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成都春熙南段與益智茶樓和飲濤茶社的故事

鐘離春秋

<p class="ql-block">春熙南段南口與東大街相交,春熙北段北口與總府街和棉花街一線相連,春熙路猶如一條紐帶把這兩條繁華的商業(yè)大街連接起來。這個工字形區(qū)域中的大街都是當時市內(nèi)商業(yè)口岸最好,最為繁華,消費人群最為集中的地段。它們?yōu)槌啥既颂峁┝藖碜灾袊c世界各地的各種商品,是成都人了解中國乃至于世界的窗口。</p><p class="ql-block">這幾條街道上的生意有的來自世界各地,銷售的商品琳瑯滿目,檔次最為高檔,是成都及周邊地區(qū)消費者最為青睞的地段。這里的生意常年不錯,生意極其興旺,由此而產(chǎn)生了不少的商賈巨富,這里被稱為成都的“錢鼓袋兒(錢袋子)”。</p><p class="ql-block">春熙南段與北段凝聚有很高的人氣,它們幾乎同等熱鬧,均為成都人做生意、購物,和娘們兒顯擺、男人們觀花吊膀子的優(yōu)選地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font-size: 15px;">現(xiàn)在的春熙南段街景</u></p> <p class="ql-block">春熙北段接近于三倍春熙南段的長度,街道兩邊商店林立、店招燈箱霓虹燈林林總總花花綠綠。南、北兩段都以經(jīng)營百貨、布匹、毛呢、電器等生意為主,鐘表、照相、糖果糕點為輔,報館、書店、娛樂行業(yè)和茶館及餐飲業(yè)也就應運而生了。</p><p class="ql-block">春熙北段與春熙南段的交界處就是下圖中的那座半圓形三層西式洋房。在洋房中至少有兩個單位:一個是四明銀行,另一個則是成都中華書局分局。</p> <p class="ql-block">益智茶樓坐落于春熙南段南口之西邊街道,靠近中東大街的路段。其斜對面有一間當時成都市理發(fā)業(yè)中與商業(yè)場的“大光明理發(fā)廳”齊名的成都最高檔的“云裳美發(fā)廳”。據(jù)說云裳美發(fā)廳是揚州鴇母管金秀所開設的。美發(fā)廳的南鄰有家百貨商店,其店面不算大,商店老板名為丁XX,此人是個遠近聞名的老坎(吝嗇鬼),江湖人稱“丁老坎”。過去,成都一家位于春熙中段(孫中山銅像背后,許多人想當然認為這里是春熙北段)的“新新新聞”報紙,有段時候,每星期都辟有一版以“丁老坎”命名的專欄,專門諷刺那些吝嗇之人。此專欄是否有意譏諷那商人丁老坎,還是專欄名稱與嗇家子丁老坎諢名巧合,有人說“是”有人說“非”,莫衷一是。</p><p class="ql-block">丁老坎的商店南鄰是一家電料行,主要經(jīng)營進口和上海造的收音機整機和無線電元器件。其再南邊則是一間雙開間的醫(yī)藥及醫(yī)療用品商店,在藥店右側(cè),則是位于益智茶樓正對面的“飲濤茶廳”。面對美發(fā)廳左側(cè)的相鄰店面依次是:一家百貨商店(后來曾經(jīng)作了面館)、單開間的一家糖果店。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協(xié)盛隆糕點店從暑襪街遷來春熙南段,后來兼并了隔壁的那家百貨商店,才改造成為雙開間的“協(xié)盛隆”糖果糕點店。依次再往北應為“陸羽春”茶葉店,一間無線電維修商店和“德仁堂”藥店。</p><p class="ql-block">南段北口西側(cè)轉(zhuǎn)彎為春熙西段東口南側(cè)第一家為昌福眼鏡公司,櫥窗里常年擺放有一個可以用來制作高檔眼鏡架的大型玳瑁殼(一種類似海龜?shù)膭游锿鈿ぃ?,這是老成都人都記得的這家眼鏡店的特色。這家公司的西側(cè)是華昌照相材料行,商鋪最外面為鐵柵欄門,靠里為對開玻磚門。平時顧客要推開玻璃門才能進去購物,成都人不太習慣這種購物方式,好多人不敢進去。