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父親誕辰100周年。92歲的母親叮囑我:把父親70年前在漢城拍攝的一張戰(zhàn)地照片放大并掛在客廳墻上以作紀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拍攝于漢城前線陣地,父親時任志愿軍39軍116師346團團長</span></p> <p class="ql-block"> 為此,老媽從箱底翻出十幾頁大小不一、紙張發(fā)黃的信箋,均是父親在前線及戰(zhàn)斗間隙寫給母親的信。</p><p class="ql-block"> 這些寫于戎馬倥傯的文字,言簡意賅,平淡無華。但片言只語、字里行間卻有刀光箭影,更有家國情懷。</p><p class="ql-block"> 整理和還原塵封70年的戰(zhàn)地家書,是對父親誕辰100周年的最好紀念,也能了結(jié)母親長期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前方戰(zhàn)事急,家書久不至……</span></p><p class="ql-block"> 志愿軍在第三次戰(zhàn)役迫使美軍敗退三七線后,由于連續(xù)兩個多月苦戰(zhàn)的傷亡和消耗,兵員和物資都十分匱乏,原計劃進行兩個月的休整。但美軍整軍易帥,卷土重來,突然全線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志愿軍立即停止休整,轉(zhuǎn)入防御作戰(zhàn)。為此父親隨所有回沈陽參訓的軍、師、團三級軍事主官立即返回部隊。</p><p class="ql-block"> 自1951年1月25月至4月22日的第四次戰(zhàn)役,時間之長、困難之大、美軍來勢之兇猛,是志愿軍部隊始料不及的。</p> <p class="ql-block"> 同時讓我們意外的是父親的家書中斷了二個多月。這個期間,志愿軍在艱難的運動防御作戰(zhàn)中,父親及所在部隊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艱難困苦,我們無從得知,但此時母親的擔憂和牽掛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即將臨產(chǎn)的母親情況究竟怎樣父親也無從知曉。他在出生入死、連續(xù)激戰(zhàn)的情況下是怎樣的心境和思慮我們同樣也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父親終于在4月18日寫了第四次戰(zhàn)役打響以后的第一封信,也是此次歷時87天的戰(zhàn)役中唯一的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 父親最惦念和欣慰的是我哥哥吳征的出生,雖然是遲到近二個月的消息,卻使他“很放心更加高興”。</p><p class="ql-block"> 從父親信中得知我哥哥曾起名為“遠征”。父親滿意地說:這個名字“很適合抗美援朝的偉大戰(zhàn)爭之紀念”。雖然最終我哥哥的名字去掉了“遠”字,但一個“征”字卻是對那個特定年代和特殊環(huán)境最真實最貼切紀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哥哥吳征1951年2月17日出生,百日照片約拍于5月27日,正值第五次戰(zhàn)役尾聲父親正忙于緊張的作戰(zhàn)。)</span></p> <p class="ql-block"> 父親信中仍是“一切還是如前,希勿念”“還在忙于作戰(zhàn)中”,依舊是舉重若輕或避重就輕。但師史記載:此時“部隊減員較大,糧食極為缺乏,又值嚴冬季節(jié),工事不易構(gòu)筑,許多困難超過以往任何一次戰(zhàn)役”。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抗擊敵人在大量炮兵、坦克、航空兵支援下的瘋狂進攻”,“逐山逐水的運動防御”。即使不具備軍事常識也能讀出戰(zhàn)事的艱難和慘烈。</p> <p class="ql-block"> 父親寫這封信后的第四天,更為艱難和慘烈的第五次戰(zhàn)役打響。在這場自4月22日至6月10日歷時50天、規(guī)模最大、雙方投入上百萬兵力、傷亡最慘重的近兩個月的戰(zhàn)事中,父親在5月10日寫了此次戰(zhàn)役中僅有的一封家書。</p> <p class="ql-block"> 從這封依然是“一切如前”的平安家信中,不僅看不到戰(zhàn)爭的艱難和犧牲,反而說“祖國有些會猜想朝鮮是多么了不起的斗爭,但實際也不過平?!?,讓母親“不必多慮”。為了讓親人放心,父親已不僅是避重就輕,而近乎于“妄自菲薄”了。</p> <p class="ql-block"> 父親隨信寄給母親兩張戰(zhàn)地照片。照片很小、清晰度也差,但非常珍貴。 照片落款時間5月10日,應該拍攝于第五次役的一場大戰(zhàn)之后。背后題字寫得挺幽默:</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一棵可慘的枯樹下,干什么呢?