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每次去巴扎,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50多年前逛巴扎的情景。那個時候,314國道還沒有鋪柏油,從阿克蘇去烏魯木齊乘汽車要經(jīng)歷三、四天的顛簸。各鄉(xiāng)村都是土路。每到巴扎日,從各村通往巴扎的路上,一眼望不到邊的毛驢車接起浩浩蕩蕩、川流不息的長龍,揚起數(shù)十米高的塵土。一輛又一輛的毛驢車在塵土中爭先恐后,擠的道路水泄不通,巴扎里更是擁擠得難以立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驢車上鋪一塊羊毛氈或線毯,一家人沿著長方形的車廂順勢而坐,中間是要出售的羊、雞之類的農產品。在遮天蓋地的灰塵中,毛驢車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小道上艱難地行走,一家人有說有笑、親親熱熱,盡管每個人都塵土滿面,但難以掩飾興奮的神情。對南疆人來說,逛巴扎既能滿足物資需求還能滿足精神需求。對我而言,家里有個毛驢車比起我們這些出門全靠兩條腿的"無產者"好多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每次去巴扎,我都滿懷企盼。也許,和許多人一樣,逛巴扎是生存的本能。在物資緊缺的年代,巴扎上的東西很豐富、很便宜。記得偶爾連隊上的幾家人商量好了,到巴扎花5元錢買頭毛驢宰殺后改善生活。在吃肉是奢望的日子里那真是莫大的幸福。巴扎慷慨地滿足百姓生活中的需求,給貧困生活中的人們帶來溫暖和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驢車是南疆農村百姓家里不可缺少的生產工具。在鄉(xiāng)野小道,純樸勤勞的維吾爾大哥,肩扛坎土曼,趕著驢車走向自家的田園;年輕的媽媽坐在毛驢車上,懷里抱著孩子,雙腿晃晃悠悠,頭巾在風中飄動;趕巴扎的路上,一家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坐在毛驢車上一路歡聲笑語。這些農村隨處可見的景象,成為南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說到毛驢必有巴扎。對毛驢的喜愛最能體現(xiàn)在酷愛坐著毛驢車逛巴扎上。坐著毛驢車逛巴扎似乎是民間約定俗成的最好形式,最有儀式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疆人對毛驢有著特殊的情感,對毛驢的喜愛和依賴程度超過了家里的其他畜禽。有人說:南疆人有兩個家,一個在屋里,一個在驢車上。的確,但凡在鄉(xiāng)村小道上,毛驢車上不是拉著物資就是載著一家老小。農村的孩子也大都是在毛驢車上長大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毛驢車在南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農耕時代。早在那個時代,毛驢車就已經(jīng)成為塔里木流域綠洲廣袤大地上重要的交通和生產工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座落在拜城縣境內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克孜爾千佛洞,第13窟壁畫里就有趕驢馱運的壁畫《商旅負販圖》。壁畫真實地記錄了毛驢和百姓的關系。我想,毛驢車3000多年的歷史,輝煌燦爛的龜茲文化、姑墨文化、刀郎文化,以至絲綢之路文化和塔里木河文化的發(fā)展歷程里是不是有著毛驢車的一份功勞,小小的毛驢把南疆的歷史從古至今一步步馱到今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在新疆,哈薩克人選擇了馬,漢族人選擇了牛,維吾爾人選擇了驢。一個民族的個性與命運,也許跟他們選擇的動物有直接關系。選擇了馬的哈薩克人天性自由,馬不停蹄地馳騁在遼闊的草原;選擇了牛的漢族人踏踏實實,穩(wěn)重務實;而選擇了驢的維吾爾人生性樂觀坦誠。我覺得這種說法不無道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翻身解放過上好日子的和田農民庫爾班?吐魯木大叔騎著毛驢到北京去見偉大領袖毛主席,阿凡提騎著小毛驢揚善懲惡,這些故事反映出小毛驢在當?shù)匕傩丈钪械耐怀龅匚弧?lt;/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疆農民和毛驢有著解不開的情緣。千百年來,小毛驢與當?shù)匕傩展采矘s,須臾不可分離,在百姓生活中扮演著生產工具和生活資料的重要角色。很難想象,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沒有了小毛驢百姓的日子怎么過?也完全可以說,小毛驢在百姓家庭中的地位是天天披星戴月、不辭辛勞、埋頭苦干掙得的。吃的少,病疫少,耐飼養(yǎng)、能干活、通人性、性格溫和,這些秉賦決定了小毛驢深受百姓喜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3, 63, 63);">毛驢車在農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被運用到極至,上到耄耋老者、下到四五歲的孩子,都能隨心所欲地趕驢駕車。毛驢對他們來說,就像老朋友可以盡情傾訴和交流情感。在各家通往農田、通向外界的泥濘之路上,伴隨他們的始終是忠誠不渝、不知疲倦的毛驢車。坐在毛驢車上晃晃悠悠、不緊不慢,</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2, 62, 62);">是流淌在血液里、印刻在骨髓里的亙古不變的生活定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過去的毛驢車都是手工制作、全實木,包括車轱轆也是木頭的,講究的人家還會在車把和車廂上雕刻上精美的花紋裝飾。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驢車的轱轆進化到了人力橡膠輪胎,省錢省力耐用。老百姓愛美,毛驢子就象自己的家人一樣用色彩艷麗的套具打扮的花枝招展,都會有一個漂亮的銅鈴鐺,隨著驢的行走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悅耳的聲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那時的巴扎天,有成千上萬的毛驢車。