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一九九六年第一次走近呼倫貝爾草原,二十多年下來,大概地回顧一下,光是內蒙東部這一帶的草原,去了怎么也有二十次上下了。在方式上多以自駕為主,但租用大客車、摩旅甚至自行車也都包括在內。你問我愛草原有多深,月亮也代表不了我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身居遼沈,每當想去草原時,內蒙東部這一帶,基本是必然選擇。距離比較近是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就是這一帶草原在空間上的廣泛分布,在特色上的豐富多樣,那真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具體點說,我常去的草原主要有呼倫貝爾草原,科爾沁草原,錫林廓勒草原,克什克騰草原,烏蘭布統(tǒng)草原,烏拉蓋草原。等等吧。這些草原距沈陽多在三百到一千公里左右。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標準,這純屬“家門口”,因此只要有了想法,那就是一腳油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面說的這些草原,各有特色。從地理特色上看,它們有平原草原、丘陵草原、山地草原、沙地草原、濕地草原的不同;從視野感受上看,它們有的遼闊高遠無一望無際,有的層巒疊嶂起伏浩蕩;從畫面元素上看,有的綠?如碧純粹無它,有的則草樹相間互為襯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對這些草原的喜歡程度有些差異,最喜歡并去得最多的,是東烏旗、西烏旗、克什克騰旗這一帶的草原。主要是因為它們多屬山地草原,在攝影上比較看重的起伏、層次、線條、光影、對比等要素,這一帶更加豐富多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也看過其它地方的一些草原,比如新疆的那拉提、喀拉峻等。我知道內蒙東部的草原并不能含蓋我國所有草原的類型和特色,但要說內蒙東部的這些草原能撐起我國草原的半壁江山,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面我就用從自己拍攝的照片中選取的一百張照片,展現一下這些草原的風貌。雖然區(qū)區(qū)一百張照片只能展現這些草原的美麗于萬一,但這一百個瞬間,早已將我對草原的愛凝固成了永恒。同時我也相信,看完這一百個瞬間,你對草原的愛,也十有八九會變得死心塌地。當然,你若愛意仍淡仍無,本貼也一推六二五,不管三七二十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圖,1996年8月,我在摩旅東北邊境的途中,首次走進了呼倫貝爾草原。文革期間就已學會了歌曲《我愛呼倫貝爾大草原》,這次,這片大草原終于從歌里走到了眼前,走到了腳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兩圖,是2000年十一期間,摩旅內蒙克什克騰旗、東烏旗一帶拍攝的。秋日的草原,少了一份嫵媚,卻多了幾份蒼勁雄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兩圖,是2003年9月摩旅阿爾山時拍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圖是2003年9月那次摩旅,由阿爾山去往赤峰途中拍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三圖,2004年6月拍攝于呼倫貝爾境內。其中第三張,攝于貝爾湖附近的一處邊防哨所,是爬到哨樓最高處,用魚眼鏡頭俯拍的。左下方的紅房子,即是該哨所的營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三圖,是2005年夏,從盤錦騎自行車去漠河途中拍攝的。那時玩自行車剛剛起步,從車子到服裝,都極其簡陋。我的車子,是花了二百元錢從二手市場淘的。車的檔次和質量可想而知,一路上讓我多吃了不少苦。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也把這趟三千多公里的騎行完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三張圖的情況比較悲催,隊友中年已七十的劉大哥,在返程離開滿州里幾十公里的地方,車胎損壞,當地買不到,被迫退出騎行。圖中是我們停車路邊,等待攔停過往車輛,將劉大哥和車子拉回滿州里,從那坐火車返回。后來攔了一輛農用三輪車把事情解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邊這組圖,是2011年夏,沈陽盤錦兩地的十多位朋友,包了一臺大客車,在呼倫貝爾地區(qū)玩了十來天,很是盡興。但由于嗨大勁了而過于投入,我媳婦受了點輕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邊這組圖,是2012年7月,我們4人一車,以攝影為主題,以露營為主要方式,在東烏旗西烏旗克什克騰旗一帶折騰了十來天。攝影和戶外生活,均收獲滿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隊伍精干,車輛給力,我們多是在草原和山丘間自行探路尋景,嘗到了不走尋常路的新鮮和刺激。興之極處,甚至還拍了一組集體裸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邊這組圖,是2013年夏,我們四人一車一橡皮舟,全程漂流遼河(兩人一組,一組負責水中操舟,另一組負責岸上事宜,一天一輪換)。其中遼河西源之一的西拉沐淪河,流經克什克騰草原一帶。因此也把此次活動的一些片子,用在了這個貼子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邊這組圖,是2014年,我們一車五人,還是以攝影為主,以露營為主,在東起霍林格勒,西至克什克騰旗這一帶,又折騰了十來天。其盡興程度和攝影收獲,與12年那次大體相同。最大的遺憾是,同行的老大姐,此后不久便因病離世。唯一可為安慰的是,在她臨別前,我們陪她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圖為2015年夏,我們在奈曼旗一處叫怪柳林的地方拍攝露營。雖然這里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草原,但也不乏草原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邊這組圖,是2015年7月,還是沈盤兩地的朋友,還是租的大客車,還是在東起霍林格勒,西至烏蘭布統(tǒng)這一帶,還是露營與住宿相結合,我們又折騰了一個多星期。盡興程度可謂嗨天翻地。估計以后很難超越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邊這組圖,是2019年秋,隨沈陽書香攝影群在烏蘭布統(tǒng)拍攝的。這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商業(yè)攝影活動。好處是通過人工運作,能提供大量的精彩畫面供你拍攝。不足是片子雷同得幾乎不能再雷同了。如果不是太追求個性化和獨創(chuàng)性,以玩的心態(tài)跟著鬧哄鬧哄,也不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撰貼至此,想表達的意思,想展現的東西也就差不多了。雖然我對草原的愛早已被其凝固成永恒,但不知你是否會因為此貼愛上草原迷上草原?我已盡心盡力,余者順其自然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最后再用四張新疆草原的片子,為內蒙的草原站臺助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