好在該商店專業(yè)性很強,他們也不歡迎非專業(yè)人士進去隨便亂逛。</p><p class="ql-block">昌福眼鏡公司東口,即春熙西段與春熙南段拐彎圓弧處,為春熙南段北口第一家專賣牙刷的迷你商店“三友牙刷社”。這里的牙刷和牙粉都有自己的“三友”牌注冊商標。記得它的一只廣告牌從商鋪墻壁橫向伸出直到人行道中間位置,畫中一把大牙刷,牙刷下方一排大字“一毛不拔”!人們路過稍一抬頭就會看得見這塊醒目的廣告牌。由于該牙刷社產(chǎn)品均為自產(chǎn)自銷,質(zhì)量又好,所以產(chǎn)品在成都市銷量不錯,應該強于上海的“美麗”牌牙膏和牙粉。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全民工資非常低的年代,我周圍的同事包括我自己,也是使用的是這里價格低廉的三友牌竹柄牙刷和牙粉。</p><p class="ql-block">三友牙刷社拐彎南側(cè)(左側(cè))是一間大型皮鞋店,公私合營后整合為專業(yè)鞋店(1963年后把三友牙刷社鋪面合并打通,成為“成都第一鞋店”),鞋店南側(cè)依次是新上海照相館、XX的公館(先后改為針灸按摩醫(yī)院、牙科醫(yī)院,及現(xiàn)在的“成都口腔醫(yī)院”)、大雙開間文體用品商店,以及春熙南段25號“良記電料五金行”。這也是一間雙開間商鋪,三進進深,背靠正則會計學校操場。第二進是一間超大、超高帶玻璃屋頂?shù)拇髲d,第三進為辦公室、賬房和庫房,樓上有多間住房,供老板家人和店員居住。25號臨街的一間鋪面經(jīng)營進口五金電器,新政后出租給一家文具店,七十年代改行專門經(jīng)營各種計算器;另一間23號經(jīng)營各種百貨、呢絨和毛線,新政后改業(yè)為群益縫紉機商店,后來這里由前面介紹的牙科醫(yī)院連同店面和店后的大廳一同租賃過十來年。其左側(cè)21號是一間金銀飾品店(新政后改為面包糕點房,老板姓何)。</p><p class="ql-block">21號隔壁是益智茶樓的樓梯間,由于空間很大,出租給一家飯館。其堂子不算大,大概有六七張飯桌,這里經(jīng)常顧客盈門座無虛席。除了賣日常的過路客和回頭客外,樓上茶客的午飯和(或)晚飯,也是飯館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p><p class="ql-block">這家館子的一個最重要特色是堂倌的“鳴堂叫菜”。堂倌招呼來客時熱情得體,周到備至。客人落座后,先問客人欲點菜肴的大致傾向(葷為主還是素為主或兼而有之),堂倌就會根據(jù)客人的傾向,逐一報出菜肴名和價格,客人根據(jù)所報菜肴名點菜。點完菜后,堂倌隨即引吭高歌,調(diào)聲吆吆地,以近似于川劇高腔的唱法,對顧客、收銀臺和廚房統(tǒng)一唱出:客人所坐的桌次(如“中二靠上”或幾號桌)、已點菜肴名稱、分量大小和對菜肴的色香味要求;客人吃完飯后吆喝一聲“算賬”或“收錢”!堂倌就會立馬飛奔過來。其算賬不用算盤或紙筆,一邊根據(jù)菜盤或菜碗的大小和種類,報出菜肴名和單價,一邊飛快地心算并報出應付款總數(shù)。要是客人有疑也可以復算,復算金額與第一次算帳金額會分毫不差,比現(xiàn)在用計算器來算還快和準確??腿酥苯痈犊罱o堂倌,堂倌收款后還要唱出,收了多少錢,該找補多少錢??腿俗邥r還要笑臉相送,再說上一些四言八句的客套話,使得客人吃得舒服,心感滿意。</p><p class="ql-block">過去,餐館老板對跑堂的堂倌是非常重視的,俗話說:有個好堂倌能頂半邊天!還有一種說法是:“頭堂(倌)二廚(子)三磴子(專司切菜的師傅)”。好堂倌的薪水甚至比主廚的薪水還要拿得多,可見跑頭堂的堂倌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從飯館過道進去拐彎不遠處即為著名的“正則會計學校”大門。