用。 古金陵四十八景之“鐘阜晴云” 在九華山上看景,明城墻、玄武湖和紫金山盡收眼底 古金陵四十八景之“北湖煙柳” 在九華山上近看玄武湖、遠眺南京城 3、甘露佳亭<br>歷史上九華山有多個名稱,南朝劉宋時北湖屢見“黑龍”,因名玄武山。陳朝時稱龍山、龍舟山,后因山南麓有小九華洞、后建有小九華寺,又稱小九華山,簡稱九華山。 甘露佳亭 古金陵四十八景之“甘露佳亭”。據(jù)史書記載,陳太建七年(575)九月,甘露三降樂游苑,皇帝下詔在覆舟山建甘露亭,筑閬風亭、瑤臺等。還有一個傳說,南朝后主陳叔寶帶著愛妃在覆舟山“樂游苑”玩耍,遇到天降甘露把他們的衣服都淋濕了,他們索性在雨中玩的更加盡興,后來陳后主下令在山上建一亭取名“甘露亭”。 如今的甘露亭位于東山巔,為單檐六角攢尖頂,混凝土結(jié)構(gòu),15平方米,為仿古復建。 玄奘與九華山三藏塔 4、玄奘與南京的淵源<br>九華山建有玄奘寺和三藏塔,都是為了紀念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602年~664年),河南洛陽偃師人,俗家姓名陳祎。25歲時,歷經(jīng)千辛萬苦通過西域沙漠到印度佛教中心取真經(jīng),前后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回到長安后,長期從事弘揚佛學和翻譯佛經(jīng)的工作,直到62歲去世,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 唐僧雖然沒有來過南京,他卻與南京有一段淵源。唐僧在長安圓寂后,他的頂骨舍利被安葬在大唐護國興教寺。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他的頂骨被多次轉(zhuǎn)移,到了北宋時期,安葬玄奘頂骨的終南山紫閣寺被毀。金陵天禧寺和尚可政法師來到陜西,從紫閣寺廢墟中得到其頂骨,迎回金陵。在天禧寺東崗建石塔歸瘞頂骨。明代在天禧寺遺址還建了三藏塔和大報恩寺,后毀于清代太平天國時期。 1942年冬,侵華日軍在中華門外建造神社,施工中在大報恩寺的舊址意外地發(fā)掘出一個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記錄了玄奘靈骨輾轉(zhuǎn)來寧遷葬經(jīng)過,石函內(nèi)有銅盒,內(nèi)盛玄奘部分頂骨,以及宋天圣五年(1027)、明洪武十九年(1386)之葬志。這一發(fā)現(xiàn)轟動佛教界,日本人欲據(jù)為已有,當時這個事件被媒體披露后影響很大,迫于壓力日本人只能和當時的南京政府協(xié)商解決,將玄奘的頂骨被分為三份:一份歸還當時的南京政府,一份送往北平保存,一份被帶到日本。 留在南京的這一部分頂骨,被分為兩小份,其中一份保存于雞鳴山文物保管委員會,后來輾轉(zhuǎn)于毗盧寺和棲霞寺,可惜這部分在七十年代已被毀掉,另一份則在小九華山上建三藏塔封存。 5、九華山三藏塔<br>三藏塔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期,為了安葬唐代高僧玄奘法師頂骨舍利所建,三藏塔位于覆舟山制高點,是一座四角形的五級磚塔,仿唐長安興教寺玄奘墓塔建造。塔基青石上刻唐玄奘像及西行路線圖,下層四拱門,中間石碑上刻“玄奘法師靈骨”六字,二層以上亦每層四門,塔為實心人不能上。1991年4月,建設(shè)單位修復三藏塔基玄奘西行取經(jīng)圖和獸頭,并在塔前建一座3米高的唐朝玄奘法師的石像,與原來的“西行取經(jīng)圖”珠聯(lián)璧合,使得九華山的三藏塔成為市區(qū)內(nèi)的一大歷史風景名勝。因三藏塔內(nèi)封存了玄奘法師的頭頂骨,使得南京九華山在海內(nèi)外聲名遠揚。 九華山玄奘寺 6、九華山玄奘寺<br>玄奘寺是在2003年,由南京市玄武區(qū)政府及區(qū)建設(shè)局在小九華山重修寺廟,由棲霞古寺監(jiān)院傳真法師住持管理。在九華山景區(qū)更新了山林植被,新植草坪2000平方米,梅花2000株,栽植了牡丹、芍藥、玉簪、牡金、桃葉珊瑚等近百種具有觀賞性的藥用植物。玄奘寺掩映在綠樹環(huán)抱之中,走進九華山,瞻禮玄奘寺,宛如進入了城市山林,綠樹成蔭,梵音佛影,環(huán)境幽雅,意境深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九華山景區(qū)以“九華丹青”的景點,入選南京新四十景之一。<br> 如今鐘山風景區(qū)與玄武湖景區(qū)連成一片,明城墻宛如一條玉帶,將沿線的紫金山風景區(qū)、九華山三藏塔、玄奘寺、玄武湖、臺城、雞鳴寺等名勝古跡,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條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集中南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國文化特點的黃金旅游線。 雞籠云樹與古雞鳴寺 7、雞籠云樹<br>雞籠山是南京城市中心的一座小山,如今叫北極閣山。它東連九華山,西接鼓樓崗,北近玄武湖,為鐘山延伸入城余脈。