在朝作戰(zhàn)中,已經(jīng)近六個月,但仍是如此健壯”。在我看來這是父親故作輕松向母親報平安吧?</p> <p class="ql-block"> 可父親及所在部隊究竟經(jīng)歷了哪些艱難困苦和流血犧牲呢?是像父親信中寫的不是“多么了不起”,真就那么“平常”、那樣“輕松”嗎?</p> <p class="ql-block"> 真實的情況是第五次戰(zhàn)役雖然取得了整體勝利,但志愿軍也付出傷亡7.5萬人、被俘1.7萬人以及180師被美軍圍殲的慘痛代價。父親所在的39軍雖然此役沒有擔負最重要的作戰(zhàn)任務,多為策應、配屬行動。但戰(zhàn)斗中一段塵封的往事卻令人感觸頗深。</p> <p class="ql-block"> 在這次戰(zhàn)役中,繼團政治處毛藹亭主任陣亡之后,父親的副手、搭檔,董文才副團長英勇犧牲。</p><p class="ql-block"> 可父親沒有在家信提及,也許怕親人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知為什么,這位董叔叔僅僅出現(xiàn)在志愿軍團以上犧牲干部名錄上,在我能見到的軍史資料上卻沒記載他的任何事跡。甚至師史上記載此次戰(zhàn)役前對董文才叔叔的任命是三四七團參謀長,但犧牲名錄上為三四六團副團長(即父親任團長的搭檔)。</p><p class="ql-block"> 如果這僅是遺漏或差錯,的確讓人很難理解,對此也頗有好奇。</p><p class="ql-block"> 這次為解讀家書重溫戰(zhàn)史,總算在“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wǎng))查到了董文才叔叔的點滴情況。</p> <p class="ql-block"> 董叔叔的事跡在軍、師兩級戰(zhàn)史資料中雖沒有查到記載,但他卻是真正的戰(zhàn)斗英雄。在首戰(zhàn)美軍王牌師的云山的外圍戰(zhàn)斗中,他曾擔任347團二營營長,戰(zhàn)斗中英勇頑強,中彈負傷(副營長英勇犧牲)。傷愈后被任命為346團副團長,即參加1951年4月22日打響的第五次戰(zhàn)役。白積山攻堅戰(zhàn)時,在戰(zhàn)斗不力、攻擊未果的情下況,他多次身先士卒,靠前指揮,不幸中彈犧牲。</p><p class="ql-block"> 董文才叔叔與父親同歲,又是蘇北同鄉(xiāng),是在蘇北抗日根據(jù)地、東北戰(zhàn)場一同戰(zhàn)斗過的老戰(zhàn)友。這是短短幾個月內(nèi)在父親身邊倒下的又一位親密戰(zhàn)友。</p> <p class="ql-block"> 另外查到的一個史實:董叔叔參與指揮的這場白積山戰(zhàn)斗是346團“攻擊不力、傷亡較大、未能殲敵”的一場“走麥城”的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史載:戰(zhàn)后汪洋師長召集346團指戰(zhàn)員到現(xiàn)場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其中有剛剛補充大批兵員缺乏實戰(zhàn)、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以及美軍精銳陸戰(zhàn)一師一個加強營事先構(gòu)筑工事、火力兇猛等因素。但也確有“指揮未能跟上、戰(zhàn)前未來及勘察地形、出發(fā)陣地和火力陣地選擇不當”等原因。當然,父親作為一團之長應該承擔主要責任。</p><p class="ql-block"> 如果此役是董文才叔叔在戰(zhàn)史資料和功勞薄上“缺席”的原因(僅為個人的分析猜測),如果歷史總是為成功者而書寫,那么只能是一種深深的遺憾和無奈。</p> <p class="ql-block">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抗美援朝紀念館”對他的評價卻鑿鑿可據(jù):<b>“董文才作戰(zhàn)勇敢,不怕犧牲,打仗時總是沖在隊伍的最前面,身上傷痕累累,立下多次戰(zhàn)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董文才叔叔,事跡永存,英魂不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父親寫自抗美援朝戰(zhàn)場、被塵封整整70年的十幾封戰(zhàn)地家書,以他的親身經(jīng)歷,用最真摯的感情、最樸素的文字記錄和還原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一些真情實景。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我們并不完全了解的父親。