飯館樓上就是本文要關注的重點“益智茶樓”。從益智茶樓過紙煙鋪再往南走,就是春熙南段南口上的一間三開間的百貨商店,即六十年代末期擴大了的“春南百貨商店”,它位于與春熙南段和中東大街交界路口。</p><p class="ql-block">現(xiàn)今春南百貨商店對面街上,即是現(xiàn)在的“龍抄手”店鋪位置,原有三、四間商鋪,其中位于城守東大街與春熙南段拐角路口的是一間高檔呢絨毛料店。其店面進深淺但門面寬敞,生意極其紅火,尤其星期天顧客熙來攘往、摩肩接踵,令街面拐角處人行道上時常發(fā)生擁堵。</p><p class="ql-block">呢絨毛料商店北鄰第二家商鋪是一家高檔文具店,這是一家美國派克鋼筆的專營經(jīng)銷商店。每當派克鋼筆推出新型號鋼筆時,這家商店都要大張旗鼓地推廣宣傳,又是打鼓又是吹號的,熱鬧得不亦樂乎。1947年,派克鋼筆推出了組合發(fā)明的新品種原子筆(即圓珠筆),立即在成都引起了轟動,春熙南段南口被喜歡熱鬧的成都人擠得人山人海,出現(xiàn)了爭相觀看一睹稀奇的盛況。那原子筆一頭是不用灌墨水的1945年才出現(xiàn)的圓珠筆,另一頭則是一個小小的滾輪打火機,外觀和功能都十分新穎適用。將筆身輕輕旋轉(zhuǎn),圓珠筆尖外露即可寫字,取出筆的尾套即可打火點煙。那時誰要是擁有一只派克原子筆身價定會倍增。派克原子筆在那時的成都著實火了一把。</p><p class="ql-block">文具店北鄰是一家較大的布匹商號,這家店子布匹品種多,價格適中,生意相當興隆。</p><p class="ql-block">環(huán)顧益智茶樓周邊,它地處這樣一個顧客大量云集的鬧市黃金地段,生意自然興旺,這是自不待言的。</p><p class="ql-block">春熙南段的益智茶樓,屬于老成都并不多見的,整體開設于樓上、單體面積最大、有固定文藝演出業(yè)務的茶樓之一。益智茶樓從大清早開始賣茶,一直到深夜打烊,由于它兼有文藝演出,所以成天朱弦玉磬、喉清韻雅,沁著茶香、客來人往生意自然興旺無比。</p><p class="ql-block">益智茶樓營業(yè)樓面很寬大,起碼橫跨于街面商鋪五個門牌號碼。臨街大門(樓梯間)門楣上掛有一副很大的土漆黑底描金云紋邊牌匾,上面用顏體手書“益智茶樓”四個燙金大字,究竟由誰人書寫已無從稽考了。進入益智茶樓底樓臨街大門不遠處,設有寬大結(jié)實的木質(zhì)樓梯一座直通二樓茶樓。樓梯踏步邊緣鑲嵌有防滑、防磨損的鉛錫合金銅條。通往二樓的土漆扶手樓梯旁邊留有一處進入底樓里間的過道。上到樓梯一半的位置,便可從二樓兩面樓梯間隔墻上開的門洞,窺見兩邊茶樓樓面上的情況。當上到二樓樓面時,即可分別進入兩邊的茶樓間。左邊茶樓間面積比右邊茶樓面積大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font-size: 15px;">茶樓一隅</u></p><p class="ql-block">茶樓兩邊樓面上密密麻麻地安排有二百來張茶座,茶樓樓頂安裝有兩排著名的“華生”吊扇。樓面東邊臨街的一個角落,支有一頂高約1.8米、2米見方(比下圖的略微大些)類似于雙人床蚊帳的白布帷帳。這就是著名的口技相書兒(“蘇爾su,e”的卷舌音)藝人曾炳昆與他的兒子曾小昆和徒弟表演相書兒口技的行頭。旁邊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空地,這里是打揚琴、打道筒、唱清音,甚至是打圍鼓等表演的“舞臺”。</p><p class="ql-block">過去把相聲分為“明相聲”和“暗相聲”兩種。顧名思義,現(xiàn)在已為大家喜聞樂見的這類相聲就屬于明相聲一類。演員表演時不用任何東西遮掩,表演藝人站在觀眾面前演出;而暗相聲是在一個布帷子里面遮擋著表演,這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口技。