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其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 “雞籠云樹”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指的是清晨登上雞籠山最高處,放遠望去滿目青翠的樹木掩映在浮云之中,就像一幅山水風景畫,令人陶醉。 8、古雞鳴寺<br>歷史上南京的寺廟很多,其中最有名、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就是雞鳴寺。在三國時期雞鳴寺一帶就開始建設(shè),那時是東吳的后苑。在西晉年間(300年),這里創(chuàng)辦了道場。南朝時期(527年)在雞籠山創(chuàng)建寺院,梁武帝時期叫做同泰寺。 寺內(nèi)建有六所大殿,還有十幾座小殿等殿堂,一座九層寶塔和一座七層高的大佛閣。整個寺院以皇家規(guī)制而建,規(guī)模宏大,供奉著十方金佛和十方銀佛,金碧輝煌。 寺院的名聲也因而大起,它有“南朝第一寺”和“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是我國南方的佛教中心。 我們知道,梁武帝極其信奉佛教,他曾經(jīng)四次在同泰寺出家,每次都是朝廷大臣花巨資把皇帝贖回皇宮。 后來同泰寺毀于戰(zhàn)火,五代十國年間(922年),在同泰寺的一半遺址上建造了圓寂寺。宋朝時,在另一半的遺址上建造了法寶寺。 明朝初年,雞鳴寺的規(guī)模大不如以前。直到明朝洪武年間(1387年)在同泰寺的遺址上重建寺院,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題額“雞鳴寺”,這一時期寺廟的香火非常旺,使這座古剎重新興盛起來。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寺廟曾經(jīng)進行兩次大規(guī)模的修建,康熙南巡時來到寺院,又為古剎題寫了“古雞鳴寺”的匾額。如今,這里逐漸成為尼姑學修道場。 雞鳴寺門口也有一口甘露井,該井是南京市玄武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在甘露井上還修建了甘露亭。 雞鳴寺山門、照壁與鐘鼓樓 9、雞鳴寺山門<br>雞鳴寺有古山門和新山門,古山門位于高高的臺階之上,朱紅色的洞門,搭配上莊重的黃色墻面,門上還覆蓋有黑色的瓦片,整體顏色明亮簡潔,洞門正中豎寫的“古雞鳴寺”幾個大字熠熠生輝。這座山門非常富有變化,滿了韻味,頂上的屋檐高低錯落有致。<br> 現(xiàn)在雞鳴寺的入口是復修后的新山門,離古山門不遠,但比以前的古山門更具有現(xiàn)代氣息,游客一般都是從這里進出雞鳴寺的。位于臺階之上的山門,牌坊正中寫著“古雞鳴寺”四個金色大字,該字出自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著名的書法家趙樸初先生之手。山門翹角飛檐,上面還有釋定持、朱帆、余藻華等名家題撰的楹聯(lián)和墨寶。 10、影壁和鐘鼓樓<br>進入山門之后,看到在它的左側(cè)有一面巨大的影壁,也就是照壁,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它可以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這面古樸的影壁上刻有金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稱就是《般若心經(jīng)》或者《心經(jīng)》。這是大乘佛教出家以及在家佛教徒日常生活中背誦的經(jīng)書,語言簡練,意義豐富,內(nèi)容博大精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般若經(jīng)經(jīng)典。 佛家講究晨鐘暮鼓,這也是出家人日常生活的生動寫照。雞鳴寺的鐘樓和鼓樓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兩層的仿古建筑。清晨,從寺內(nèi)傳出裊裊晨鐘聲,新的一天開始了,“雞鳴春曉”就是雞鳴寺初春時的景色,也是金陵四十新景之一。傍晚,寺內(nèi)傳出暮鼓聲,“雞鳴晚鐘”也是玄武十景之一。雞鳴寺的鐘聲和鼓聲在喧囂的塵世間構(gòu)筑了一個清凈的世界。 大雄寶殿與藥師佛塔 11、大雄寶殿和藥師佛塔<br>登上臺階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大雄寶殿,該建筑比其他的大殿要氣派一些,這是寺內(nèi)的主殿。大雄寶殿又叫做毗盧寶殿,是在1994年的時候重建的。走進殿內(nèi),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毗盧佛,其他兩佛是報身佛盧舍那佛和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大殿兩側(cè)供奉的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他們是佛教中兩大有名的菩薩,東西兩邊還供奉有二十四諸天。 