就象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巴扎是網(wǎng)心,各地的毛驢車順著網(wǎng)線從各地源源不絕地匯聚過來。那陣勢真的是毛驢車的海洋,毛驢車上的巴扎。大的巴扎如庫車老城、新和鎮(zhèn)的巴扎都有上萬輛毛驢車,小的鄉(xiāng)鎮(zhèn)巴扎也有上千輛。每個巴扎都會有一個巨大的空地專門停放毛驢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小時候我們調皮。維吾爾族老鄉(xiāng)趕毛驢車出門,長時間的簸箥和單調乏味,加之勞動的疲勞,毛驢車上睡覺就是最好的休息時光,完全由著小毛驢自己行走。我們這幫孩子就會悄悄地走過去牽著小毛驢轉個圈,小毛驢順從地又原路返回。而睡在車上的人渾然不知,待發(fā)現(xiàn)毛驢倒走了方向便會使勁抽打毛驢幾鞭子,罵上幾句,然后無奈地折返回去。我們哄堂大笑。這樣的事雖不多,但僅有的幾次使我終生難忘,也由此對毛驢車多了一份親近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家家戶戶的毛驢車成就了巴扎上眾多的販賣驢具的賣買。在家家戶戶都有毛驢的年代,販賣驢具的攤位常常是人員最擁擠、生意最紅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盡管現(xiàn)在趕毛驢車逛巴扎的少了許多,但每逢巴扎日還能看到少量的毛驢車?,F(xiàn)在趕著毛驢車逛巴扎的都是白胡子老爺爺、老奶奶以及婦女和兒童,不緊不慢、晃晃悠悠,就象行走在時光隧道回味陳年舊事。毛驢車已經(jīng)從最初的交通工具演繹到現(xiàn)在的形式感和儀式感。這些爺爺奶奶們趕著毛驢車逛巴扎更多的是情緒的表達和情結的延續(x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知道,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毛驢車這種在塔里木生存了三千多年的東西終將消失,這種生活方式或是文化現(xiàn)象的消失是必然的不可阻擋的社會進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溫宿縣吐木秀克鎮(zhèn)尤喀克塔尕克村駐村時了解到,村里現(xiàn)在還有七八家人有毛驢車,這些人家都不是貧困戶,養(yǎng)驢駕車完全是一種情結,是對祖祖輩輩流行了上千年的生活方式的懷念和追憶。一小隊的民間藝人庫完尼亞孜?坎吉家里既有三輪電動車、也有摩托車,但每年冬天的早上和下午,他都會準時趕著毛驢車載著兩個孫子、兩個外孫去一公里外的村幼兒園,我想,除了天氣原因可能還有一份情感。村里的人到地里割點草、拉點東西、走親訪友,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毛驢車依舊凸顯實用功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毛驢車盛行3000多年,是因為一定時期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而今,南疆成為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在黨的好政策和國家的大力扶持下,老百姓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已進入鄉(xiāng)村的各家各戶,毛驢車已退出歷史舞臺走到了盡頭。</b></p> <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從毛驢車到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社會的進步總是日新月異。那些銀須垂胸的老爺爺們也許做夢都想不到,祖祖輩輩住著土坯房,趕毛驢、放羊、種地的鄉(xiāng)親們,如今在黨的英明領導下住進了抗震結構的富民安居房,開上了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徹底消除了貧困。如今,老人家們坐在毛驢車上更多的應該是撫今追昔,對生活的富足、日子的紅火感到知足和滿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每每到鄉(xiāng)村,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毛驢車,總會流露出欣賞、對比的眼光。坐在毛驢車的老人悠閑、自在、滿足的神情,臉面上悄然而出的內心的懷舊感和情結。真的感覺這就是一幅美妙的畫,一幅難得的人文景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驢車承載著歲月,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兒時的我們也曾躺在上面,幾個孩子嘻鬧一陣然后在毛驢車的晃悠中舒適地睡著。現(xiàn)在看著它,久違了的親切感由衷而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行走的毛驢車是一首充滿地域特色、韻味十足的譜寫在大地上的詩。你看,在遮天蔽日、高大粗壯、一望無邊的林帶里,一條寬廣筆直的柏油路上,毛驢車晃晃悠悠節(jié)奏感十足,小毛驢低著頭永遠不知疲倦地朝著前方行走,四個蹄子清脆有節(jié)奏地像敲著鼓點清脆悅動,額頭前的紅櫻綹火紅耀眼的上下左右地晃蕩著,銅鈴鐺隨著小毛驢行走的節(jié)奏發(fā)出美妙的響聲,坐在車上的老爺爺那個從容淡定、那個不緊不慢、那個悠閑自得、那個 舒服愜意。曾幾何時,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有過這樣悠閑輕松自在的生活?</b></p><p><b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高地,我們發(fā)自內心地為時代的發(fā)展進步喝彩,為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叫好,為富裕了的百姓擊掌。而我,還會為這流行了3000多年即將消失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心有不舍,還會在心里存留那些漸行漸遠的毛驢車的印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