在四川,口技又稱為“像聲兒”或“象聲兒”,也有地方稱之為“圍子戲”或“布篼兒戲”的。過去成都人把這種暗相聲稱為相書兒,把口技也歸為相書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font-size: 15px;">四川相書兒用的白布帷帳</u></p><p class="ql-block">曾炳昆在每段相書兒要結(jié)束之前,都要把相書兒內(nèi)容引向打架、打仗一類的噱頭上,這樣才能方便引出他的一句結(jié)束套語:“要打嗦?要打我們出來打!”這表示相書兒說完了,他要借“出來打”這句話的語境從布籠籠內(nèi)鉆出來。為此,成都民間有句言子(歇后語):曾炳昆的相書兒打不得——一打就剎咯(“完事”、“結(jié)束”的意思)。說實話,在那個籠籠(帷帳)里說相書兒,冬天要好過些,特別是夏天,那時又無空調(diào)設備,布做的籠子里又不通氣,在里面幾分鐘就會悶得慌,熱得演員大汗淋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font-size: 15px;">奇人異相的相書兒大師曾炳昆</u></p> <p class="ql-block">曾炳昆腦殼靈活,演出時遇見偶發(fā)情況時應對奇快,可以臨時編故事,隨機應變,觸景說笑話,其高超的語言智慧和模仿能力為一般人不可企及。據(jù)說或者是有人故意戲說,有位美國人類學家,已經(jīng)預訂了兩位成都人的腦殼,準備在他們過世后運去美國,用來研究聰明人的腦殼結(jié)構(gòu)究竟長得啥樣子。其中一位是石室中學的數(shù)學教師王伯宜,另一位就是相書大師曾炳昆。我五七年進入四中讀書的時候,王伯宜老師已經(jīng)退休了,那時就聽學長們講,王伯宜老師的腦殼外形是前額突出,好像長了一個髽髽(zua zua),后面枕骨突出,也像長了一個髽髽。民間對這類形象的人有一個說法是:“前髽金,后髽銀,沒得髽髽不精靈?!彼獬隽水敃r數(shù)學界世界三大難題(四色猜想、費馬最后定理和歌德巴赫猜想)之一。而曾炳昆長得奇人異相,腦殼也是那種前髽金后髽銀的長相。他的相書兒,不僅在成都甚至四川,乃至北京曲藝界都有點名氣,連北京侯寶林等一幫老相聲大師級人物,聽了他的相書兒后也要對他刮目相看,翹大拇指贊嘆不已。</p><p class="ql-block">曾炳昆在益智茶樓常說的相書兒作品有不少,記得的有:“丑斷橋”、“丑掛畫”、“打大川飯店”、“老陜賣面”、“兩親家”、“逗街”、“逗藥名”、“叫化子鬧街”……</p><p class="ql-block">表演喜劇之人首先自身面相就要長得喜劇,凡是一位成功的喜劇表演藝術家,沒有一位面相長得不是很喜劇的,中外歷來如此。這例子還不少,如本文的曾炳昆,還有卓別林、憨豆、路易.德菲臘斯、韓南根、關宏達、侯寶林、馬季、陳佩斯、趙本山,以及新生代的岳云鵬、沈騰等等不勝枚舉;某些演員,本身就不帶喜劇相,身上又沒有任何表演喜劇的細胞和才能,這樣的長相注定是平庸之輩,休想在喜劇表演上獲得成功。即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難能逗得觀眾千金一笑,如鄧超、范明之流的下作表演即是如此。</p><p class="ql-block">李月秋曾經(jīng)是成都家喻戶曉的清音演唱藝人,她扮相清秀,天生一副金嗓子。七歲即拜師浦光明門下學藝,12歲出師。曾與琴師熊清云一起在茶館里跑場賣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跑場茶館就是益智茶樓。她自創(chuàng)了用類似于西方花腔的哈哈腔唱法,和與眾不同的彈舌滾音唱法,演唱過“斷橋”、“秋江”、“小放風箏”、“尼姑下山”等一批清音曲目,得到成都觀眾的喜愛和認可。1954年中國唱片公司為她出版清音“斷橋”唱片后,她在全國的名聲大振。