</p><p class="ql-block"> ——從不知道長期擔任軍事科技領導工作的父親參加過這么多重大戰(zhàn)役的一線作戰(zhàn);</p><p class="ql-block"> ——從沒想到看似性格寬厚、氣質(zhì)溫雅的父親也曾是沖鋒陷陣、身負戰(zhàn)傷的勇士;</p><p class="ql-block"> ——也不曾想過我們眼中那個一心忙于工作、從小沒有抱過我們的父親在家書中也有對親人的眷顧和惦念(哪怕只有片言支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還了解到父親也有指揮不當、戰(zhàn)斗失利“走麥城”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聯(lián)想父親就讀南京軍事學院期間,在“自傳”中關于第二次戰(zhàn)役上草洞戰(zhàn)斗的另一次“失誤”的檢討。</p> <p class="ql-block"> 這里沒有絲毫“吐槽”父親之意。英雄并非無過,戰(zhàn)場決無常勝。有鐵血也有柔情,有勝利也有失誤;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戎馬一生,奮斗終身,這才是我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實的父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于2021年7月1日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黨的百年誕辰之日,我們把父親70年前在漢城的戰(zhàn)地照片作為背景“合影”留念,終于圓了母親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父親誕辰100周年之際,謹以父親“戰(zhàn)地家書”的解讀和隨筆,對已離開我們24周年的敬愛的父親:</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真情追憶,深切懷念!</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尾聲:“戰(zhàn)地家書”補敘</span></p><p class="ql-block"> 在父親的十幾封戰(zhàn)地家書中,發(fā)現(xiàn)一封與父親1951年4月18日同時發(fā)出的另一封署名為“計永章”的信。</p> <p class="ql-block"> 這封信是寫給國內(nèi)后方留守處楊英、楊蓉二同志的。問了母親,她記得留守處的這兩位女同志,但對計永章卻沒有印象了。經(jīng)向熟悉39軍及116師軍史的朋友查詢,計永章時為346團三營營長。不知為什么他的這封信滯留在母親手中。</p><p class="ql-block"> 好在這封信的內(nèi)容看似沒有十分緊要的事情。但這個信箋很特殊,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p><p class="ql-block"> 為此,特意通過一位朋友發(fā)給她在韓國工作和生活的兒子。恰好孩子熟悉韓文、日文,對韓國歷史也有一定了解。</p> <p class="ql-block"> 這個信箋印有個人標志、地址及電話。其中“京城府”字樣,即1910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的漢城暨首爾。電話號碼前的“光華門”位于漢城市中心,是當時的總督府所在位置。在朝鮮戰(zhàn)爭時期是李承晚的總統(tǒng)府,也是美軍占領漢城的司令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年代能使用個人標志和專用信箋者是很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據(jù)朋友的孩子提示:此人在總督府做事?并說讓我腦補(想像)吧!</p> <p class="ql-block"> 那就放開腦補吧。志愿軍攻入漢城后的一個著名的故事:攻占總統(tǒng)府的116師348團周問樵副團長,在李承晚的浴缸洗完澡后發(fā)現(xiàn)了李奇威的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b>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致意</b>。</p> <p class="ql-block"> 同在一個部隊,又并肩作戰(zhàn)攻占漢城,同樣也是一封信。父親任團長的346團三營計永章營長進入漢城后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會使用這個很特別的信箋?這背后是不是也應該有什么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我們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至少,這個來自歷史戰(zhàn)場、異國他鄉(xiāng)的老信箋,對和平年代的郵政愛好者應該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銘記歷史,珍愛和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