雞鳴寺內(nèi)的這座寶塔是藥師佛塔,落成于1990年。這座建筑的主體是鋼筋混泥土結(jié)構(gòu),外層是木結(jié)構(gòu)。塔身高44.8米,是雞鳴寺的標志性建筑。沿著塔內(nèi)的木梯登到塔頂,可以看到周圍的美景。 進入藥師佛塔的第一層后,您可以看到這里面供奉有一尊藥師佛的銅像,該佛像原本不屬于雞鳴寺,它被供奉在北京的雍和宮。 在1972年的時候,由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向國務(wù)院提請,經(jīng)過周恩來總理的批準送給了南京的靈谷寺。靈谷寺在維修的時候,又將佛像暫存在市文管會,藥師佛塔建成后,佛像從文管會迎請到了這里。 達摩殿和觀音寶殿 12、達摩殿和觀音寶殿<br>雞鳴寺達摩殿的由來也有一段故事。在公元526年的時候,印度高僧達摩在經(jīng)過三年的海上漂泊后,到了廣州,梁武帝派使者迎接達摩來到當時的都城建康,也就是南京。梁武帝和達摩見面后的對話成為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禪宗公案,為了紀念這一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事件,雞鳴寺就在這里修建了達摩殿,殿內(nèi)供奉著達摩祖師的佛像。 觀音菩薩是眾多菩薩中比較受普通百姓喜愛的菩薩之一,她大慈大悲,救蒼生于苦難之間。雞鳴寺的觀音殿建造于1984年,殿內(nèi)正中供奉有海島觀音,背面是泰國僧王贈送的圣觀音銅像。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觀音殿內(nèi)的觀音菩薩和一般寺廟內(nèi)的觀音菩薩有所不同,這里的觀音菩薩面北而做,至于菩薩為什么是這般造型,我們可以從殿門的楹聯(lián)上找到答案,“問大士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 豁蒙樓與憑虛遠眺 13、豁蒙樓上“憑虛遠眺”<br>以前在雞籠山頂上建有一座憑虛閣,人們站在閣內(nèi)遠望城區(qū)、玄武湖和紫金山的景色是山水相連,渾然一體,美不勝收。明清文人就把這一景色選入金陵四十八景,叫做“憑虛遠眺”。 民國時期在雞籠山上建設(shè)了北極閣氣象臺,憑虛閣也不存在了。 古金陵四十八景之“憑虛遠眺” <p class="ql-block">雞鳴寺的地理位置極佳,它緊挨著南京古城墻和玄武湖,遠處還可以眺望鐘山,可以說是真正的集山、水、城、林、寺為一體了,是一個賞景的好地方。要是逛累了,想找個地方坐下來歇歇腳、喝喝茶,豁蒙樓是個不錯的選擇,這里是一個茶座,是雞鳴寺的最高處。</p> 豁蒙樓建造于清朝光緒年間1894年,是兩江總督張之洞建造的,為了紀念他的好友,也是他的學生楊銳。楊銳是在戊戌變法中被殺害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樓名取自楊銳反復吟誦的杜甫的一句名詩“憂來豁蒙蔽”,匾額也是張之洞題刻的。 自從民國以來,雞鳴寺的豁蒙樓上,成為臨窗望景的絕佳處,鐘山的紫氣、九華的塔影、還有逶迤的古城墻的迤邐風光盡收眼底。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憑虛遠眺”之地變成了豁蒙樓。 胭脂井、櫻花大道與百味齋 14、胭脂井、櫻花大道和百味齋 <br>雞鳴寺的東北角有一口古井叫胭脂井,關(guān)于該井有一段歷史典故。胭脂井建造于南朝陳代,相傳在公元588年的時候,楊廣帶領(lǐng)隋軍進攻建康城,直到城被攻陷后,陳后主聽到外面的廝殺聲,才意識到大事不好。隨后他帶著寵妃張麗華、孔貴妃躲進枯井內(nèi),但最終還是被隋軍發(fā)現(xiàn),用繩索將三人從井里拉了上來。 兩名妃子被當場殺死,陳后主也變成了俘虜。據(jù)傳當時兩位貴妃臉上抹的脂粉比較濃艷,掉落在井欄上的脂粉留了千年抹不掉的痕跡。所以,后人就將這口古井稱為胭脂井,也叫做辱井。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天雞鳴寺的櫻花大道是網(wǎng)紅打卡地,可能是因為這花開在雞鳴寺的邊上,也沾上了一些佛氣,開的非常燦爛。雞鳴寺路的兩邊種滿了櫻花樹,每到3、4月的時候,櫻花全部盛開,人比花多,熱鬧非凡。淡淡的粉色花瓣或立在枝頭,或隨著微風緩緩飄落,遠遠望去就像是浮在空中的一片粉色云霧,將整個道路裝扮得異常爛漫,在櫻花掩映下的古雞鳴寺也顯得更加動人。</p> <p class="ql-block">來到雞鳴寺一定要嘗一嘗這里的素食,百味齋就是吃飯的好地方。說到佛教吃素的習慣,還得追溯到公元511年,梁武帝在同泰寺內(nèi)(現(xiàn)在雞鳴寺)向天下佛教弟子頒布了《斷酒肉文》,禁止佛門弟子喝酒吃肉。從此素食也成為漢傳佛教弟子必須遵守的一項戒律,而雞鳴寺也成為了漢傳佛教素食文化的源頭。百味齋在20世紀80年代創(chuàng)辦,這里的許多素食都用葷菜的名字,百味齋的素食已是南京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