后來經(jīng)過周總理親自審查和批準,有幸在1957年莫斯科第六屆青年聯(lián)歡節(jié)上演唱清音,得了金質(zhì)獎章,為四川和自己爭得了榮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font-size: 15px;">清音演唱藝術家李月秋</u></p> <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在益智茶樓上,還有其他演員曾經(jīng)演唱過不少當代流行歌曲如“嘆十聲”、“南泥灣”、“崖畔上開花”、“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翻身道情”等曲目。</p><p class="ql-block">茶樓全是木質(zhì)地板,在樓上生爐子燒開水極易失火,泡茶用的開水一律由樓下大型老虎灶燒開后用一臺絞車提升到二樓。茶樓二樓中間靠后的一個區(qū)域,有一個長方形的小天井可看見樓下。天井邊緣圍有一圈用土制木車床車制的木欄桿,木欄桿上刷有油光锃亮的黑色土漆。天井中間有一機械提升絞車,它是用來提升樓下開水房中水已被燒開了的抱雞婆銅質(zhì)開水壺(摻開水的茶壺)和已洗干凈的茶碗,它同時又是將樓上用過的待洗茶碗和空銅茶壺吊下的工具。</p><p class="ql-block">過去春熙南段街上沒有自來水供應,燒飯、洗碗和清潔衛(wèi)生都要靠自家的井水。茶樓也不例外,只是沖茶的開水,采用的是過濾后的河水。茶樓每天雇人從南門大河或東門大河取水,再把河水灌入一只大型木質(zhì)橢圓形水桶中,將其放在一輛中型充氣輪胎的板車上,搖搖晃晃、鏗礪恐隆地拉回春熙路。樓下有一間專門的水處理屋子,盛放多只串、并連在一起的過濾沙缸和便于施放明礬的澄清水池,用來最后澄清河水,以供燒開水之用。</p><p class="ql-block">樓下還有一處地方,專門修建了任何茶鋪都必備的男、女廁所。這里也是街上行人、商鋪店員,甚至是街面上住家戶如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茶樓上還有一些賣瓜子的小孩子,甚至是聾啞孩子,干著手抓瓜子數(shù)顆粒猜準贏錢的勾當。爾等臂挽一裝著金川白瓜子、向日葵或者花生米的小竹兜,一手不停地把竹兜里的瓜子抓得嘩嘩地響,一邊壓低聲音叫著“瓜子、瓜子、花生米!”當他們看見一些年青茶客時,便改口叫:抓瓜子!抓瓜子!表示他可以與你對賭。其實茶客與其對賭僅僅是一種消遣而已,輸贏不多可以混時間。一個銅分幣(民國時發(fā)行的一種1分銅幣,幾經(jīng)停用)就可以開賭。賭客可以與那小孩子要約,譬如約定一把抓14顆白瓜子,不準用眼睛看著抓,還必須在數(shù)量上一把抓準,抓多了為輸抓少了也算輸。抓輸了時已被抓出來的這些瓜子都歸顧客所有。啥時候抓準了,這個分幣就歸小孩子的。如果第一次抓準了,這個分幣就歸賣瓜子孩子所有。我看過這種抓瓜子賭博,都是小孩子贏的時候多。</p><p class="ql-block">俗話說煙、茶不分家,大多數(shù)茶客就是煙客。是煙客就要抽煙,在茶鋪里買煙有兩個渠道,一個可找賣“支支煙”(零售煙)的小孩子(也有大人)。他們頸子上掛有一個帶玻璃蓋的煙匣子,大概有一尺見方、一寸厚的樣子,裝有當時適銷的如老刀牌、美麗牌、大前門、哈德門、紅金牌等等香煙。茶客可開零也可買整包。另外還有些小孩子專干提供現(xiàn)場抽葉子煙(旱煙,以什邡煙最多)和水煙(一種絲煙、綿煙)的營生。如果茶客要抽葉子煙(旱煙)了,可連同一米多長的竹子煙桿兒一起出租。這些孩子的動作非常麻利,先在煙桿兒上栽上卷好的葉子煙,再將煙桿兒遞給顧客銜在嘴里,擦火柴點火,待顧客吧嗒吧嗒幾下抽燃后即可走人,再去侍候其他顧客。顧客走時,自行把煙桿兒和錢放在茶桌上,小孩隨時都可以來收錢,絕不擔心收不到錢,更無需擔心會少收錢。要是現(xiàn)在也有這種營生出現(xiàn),起碼要先給錢后拿貨,所以解放幾十年來,人們的道德品質(zhì)實際上是一種退步;購煙的另一個渠道就是自行下樓去茶樓隔壁的紙煙鋪買煙。紙煙鋪香煙可分零或整包甚至成條出售。有時茶客想偷懶,就在茶樓上隨便抓一個做生意的小孩子,譬如對賣煙的、擦皮鞋的甚至賣瓜子的小孩“使嘴”,讓他們代勞下樓去買煙,他們也樂得從中賺些蠅頭差價。</p><p class="ql-block">成都人的仁義、仗義、好客遠近聞名,從茶鋪喝茶即可窺其一二。幼時跟著爺爺、大伯和爸爸上茶樓喝茶,上二樓剛一露頭,就有人招呼:“鐘先生這邊坐!”那邊也有人招呼:“大先生這邊坐!茶都泡好了!”總之應接不暇。人還未坐定,隔座又有人大聲武氣地喊:“幺師!泡茶!來三碗香片(茉莉花茶)哈!”或者“來三碗珠蘭哈!茶錢這邊給啰!” 要是幺師收了代付的茶錢就會吼唱:某某人的茶錢某人付了哈!幺師還要代受惠的人道謝。道謝的吉言詞語很多,他會根據(jù)當時的環(huán)境場合來說,半天下來道謝的語言幾乎沒有重復的。</p><p class="ql-block">要是有三人自帶茶葉來喝茶,就對著柜臺或幺師搖一下茶葉筒或茶葉袋,幺師就會喊:“老規(guī)矩自帶葉子!”最后還拖著長聲喊:“白-的-三-碗——!”言語中明顯帶有不滿和譏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要是同去的茶客較多,客人們甫一落座,只見摻茶幺師右手提著一個壺嘴口還冒著熱氣的“抱雞婆”銅茶壺,左手挽著從肩關節(jié)密密麻麻半旋轉(zhuǎn)著一直摞到肩膀上的茶碗、茶蓋,并用幾根手指扣著一串銅茶船,邁著堅實的小步,擺動著結(jié)實的身軀蹬蹬地走將過來。只見他來到桌前,先把茶船往桌上一撒,茶船子便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茶桌上排成一圈弧形。他再把左手上挽著的茶碗和茶蓋一一取下,只聽見鐺、鐺、鐺幾聲脆響,就把茶碗迅速地放在茶船上了,茶蓋分別放在每個茶碗旁邊待用。他先把壺嘴靠攏茶碗底部,當開水剛倒出來一瞬間,隨即把壺嘴連同一條滾燙的水柱提將起來,直達他自己的胸口高度,然后緩緩向下?lián)介_水。一條冒著滾燙熱氣的水柱直瀉而下銳不可當,真有那高屋建瓴一泄千里之勢。當感覺開水快摻滿茶碗時,就要把壺嘴緩緩向下移動,直到接近茶碗里的茶水,當茶水一滿,再提起壺嘴停止摻開水;假如此時壺嘴已經(jīng)快接近碗中的茶水,而碗中的開水還沒摻滿的話,幺師隨即再把茶壺連同下泄的開水再次提起,如此這般連續(xù)幾次直至摻滿為止。只見那幺師手中提著銅茶壺,猶如在打一場剛?cè)嵯酀奶珮O,那開水又像臥龍吐水,在茶碗的浪濤中上下不斷連綿穿梭。直至茶碗里的水利用其自身的表面張力,壘成一層尖尖而不從碗口流出來才肯罷休。最后幺師用左手小拇指勾住茶蓋上的小圈頂,輕柔地把茶蓋翻過來扣在已經(jīng)摻滿水的茶碗上,茶碗里的水不會因為茶蓋的重量而被擠壓出來。最考手藝的是,在蓋茶蓋的同時,他又在摻另一碗茶了。一會兒功夫就把幾碗茶摻滿了,整個過程是一氣呵成,毫無任何拖泥帶水和半秒鐘的停頓。這個摻茶絕技想必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這種摻茶功夫絕不是現(xiàn)在那些用一把長嘴壺的,經(jīng)看不經(jīng)用的杜撰出來的假摻茶功夫和花哨表演可以替代的。</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諾大的一間茶樓,要是在茶樓上四面八方出動十來位幺師,同時為十來桌新到的客人摻茶,其場景一定如同大海中的十幾條蛟龍,同時從龍嘴里吐出來一注注清亮滾燙的水柱,那個場面又是何等之壯觀!氣氛又是何等之熱烈!氣勢又是何等之威風!定能令人神魂震驚!惜哉,直到擴修春南商場茶樓撤毀之前,我也未見過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出現(xiàn)。</p><p class="ql-block">工作后常在跳蹬河三磚廠茶鋪喝茶,偶遇一位自稱曾在益智茶樓摻過茶的師傅,眾多茶客都對其尊重有加,他也自鳴得意。他自我介紹說曾在文化宮摻茶比武中得過頭名!頭像還上過文化宮光榮榜。茶客覺得他摻茶功夫確實很“港”,摻茶動作確實很“帥”。茶客們嘆評:大茶鋪出來的師傅就是有兩刷子哈!</p><p class="ql-block">過去,成都人購物、休憩,好像只有春熙路、東大街、提督街和總府街可去。每到星期天,有的人家?guī)缀跏侨页鰟?,而春熙路是必去的地方。男人不喜歡逛街就先去益智茶樓喝茶占椅子(過去沒有一茶一座的說法),等著婆娘娃娃逛街逛累了就到益智茶樓會合。一家人坐茶樓,圍在一起聽相書兒、聽清音、吃零食,那是非常天倫之樂的享受!孩子們最不喜歡聽的就是瞎子打道筒,咿咿呀呀、哽呤咣啷唱、打了半天,硬是沒聽懂唱的是啥子名堂!</p><p class="ql-block">益智茶樓街對面有家“飲濤茶廳”。從大門進入茶廳要經(jīng)過一條短過道,過道盡頭有一方天井,環(huán)繞天井三方建有類似回廊一樣的房子,回廊對著天井這一方完全是敞開的。平時喝茶的茶客就坐在這三方的回廊內(nèi),既曬不到太陽,又淋不著雨。星期天人多的時候,天井里也擺滿茶座。</p><p class="ql-block">益智茶樓的場面大,茶客多,又有節(jié)目演出,感覺環(huán)境很吵鬧。飲濤茶廳這里地盤雖小,但沒有文藝演出,圖清凈的茶客們也常移師這里喝茶聊天談生意。成都這種商業(yè)環(huán)境與和諧競爭的氛圍,以及成都人愛喝茶的習慣,使得兩家茶鋪生意達到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的結(jié)果。在春熙路商圈里,還存在著不少大、中型茶鋪,競爭是顯然存在的。在這種競爭環(huán)境里顧客照常盈門,老板照樣賺錢。遠的不說,就在春熙南段南口拐彎的城守東大街上,離路口不到30米遠的地方,就有一家更大的“華華茶廳”存在。商家相互之間不擔心誰搶了誰的生意,老板之間仍然是好朋友。各家做各家的生意,各家有各家的客人,互不侵犯,各自安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茶鋪不怕多、有好茶則有茶客。</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有許多外地人慕名來成都坐茶鋪,品嘗成都名小吃,力圖體會媒體賣力推銷宣傳的所謂成都人的悠閑和茶文化生活。好多曾經(jīng)來這里體會過的外地朋友不解地告訴我,沒感覺到現(xiàn)在成都的茶文化與他們那里的茶文化有什么不同之處。都是杯杯茶,而非蓋碗茶;沒有摻茶的師傅,給你放一個溫水瓶就走人,讓客人自己加水,這哪有過去茶文化的形式?!有人說“形式”不重要,關鍵是“內(nèi)涵”?!試問:沒有“形式”哪來的“內(nèi)涵”?內(nèi)涵是依附于形式而存在的。我告訴我的朋友,他說的是實話,他沒有唯心地當著成都人的面說成都市井文化的奉承話。我告訴他們,在成都的任何地方,已經(jīng)感受不到早已植根于成都老百姓內(nèi)心深處的那種茶文化了。文革以后,特別是最近三十年,成都茶文化的傳承,不僅從形式上,而且從內(nèi)涵上已經(jīng)消失殆盡了,現(xiàn)在看見的只是一種“偽傳承”文化。各種名小吃只具有原來名小吃的名稱,而無過去名小吃的實質(zhì),所謂的“名小吃”已經(jīng)淪為欺騙外地游客味覺的一種工具而已。</p><p class="ql-block">一并致謝鐘金銘、劉光孝、王長榮和官洪疇等好友提供資料。</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七年六月十六日于維多利亞春秋疏云齋</p>